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懂事」的孩子

2020-09-09 育見星球


這個夏天,有點兒忙:剛送走「綠茶」林有有,又來了一個「幹啥啥不行,道德綁架第一名」的凌媽媽。

凌霄家女性三代更是成了「被罵擔當」!網友們紛紛吐槽《以家人之名》的編劇,對女性也太不友善了!

除了尖尖去世的媽媽,其他的都是奇葩,關鍵是這幾個奇葩媽媽,都擁有別人眼裡「懂事」的孩子!


凌霄媽媽:不懂管理情緒、道德綁架


陳婷,凌霄親媽,沉迷打麻將,讓年幼的兒子一個人在家照顧3歲的女兒。


不料女兒被核桃噎住,救助不及時,不幸去世;凌霄在意外之後,帶著對妹妹的愧疚,夜夜從噩夢中驚醒!


沒有承擔起母親責任的陳婷,每天疑神疑鬼,冷戰、吵架、摔東西……非但沒有顧及兒子的心理創傷,反而將矛頭歸咎到兒子和丈夫身上。

小凌霄,無聲地承載著媽媽無法消化的負面情緒;他不愛說話,也沒有朋友,每次媽媽和爸爸吵架,就一個人拿著書坐在樓道裡,沉靜在自己的世界裡。

最終,媽媽還是狠心地拋下了他!

10年的不聞不問,她突然帶著小橙子從新加坡回來了。「一家人應該在一起」恬不知恥得糾纏凌霄;甚至為了拉近和凌霄的關係,把小橙子當做棋子,「小橙子晚上見不著哥哥又哭又鬧,我也沒辦法呀!」


一次意外,陳婷失去了老公,自己癱瘓在床。剛剛結束高考的凌霄不得已選擇了留在新加坡,肩負起照顧癱瘓母親和年幼妹妹的重任。


他隱藏自己,不敢笑,不敢哭,甚至不敢好好睡覺!

當家長不懂得管理負面情緒,無所顧忌地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會在潛意識裡給孩子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全感,內心湧起莫名的恐懼感,當他不確定這一情緒的來源時,他會把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

而且這種傷害是無形的,不可逆的,會影響孩子一生!



如不是遇上了樂觀、開朗的李尖尖,凌霄大概會一輩子孤僻下去:「你不明白,像我這樣的人,已經沒有重新跟陌生人建立感情的能量了,跟你在一起是我的本能,是自救!」

子秋媽媽:愛的缺失,孩子被迫懂事

小哥子秋是全劇最讓人心疼的孩子:爸爸不知道他的存在;媽媽生下他卻不要他;外婆和二姨養不起他;

被李爸收養後,他半夜起來洗衣服,到店裡幫廚掃地;最愛的肉都夾給尖尖,自己只吃青菜。

他總是小心翼翼的,從不表現自己的情緒,也從來不開口要什麼。


在本該無憂無慮,童真無邪的年紀,卻格外的懂事,懂事得讓人心疼。

街坊鄰裡嚇唬子秋:「子秋你可得好好表現呀,不然你爸就不要你了。」

李爸立刻放下手裡的活兒,溫柔地摟住子秋的肩膀說:「爸爸不會把你送走的,你哪兒都不去,就在爸身邊。」


儘管李爸對子秋視如己出,仍然驅散不了子秋內心的不安。


二姨每次來家裡,總會一直不停地叨叨:

子秋,你要懂事聽話;

子秋,你怎麼可以和李尖尖爭東西呢;

子秋,你一定要孝順你爸......


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賀子秋:你,不是這個家裡的孩子。


年幼時的子秋,以為只有變得更懂事,才能不被拋棄;


成年後的子秋,以為只有變得更懂事,才對得起李爸和尖尖:

看著李爸的麵館被迫停業,擔心自己上大學的學費會給李爸帶來更多的壓力,最終選擇去了英國;


他省吃儉用,衣服都穿大哥的,卻為愛吃甜食的尖尖開了咖啡廳。

他一直在努力,努力成為不被擔心,不被同情,可以照顧家人的人。


明月媽媽:以愛之名、獨斷專行


齊明月,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秀、漂亮、懂事……


可是在媽媽眼裡,女兒總是不夠好,不是各種培訓班,就是沒完沒了的作業;連女兒交什麼樣的朋友,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都要限制。

母女兩去買衣服,明月看中了一件白色衛衣,媽媽說:「穿什麼白色,不愛乾淨還穿白色。」

明月拿起黑色的T恤,媽媽再次否定:「小孩子不要總穿黑色!」

最後媽媽做主,選了粉色。

甚至連女兒的未來都「規劃」好了:「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想當律師,這是我媽給我的安排。」

在她看來,給女兒施加學習壓力、幫女兒規劃未來,是「為她好」;


可是了解明月的人才知道:

她不自信,連獨立點個菜都困難;

她總是不斷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

甚至會把別人的錯主動攬上身,活成了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本來就處於權力的一方,很多父母總是以愛的名義「媽媽什麼時候害過你啊」「我是為了你好」,各種情感勒索、過度管教。

面對孩子,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學會放下,放下自己的閱歷和思維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更好地溝通。


李爸:永遠和孩子站在一起


三個有媽的孩子,活得不如沒媽的尖尖,積極樂觀,幸福快樂。

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李尖尖就屬於前者。


01 滿滿的愛

雖然從小失去了媽媽,但是李爸給了尖尖滿滿的愛。當尖尖想媽媽的時候,李爸會用尖尖聽得懂的童話給女兒解釋「死亡」:


她是去海上當仙女啦,不回來啦,不過沒關係,過很多、很多、很多年以後,咱們也會去那邊,到時候就團聚了。

02 和孩子站在一起

允許尖尖犯錯,保護孩子的天性

當尖尖幫著凌霄和其他小朋友打架的時候,李爸會在外人面前護著自己的女兒,雖然回家也會嚴厲的教育尖尖。

03 支持孩子做自己

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給到尖尖足夠的空間和耐心的陪伴。

尖尖從小成績穩居的全班倒數第二,和永遠是年紀第一的哥哥相比,李爸從不苛責:「你要盡力,盡力了還不行那就算了。」

家長會上被老師嫌棄的時候,李爸非但不生氣,也不會勉強尖尖,支持尖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


被父母無條件愛和肯定著的孩子,內心會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擁有健全的人格,更懂得如何去愛和收穫愛!

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一個成年人身上的問題,往往可以從他的童年找到答案。

多蘿西·勞·諾特有首詩內容是這樣寫的: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在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個性羞怯;

在羞恥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在寬容中長大的孩子,能夠忍耐;

在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在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父母,決定了孩子會用童年治癒一生,還是需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願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END---

育見星球,讓孩子自由又溫暖地成長!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熱播: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太懂事」的孩子
    《以家人之名》一開播,就頻頻登上熱搜。在豆瓣評分8.5分,好評如潮,在閨蜜的強烈推薦下,我每天陷入追劇,不可自拔。,兩個單身爸爸,機緣巧合之下,組成了一個新的五口之家,上演了各種悲歡離合。,吃西瓜的時候,不主動去拿,只有家人給的時候,才會吃,還開心地說道:謝謝哥哥!
  • 《以家人之名》熱播: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太懂事」的孩子
    《以家人之名,兩個單身爸爸,機緣巧合之下,組成了一個新的五口之家,上演了各種悲歡離合。,吃西瓜的時候,不主動去拿,只有家人給的時候,才會吃,還開心地說道——謝謝哥哥!究其原因,每個「懂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懂事的父母。
  • 《以家人之名》:家庭教育最大的失敗,是培養出「太懂事」的孩子
    01懂事的孩子,大都讓人心疼 很久沒有哭過,最近卻被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的兩個孩子溼了眼眶。父母離婚之後,媽媽在他兩歲的時候,也改嫁了,從沒有回來看過他。他跟著爸爸生活,但是他爸爸長年在外打工,不怎麼管他,也已經兩年沒有回來看過他了。父母的陪伴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都習以為常,但對家樂來說卻是最大的奢侈。
  • 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太懂事」的孩子
    近一個月來,劇集市場上,《以家人之名》各種話題、爭議不斷,即使口碑高開低走,熱度依舊居高不下。故事接近尾聲,劇情也出現反轉,小哥媽媽雖然被洗白,但那個小小的、懂事到極致的「小子秋」早已扎進觀眾的心裡。每個「懂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懂事的父母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兩個單身爸爸,機緣巧合之下,組成了一個新的五口之家,上演了各種悲歡離合
  • 教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失敗,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我們的成長規律中培養出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好像是對這個孩子與這個家長最大的獎勵和肯定。可是今天要說的卻是,養出的孩子「特別懂事」,卻是一個父母最大的失敗不管你是貧窮的還是富有的,也不管你是知識分子,還是一般的農民的家庭都是一樣的。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不能理解。那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 父母最大的失敗,是養育出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看看專家怎麼說
    信息爆炸,育兒和教育理論鋪天蓋地,可憐的父母們,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有人說,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養育出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也有人說,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養育出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不禁想替孩子發出靈魂之問:什麼叫懂事?懂事的標準是什麼?界定懂事與否是誰的標準?什麼是父母的失敗?看到了什麼才是父母的失敗?為什麼只說父母的失敗,而不去問是不是孩子的失敗?-----這種思維本身已陷入了一個以「父母」為中心的思維方式。這也是很多孩子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
  • 父母最大的失敗,是養出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毀了一生
    她害怕她媽媽討厭她,所以她經常小聲哭.簡而言之,她看起來比同齡的其他孩子更懂事。然而,正是這樣一個懂事的孩子刺痛了我的心,讓我嘆息:父母最大的失敗是養育了一個&34;,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毀掉了她的生活。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經常被他的孩子忽視和壓制。
  • 心理學: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教出「特別懂事」的孩子
    作為父母本應是孩子在成長中最信任的依賴,在孩子犯錯或處於恐懼中時給予強有力的支撐,保證他們人格的健康。但放眼我們的社會,父母們對培養出一個正確的孩子有著極深的執著。懂事的孩子都有一對自私的父母孩童時期是人的天性向外散發量最多的時期。對所有新鮮事感到好奇,但卻沒有分辨的能力,在他們探索世界的時候,需要大人輔助確保基本的生命安全。
  • 《以家人之名》引熱議!懂事的孩子,真的快樂嗎?
    因此,培養出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成了不少家長的目標。從傳統眼光來看孩子「懂事」是自家父母最大的欣慰與驕傲一個「懂事」的孩子也向來是家長們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相對於會哭會喊的孩子乖孩子似乎更讓人心疼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想要;明明想買的東西,卻說不喜歡;明明想做的事情
  • 孩子過於懂事,可能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孩子作為父母生命的延續,我們的目標不是培養一個乖寶寶,而是培養一個有理想、有目標,為自己而活的人,不能因為別人的誇讚或者自己省心而禁錮了孩子的思想。&34;孩子過於懂事,可能是父母最大的失敗小孩是最會察言觀色的,如果一直暴力管制、壓抑著孩子的情感,讓他更懂事,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養而不教,是父母最大的惡
    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迎來了大結局。01、李海潮:慢教育,才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以家人之名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養育出一個好孩子也是父母的義務。傳之以道,授之以德,教之以行,督之以練,才是最為寶貴的財產授予和傳承,才是子女終生享用而不竭的財富。
  • 《以家人之名》熱播:最失敗和最成功的父母,到底差在哪?
    最近,熱播劇《以家人之名》引發了很多網友的討論,「心疼李爸」這個話題,還一度上了微博熱搜。作為劇中失敗父母的典型,她情緒化、缺少責任感,在情感上又十分貪心,動不動就親情綁架......也因此招致了網上罵聲一片,網友們直呼:太氣人了!
  • 《以家人之名》別用"懂事"綁架孩子的成長,壓抑孩子的天性
    最近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中凌霄說過:有時候長大,真的就是一瞬間的事。當你感受到了生活的重量,你的內心改變了,也就一瞬間長大了。長大的痛還有他在照顧母親時,燙傷的身體,還有嚴重的睡眠障礙,但他沒法跟家人說,因為在家裡,他是最不能生病的那一個,他需要照顧所有人。是的,他是懂事的,可是他本不該承受這一切,他本可以跟弟弟妹妹快樂的生活在一起,享受著最快樂的大學生活。卻要過早的承擔起大人的責任,他並不快樂,只是沒的選擇。
  • 你的孩子「特別懂事」?對不起,這可能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失敗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經進行過一項關於「懂事」的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有78.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喜歡懂事的孩子。我們做父母的也總是為自家孩子太「皮」而感到頭疼,羨慕「別人家的小孩」。
  • 馬伊琍:「懂事」的孩子,是家庭教育失敗的產物!父母該引起反思
    引言「你家孩子真懂事啊!」聽到這話的父母往往一臉光榮,「懂事」,似乎成了對孩子最好的讚揚,對家長教育的最優肯定。然而在「懂事」背後,我們看到的更多的卻是被壓抑著失去了自我的孩子。的孩子,是家庭教育失敗的產物馬伊琍有兩個女兒,但是她卻採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教育孩子,導致兩個孩子性格大相逕庭。
  • 還再以孩子「懂事」為驕傲?其實這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在我們大部分人的觀念中,對一個孩子誇獎「這孩子真懂事」,這應該是對這個孩子和家長極大的肯定。但如果孩子過於懂事,你們還覺得這是一件值得欣慰和驕傲的事嗎?又或者說,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真的會很快樂嗎?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性格的形成很大部分是來自於父母,父母的教導、孩子的模仿或者是成長環境,都會影響到性格。
  • 馬伊琍:養一個懂事的孩子可能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總有寶媽會說: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那麼懂事!當自家孩子被別人誇讚懂事的時候,寶媽們也會沾沾自喜。懂事的孩子的確會讓寶媽們省心不少,去超市不用擔心孩子想要一件昂貴的玩具而躺到地上哭鬧不止,可寶媽們你是否也想過,懂事的孩子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到底是快樂還是壓抑呢?
  • 《以家人之名》:錯誤的父母養不出正確的孩子,別成為這種父母
    最近《以家人之名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卻以家人之實深愛著對方。李海潮爸爸堪稱全劇的「淚點擔當」,以一個男人的肩膀扛起了三個孩子的生活,以一個男人的柔軟溫暖著三個「不幸」的孩子,讓他們原本註定不完整的內心多了一份完整的可能。
  • 《以家人之名》:不要以父母之名,捆綁孩子的人生
    《以家人之名》刷爆全網,溫暖的親情到瑪麗蘇的愛情,每一步都是現實的寫照,不要總說電視劇狗血,現實中更狗血的例子都比比皆是。李海潮把凌霄、賀子秋、李尖尖三個孩子撫養大,既當爸又當媽,給了他們最好的愛和關懷,讓他們出生在如此奇葩的家庭也沒有長歪,一個比一個溫暖可愛。
  • 《以家人之名》:抹殺孩子童年,直接進入大人的世界,是父母失職
    生活中確實有一些特別懂事的孩子,雖然只有幾歲十幾歲,但思想各方面都特別成熟,他們聽話乖巧、性格沉默、內心敏感,幾乎不需要父母提醒,自己主動做作業、幹家務,像個大人一樣挑起生活的擔子。像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的賀子秋,《白色月光》中的王鹿都是這種懂事的孩子。子秋7歲時被媽媽賀梅拋棄,李海潮是賀梅的相親對象,他非常喜歡子秋,賀梅走了以後他把子秋當作親生兒子撫養,小子秋在李爸和李尖尖的陪伴下,變得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