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最近剛生產完,寶寶還沒滿月,已經被折騰得夠嗆,因為她家寶寶白天睡得還不錯,但是一到晚上就不睡覺,特別精神,寶寶不能睡,媽媽當然也沒辦法睡覺了。
朋友很納悶啊,不是說寶寶生出來都是吃了睡,睡了吃麼?不都是小天使麼?
再解釋這個問題之前,得先了解一下新生兒的其中一個睡眠基礎知識,即:生物鐘(晝夜節律)
不論是成人還是寶寶,其睡眠都和生物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知道在要白天的時候充滿精神,工作、學習或者玩耍,而在夜晚降臨的時候就要減少活動、進入睡眠,這就是人體內生物鐘的作用。
人們是通過睡覺-醒來的過程和接觸黑暗及光線來設定生物鐘,對於新生兒來說,他們體內的生物鐘還沒有形成,無法分辨白天和黑夜,因此也就無法形成睡眠規律,並且他們的睡眠看起來毫無章法。
如果此時家人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育兒行為,就會使得孩子的睡眠更加糟糕。
寶寶的生物鐘在6周-9周的時候開始成熟,但是一直到4-5個月的時候才能開始正常工作,保證大部分清醒時間在白天,而夜晚的睡眠時長也會越來越長。
造成寶寶一到晚上就不睡覺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長錯誤的做法導致寶寶黑白混亂
雖然新生兒出生以後暫時分不清白天黑夜,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不關注不重視,此時家長給寶寶創造的正確的睡眠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幫助寶寶建立對白天和黑夜的概念。
適合寶寶的睡眠環境應該是:白天保持明亮,夜晚保持昏暗。
但是事實上,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錯誤行為:白天睡覺的時候把窗簾拉得很嚴實,屋內很昏暗,其目的是為了讓寶寶睡得安穩一些,長一些。進入黃昏以後,家裡的燈開得亮亮的,如果寶寶不睡,就開著燈讓他玩,一直玩到瞌睡為止。
這兩個行為是最常見的造成寶寶「黑白睡顛倒」的行為,人為的打亂了光線的自然規律,本應亮堂的白天睡眠環境變成昏暗的夜晚睡眠環境,本應昏暗安靜的夜晚睡眠環境因為人造照明變成了明晃晃的白天,那麼,寶寶就會產生混亂,到底啥時候睡?啥時候不睡?什麼時候是白天?什麼時候是夜晚呢?
所以 ,到了晚上的時候,生物鐘也發揮不了作用,寶寶睜大眼睛不睡覺。
2、白天睡太多,晚上睡不著
這個原因的根本在於家長沒有安排好寶寶的作息規律,白天寶寶睡得非常多,擠佔了大部分的活動時間,到了晚上,睡眠需求不足,就會難以入睡。
比如,新生兒會在下午5點左右睡個小覺,大概40分鐘左右,然後清醒一段時間,到晚上7點左右開始夜晚的睡眠,但是如果5點這一覺睡了2個小時,睡到晚上7點醒來了,此時家裡剛好是燈火通明的狀態,寶寶以為天亮了,起來玩吧,在這種狀態下就會玩到很久。
如何解決寶寶一到晚上不睡的情況
1、給寶寶建立正確的睡眠環境
白天寶寶睡覺的時候,要保證房間內是光線充足的,打開窗簾,到了黃昏的時候,房間內應該和自然光一樣漸漸暗下來,不要開大照明燈,開個小夜燈即可。
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證寶寶的睡眠環境和自然光一樣的頻率,有助於幫助生物鐘的形成。
如果寶寶到了晚上睜著眼睛不睡,也不能打開照明燈讓寶寶玩,可以在黑暗裡給寶寶講故事、聽音樂,如果開燈無疑是讓寶寶切換了模式。
2、保證白天的運動量,避免白天睡太多
如果你發現寶寶白天睡得過長,到了晚上確實不睏倦的情況,說明寶寶的白天睡眠已經影響到了夜晚的睡眠。
調整的方法是:在寶寶清醒的時候,讓寶寶動起來,做運動,練習俯趴翻身,做撫觸按摩,運動充足了,睡眠需求才充足。
我是嬰幼兒睡眠顧問墨仔媽媽育兒,專注分享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母乳餵養知識,感謝您的關注、點讚、評論及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