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每逢中秋佳節,人們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賞月的時候,難免不會再次提起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關於《嫦娥奔月》,其實版本甚多,大家最熟知的便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神話版本,而《山海經》與大文學家魯迅又有著不解之緣。魯迅曾寫過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阿長與<山海經>》,裡面便寫到了樸實善良的長媽媽為他買得《山海經》,他從這本書中了解到了《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看到了這些故事中古代英雄們的勇敢抗爭精神,這對他而言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這裡小編提到的魯迅版的《嫦娥奔月》,是出自他的短片小說集《故事新編》,其中《奔月》一章,魯迅對后羿和嫦娥之間發生的故事進行了新的改編,讀來也是十分有趣,引人深思。
《山海經》中記載的《嫦娥奔月》故事情節:
后羿在為人類射殺九個太陽後,天帝因痛失九子有些悶悶不樂,將后羿和他的妻子嫦娥貶下凡間。后羿深感對不住妻子,想著凡人終有一死,於是便到西王母處求取了不死藥。傳說這不死藥僅剩一顆,兩人吃了可長生不老,一人吃了可飛天成仙,后羿甚是欣喜,與嫦娥約定在結婚周年那天共同服下。誰知嫦娥沒能耐得住誘惑,在后羿出去打獵的時候,獨自吃下了不死藥,又怕背棄丈夫被其他神仙嘲笑,於是便飛去了月宮。不料月宮空無一人,十分冷清,最後嫦娥在孤獨、悔恨中慢慢化成了月精白蛤蟆。
魯迅《故事新編》中的《奔月》故事情節:
后羿因射日成了英雄,他和妻子在凡間生活,靠打獵為生。儘管后羿擁有無人能及的神箭術,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已經沒有可獵之物了,如今附近只剩下烏鴉、麻雀之類,書中有描述到后羿的一段心理活動:他於是回想當年的食物,熊是只吃四個掌,駝留峰,其餘的就都賞給使女和家將們。後來大動物射完了,就吃野豬兔山雞;射法又高強,要多少有多少。他不覺嘆息,「我的箭法掌太巧妙了,竟射得遍地精光。那時誰料到只剩下烏鴉做菜……。如今,嫦娥每天也只能吃著「烏鴉炸醬麵」,她對此十分不滿,常常埋怨。后羿於是跑到百裡外去打獵,卻不小心射到了一個老婦人的母雞,最後用炊餅換了回來。在回家路上他遇到了背叛自己的逢蒙,逢蒙一心想置后羿於死地,不料后羿靠「齧鏃法」救了自己,面對逢蒙的叫罵,后羿絕望地搖了搖頭走了。可當后羿返回家中時,卻發現嫦娥不見了,問了府中的侍女,說道看見一道黑影飛上了天,他這才反應過來妻子應該是服了仙丹上天了。后羿十分憤怒,派人拿來射日弓對著月亮射了三箭,大家見那月亮抖了下,以為要掉下來,誰知再看那月亮還安然懸著。后羿冷靜下來,吩咐侍女去做些吃的,自己決定明天再去找道士要一副丹藥吃了去追自己的妻子。
魯迅在《奔月》中塑造的這幾個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
后羿,自己的神射術無奈都用在了普通的打獵上,為了生存溫飽,以及為自己的妻子提供物質上的滿足,他到處奔波,可以說是一個體貼的男人,但從文中的描述,又不免覺得他有些怕老婆,或者說是怕自己沒有辦法給妻子交代。在誤殺了老婦人的母雞後,又拿炊餅作為交換,可見他善良樸實的一面。但最後遭到嫦娥的背棄,憤怒過後仍決定去追隨妻子,不免顯得在愛情裡有些軟弱,不再是昔日我們所看到的那個射日英雄。
嫦娥,過著普通女子的生活,因粗茶淡飯對丈夫不滿,常常抱怨,並非一個體貼溫柔的女子。後來又自己吃了丹藥離后羿而去,可以說是十分絕情、世俗了。
老婦人,只是道聽途說,便斷定是逢蒙與別人合夥在堯爺的時候射死的野豬和蛇,對后羿一無所知,見識淺薄,麻木無知,後又一直追著后羿賠她母雞,實在是不討喜。
逢蒙,背叛后羿,還一心想將他置於死地,陰險狡詐。
對於魯迅的《奔月》,多是生活化的用語,讀來十分有趣,也不免讓我們從中深思一些問題,比如后羿到後來再無可獵之物,大概反映的就是濫殺濫捕,最後只會自食惡果,嫦娥對他的背棄,讓人聯想到「物質是愛情的基礎」,反映的是一些人身上的世俗功利性,而老婦人的那些言語,也許正是魯迅對當時人們思想麻木的一種現實批判等。當然這也只是小編的一些個人感悟和猜測,大家不妨去讀一讀《故事新編》,看看魯迅筆下對這些神話貼近現實的改編,或許會有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