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兒
7個月的月月被媽媽抱到外面,此時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媽媽手指垂柳對她說,「寶寶,你知道這是什麼嗎?」寶寶看看媽媽,又的看看柳條上長出的嫩芽,一臉地茫然,媽媽說,「這是垂柳,你看這嫩芽多漂亮啊,這是一年中最可愛的時候!春天已經到來了!」寶寶聽到媽媽的話,使用獨有的「語言」說個沒完,寶媽又帶寶寶看看桃花、海棠、迎春花以及一些花草,寶媽每看到一樣東西,都要耐心給寶寶講解很久,寶寶有時也會回應幾聲,看出來寶寶也很高興,媽媽把這些東西介紹給自己,她很享受,她也知道了,每一樣東西都有名字。
嬰兒不會說話,不代表聽不懂,寶寶最愛這個聲音
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子
1、 寶寶喜歡媽媽的聲音
對於新生兒來說,必須要家長照顧,才能生存下來。走路、說話對其來講,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整天躺在嬰兒床上任由家長「擺布」,這段時光是非常無聊的,更何況是一躺就是好幾個月。可馨育兒說,絕大數嬰兒接觸最多的人要數寶媽了,她成了寶寶溝通外界的渠道,寶媽的聲音能夠讓寶寶更安心。有些人認為,嬰兒前幾個月什麼都不懂,與寶寶說話也是徒勞,浪費精力與時間,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有關研究顯示,新生兒從出生以來,不只會看,還能聽了,對臉部、聲音充滿了興趣也是與生俱來的。
2、 媽媽聲音讓寶寶滿足
寶寶不會說話,並不意味著聽不懂這些話語。從出生起,就愛聽寶媽說話,從寶媽平和、溫柔的聲音裡,獲得安全感與信任感。有研究顯示,寶媽的用愛的眼神看著嬰兒時,寶寶也會收穫一顆寧靜的心,若長期得不到寶媽關注,寶寶的情緒將會焦燥不安。
寶媽常跟寶寶說話,寶寶與媽媽四目對視,通過表情進行交流,就有更多機會注視親人的臉龐,看到所愛的事物,寶寶的內心是美好的,也是溫馨的,這種方式對增進母子情深不失是一種好辦法。
3、 媽媽說話讓寶寶認知
寶寶對大自然中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之心,這是一種新鮮的事物。寶寶得到寶媽隨時的談話,本身就是一張白紙的寶寶,就意味著開始塗鴉了,寶媽通過把外界的事物介紹給寶寶,同時,也引起了寶寶的注意,培養了其注意力。
還有,寶寶對一些事物、動作進行感知,寶媽不斷告訴寶寶這些事物或動作相同的詞彙,寶寶就會在這些事物、動作的形象與詞彙、發音,建立起短暫的聯繫。日後,當寶寶聽到這些詞彙時,就會做出對應的反應。
你是如何教育嬰兒期的寶寶的呢?留言分享給寶媽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