你的孩子「特別懂事」?對不起,這可能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失敗

2020-11-13 叮噹派

叮噹派好習慣,持續推送教育熱點、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


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經進行過一項關於「懂事」的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有78.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喜歡懂事的孩子。

我們做父母的也總是為自家孩子太「皮」而感到頭疼,羨慕「別人家的小孩」。

「瞧瞧,鄰居家的瑩瑩又聽話又乖,你就不能學學人家?」不知道多少家長經常對孩子說類似的話?

可是今天想問問大家,懂事的孩子真的是「懂事」嗎?


其實不是,這可能是你最大的「失敗」

孩子特別懂事怎麼會是件壞事呢?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當我們的孩子和另一個小弟弟一起吃巧克力。當盤子中的巧克力只剩下最後一塊的時候,我們的孩子也想要,但是那個小弟弟也想要,會怎麼樣?

當他把最後一塊巧克力給弟弟的時候,當他連問一句都不會問的時候。

這真的是「懂事」嗎?這真的是成功的父母嗎?


「乖」只會討好大人,一味地壓抑自我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生來有一個願望就是成為自己,否則他會痛苦,會失去生而為人的意義,而乖孩子是一群沒有自我的人。

「乖孩子」因為乖而贏得了父母更多的愛,而父母也喜歡這樣省心的孩子。

這些乖孩子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只得放棄自己的一些真實意願,他們不敢有過多的想法,只能按部就班地活著,聽從父母的安排,遇到問題也不知道如何處理。

關於這個問題,一位二胎媽媽陳女士向我們回憶了一件這樣的事:

小時候,媽媽帶我出去玩。路過路邊的糖果攤,媽媽指著說:「想要嗎?」我搖搖頭說,「不想要。」媽媽滿意了,說:「這孩子最乖,從來不亂要東西。」

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繽紛、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

我從心裡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會讓大人高興,於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長大以後,我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

心理諮詢師告訴我,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為了博得看護人的喜愛,情願壓抑自己真實的天性,這種偽裝起來的「乖」孩子,有什麼用呢?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已經不同了,這樣的要挾,還不停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乖小孩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自主能力差

對父母言聽計從,按照父母給他規劃的路去走,從來不去思考「為什麼」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在父母庇佑下或許會過得安安穩穩,但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抉擇的能力。

馬伊琍曾經說過,自己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對女兒太過於嚴苛,導致女兒「太懂事」

大女兒文愛馬小時候在幼兒園裡玩遊戲,別的同學總是逼著自己當寶寶,而她自己很不開心。

馬伊琍告訴孩子說「你完全可以拒絕」

可是愛馬卻說「我不敢」!

馬伊琍最後在直播中說,自己平時說話的聲音哪怕是大了一點,孩子也會很害怕。孩子為了讓嚴格的媽媽喜歡她,總是小心翼翼的,把自己「逼」成了一個「懂事」的孩子。

家庭家庭治療大師薩亞指出:討好的本質是低自尊,就是從心底覺得自己不夠好,也害怕別人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從小特別乖的孩子往往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或者因為他人的影響,無法盡力去追尋自己的目標,所以他們很難快樂。


知乎上有個這樣的問題:

從小特別懂事聽話的孩子長大了是不是更容易不快樂?

一個網友說,自己從小就被教育要做個乖孩子,要捨己為人,要主動擔責任,可心裡卻一點都不快樂,整晚整晚失眠,甚至壓抑到要爆炸;

另一個網友說,他通過懂事聽話來保護自己,因為他感覺到自己跟父母之間是疏離的,沒有情感連結,他的心裡沒有安全感,害怕父母的批評指責,因而不得不乖,其實他的內心充滿了壓抑。

難道當我們為人父母的時候,我們希望孩子變成這種樣子嗎?


父母改變自己的觀念才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要迫切改變聽話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不再把培養乖孩子當作目標。

  • 合格的父母,應該懂得放手,給孩子獨立、自由的空間,不強求孩子事事順從自己,對孩子的叛逆感到欣慰,因為那是生命力的體現;
  • 合格的父母,應該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做孩子內心思想的傾聽者,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讓孩子心有所依;
  • 合格的父母,應該懂得與孩子建立真正的情感連結,而不是只用語言發出指令,對待孩子要就事論事,不能附加任何條件。

身為父母,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乖不乖不重要,有自己的思想才重要,不管你是不是乖孩子,我們都愛你,只因為——你是我們的孩子。

END

相關焦點

  • 教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失敗,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我們的成長規律中培養出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好像是對這個孩子與這個家長最大的獎勵和肯定。可是今天要說的卻是,養出的孩子「特別懂事」,卻是一個父母最大的失敗不管你是貧窮的還是富有的,也不管你是知識分子,還是一般的農民的家庭都是一樣的。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不能理解。那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 父母最大的失敗,是養出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毀了一生
    她害怕她媽媽討厭她,所以她經常小聲哭.簡而言之,她看起來比同齡的其他孩子更懂事。然而,正是這樣一個懂事的孩子刺痛了我的心,讓我嘆息:父母最大的失敗是養育了一個&34;,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毀掉了她的生活。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經常被他的孩子忽視和壓制。
  • 心理學: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教出「特別懂事」的孩子
    作為父母本應是孩子在成長中最信任的依賴,在孩子犯錯或處於恐懼中時給予強有力的支撐,保證他們人格的健康。但放眼我們的社會,父母們對培養出一個正確的孩子有著極深的執著。久而久之孩子的天性被壓制的體無完膚。他們對外界的感知變遲鈍,遇到喜歡的玩具不會哭著鬧著說要買,面對街邊花花綠綠的冰激凌也不會多看一眼,因為媽媽說那是垃圾食品。永遠不哭不鬧,不爭不搶,雖然是個孩子但生活的井然有序,從來不讓大人操心。作為家長,你真的想要一個這樣懂事的孩子嗎?
  • "這個玩具給你吧!"孩子過於懂事,可能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我不禁愕然,哪裡有什麼懂事的孩子啊,那不過是孩子為了討好你一直隱忍自己的欲望罷了老一輩的人常說&34;,反觀周圍的人們,似乎真的是小時候挨打罵更多的人越惦記自己的父母。這是因為,在過去那段漫長的歲月裡,他們已經習慣了父母高壓的統治,慢慢的形成了討好型人格,不會拒絕、不願爭取,只喜歡自己一成不變的過活。這樣的人普遍有一個特點: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算有人生目標也會由於種種原因而放棄。
  • 父母最大的失敗,是養育出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看看專家怎麼說
    信息爆炸,育兒和教育理論鋪天蓋地,可憐的父母們,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有人說,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養育出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也有人說,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養育出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不禁想替孩子發出靈魂之問:什麼叫懂事?懂事的標準是什麼?界定懂事與否是誰的標準?什麼是父母的失敗?看到了什麼才是父母的失敗?為什麼只說父母的失敗,而不去問是不是孩子的失敗?-----這種思維本身已陷入了一個以「父母」為中心的思維方式。這也是很多孩子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
  • 馬伊琍:養一個懂事的孩子可能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所以我們不要再給孩子貼標籤了,有紋身的女孩兒不一定是壞女孩兒,而乖巧懂事的孩子長期壓抑之下內心也可能會出現問題。那些懂事的孩子經常是被父母限制的孩子:你不可以這樣跟媽媽說話!那個玩具太危險了,不可以碰!牆上不能畫畫,都弄髒了!
  • 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太懂事」的孩子
    懂事的孩子太委屈逼孩子懂事的家長太殘忍小S曾在綜藝節目中自曝,三個孩子中,二女兒是最懂事的那個,但也是最對不起的那一個。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希望父母們,能夠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這將是他一生的財富。
  • 《以家人之名》熱播: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太懂事」的孩子
    究其原因,每個「懂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懂事的父母。當子秋看到凌霄的母親回來的時候,他雖然嘴上說著自己才不想,但是心裡難過極了。小S曾在綜藝節目中自曝,三個孩子中,二女兒是最懂事的那個,但也是最對不起的那一個。
  • 還再以孩子「懂事」為驕傲?其實這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在我們大部分人的觀念中,對一個孩子誇獎「這孩子真懂事」,這應該是對這個孩子和家長極大的肯定。但如果孩子過於懂事,你們還覺得這是一件值得欣慰和驕傲的事嗎?又或者說,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真的會很快樂嗎?」,也特別好管,可是她的內心卻是膽小怕事。
  • 《以家人之名》熱播: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太懂事」的孩子
    ,二女兒是最懂事的那個,但也是最對不起的那一個。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希望父母們,能夠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這將是他一生的財富。而我想說,那個懂事的孩子,不需要你的心疼,只需要你多一點愛就可以。
  • 《以家人之名》:家庭教育最大的失敗,是培養出「太懂事」的孩子
    該電視劇在豆瓣評分8.5,好評如潮,有不少觀眾在下面留言:「凌霄和小子秋也太懂事了吧」、「哭了哭了,凌霄和子秋懂事得讓我心疼」…… 這兩個孩子可謂是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那他們到底有多懂事呢? 這部劇中,凌霄是大哥。他的父母經常吵架,每次吵架,媽媽都會將矛頭指向凌霄:「為什麼要給妹妹吃核桃?都是他,是他害死妹妹的。」
  • 做父母最失敗的,就是養出一個特別善解人意的孩子,父母可要重視
    提起自己家的孩子,父母們都會咬牙切齒的說:你看看我們家的這個熊孩子,整天上躥下跳的,整天不著家,回來就知道打遊戲,還從來都不聽話。看鄰居家的孩子多懂事啊,多聽話啊。好羨慕這樣懂事聽話的孩子。其實大多數的父母往往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好孩子,聽話的孩子。可是這是為什麼呢?攀比心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還有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
  • 你家孩子特別懂事?那當爸媽的要小心了
    外出的時候經常有人會說「你家孩子真懂事!」「你家孩子好聽話呀!」「你家孩子真乖!」這時候做爸媽的可能心裡一陣高興,表面又故作鎮定的說:「沒有啦,我們也沒怎麼管他!」如果孩子不管在家還是在外都是像別人說的「懂事」、「聽話」、「乖」,那麼做爸爸媽媽的就要小心了!
  • 孩子太過懂事也不好,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我們都說,有一個懂事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欣慰和驕傲,但是如果孩子過於懂事,你會覺得開心嗎?朋友芳芳最近陷入一種莫名的焦慮中,其原因是芳芳的女兒過於懂事。有一次,芳芳和朋友在野餐,她們坐在草地上談笑風生、孩子在一旁玩耍,這是一幅非常溫馨的畫面。
  • 作為父母,你欠了孩子多少句對不起?
    《小歡喜》這部劇講述的主要是幾個家庭和孩子的故事,其中有個家庭就是父親與孩子的關係十分僵硬,哪怕自己做錯了也不願意道歉,最後經歷了種種後,像孩子真誠的道歉了。 其實劇中這位父親的做法並不罕見,作為已成為父母的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哪怕做錯了也不需要道歉。
  • 《以家人之名》: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懂事」的孩子
    除了尖尖去世的媽媽,其他的都是奇葩,關鍵是這幾個奇葩媽媽,都擁有別人眼裡「懂事」的孩子!在本該無憂無慮,童真無邪的年紀,卻格外的懂事,懂事得讓人心疼。 街坊鄰裡嚇唬子秋:「子秋你可得好好表現呀,不然你爸就不要你了。」
  • 孩子,對不起,媽媽不該讓你太「懂事」
    鄰居們都說這孩子真懂事、懂禮貌,要是我有這麼懂事的孩子有多好啊!父母也為此事感到自豪。如果我們的孩子每件事都不去反抗,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深刻反思:是不是自己對孩子太嚴格了;是不是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是不是在孩子第一次反抗的時候,遭到你無情的、毫無理由的拒絕......
  • 鄭爽說太早懂事的孩子不快樂:懂事孩子背後,都站著不懂事的父母
    生活中,我們總是能看見這種特別懂事的孩子,他們身上沒有其他孩子身上的那種天真爛漫,那種童真童趣,從小就活得像個「大人」一樣。很多家長都說這樣懂事兒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但是,這種懂事兒對於孩子來說講,就未必是好事兒了。
  • 馬伊琍:「懂事」的孩子,是家庭教育失敗的產物!父母該引起反思
    引言「你家孩子真懂事啊!」聽到這話的父母往往一臉光榮,「懂事」,似乎成了對孩子最好的讚揚,對家長教育的最優肯定。然而在「懂事」背後,我們看到的更多的卻是被壓抑著失去了自我的孩子。的孩子,是家庭教育失敗的產物馬伊琍有兩個女兒,但是她卻採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教育孩子,導致兩個孩子性格大相逕庭。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半有這幾種懂事表現,將來會難為自己
    所以我非常贊同這句話,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當你發現孩子有這幾種懂事表現,就要引起注意了,而非引以為傲。,比如家庭條件不好,懂事兒的孩子明明喜歡一雙30塊錢的鞋子,但卻選擇了20塊錢不喜歡的鞋子,只是不能拒絕父母想要省錢的內心,只能選擇難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