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間,簡州有一鳳山書院。書院有一學生名叫馬百川,學習成績在眾學員中出類拔萃。經簡州孝廉孫寶興舉薦,這年秋天,馬百川到省城成都參加鄉試。希望一舉中第。
馬百川有個女朋友,名叫孫惠元,是孫寶興女兒。兩家長輩相識很早,馬百川能到鳳山書院讀書,也是孫寶興推薦才進入的書院。孫惠元第一次看見馬百川,喜歡上了他。
一來二往,兩人相戀了。
馬百川考上秀才後,與孫惠元訂了婚。今年參加鄉試,他答應孫惠元只要高中舉人,便回來與孫惠元完婚。
孫寶興對這位女婿十分滿意,為了女婿有個好的前程,孫寶興把平生所學傾囊相授。只希望馬百川不辜負女兒的一片痴心。
簡州到成都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百十裡路程,起得早,走得快,當天能趕到成都。
孫惠元決定陪馬百川走進成都。
不過,從簡州到成都要翻越龍泉山,龍泉山山雖不高,但懸崖峭壁,道路崎嶇。馬百川擔心路上不安全,不同意孫惠元去。孫惠元說,「我與夫君訂了婚,便是馬家的人,生生死死在一起。」她又說,「前面再高的山,再陡的路,我也要陪夫君走下去。」「夫君走到哪裡,我會跟到哪裡,必須夫唱婦隨。」
聽了孫惠元這些暖心窩的話,馬百川也不再多說什麼。兩人一同上了路。
然而,天有風雲變幻,人有命運坎坷。這年的鄉試,馬百川沒有考中,貢院揭榜那天,榜上沒有他的名字。馬百川反覆看了多遍榜單,確定沒有自己名字後,他去諮詢貢院的主考官。主考官沒有正面回答他,只叫他回去好好學習,三年後再來吧。
想到自己十年寒窗和父母的殷切希望,到頭來卻是空一場,馬百川哭了。孫惠元陪著他也哭了。
既然科考不順利,婚嫁一事也無從說起。回到簡州,馬百川和孫惠元的婚事便擱下了。
這天,馬百川在書房問孫惠元:「惠元,我沒跟你結婚,你不後悔吧?」
孫惠元邊做家務邊說:「不會。」
馬百川又問:「我再用三年時間苦讀,到時中了舉人再娶你,你願意等嗎?」
孫惠元深情望著馬百川說:「百川,無論你做什麼,我都支持,也願意等。不管三年,還是三十年。」
馬百川心中感動,對孫惠元說:「卿不負我,我定不負惠元。惠元,我一定娶你。」說完,馬百川把孫惠元摟在懷中。
時間過得真快,三年很快過去了。距下次的鄉試時間也越來越近。
馬百川和孫惠元再次出發,前往成都。馬百川決定這次一定要考好,要對得起惠元和孫寶興。
孫寶興過來送他們,他囑咐馬百川:「百川,不刻意強求,順其自然最好。順不順利,記得平安回來,我再用好酒招待你們。」
馬百川向孫寶興點點頭。
告別了孫寶興,馬百川和孫惠元興高採烈向成都出發。
走到龍泉山巔,一邊是丘陵起伏的簡州府,一邊是沃野千裡、土壤膏腴的川西平原,兩邊的風景各有不同。
成都越來越近了,馬百川有些緊張,又有些心不在焉,他和孫惠元坐在一棵大樹下歇息。
馬百川想起一件事,對孫惠元說:「惠元,我父母老了,無人照顧,要不這樣吧,這次你不用跟我去省城,你就送到這裡。你回去安心照顧我父母,等我的消息。」
孫惠元臉露驚訝之色,隨後坦然對馬百川說:「夫君,你不用擔心。這些我早考慮好了,我們走後,我父親每天都會去看望爸爸媽媽,一切早安排妥當。」
馬百川仍不放心,堅持要孫惠元回去。
孫惠元明白馬百川用意,他自尊心強,她不能駁馬百川面子,想想科舉時間不長,發了榜他就會回來。她退了一步說:「這樣吧,百川,我現在回去也晚了,我在龍泉驛的驛站等你,順便給爸爸媽媽抓一些藥和購買一些土特產。等你回來,我們再一同回去,如何?」
馬百川望一眼山下的龍泉驛,心想孫惠元現在一個人回去,他也不放心,他答應了孫惠元。
孫惠元說:「記住,夫君,無論你考沒考中,我都會等你。你一天不回來,我一天都不會離開龍泉驛。這是我跟你的約定,你一定要早早回來。」
馬百川默默點點頭。於是兩人在龍泉驛的魁星樓分了手。一個去了成都,一個住在驛站。
魁星樓又名西柵子,位於東出成都第一驛龍泉驛老街的西出口,這裡是供奉魁星的樓閣。在過去一千四百多年科舉考試的歷史長河中,川東、川南的考生凡到成都參加鄉試,必經龍泉驛的魁星樓。這裡也是人們祈求文曲星下凡的地方。
孫惠元和馬百川分開後,孫惠元每天必去魁星樓,拜魁星,求好運,三跪九叩,祈求馬百川鄉試必中。最後她會站在樓臺上,向成都方向眺望,盼著官道上早早出現馬百川的身影,直到滿天星光,她才戀戀不捨返回驛站休息。
一個星期過去了,馬百川沒有回來。兩個星期過去了,馬百川還是沒有回來。孫惠元在魁星樓上苦苦等了一個月,還是沒有看見馬百川的身影。
孫惠元著急了。她整天胡思亂想,馬百川是病了,還是有事耽擱了,為什麼沒有一點消息。
成都過來的官道上人來人往,孫惠元等不住,從魁星樓上下來逢人便問:「認識我家夫君馬百川嗎,他參加了鄉試,一定中了舉人。個子有這麼高,你看見他了嗎?」
來人均搖頭,有說不知道,有說不認識。
孫惠元不相信:「他可是今年的新科舉人,你們怎會不認識呢?」
有人罵她神智不清。
一位好心人勸她說:「姑娘,別問了,在這裡也問不出個答案。要不你去成都看看吧,找到貢院不就什麼都明白了。」
一語點醒夢中人。孫惠元認為是單相思迷了心竅,不能在這裡死等,她應該主動出擊去找馬百川。孫惠元回到旅店簡單收拾了行李,趁著天亮進了城。
找到省城貢院,天黑盡了。
孫惠元向看門的老人打聽今年的新科舉人馬百川是否還在這裡。
守門老人提著燈籠想了半天,他說今年的新科舉人並沒有一個叫馬百川的名字,他問姑娘是不是記錯名字了。孫惠元說沒有記錯,他就叫馬百川。
守門老人還是沒有想起有個叫馬百川的舉人。
為了幫助孫惠元,老人又帶孫惠元去見貢院的儒官。儒官查閱考生檔案後答覆孫惠元說,今年鄉試新科名單中的確沒有馬百川的名字。
孫惠元失望了問:「難道他沒有參加鄉試?」
儒官說:「參是參加了,可惜落榜了。」
一句落榜,讓孫惠元渾身像澆了一盆冷水,從頭涼到腳。
孫惠元深一腳淺一腳,不知怎麼回到的旅店。後來她找遍成都所有馬百川可能落腳的地方,仍然沒有馬百川的蹤影。馬百川像從這個世界消失了一樣,再無消息。
孫惠元回到簡州,大病了一場。
病好後,孫惠元想到與馬百川在龍泉驛的一個約定,她決定去龍泉驛等他。等到天荒地老,她也要等他回來。
夏去秋來,日升月落。孫惠元住在龍泉驛的驛站裡,每天都去魁星樓眺望。一天天等待,卻一天天失望。
她再次病倒。
這時,一個老人出現在她面前,孫惠元勉強睜開眼一看,來的是她父親孫寶興。
女兒一生為情所困,卻走不出自己的陰影,孫寶興認為是爹害了女兒。他忍不住淚如雨下。
孫惠元說:「不,爹,這是我自己的事,不管爹的事。我只想等他。」
孫寶興從病床上扶起孫惠元說:「女兒,他回不來的,你跟爹回家吧。」
孫惠元努力掙開孫寶興的手說:「爹,我不會回去。我一定要等他回來。三年不行,我等三十年,這是我們早前的約定。」
孫寶興無奈,只好從懷中摸出一封信騙她說:「孩子,馬百川來信了。他叫你不要等他,他已去了一個很遠的地方,現在生活很好,叫你不要想他。他還說對不起你,只有來世再報答你……」
孫寶興話沒說完,卻被孫惠元打斷,她說:「我不相信,這信不是真的。爹,你走吧,你不用勸我,我鐵了心要等他。即便我死了,頭也要向著成都的方向。」
女兒死心塌地要等馬百川,孫寶興一點辦法也沒有。
一晃三十年過去了,孫惠元果然等來馬百川的消息。不過,等來的不是鮮活生命,而是馬百川的一具遺體。
原來馬百川鄉試落榜,無顏見家鄉父老,便一個人外出流浪,客死在了異鄉,被同鄉發現後,告訴了孫惠元。孫惠元找人找車把馬百川的遺體拉回家鄉,埋葬在山上。她跪在馬百川墳前,跟馬百川說上心裡話,一邊說一邊哭,最後含笑閉上了眼睛。
孫惠元死後,跟馬百川合葬在一起。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痴情姑娘,把孫惠元站立的魁星樓改名東安樓(魁星樓因位於成都城市東邊,取意東邊平安)。
新中國成立後,魁星樓拆於舊城改造。2020年在東安湖重建東安樓,取名東安閣,又名東閣望川,喻意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雖無圓滿的結局,卻表達了一種對愛情的美好願景。
東安閣閣樓主體採用鋼架結構和包銅工藝,氣魄宏偉,嚴整開朗,樓高50.8米,呈唐式建築風格。加上樓閣後面配套的精品酒店,建築布局以古代龍泉驛的四合院落為主,再現古代龍泉驛的驛站風貌。小住在這裡,是不是有種穿越時空的幻覺,感受古樸,享受愜意,獨自體會這曼妙的懷舊時光。
現在東安閣既是東安湖公園的地標建築,又是龍泉驛的相框(網紅)打卡地。人們走到這裡,都會選擇在這裡合影留念。站在樓臺上觀景,同時也會讓人想起孫惠元和她悽美的愛情故事。
(曾明偉/文)
(文中龍泉驛舊照片,由美國《LIFE》記者卡爾-邁登斯1941年在成都龍泉驛拍攝,文中效果圖均由杭州園林設計院提供,均致深深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