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維修視界平臺關注過一家修車店因缺乏《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而被整治,老闆被拘留的案件,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很多人抱怨說生意差,辦證難,開一家摩電修理店,這證那證四處跑,「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可害苦了大家。最近,二修哥注意到國務院發布了一個文件,說是要取消機動車維修經營許可證,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不知道這對廣大的機動車,也包括摩電維修工作者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
8月3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取消一批行政許可等事項的決定》。經研究論證,國務院決定取消11項行政許可等事項,其中包括了「機動車維修經營許可證」。也就是說《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
據了解,機動車維修經營許可證是由縣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頒發的。
汽車維修經營業務、其他機動車維修經營業務根據經營項目和服務能力分為一類維修經營業務、二類維修經營業務和三類維修經營業務。摩託車維修經營業務根據經營項目和服務能力分為一類維修經營業務和二類維修經營業務。
機動車維修經營業務根據維修對象分為汽車維修經營業務、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維修經營業務、摩託車維修經營業務和其他機動車維修經營業務四類。
根據公告顯示,該證取消後,交通運輸部要制定完善並公布維修業務標準,督促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通過以下措施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1、建立健全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制度,及時公布相關信息。
2、要求機動車維修企業嚴格按照標準開展維修業務,維修服務完成後應提供明細單,作為車主追責依據。
3、加強對機動車維修行為的監管,對維修企業出現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處罰。
4、建立黑名單制度,深入推進維修誠信體系建設。
對此,業界反應不一,支持者認為此舉是一項惠及修車行業的利好政策,首先少辦一個證,少跑一些路,少看一些難看的臉色,在這方面省事省心了不少;同時也可以減少因此所消耗的大量資金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繳納「保護費」。
反對者認為此舉是降低機動車維修門檻,加劇業已白熱化的競爭程度,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一些資本和個人會更加肆無忌憚的加入這個行業,造成產能過剩,市場臃腫的局面。
另外,從該公告的業務標準來看,此舉並不是為整個機動車維修行業鬆綁,而是換了一根更硬更粗的韁繩,這從備案經營、提供維修明細單、加強監管、建立黑名單制度等幾個方面均可見一斑。
近年來,消費者不斷投訴維修行業缺乏誠信,媒體又大加撻伐,極力抹黑維修行業,看來這種輿情是得到了高層的重視了。對此,你是怎麼看的,歡迎大家轉發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