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有點兒忙:剛送走「綠茶」林有有,又來了一個「幹啥啥不行,道德綁架第一名」的凌媽媽。
凌霄家女性三代更是成了「被罵擔當」!網友們紛紛吐槽《以家人之名》的編劇,對女性也太不友善了!
除了尖尖去世的媽媽,其他的都是奇葩,關鍵是這幾個奇葩媽媽,都擁有別人眼裡「懂事」的孩子!
凌霄媽媽:不懂管理情緒、道德綁架
陳婷,凌霄親媽,沉迷打麻將,讓年幼的兒子一個人在家照顧3歲的女兒。
不料女兒被核桃噎住,救助不及時,不幸去世;凌霄在意外之後,帶著對妹妹的愧疚,夜夜從噩夢中驚醒!
沒有承擔起母親責任的陳婷,每天疑神疑鬼,冷戰、吵架、摔東西……非但沒有顧及兒子的心理創傷,反而將矛頭歸咎到兒子和丈夫身上。
小凌霄,無聲地承載著媽媽無法消化的負面情緒;他不愛說話,也沒有朋友,每次媽媽和爸爸吵架,就一個人拿著書坐在樓道裡,沉靜在自己的世界裡。
最終,媽媽還是狠心地拋下了他!
10年的不聞不問,她突然帶著小橙子從新加坡回來了。「一家人應該在一起」恬不知恥得糾纏凌霄;甚至為了拉近和凌霄的關係,把小橙子當做棋子,「小橙子晚上見不著哥哥又哭又鬧,我也沒辦法呀!」
一次意外,陳婷失去了老公,自己癱瘓在床。剛剛結束高考的凌霄不得已選擇了留在新加坡,肩負起照顧癱瘓母親和年幼妹妹的重任。
他隱藏自己,不敢笑,不敢哭,甚至不敢好好睡覺!
當家長不懂得管理負面情緒,無所顧忌地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會在潛意識裡給孩子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全感,內心湧起莫名的恐懼感,當他不確定這一情緒的來源時,他會把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
而且這種傷害是無形的,不可逆的,會影響孩子一生!
如不是遇上了樂觀、開朗的李尖尖,凌霄大概會一輩子孤僻下去:「你不明白,像我這樣的人,已經沒有重新跟陌生人建立感情的能量了,跟你在一起是我的本能,是自救!」
子秋媽媽:愛的缺失,孩子被迫懂事
小哥子秋是全劇最讓人心疼的孩子:爸爸不知道他的存在;媽媽生下他卻不要他;外婆和二姨養不起他;
被李爸收養後,他半夜起來洗衣服,到店裡幫廚掃地;最愛的肉都夾給尖尖,自己只吃青菜。
他總是小心翼翼的,從不表現自己的情緒,也從來不開口要什麼。
在本該無憂無慮,童真無邪的年紀,卻格外的懂事,懂事得讓人心疼。
街坊鄰裡嚇唬子秋:「子秋你可得好好表現呀,不然你爸就不要你了。」
李爸立刻放下手裡的活兒,溫柔地摟住子秋的肩膀說:「爸爸不會把你送走的,你哪兒都不去,就在爸身邊。」
儘管李爸對子秋視如己出,仍然驅散不了子秋內心的不安。
二姨每次來家裡,總會一直不停地叨叨:
子秋,你要懂事聽話;
子秋,你怎麼可以和李尖尖爭東西呢;
子秋,你一定要孝順你爸......
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賀子秋:你,不是這個家裡的孩子。
年幼時的子秋,以為只有變得更懂事,才能不被拋棄;
成年後的子秋,以為只有變得更懂事,才對得起李爸和尖尖:
看著李爸的麵館被迫停業,擔心自己上大學的學費會給李爸帶來更多的壓力,最終選擇去了英國;
他省吃儉用,衣服都穿大哥的,卻為愛吃甜食的尖尖開了咖啡廳。
他一直在努力,努力成為不被擔心,不被同情,可以照顧家人的人。
明月媽媽:以愛之名、獨斷專行
齊明月,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秀、漂亮、懂事……
可是在媽媽眼裡,女兒總是不夠好,不是各種培訓班,就是沒完沒了的作業;連女兒交什麼樣的朋友,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都要限制。
母女兩去買衣服,明月看中了一件白色衛衣,媽媽說:「穿什麼白色,不愛乾淨還穿白色。」
明月拿起黑色的T恤,媽媽再次否定:「小孩子不要總穿黑色!」
最後媽媽做主,選了粉色。
甚至連女兒的未來都「規劃」好了:「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想當律師,這是我媽給我的安排。」
在她看來,給女兒施加學習壓力、幫女兒規劃未來,是「為她好」;
可是了解明月的人才知道:
她不自信,連獨立點個菜都困難;
她總是不斷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
甚至會把別人的錯主動攬上身,活成了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本來就處於權力的一方,很多父母總是以愛的名義「媽媽什麼時候害過你啊」「我是為了你好」,各種情感勒索、過度管教。
面對孩子,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學會放下,放下自己的閱歷和思維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更好地溝通。
李爸:永遠和孩子站在一起
三個有媽的孩子,活得不如沒媽的尖尖,積極樂觀,幸福快樂。
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李尖尖就屬於前者。
01 滿滿的愛
雖然從小失去了媽媽,但是李爸給了尖尖滿滿的愛。當尖尖想媽媽的時候,李爸會用尖尖聽得懂的童話給女兒解釋「死亡」:
她是去海上當仙女啦,不回來啦,不過沒關係,過很多、很多、很多年以後,咱們也會去那邊,到時候就團聚了。
02 和孩子站在一起
允許尖尖犯錯,保護孩子的天性
當尖尖幫著凌霄和其他小朋友打架的時候,李爸會在外人面前護著自己的女兒,雖然回家也會嚴厲的教育尖尖。
03 支持孩子做自己
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給到尖尖足夠的空間和耐心的陪伴。
尖尖從小成績穩居的全班倒數第二,和永遠是年紀第一的哥哥相比,李爸從不苛責:「你要盡力,盡力了還不行那就算了。」
家長會上被老師嫌棄的時候,李爸非但不生氣,也不會勉強尖尖,支持尖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
被父母無條件愛和肯定著的孩子,內心會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擁有健全的人格,更懂得如何去愛和收穫愛!
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一個成年人身上的問題,往往可以從他的童年找到答案。
多蘿西·勞·諾特有首詩內容是這樣寫的: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在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個性羞怯;
在羞恥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在寬容中長大的孩子,能夠忍耐;
在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在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父母,決定了孩子會用童年治癒一生,還是需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願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END---
育見星球,讓孩子自由又溫暖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