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虛擬仿真系統:為了嫦娥五號奔月,VR/AR都做了什麼?

2020-12-13 幻境智慧傳媒

沉浸式虛擬仿真系統:為了嫦娥五號奔月,VR/AR都做了什麼?

虛擬實境技術起源於航空工業,最早應用於飛行模擬仿真及平視顯示、頭盔顯示等領域。航空工業長期從事虛擬實境技術領域的研發和應用,不只是有著齊全的專業門類,還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應用經驗。VR/AR等黑科技在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更是為該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為了這次嫦娥五號任務,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月球樓搭建了一個「月球模擬實驗室」。航天科技集團利用AR技術把月面地形搬到了地面實驗室內進行模擬實驗。

著陸器降落到月球後,有兩個探頭會拍攝三維立體圖像回傳到地球,地面工作人員會根據該三維立體圖像來重構這一片風暴洋的著陸點位置的實時場景。得益於三維重構技術以及AR技術的加持,嫦娥五號的月球土壤採樣將會更加精準可靠。

除了傳統的電視直播,我們還可以在VR直播中見證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雖然是凌晨4點,但VR直播間內仍有幾十萬人在觀看。VR直播讓觀眾即使身處世界各地,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發射時的地動山搖。

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後通過全景相機環拍成像並回傳,有網友將嫦娥五號拍攝的照片製作成VR全景視頻。讓我們以著陸器的視角看月球,仿佛身在月球之上。而且嫦娥五號拍攝的月球表面「高清大片」,放大後甚至可以看清楚每一粒塵土。

在載人航天項目中,VR通常用來對太空人進行培訓。通過VR模擬出太空艙的環境,讓太空人在逼真的沉浸式的環境中適應並進行訓練。在虛擬的空間中學習太空艙內的開關和控制面板並與之進行虛擬交互,並在機組人員顯示屏上讀取實時數據。無論是水星計劃、雙子星計劃還是阿波羅計劃等太空探索計劃,航天員都要至少花費1/3的訓練時間在模擬器上。

VR的培訓功能經歷了航空工業的驗證,並逐漸推廣到多個領域。VR逐步成為越來越多的學校的第一選擇。例如醫護專業教學中運用較多的幻境醫護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就是通過VR創建一個虛擬實訓環境,學生在其中進行實訓練習,更加直觀逼真。而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存在安全隱患,可多次重複練習,大大降低了實訓成本,提高了實訓質量。

如今VR已經從航空工業領域深入連接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VR線下體驗館可以讓你親身體驗穿梭在太空中探索宇宙的奧秘,還可以體驗太空人的日常訓練和國際空間站的日常工作,實現你的宇航夢。

相關焦點

  • AR技術助力嫦娥五號奔月,微美全息構建沉浸式仿真全息雲平臺
    近日,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預選著陸區,完成任務關鍵一步。接下來,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進入月面採樣工作階段。根據央視軍事微博報導,為了這次嫦娥五號任務,航天科技集團利用AR技術進行模擬實驗。
  • 中國「嫦娥五號」奔月 刷新人類對月球既有認知
    圖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落月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 北京時間12月6日接近6時許,38萬公裡外的環月軌道,嫦娥五號上升器攜帶月壤樣品與軌返組合體完成交會對接,也即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的採樣樣品正式移交到返回器中,下一步則是擇機返回地球。此次嫦娥五號的奔月之旅是對中國航天技術的一次重大驗證。
  • 嫦娥五號完成首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 VR體驗館實現登月之旅
    嫦娥五號完成首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 VR體驗館實現登月之旅北京時間12月14日11時13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上兩臺25N發動機工作約28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嫦娥五號完成首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在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由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的進入軌道,在次日晚間22時零6分,嫦娥五號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12月12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
  • 沉浸式虛擬仿真教學平臺:VR將成為未來幾十年的新培訓標準
    沉浸式虛擬仿真教學平臺:VR將成為未來幾十年的新培訓標準從器械製造商到培訓機構,整個外科醫生培訓市場都渴望一種更為有效的和可擴展的技能轉移方法,所以紛紛把目光投向正不斷走向成熟的虛擬實境技術。近日,VR手術培訓平臺PrecisionOS在美國醫學會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發布了一份名為「沉浸式VR對高級外科住院醫師骨科手術技能和知識獲取的影響」的研究報告。團隊預測,下一個十年的外科教育將主要由沉浸式虛擬實境培訓模塊驅動。所述報告主要探討了沉浸式虛擬實境對高級外科住院醫師骨科手術技能和知識獲取的影響。
  • 「嫦娥奔月」與四川南充兒女的浪漫故事
    從西昌到文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每一次捷報頻傳的背後,都有四川南充兒女的默默奉獻。 張邦雙:為「嫦娥五號」搭建牢固天梯 來自南充閬中市老觀鎮的張邦雙,投身航天24年,他的目光始終聚焦在地面設備設施上,為星箭的騰飛搭建最堅固的天梯,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70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地面設備系統高級工程師,負責此次「嫦娥五號」的地面設備系統相關工作。
  • 又變軌了,嫦娥五號奔月跟「姐姐們」有何不同?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1月25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兩臺150牛發動機工作約6秒鐘,順利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  自11月24日凌晨發射升空之後,嫦娥五號已於當晚實施了首次中途軌道修正。
  • 嫦娥奔月史: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我們的先輩很早就對神秘宇宙充滿探知欲,羽人飛天,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今天我們就講講嫦娥奔月史。四川新津漢代畫像石中的羽人形象嫦娥原不叫嫦娥 漢代以前,嫦娥還不叫嫦娥,叫姮娥,漢人為避文帝諱,改稱嫦娥。現存最早記錄嫦娥奔月的文獻是成書於漢初的《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 嫦娥五號奔月將創造五個首次
    據專家介紹,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月球探測器。作為我國探月三期工程採樣返回任務的核心,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器共包含15個分系統組成。
  • 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變成了現實
    千年前,嫦娥奔月只是一個故事;千年後,嫦娥奔月卻成了現實。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流傳了很久,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如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拜月等。嫦娥奔月後來,西王母送給后羿一粒仙丹,說是:「凡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並可以升仙」。后羿不願升仙留下嫦娥一人,便將仙丹藏在百寶匣裡。可是這件事不知怎麼被逄蒙知道了,他便趁后羿不在逼迫嫦娥交出仙丹,嫦娥堅決不交與逄蒙鬥智鬥勇,在逄蒙快要找到仙丹時嫦娥疾步向前,一口吞下仙丹。吃了仙丹後嫦娥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一路直奔月亮。
  • 中國嫦娥五號成功奔月!美國NASA連忙發表一條推特,內容意味深長
    我國嫦娥五號成功發射,11月24日凌晨時分,天空還是一片漆黑,但是一枚中國胖五火箭騰空而起,火箭尾焰照亮黑暗,半個多小時後成功將嫦娥五號送入奔月軌道,這表明中國月球採樣計劃已成功邁出第一步。 這是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膽敢挑戰月球取樣任務的航天強國,因此中國嫦娥五號任務受到世界多個國家專家密切關注,尤其是美國,在我國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之後,美國NASA連忙發表一條推特,內空意味深長。
  • 嫦娥五號「蟾宮折桂」!上海天文臺這個系統立功了
    作為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測控與回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天文臺牽頭的中國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網與現有航天測控網,共同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各飛行段的測定軌及定位任務。我國的VLBI測軌分系統由北京站、上海站、昆明站和烏魯木齊站以及位於上海天文臺的VLBI數據處理中心(VLBI中心)組成,在嫦娥五號關鍵測控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雲南兒女與「嫦娥奔月」的浪漫故事
    從西昌到文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每一次捷報頻傳的背後,都有雲南兒女的助力。龔建澤在此次任務中負責某遙測系統的火箭起飛階段跟蹤測量任務。他的崗位位於塔架身後的山頭上,是距離「嫦娥」最近的一個測量點號。任務成功前,他們吃住都在點號裡,守著設備直到發射成功才會下山。
  • 「挖土」歸來 嫦娥五號闖過了幾道關
    而嫦娥五號從月球風馳電掣般向地球飛來,速度接近每秒11.2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每秒3公裡多的速度差,帶來的力道大不相同。假如嫦娥五號衝勁過猛,一頭撞向地球,整個任務都將前功盡棄。要避免這種風險,首先要解決速度的問題。這是一個世界級難題。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而嫦娥五號從月球風馳電掣般向地球飛來,速度接近每秒11.2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每秒3公裡多的速度差,帶來的力道大不相同。假如嫦娥五號衝勁過猛,一頭撞向地球,整個任務都將前功盡棄。要避免這種風險,首先要解決速度的問題。這是一個世界級難題。
  • VR虛擬實境在遊戲行業的應用優勢
    虛擬實境技術最先在娛樂領域落地,大家最熟悉的3d電影,ar互動遊戲等,近幾年,vr技術在網頁遊戲中的應用也逐漸生成,那麼虛擬實境在遊戲領域的應用優勢有哪些呢虛擬實境技術可以大大增強遊戲的真實感、沉浸感,結合手、眼、耳多感官上刺激人的興奮感。
  • 嫦娥五號,我們準備好了!
    發射時間越來越近 各系統都已周密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從火箭起飛到衛星測控 航天總體人已將技術方案反覆錘鍊 後續 他們將以「萬無一失」的嚴格標準 助力「嫦娥」奔月 等待「嫦娥」歸家
  • 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將為人類再次帶回月球樣品
    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22日12時和23日3時10分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23日),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個地球日,累計行駛裡程589.6米。
  • 鑽進「人體內臟」 感知器官構造 西北首臺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
    如今,藉助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人人都能「鑽」進「人體內臟」,詳細了解人體器官構造。佩戴3D頭盔,手持兩個手柄,進入VR虛擬教室。在虛擬實境環境中,想了解人體的任何一處組織、神經、淋巴、血管,點擊都可一覽無餘。體驗者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就像置身其中一樣,這是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帶給體驗者的真實感受。
  • 嫦娥奔月與最高理想
    公元2020年12月17日1點59分,在離家二十三天,長途奔馳了七十六萬公裡後,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回到了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帶著夢想離家時的讓人牽掛,化成了平安歸來時的讓人喜悅。嫦娥奔月,這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美麗夢想基本實現,再過五年,預計第一個炎黃子孫會登上月球,嫦娥奔月真正實現,當然這嫦娥大概率是帥哥,不是美女。中華先祖登月的夢想歷史悠久,在五千年之久,應該比西方國家更早吧。唐堯虞舜距今五千年之久,夏朝距今4000多年,商朝距今3000多年。最早紀錄嫦娥事跡的是商代的巫卜書,記錄了堯帝時代后羿的故事。
  • ...嫦娥五號|月球|中國探月工程|月壤|國旗展示系統|北京天文館
    攜帶2千克珍貴月壤的嫦娥五號即將結束 「太空之旅」,於近日在內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日前,著陸場系統已完成最後一次綜合演練,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全力迎接返回器平安回家。此次嫦娥五號登月,是16年來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的最終章,它標誌著我國「無人月球探測」階段的完備,可以繼續向「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階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