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長蘇已經從掖幽庭裡面救出庭生,但梅長蘇是太子和譽王都想要招攬的人才,靖王不放心庭生的安全,所以前來探望。
這也是梅長蘇一定要救庭生的另一個原因,否則怎麼能引得靖王大駕光臨?
但是靖王此時對於這個身負奇才的麒麟才子並沒有多少好感,他本是軍旅之人,性格剛毅果敢,雖然在戰場上可以殺伐決斷,但是卻討厭朝堂上的爾虞我詐,所以對梅長蘇這種只會玩弄權術的人(當時靖王以為的),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和厭惡。
沒想到這個太子和譽王都費勁心機想要弄到手的麒麟才子,卻對著靖王滿懷深情地說:我既不想選譽王,也不想選太子,我想選你!
憑心而論,靖王是不是一個好皇帝的人選?我覺得不是。
得出這樣的結論,並非因為靖王自己所說,活到三十一歲還沒封親王,既無人脈,也無聲望。而是因為他活到三十一歲,如果不是梅長蘇的提醒,他還真的沒有想當皇帝的野心。
在中國歷史上,歷代明君聖主,從秦始皇開始,到漢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明成祖,凡是功耀千秋,彪炳史冊的,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對於皇位,有一種異乎尋常的渴望,為了得到皇位,可以放棄任何其他重要的東西,包括我們常人很看重的感情、道德和良心。
所以說要做一個好皇帝,必須放棄普通人看來很難放棄的珍貴的東西,嘔心瀝血,殫精竭慮,才有可能得到一點點「權力」女神的青睞。
就這一點來說,太子和譽王都比靖王有資格當皇帝。
因為雖然他們居心不良,心懷叵測,但是他們至少知道為了得到「皇位」,是需要進行艱苦卓絕的努力地,為此他們不惜放棄自己的尊嚴,去討好一個地位遠遠不如他們的江左梅郎。
但是比起得到皇位之後的豐厚回報,這點付出又算得了什麼?與之相比,靖王空有一身難得的本領,但是卻無當皇帝的野心。
他看不起太子和譽王的為人,但是他也不想想,如果太子和譽王其中的一位當了皇帝,他又怎麼有能力阻止他們為惡?
靖王此時的心態就是,我剛直不阿,我不和你們同流合汙,頗有皎皎君子如明月的操守,可把世界拱手讓給自己討厭的人,也是一種懦弱。
難道不是嗎?
所以梅長蘇也承認靖王並不是最好的人選,但是他「已別無選擇」。接下來我說說,為什麼梅長蘇會選靖王?
主要原因當然是矮子裡面拔長子,其他皇子更不成器,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林殊與靖王從小長大的深厚情誼和靖王一直想要為赤焰軍翻案。
其實有不少讀者會發現,就性情而言,譽王挺適合當皇帝的,太子智商不足,謀略欠缺,就算當了皇帝,大概率也是庸君與昏君,而譽王很有能力,野心勃勃,雖然常常居心不良,但是為人正直從來都不是成為明君的「必要條件」。
但梅長蘇為什麼一開始就放棄考慮譽王?因為譽王在赤焰軍一案中助紂為虐,親手送去梁帝賜的毒酒,給祁王喝下,害死祁王。
而靖王卻不顧自己的前途,一直在為赤焰軍說話,導致梁帝的厭棄。對於赤焰軍一案根本性的態度差別,才是梅長蘇舍譽王選靖王的關鍵。
他也知道靖王水牛腦袋(因為本來就是好朋友),他也知道靖王牛脾氣發起來八匹馬也拉不住。
他也知道靖王有時候會非常「蠢」,會為了情義,做出明顯不利於爭奪皇位的傻事。
但是麒麟擇主怎會「盲目」?
對於梅長蘇來說,願意不顧前途為赤焰軍翻案的靖王,才是最好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