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黑。
翻過十幾個雲南山頭寨子,拍了190多期雲南茶節目,很多人通過《茶山黑話》認識了我。但除了茶,我還喜歡賽車,把握渦輪增壓時細微的變化;喜歡健身,常年與鐵相伴;以及和友人深究品牌營銷......
多年的觀察和觀點,就像大腦的馬殺雞,今後就在新欄目【小黑專欄】裡和大家好好講講!
為何中國的茶
沒能做成星巴克那樣的連鎖店?
小黑專欄
大家好,我叫不套娃不舒服斯基。
我們把這個問題拆解成兩個關鍵詞:第一是星巴克,第二是中國的茶。
1
為什麼是星巴克?
01
星巴克是什麼?
一家主要做咖啡飲品的連鎖店,它主要打的是「第三空間」的概念。
【區域樣式】換【背景圖】
02
星巴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國西雅圖。
03
為什麼那個時候的美國可以做起來?
星巴克的前身是經營咖啡豆和咖啡器械的零售品牌。
在此之前,西方人已經有非常普遍的咖啡飲用基礎,那時候大多是買豆子回家,一壺一壺煮,比如美式早餐之類,都要配咖啡。
與此同時,當時的人們對生活方式本身開始有需求,需要一個第三空間。
這個跟城市化進程和人群的聚集密不可分。城市化進程讓大家的可支配收入提高了,消費觀念也變了,大家會想喝更好的東西,去更好的環境。
第三空間的生活方式需求加上普遍的咖啡飲用基礎,催生了星巴克這種形式,然後迅速鋪遍全美。
04
為什麼是美國?而不是在歐洲呢?
因為美國地廣人稀,公路鐵路密布,交通物流系統發達,對大規模連鎖化的發展非常友好。
同時,此前美國沒有咖啡館品飲的大眾基礎,所以也就沒有很多咖啡館,有廣闊的可開拓空間。
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的兩本自傳中都寫到:他去了一趟義大利之後,深深被當地小咖啡館的文化所打動。
但歐洲的咖啡館是獨立的,它不是品牌的,也沒有形成真正的連鎖。
05
當星巴克來到中國之後,它是什麼?
它變成了更高級生活方式的彰顯,以及身份定位的標定。
跟早期國人追求蘋果手機一樣,有跟風的存在。
但它在國內密集嗎?
其實除了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它並不密集。比如在昆明,主要還是集中在幾個shopping mall的周邊。
2
茶葉清飲為什麼無法做成連鎖店?
接下來講中國茶。
首先,題目裡的中國茶應該是狹義的,主要是指用杯泡和工夫泡的形式清飲的茶,這是一個前提。
因為從廣義講,用中國茶葉所製作的奶茶也叫中國的茶的話。
那已經出現了很多類似星巴克的連鎖店,不管是主打外賣還是主打堂食,在一二三線城市陸續有了。
茶葉清飲為什麼無法做成連鎖店?
先扯遠一點,你知道甜是什麼嗎?
這是人從出生起就喜歡的東西。你在嬰兒的舌頭上放一點糖,它會吃會笑對不對?你給他吃一點苦,他肯定不喜歡。
日本有種提法,說苦味和澀味叫做大人之味,只有大人才會嗜好這種特殊的味道,大人才懂。
但是飲品的流行喝法大多跟年輕人有關,你讓他們吃苦吃澀,那可能不行。
年輕人尤其是學生,他們身體在高速成長的過程中要攝取大量的糖分和能量,奶和糖能滿足這個需求,這解釋了為什麼奶茶現在大行其道。
另一方面,審美是有層次的,它是從上到下的一種傳播路徑。講審美的時候,人群就被縮小了。
你想想,身邊玩功夫茶泡法和精品咖啡的,是不是都是少數人?
他們可能是這個圈子當中的意見領袖,而且玩單品咖啡的人,可能大多對星巴克這種連鎖的標準化的東西是嗤之以鼻的。
人群都局限了,怎麼可能產生大規模的連鎖店呢?
所以,清飲和工夫泡法這種講審美的中國茶品飲方式,局限了人群總量,不可能發展出大規模連鎖。
只有改造為大眾更加喜歡的帶糖又帶奶的產品形式,才有可能建立起大規模連鎖。
文章結束前,和茶友們說件重要事!
微信改版,公眾號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若不點【在看】或沒有【星標】,可能就收不到我們的推送了!
不想錯過茶山黑話精彩內容,就趕緊星標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