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與四川南充兒女的浪漫故事

2020-12-13 騰訊網

何玲 張徵宇 封面新聞記者 汪仁洪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發射;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發射;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發射;

2014年10月24日,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實施;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發射;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從西昌到文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每一次捷報頻傳的背後,都有四川南充兒女的默默奉獻。

張邦雙:為「嫦娥五號」搭建牢固天梯

來自南充閬中市老觀鎮的張邦雙,投身航天24年,他的目光始終聚焦在地面設備設施上,為星箭的騰飛搭建最堅固的天梯,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70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地面設備系統高級工程師,負責此次「嫦娥五號」的地面設備系統相關工作。

張邦雙

1996年,張邦雙大學畢業後,帶著滿腔熱血和鬥志,走進了大涼山成為一名航天人。那時,中心因為接連幾次失利而遭受打擊。和很多有志青年一樣,張邦雙渴望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助力祖國航天走出低谷。

從中心技術勤務部供電站到中心技術部測發技術室,走上系統工程師崗位的張邦雙,在任務中要負責整個發射場地面測發系統的把關和技術抓總,開始了為星箭騰飛打造堅固天梯的次次衝鋒。

某型號任務中,為了解決塔架整流罩空調機組加溼器故障問題,他主動爬進風管,對元器件一一進行測試,加班一天一夜,最終確定了故障部位,並順利解決了關鍵設備故障問題。

為了解決發射場控制系統核心技術問題,他主動帶隊承擔起西昌發射場自控系統軟體研發工作,使常規加注、低溫加注、供氣、塔勤、供電、空調等系統核心控制軟體紛紛實現自主可控,一舉提高了中心對地面設備核心技術的掌控能力。

2012年,西昌發射場步入高密度任務期,文昌發射場開啟建設攻堅期,他一邊組織業務骨幹參與文昌發射場地面設備系統的設計工作,一邊進駐一線主持地面設備系統抓總工作,確保了西昌發射場高密度任務和文昌發射場地面系統設計相關工作的雙圓滿。

2014年,張邦雙從西昌轉戰文昌,扛起了中心航天發射場可靠性技術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帶領全新的團隊,向著「發射場可靠性分析評估、發射場可靠性保障技術、發射場環境適應性研究」3大創新研究方向發起攻關。

經過幾年的艱辛創業和奮力登攀,實驗室團隊從無到有,完成了發射場液壓可靠性試驗裝置、裝備可靠性數據管理系統、低溫加注仿真試驗平臺、工控開發測試平臺等試驗條件建設。從在場區設置第一個大氣試驗點到建成100米×100(米)大氣試驗站,擁有了國內先進的腐蝕加速試驗設備和腐蝕檢測分析設備,張邦雙帶領團隊歷時5年多探索實踐,揭開了文昌大氣海洋氣候腐蝕規律的神秘面紗,不僅構建起開展場區腐蝕與防護科研的基礎平臺,更為發射場地面設備設施的防腐工作開展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和方案,為星箭的安全飛天奠定了可靠的硬體基礎。

先後獲得總部級科技進步獎和理論成果5項、申報專利10項、申報軟體著作專利6項、編發教材2部……實驗室成立短短幾年來,承擔了文昌發射場科研項目、條件建設、開放性課題研究等近50項,眾多創新成果投入任務應用,不斷提升著航天發射技術的可靠性,助力大火箭的一次次騰飛。而張邦雙衝鋒的姿態卻更加急切,他告訴記者:「目前,實驗室正在和中科院建設聯合實驗室,正在建設博士後工作站,規劃論證新的總部級重點實驗室,團隊的責任很重、任務很重,容不得我們有絲毫懈怠。」

寇超:數據處理助力嫦娥飛天

來自南充市營山縣東升鎮的寇超,投身航天10年,參與執行了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96次航天發射任務,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數據處理系統工程師,參與執行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中繼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四次探月任務。

參與嫦娥四號任務的寇超

寇超長期擔任航天測控數據處理技術總體工作,對發射場指揮控制中心信息系統狀態和規劃掌握清楚,擅長多種型號火箭遙測數據處理與分析工作,解決了火箭速變數據準實時處理、大流量遙測數據實時處理、火箭飛行狀態實時分析等技術難題。

2018年5月31日,「鵲橋」中繼星發射任務,為「嫦娥四號」月背著陸提供地月中繼通信支持,是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寇超負責此次任務遙測數據實時處理工作,面對全新的技術狀態,他積極溝通產品型號部門,對十餘種新的數據處理算法一一編程驗證,著力研究提升處理精度的修正方法,開展多方數據處理結果的正確性檢驗,為火箭飛行首區、航區提供了精細精準的數據處理結果,實現了「數據處理零失誤、任務軟體零缺陷」的質量目標,有力保障了任務的成功執行。

此次「嫦娥五號」任務中,他一邊忙著西昌發射場的任務,一邊通過電話了解文昌發射場任務情況,給團隊的同事加油鼓勁,他說:「他們久經考驗的數據處理團隊,一定會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為嫦娥飛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蒲娟:參與歷次探月任務資料保障

來自南充市西充縣槐樹鎮的蒲娟,投身航天14年,參與執行西昌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60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資料室的一名工程師,全程參與了西昌發射場歷次探月任務。

蒲娟的崗位主要是為航天發射任務提供技術資料保障工作,負責航天發射任務型號資料的接收、整理、分發、歸檔、利用。用她自己的話講,她的工作就是日夜與資料、書籍和計算機為伴。每次任務,上萬條信息數據,都需要她進行錄入編碼並分類。

蒲娟

「嫦娥二號」任務發射前夕,技術上出現了一個小故障,崗位工作人員立即給蒲娟所在的單位打電話,需要查找相關資料幫助分析解決問題。而那天,儲存管理資料的電腦也出現故障,要在堆積如山的萬份資料中找到其中一份,難度可想而知。憑藉對資料管理信息的熟練掌握,蒲娟僅用短短幾分鐘便找到了所需資料,給崗位工作人員解了燃眉之急。那次任務以後,蒲娟參與到資料室檔案信息系統的升級建設中,完成3個資料庫房萬餘份紙質資料電子化錄入,提升了任務技術資料的保障安全和效率,立足崗位助力了「嫦娥」安全飛天。

何攀:轉戰兩崗護送嫦娥奔月

來自南充市西充縣晉城鎮的何攀,投身航天10年,參與執行西昌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73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通信系統工程師,在不同崗位上保障了「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奔月飛天。

2013年12月,「嫦娥三號」發射時,何攀是車載遙測系統主操作手。作為首區遙測系統的第一棒,何攀主要負責收集火箭起飛前120s到火箭起飛後100s內的測量數據,傳送至指揮控制大廳,生成火箭飛行曲線,供指揮員參考決策。為了保障好「嫦娥三號」任務,何攀加班加點完成了遙測系統的IP化改造、新增遙測支路改造等多項工作,為「嫦娥三號」測量任務順利完成奠定了基礎。

何攀

2018年12月,「嫦娥四號」發射時,何攀擔任此次任務的通信系統工程師,負責對任務通信系統工作進行總體把關、質量監督和技術指導。通信系統保障著航天發射任務組織指揮、測試發射的數據傳輸、圖像監視、時間統一等工作,如同人體的神經、眼睛和耳朵,是發射任務實施的前提和基礎。為了確保工作萬無一失,何攀提前一個多月,進駐到西昌發射場區,參與修改、編寫了10餘份、近10萬字的試驗文書和操作規程,甚至把通信系統所有設備的分布圖紙都翻了個遍,不斷強化對設備結構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如今,「嫦娥五號」從文昌發射場再次奔赴月球,何攀忙著西昌發射場的任務,未能前往文昌參加。但他依舊感到自豪,他說,「能參與見證祖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為『嫦娥奔月』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是他和他的家人最榮耀的事情。」

相關焦點

  • 雲南兒女與「嫦娥奔月」的浪漫故事
    從西昌到文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每一次捷報頻傳的背後,都有雲南兒女的助力。談及這次任務經歷,龔建澤滿是自豪,更讓他感動的是任務前下山採購生活物資的故事。發射前的幾天,他和同事穿著工作服下山,去場區附近的小鎮上採購生活物資。剛到鎮街上,就有好些群眾跟他們打招呼,問他們是不是發射中心的工作人員。那天早上,很多人就幫著他們買菜砍價、搬東西,說是要間接為「嫦娥」任務做點貢獻。
  • 寓言故事的成語:嫦娥奔月
    故事導讀:  嫦娥奔月 相關TAG檢索:四字成語,四字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藥。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藥,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  【拼音】cháng é bēn yuè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藥。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藥,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讓她在廣寒宮裡思過。
  • 中秋傳說故事四:嫦娥奔月
    其實比高誘更早的張衡,在他不朽的天文學名著《靈憲》中,也說到了嫦娥的故事,已經有了細節,也有了情節。東晉時幹寶作《搜神記》,把《靈憲》中的話完全引了進來,標為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驚。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 簡直就是浪漫的美翻了!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深藏著這麼一些奧秘?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國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了吧!但是想要精深領悟和認真挖掘,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各人的觀點不一樣,故事的版本也有些區別,需要我們耐心地來欣賞這種東方古典美!嫦娥奔月故事有東方古典美剛一上來,這不就遇到了第一個問題?嫦娥奔月的讀音問題,嫦娥奔月拼音讀音,怎麼讀「奔」字?
  • 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變成了現實
    千年前,嫦娥奔月只是一個故事;千年後,嫦娥奔月卻成了現實。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流傳了很久,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如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拜月等。神話故事中嫦娥是后羿的妻子,遠古時期,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將大地曬得異常焦熱,後來后羿射掉了其中的九個太陽並讓剩下的一個按時升起降落,此後百姓們又可以安心生產並把后羿當成大英雄。很多人也拜后羿為師學習武藝,這些人中確有一個叫逄蒙的奸詐貪婪小人。
  • 嫦娥奔月史: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這說明嫦娥奔月的故事,在商代已經流傳。而嫦娥的丈夫后羿,又是夏代諸侯,曾從太康手中篡奪政權,「後」就是「王」的意思,「羿」是指善射者,后羿射日,大概是影射了這次政變。後來后羿又被逢蒙或寒浞所殺,廣寒宮據說乃是寒浞的宮殿。到了戰國,嫦娥有了一隻寵物。屈原《天問》首次提到了月兔,「夜光何德,死而又育?
  • 從小聽到大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實真相是?
    特別是關于美人嫦娥姐姐的故事。作為古代的抓馬女王,嫦娥姐姐的故事怕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單單一個喜聞樂見的「嫦娥奔月」的傳說也有無數版本。關於美若天仙、生活幸福的嫦娥為什麼會奔月呢?她又是如何奔月的?人間眾說紛紜。1、被逼無奈版:后羿射日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
  • 「嫦娥奔月」的秘密
    「嫦娥奔月」是中華先民夢想奔往月宮的美麗神話傳說。那麼,嫦娥為什麼要奔月?這個神話與洛陽又有怎樣的聯繫? 中國先秦史學會原副會長、我市著名文史學家蔡運章說,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臺秦墓出土竹簡《歸藏易》,其中《歸妹》卦辭記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昔者恆(嫦)我(娥)竊毋死之藥於西王母,服之以奔月。」《歸藏易》成於戰國早中期,比過去最早記錄「嫦娥奔月」傳說的《淮南子》(成書於西漢中葉),要早300年左右。
  •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故事 臨沂人從小就知道嫦娥奔月
    中秋節不僅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同時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從古至今流傳著很多關於中秋節的浪漫傳說,你知道哪些呢?   中秋節由來簡介: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 嫦娥奔月與最高理想
    嫦娥奔月,這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美麗夢想基本實現,再過五年,預計第一個炎黃子孫會登上月球,嫦娥奔月真正實現,當然這嫦娥大概率是帥哥,不是美女。中華先祖登月的夢想歷史悠久,在五千年之久,應該比西方國家更早吧。唐堯虞舜距今五千年之久,夏朝距今4000多年,商朝距今3000多年。最早紀錄嫦娥事跡的是商代的巫卜書,記錄了堯帝時代后羿的故事。
  • 中秋:原來嫦娥出現的這麼早,難怪嫦娥奔月會有這麼多的故事版本
    關於「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國人民都不陌生,但其實這個故事有很多的版本,就是不知道大家聽得都是哪一個版本了。不過在說故事版本之前,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與嫦娥有關的一些小知識,畢竟她不僅僅是一個神話傳說,還具有很高的文史價值,也曾被放在許多詩詞歌賦之中,因而也具備很高的審美價值。
  • 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 歷史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講了后羿趁著這八月十五講講嫦娥為什麼奔月,傳聞后羿射殺九日降妖獸有功,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服下後可列位仙班,后羿捨不得嫦娥自己在凡間,想與嫦娥共度餘生,便將仙藥交於妻子嫦娥保管。這事剛好被門徒蓬蒙看到心生歹念,便趁后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藥向天上飛去。
  •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魯迅還寫過一個新版本?
    說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每逢中秋佳節,人們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賞月的時候,難免不會再次提起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關於《嫦娥奔月》,其實版本甚多,大家最熟知的便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神話版本,而《山海經》與大文學家魯迅又有著不解之緣。
  • 六年級下冊《嫦娥奔月》教學設計帶你一起了解有關嫦娥的故事
    2、指導學生簡要複述這個故事,再寫下來。3、體會神話傳說想像豐富、故事情節離奇曲折的特點。教學重點: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引導學生感悟我國古代先民的堅強意志和美好品質,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學難點:指導學生簡要複述這個故事,再寫下來。
  • 黃振輝老師 | 嫦娥奔月
    中秋節除了賞月、吃月餅之外,還有拜月的習俗,這大體出自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與月亮的故事,最早的記錄出自商代的《易經》,書名叫《歸藏》,約成書於3500年前,裡面有談到:「昔常娥以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周代的《易經》叫做《周易》,約成書於3000年前,就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易經》。常娥就是嫦娥。
  • 嫦娥奔月的歷史真相,講述神話背後的悽慘故事
    導語:隨著嫦娥五號的順利升空,中國航天史又添加了沉重的一筆,我們都知道我國月球探測器嫦娥系列名字取自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中,但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歷史真相以及背後的悽慘故事嗎?嫦娥奔月那麼,嫦娥這個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嫦娥本來的姓姮叫姮(héng)娥,《淮南子》這本書的作者劉安在記述這個神話時,因避當時天子劉恆名諱,所以才有了嫦娥一說。
  • 「九章」問世、「嫦娥」奔月,中國還有多少「科技的故事」?
    「九章」問世、「嫦娥」奔月,中國還有多少「科技的故事」? 就在幾天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成功著陸,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示在月球表面,實現了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 此外,此次任務在中國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高速再入地球、樣品的儲存、分析和研究五個方面,實現了「首次」突破。
  • 張一一稱「嫦娥奔月遺址」在嶽陽新開村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9日訊(屈 豔)近日,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月球背面,為避高溫「午休」一周,等待10日被「喚醒」,引發國際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社會各界的持續熱議,「嫦娥熱」也隨之興起,有關「嫦娥故裡」和「嫦娥奔月遺址」的討論為市民津津樂道。
  • 權威解答:「嫦娥奔月」到底怎麼讀?(作者:杜永道)
    遙望明月,人們自然會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