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恐龍時代的動物都那麼大,現在的動物卻不行?三個原因告訴你

2020-12-27 小恩說奇聞

侏羅紀(Jurassic)是一個地質年代,界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之間,約公元前1億9960萬年(誤差值為60萬年)到1億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個紀,開始於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雖然這段時間的巖石標誌非常明顯和清晰,其開始和結束的準確時間卻如同其它古遠的地質時代,無法非常精確地被確定。侏羅紀之名稱源於瑞士、法國交界的侏羅山(今譯汝拉山),是法國古生物學家A.布朗尼亞爾於1829年提出的。由於歐洲侏羅系巖性具有明顯的三分性,1837年,L.von布赫將德國南部侏羅系分為下、中、上3部分。1843年,F.A.昆斯泰德則將下部黑色泥灰巖稱黑侏羅,中部棕色含鐵灰巖稱棕侏羅,上部白色泥灰巖稱白侏羅。侏羅紀分早、中、晚3個世。

而恐龍應該是侏羅紀最著名的了,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察·歐文 [2] 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

我們都知道恐龍是地球上出現過的具有龐大體格的動物其實在恐龍統治地球的時代不單是恐龍的個頭長得大,當時地球上動植物的體積都很大,比如很多蕨類植物也很高大,就連蚊子蒼蠅之類的小昆蟲都比現在的要大上2到3倍,有的蜻蜓能長到一米多長,為什麼那時候的動植物都長得很大?現在的動植物卻沒那麼大了呢?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是那時候的氣候和生態環境好氣候都比較溫暖溼潤,植物生長茂密蔥蘢,良好的降雨和光照條件讓植物可以長得很大,而由於食物充足,動物就沒有了營養缺乏之虞,無論是植食動物還是肉食動物,都可以不缺食物來源

再就是那時候地球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相對比較高比現在大氣層中的含氧量多了1/3,在那樣的富氧環境下,動植物的身體就生長得比較快,個頭也能長得很大第三個原因是恐龍等大型動物還沒有抑制生長基因。恐龍這種動物之所以能長那麼大,主要原因就是由於它們還沒有形成抑制身體生長的基因小編看完表示長知識了!

相關焦點

  • 恐龍時代動物都是巨型,蚊子比現在大3倍,現在為啥都長不大?
    我們知道恐龍是地球早期一種體格非常龐大的動物,但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從恐龍滅絕之後,地球上的生物再也長不到恐龍那麼大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呢?科學家表示,如今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長不到恐龍那麼大,最大的就是環境的改變。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沒恐龍巨大?藍鯨可以哦!只比最大恐龍差一點
    提起陸地動物界的龐然大物那非大象莫屬,但很明顯這完全不是白堊紀晚期滅絕的大型恐龍的對手,一隻肉食的霸王龍直接就可以秒殺大象,而這只是恐龍界的小弟弟而已,那麼最大的恐龍和現代最大的動物藍鯨相比,哪個更大一點?為什麼現在陸地上都沒有那麼龐大的動物了?一、恐龍大還是藍鯨大?
  • 「活恐龍」紐西蘭大蜥蜴,恐龍時代爬行動物的後代,壽命長達百年
    鬃獅蜥雖然這些小蜥蜴很可愛,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種大蜥蜴。體長最長近1米,壽命長達100年,外形與龍有幾分相似,是恐龍時代爬行動物最後的後代。它們就是紐西蘭大蜥蜴,因為僅生存在紐西蘭的某些小島上,所以以此命名。它們有「活化石」和「活恐龍」之稱。一方面就是因為它們外形相似,另一方面,就是它們是從恐龍時代進化來的。紐西蘭大蜥蜴與其他蜥蜴相比,外形非常獨特。
  • 為什麼那麼多的史前動物,我們只記住了恐龍?
    動物的蛋,就像個小房子,能保護蛋裡面的小寶寶。我們從水裡的生物開始說,魚類都是產下小魚卵,也就是魚的蛋,後來長成大魚。兩棲動物也是從蛋裡出生的,主要有青蛙。青蛙也在水裡產卵,也就是青蛙的蛋,卵變成蝌蚪,蝌蚪又變成大青蛙。他們是最早從海裡來到陸地上的,因此現在還能在陸地上和水裡生活。兩棲的意思是在兩種地方都可以生活。
  • 天天科普 | 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那麼,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知道,恐龍尚未滅絕,現今的鳥類就是恐龍的後代,我們常吃的禽類——家雞就屬於一類獸腳類恐龍。如果氧氣含量高了,恐龍這類脊椎動物體型就大,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在高氧環境下養雞呢?實際上,就脊椎動物而言,呼吸系統對空氣中氧氣的利用模式是非常主動的。其中,尤其以現生鳥類為甚。
  • 老虎若活在恐龍時代,遇到霸王龍會怎樣?貓科動物能接管那個時代
    所以無論是老虎還是獅子還是其他貓科動物,如果跟霸王龍去較量的話,是沒有任何勝算的,另外還有南方巨獸龍、棘龍等都是和霸王龍同級別的食肉猛獸,同樣也都可以碾壓老虎和獅子等貓科動物。那麼如果老虎和獅子等貓科動物生活在恐龍的時代,就完全沒有生存的希望了嗎?
  • 動物都不能無限制生長,但恐龍是怎麼打破體型「天花板」的?
    也就是說,中生代可能有時候氧氣含量比現在高,有時候反而比現在低。一概而論是不可取的,不能說氧氣含量比現在高時有大的恐龍存在,就說恐龍大型化和高氧氣含量有關,這樣就沒法解釋氧氣含量低時也存在大型恐龍的情況了。既然如此,我們回歸去討論恐龍這種生物的本質。有沒有確鑿的證據,說明恐龍的體型是氧氣含量決定的呢?或者說,有沒有人發現這種關係,氧氣含量高了,恐龍體型就大?
  • 「科普」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那麼,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知道,恐龍尚未滅絕,現今的鳥類就是恐龍的後代,我們常吃的禽類——家雞就屬於一類獸腳類恐龍。如果氧氣含量高了,恐龍這類脊椎動物體型就大,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在高氧環境下養雞呢?實際上,就脊椎動物而言,呼吸系統對空氣中氧氣的利用模式是非常主動的。其中,尤其以現生鳥類為甚。
  • 為什麼天上的動物比人類大的很少?除了環境限制,還有這兩大原因
    文/勵生 在地球上比人類大的動物實在太多,在不同的區域中,都有不同的代表,如如陸地上有大象,海裡面有鯨魚,那麼天空上有什麼?鳥類?好像並沒有比人類大。 天上的動物為什麼沒有比人類大的呢?
  • 為什麼恐龍時代之後的動物越來越小?可能跟資源和生存環境有關
    在漫長的數十億年生命進化史上,各種各樣的生物紛紛登場和消失,而現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基本上都是65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之後出現的。漫長的數十億年生命史,地球上出現了數不盡的各類生物,我們現在要想了解當時的生物世界,只能通過一些生物的化石。
  • 「科學放大鏡」恐龍、藍鯨、哥斯拉,動物大小的極限在哪?
    神秘的海洋,不僅有世界最長的動物,還有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人類目睹最大的藍鯨體長可達33米,體重高達180噸。藍鯨為什麼能長那麼大,和恐龍比如何,又是什麼「神秘力量」在左右著動物的大小?藍鯨之大,有人目睹,那在無法看見的遠古時代,有能和藍鯨一較高下的動物嗎?
  • 恐龍沒有全部滅絕?這些常見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進化來的!
    在科學界最受關注的海應該是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了,迄今為止科學界的說法不一,一直備受爭議,最主流的觀點是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導致的。在白堊紀時期恐龍統治的時代,它們的體型非常龐大,佔據了整個食物鏈的90%以上,那麼恐龍滅絕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是否真的是小行星撞擊所導致的結果呢?
  • 動物世界中學英語-恐龍
    為什麼我會說恐龍是爬行類,而且還是冷血生物呢。原因就在於恐龍這個單詞的詞根:saur。說起這個詞根,特指的是蜥蜴lizard。恐龍這個詞是由兩個詞根拼寫而成,一個是剛剛說到的詞根 saur;另一個詞根就是dino。那麼dino是什麼意思?當然就是可怕的,好恐怖的意思;而且還表示「有力量,強大」的意思。
  • 恐龍能活多大歲數?只有一種動物比恐龍壽命長
    恐龍能活多大歲數?只有一種動物比恐龍壽命長芬蘭有個叫凱維斯託的人,曾多年任赫爾辛基動物園的園長,他對動物的年齡頗有研究。凱維斯託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動物最高壽命的材料。哺乳類:象75歲,馬55歲,河馬54歲,黑猩猩51歲,熊47歲,海豹42歲,大猩猩40歲,猩猩37歲,狒狒33歲,豹31歲,獅子29歲,長頸鹿28歲,大蝙蝠25歲。魚類:鯰魚60歲,狗魚50歲,鯉魚50歲,鱈魚25歲。
  • 除了恐龍,還有哪些已經滅絕的兇猛動物
    自5億4千萬年前第一次生物大爆發以來,地球上已經產生了無數生物種類,而這些物種絕大多數都已滅絕,現在地球上的物種數量只不過是漫長生物進化史上的冰山一角。那麼曾經存在過的生物都有哪些讓人覺得比較兇殘的呢?
  • 恐龍是鳥類祖先,哪種動物是恐龍的祖先呢?科學家認為是這種動物
    恐龍是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爬行類動物,曾經雄霸地球約1.6億年,最終在6500萬年前的一場巨大自然災難中被滅絕掉,不過恐龍也有其後裔流傳下來,那就是如今的鳥類了。在6500萬年前,有一些似鳥類恐龍憑藉著飛行技能可接近恆溫的生理功能,在地球上尋找到了可以生存下去的地,而扛過了那場自然災難,之後逐漸發展演變成了如今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鳥類物種,如今的古生物學也大多認為恐龍就是如今鳥類的祖先。那麼恐龍的祖先又是誰呢?
  • 孩子為什麼都偏愛恐龍?背後隱藏的心理原因竟然是……
    《哆啦A夢》裡大雄多次穿越到恐龍時代 還有家長反映自己家的小孩太喜歡恐龍了,以致於愛不釋手,隨時都要拿著。 很多家長都疑惑孩子為啥對恐龍這麼偏愛,其實,孩子們之所以對恐龍感興趣,背後的原因有很多。 孩子是「轉世恐龍」 發展心理學創始人、美國教育家霍爾說:兒童發展是對人類歷史的復演。
  • 這種動物繼承了恐龍的基因,迄今為止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
    大自然是很神奇的,也締造出來非常多神奇的生物和植物,但是可惜的是現在很多動物都滅絕了,但是我們仍然能夠找到他們曾經活著的痕跡。現在地球上最大的鳥類是鴕鳥,這是大家公認的。但是今天要說的就是一種滅絕的鳥,它比鴕鳥要大太多了,也許有人會問滅絕了,你怎麼知道他是最大的鳥呢?恐龍生存的時候人類還沒有出現,但是我們現在也知道恐龍曾經生存過呀。沒有錯,我們找到了這種鳥的化石。
  • 為何雄性動物排尿和生殖都是同一個器官,而雌性動物卻能分開呢?
    為何雄性動物排尿和生殖都是同一個器官,而雌性動物卻能分開呢?說到物種的進化,可能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吧。的確,自從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了《進化論》之後,人類的許多未解之謎都有了答案。比如,第一個人類是怎麼出現的?
  • 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第八章(爬行動物與恐龍)
    中三疊世氣候延續至侏羅紀。現在生活在熱帶的蕨類植物當時可分布至南緯63°和北緯75°。恐龍漫步在勞亞大陸和岡瓦納大陸上。到晚白堊世,隨著美洲與非洲完全分離,大陸兩側的動物群日趨不同。白堊紀氣候沿緯度分區明顯,但仍然是溫暖平穩的。進入新生代後才開始季節明顯和變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