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農曆二月十九,是佛教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的聖誕吉日。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也是中國最受信眾崇敬和信仰的菩薩之一。我國民間素有「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的說法,在中國漢傳佛教寺院裡,都供奉的有觀世音菩薩,供信眾瞻仰和禮拜。
觀世音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徵,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大悲精神,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的根本。在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中,浙江的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不肯去觀音」的傳奇故事就來自於此。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聞聲救度的慈悲形象就深入人心,引導眾生進入佛門,聞法得度、脫離苦海。
在佛教裡,觀世音菩薩其實早已在過去無量劫中修行成佛,號「正法明如來」,但觀世音菩薩不忍眾生在六道苦海裡不斷輪迴受苦,而選擇倒駕慈航,自請降格,成為菩薩,其悲憫眾生的慈悲願力令我們動容。
其實,觀世音菩薩與阿彌陀佛也有一定的關係。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都是阿彌陀佛的脅侍菩薩,與阿彌陀佛合稱「西方三聖」或「阿彌陀三尊」,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三者共同接引眾生往生極樂淨土。
除此之外,阿彌陀佛還是觀世音菩薩的老師。據說,觀世音菩薩還是人身,在娑婆世界修行的時候,曾經發下大願,要解脫所有眾生出離苦海,若做不到就自願將自己的身體碎成千片。可當觀世音菩薩去實現這個願力的時候發現,眾生實在是太多了,怎麼度也度不完,有了懈怠之心,正是這一個念頭生起,他的身體開始裂成千片,痛苦難耐。
正當這時,阿彌陀佛經過,救助了觀世音菩薩,運用佛力加持,將這千片碎片化成上千隻手和眼,幫助觀世音菩薩更好救度眾生,並教導他要堅持下去,這也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由來。
我們到寺院裡見到莊嚴慈悲的觀世音菩薩聖像,會發現觀世音菩薩總是將阿彌陀佛的聖像頂在頭頂上,我們稱之為「佛頂頂佛」,這是觀世音菩薩為了感念老師阿彌陀佛的恩情,同時也是提醒自己時刻不忘老師教導,救苦救難、永不退轉。
佛教裡,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應身,比如有楊枝觀音、龍頭觀音、白衣觀音、施藥觀音、魚籃觀音等等。我們一般見到的觀世音菩薩聖像總是端坐蓮花臺,以柳枝灑甘露的形象出現。其實無論何種形象,我們都不要生分別和執著,這是菩薩為了更好度化眾生,而以不同形象示現,是一種善巧方便,大家切不可著相。
有些人很關注觀世音菩薩是男身還是女身,這是沒有意義和必要的。最早的時候,觀世音菩薩是以男身的形象造像的,但傳到我國後,因為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清淨柔和的形象更貼近女性,故而後來多以女性形象造像。
菩薩離一切相,無二無分別,本身無性別之分。不論是男身還是女身,都是度化眾生的方便法門,隨緣應身,尋聲救度。民間還有種說法——「男戴觀音女戴佛」,這是因為男性多易嗔恨,而觀世音菩薩慈悲、柔和,以此教戒眾生、改掉惡習。但其實佛教是不主張將佛像以飾品或者護身符貼身佩戴的,會不恭敬。
佛教裡與觀世音菩薩最相關的經典就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它屬於《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經中敘述了觀世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普現三十三種應化身,救苦救難的事跡。另外,《心經》開篇所說的「觀自在菩薩」指的就是觀世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密切相關的咒語主要是《大悲咒》,全稱「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此咒在佛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們禮拜觀世音菩薩,要充滿恭敬和誠心,學習菩薩的慈悲和智慧,更是要發願向菩薩學習,提醒自己要心存善念,行善積德。佛菩薩不住在寺廟裡,而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佛門裡有句話,「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只要心中有佛菩薩,哪裡都是莊嚴淨土。
拜佛菩薩,更是要成為佛菩薩,讓自己的心逐漸與佛心相應。不是說外在的世界有哪座寺院哪尊佛菩薩最靈,心外無佛、心外無法,最靈的佛菩薩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我們看觀音菩薩也在拜自己,敬畏因果、救苦救難多,更何況我們這些愚痴的凡夫呢?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浩浩紅蓮安足下,灣灣秋月鎖眉頭;瓶中甘露常遍灑,手裡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觀音大士悉號圓通,十二大願誓弘深,苦海度迷津;尋聲救苦,無剎不現身,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三稱)」。
在此殊勝吉日,敬請大家吃素放生、供燈佛前、誦經禮佛、持諸善業、福慧雙修、功德無量。祈願世界和平、人心和善,惡業消除、善根增長,眾生皆得福果,見聞隨喜、同證菩提。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大慈大悲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回向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