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12月16日18時14分訊(劉鋮鋮 許義麗)今日,「融合創新 智美未來」教育信息化課堂應用推進活動在西南大學附屬中學舉行。本次活動除了「網際網路+新課改、新高考」專家校長論壇以外,還設有「教育信息化課堂應用探索」專場。西大附中作為東道主,也向來自全國的來賓,展現了學校在教育信息化課堂應用的探索。
當日下午,西大附中與西大銀翔實驗中學、西大兩江實驗學校共同打造了「摺紙與數學思維」智慧共享課。與此同時,高三物理課堂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助力高三精準複習;高一的化學課和地理課則分別採用AR增強現實課堂、VR沉浸式課堂的方式進行教學。
VR課堂情景式交互授課 實現二維課堂向三維課堂轉變
「地球自轉原來是這樣影響時間的,太神奇了!」在西大附中VR/AR探究教室裡,一堂關於「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的VR沉浸式課堂,把課本知識變為眼前真切的感受,讓同學們直呼「好神奇」。
地球自轉、太陽東升西落、時差的形成……這些原本抽象的東西,在VR技術全視角的沉浸中,表現出極強的感染力,讓同學們更直觀、切實地感受地球自轉對時間的影響。小組探究式學習中,學生們爭先恐後發表見解,氣氛高漲。參與VR教學的地理老師王冬表示,VR課堂的教學將二維變三維,在生動沉浸式的課程內容、情境交互的授課方式下,讓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對學習更感興趣。
「自己設計橋梁,還列印出立體模型,原來也沒想像中那麼不可能嘛。」在3D列印與橋梁設計課堂上,來自西大附中初一2班的楊檸瑞正與同伴熟練地操作著電腦,完善自己設計的「橋梁」。「掌握了3D列印技術,我就可以自己設計列印房子了。」楊檸瑞笑著說。
據西大附中信息技術教師冉秋霞介紹,3D橋梁設計課利用三維設計軟體,設計開發模型,並且通過3D印表機打出模型,實現創意的實物化,培養學生逐步形成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創新思維,大大加強了學生的三維空間想像力,並且也鼓勵和鍛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打造「1+2」智慧共享課堂 推動區域教育均衡發展
在西南大學附中萬象樓錄播室,正在上一堂以《紙上談星》為題的數學課,這堂「摺紙與數學思維」智慧共享課,由西大附中、西大銀翔實驗中學、西大兩江實驗學校共同打造。三所學校同時上課,以西大附中林指夷老師為主講,其餘兩校老師作為輔導。通過遠程設備,三所學校的同學密切互動,課堂十分活躍。
在課堂上,林指夷老師通過視頻,介紹了太陽能電池板的重要性,先讓同學們小組合作摺疊設計圖,發現其規律,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讀摺疊過程。一堂數學課,就讓同學們通過摺紙的方式,將航天航空技術、科學和數學思維、藝術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通過摺紙與數學知識相融合,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大家的STEAM素養;摺紙課在西大附中已經開了9年了,效果非常好。」林指夷老師說,通過打造「智慧共享課」,西大銀翔實驗中學、西大兩江實驗學校的同學們也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而各個學校的老師共同備課,也是思維碰撞,相互成長的過程。
「『智慧共享課』的形式,對於推動區域內的教育均衡發展,幫助很大。」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分管教學副校長梁學友在接受採訪時說,智慧共享課堂把西大附中本部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通過網際網路傳播,讓更多學校受益。
除了VR沉浸課堂、3D列印與橋梁設計課堂,當天的活動,西大附中的師生們還展示了「編程、傳感器走進課堂」、「圖像處理軟體進行藝術設計」等精彩的教育信息化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