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琳琳37歲的人生裡,她有30年都在學習如何走路。幼年時患小兒麻痺症,歷經5次斷骨重生的大手術,她從不會爬、不會站、不會走,到考上大學、讀完研究生,再到如今在江北新區頂山街道太陽花殘疾人互助樂園奔走穿梭。
正在專注殘疾人就業拓展的她,一次又一次地走進殘疾人的家中,鼓勵對方尋找就業機會、融入社會。她有時會撩起褲腿展示腿上長長的傷疤,用熱情卻又溫暖的聲音告訴對方:「你看,我以前和你一樣。」
特殊的菜鳥驛站裡,女碩士帶領殘疾夥伴服務居民
在江北新區珍珠南路9號附近菜鳥驛站裡,她帶著幾名殘疾人夥伴忙碌著。4名工作人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或者心智障礙殘疾,經反覆培訓後,他們逐漸掌握了快遞的出庫入庫、整理分類等工作,為自己找到了「新職業」,也為附近的居民服務著。
從2019年開辦到現在,這個主要負責收發快遞的菜鳥驛站每天至少有300票快遞流轉,每年能夠創收近6萬元。
時光迴轉若干年前,在菜鳥驛站裡工作的幾位殘疾人完全不是現在的狀況。楊琳琳還在大學讀書,拄著拐杖才能勉強站立行走;其餘人則是悶在家裡靠家人照顧,任由無聊漫長的時光充斥自己的人生。
做過5次矯形手術,在跟命運的鬥爭中接受過多人幫助
楊琳琳出生在東北,小時候她跟很多同齡人一樣,是個活潑快樂的小姑娘。
3歲那年,她不幸身患小兒麻痺症,自此生活完全變了模樣。用楊琳琳自己的話說,那之後的人生,都在學著怎麼走路。
這段經歷,楊琳琳並不怎麼跟人提起,她先後做了5次矯形手術,經歷的是斷骨重生的痛苦,腿裡常常釘著大大小小用來固定的鐵釘。但所有的手術,都是利用寒暑假時間完成的,其間沒有耽誤學業。
東北人喜歡把所有的好朋友統稱為「哥們兒」,楊琳琳說,在自己的求學生活路上,永遠圍繞著這樣一群「好哥們兒」。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才有她堅持不懈的動力。
東北的冬天寒風刺骨,積雪動輒沒過小腿。上初中時,楊琳琳家住學校附近,每到了惡劣天氣,總會有同學等在她家門口,準備推她去上學。一路走一路有人加入,最後索性是七八個人一起步行越過厚厚的積雪,把她抬進教室。
雖然時隔多年,楊琳琳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的場景。生活跟她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但她卻在這麼多人的幫助下,站立起來,成了一個笑對人生的勇士。
想用學識幫助殘疾人體會當下、共享時代成果
2017年,楊琳琳正式加入南京市江北新區太陽花殘疾人互助樂園,任就業拓展部主管,她想憑藉自己的學識和經歷,為殘疾人夥伴找出一條符合市場規律和時代發展的就業之路。
「殘疾人的就業一直是非常困難的一項工作。在傳統的就業途徑之外,我一直覺得,我們應該可以跟隨這個時代的發展去做拓展。」楊琳琳告訴記者,經過市場調研,她首先盯上的就是網際網路快遞的「最後一公裡」。
開辦菜鳥驛站,楊琳琳需要打破的,是在殘疾人自己心中的刻板印象。她特地做了課件給有意向創業的殘疾人們講課,鼓勵大家融入網際網路經濟浪潮。
「中國共有9.4億網民,其中7.1億是網購用戶,2019年,全國快遞總數已經達到600億件,同比增長20%,絕對數量和增長趨勢都展現出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講座中,楊琳琳娓娓道來,用詳實的數據和分析打消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慮。
就這樣,菜鳥驛站開辦起來了,員工培訓上崗後,面臨的又一個困境來自快遞公司和居民。快遞公司對合作有些疑慮,居民則更傾向於將快遞放入快遞櫃。更有人對殘疾人工作人員提出質疑:「他們真的能完成這項工作嗎?」
為此,太陽花殘疾人互助樂園負責人朱軍林一個一個客戶電話溝通,詢問他們是否可以將快件在菜鳥驛站寄存,又通過頂山街道多方協調與快遞公司聯絡,最終實現了百世、申通等5家大規模快遞公司的全入駐。
菜鳥驛站運轉起來後,在太陽花殘疾人互助樂園的努力下,第二家、第三家菜鳥驛站正在緊張籌建之中。楊琳琳還計劃以菜鳥驛站為起點,勾連起網際網路線上與線下,進行直播帶貨、微信營銷團隊建設,讓互助樂園裡那些無法走出家門的重症殘疾人能在家中用手機搭上網際網路高速列車,找到自己與時代的聯結點,實現就業。
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鹹淡取決於盛它的容器。就像楊琳琳所說,她若不勇敢,有誰替她堅強。希望她能在自己的驛站做著人生最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