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個人是否靠譜,就看他如何「線上溝通」

2020-12-20 中外管理傳媒

「無接觸溝通」,是當下辦公一族最為真實的寫照,可令人頭疼的是,「無接觸溝通」無疑大大增加了溝通成本和工作難度。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降低「無接觸溝通」的成本,讓信息更觸達、表達更高效、執行更靠譜呢?

作者:宋春濤

來源: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

疫情之下,為了降低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我們不得不把相互之間的接觸機率降到最低——宅在家裡不出門,點餐使用「無接觸點餐」,外賣選擇「無接觸配送」。

而對於廣大職場人士來說,穿著睡衣睡褲、蓬頭垢面的在書房裡枯坐一天,工作協同全通過線上「無接觸溝通」,是當下辦公一族最為真實的寫照。

令人頭疼的是,「無接觸溝通」無疑大大增加了溝通成本和工作難度,不論是主持會議、布置任務,還是項目協助、問題反饋,大家的反應和行動似乎都不止慢了半拍。

溝通不暢,工作效率低下不說,還會因為理解錯誤產生不少無用功……線上溝通能力的好壞,似乎已經成為判斷當代職場人是否靠譜的新標準。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降低「無接觸溝通」的成本,讓信息更觸達、表達更高效、執行更靠譜呢?

1

「無接觸溝通」最主要的障礙在哪裡?

所謂「無接觸溝通」,指的是兩個或者多個人,在無法面對面的狀態下,通過電話、視頻、微信文字或語音、郵件、信函的方式,來進行信息交流,達到溝通目的。

以我自己為例,這段時間坐在家裡辦公,從早上9點半開始坐到電腦跟前,一直到晚上10點處理完最後一封郵件合上電腦,12個小時的時間大致要開6-8個電話會、參與10個以上微信工作群的討論、回應200條以上的微信語音……但無論是以上哪種互動形式,基本我都無法和對方面對面。

時間一長,我發現相對於大家在辦公室坐下來面對面溝通,「無接觸溝通」要想做到無障礙、高效率還真的不容易:

有時候自己唾沫橫飛說的正嗨,突然發現對方掉線了;有時候對方正在說著一個重要問題,突然他的聲音忽近忽遠,讓你根本無法聽清;還有的時候電話會開著正歡,突然聽到了孩子推門、大聲喊:爸爸、媽媽我要尿尿……

以上來自網絡硬體、家庭環境方面的幹擾還在其次,「無接觸溝通」更大的挑戰在於,作為會議主講人,你講到口乾舌燥,頭髮都要豎起來了,卻發現電話彼端靜悄悄,沒人給你反饋,因為大家說不好意思,信息量太大,無法消化,沒有聽懂;

又或者你收到了員工給你發來的一連串微信語音,7段話裡東拉西扯了3-4件事情,前後又完全沒有邏輯……

這個時候,你是否會開始反思「無接觸溝通」最主要的障礙在哪裡?當我們無法和對方面對面的時候,僅僅透過聲音和文字,為什麼難以向對方準確地傳遞你的主要觀點、核心信息、以及情緒感受?根本原因是什麼?

話說在1971年,美國加州大學社會心理學家梅拉賓博士提出了著名的人際溝通3V理論,用於說明在溝通過程中,人們是怎麼相互對對方產生影響的。

3V具體包括:

Visual(身體語言):主要指站姿、坐姿、手勢、眼神、以及面部表情等Vocal(聲線):主要指語速、語調、語氣、停頓、以及聲線變化等Verbal(語言):主要指你的遣詞用句、使用的具體言詞等

在梅拉賓博士看來,這三個要素對於溝通對象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是我們的身體語言,它在溝通中對於對方的影響程度達到了55%。

梅老爺子寫過一本書,叫做《Silent Message》,翻譯成中文叫做《無聲信號》,強調了身體語言和輔助視覺信息在溝通當中的重要作用。

你可以想像一下,早上你打了一輛車去上班,上車的時候司機「熱情」地問候了你:先生早上好!但你發現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只是用眼角的餘光瞟了你一眼,而且表情非常冷漠,這時你一定不會去回應他的問候,也不會對他有什麼好印象。

在「無接觸溝通」的情景下,Visual(身體語言)這項最為關鍵的要素完全派不上用場了,你只能靠著聲線和語言去影響你的溝通對象,而正常情況下,這兩項要素合計起來,對於對方的影響都只有45%,這就是「無接觸溝通」最大的問題和挑戰。

我們該怎麼辦?

2

「無接觸溝通」的正確姿勢

接下來,我會和大家分享提升「無接觸溝通」能力的三個關鍵方法:

第一是以聽眾為中心,識別並滿足對方的邏輯訴求。第二是基於對方的訴求,構建符合邏輯的表達框架。第三是基於框架,為你的表達內容製造「畫面感」。

方法一:識別並滿足溝通對象的邏輯訴求。

「無接觸溝通」和任何其它溝通一樣,目的都是為了與溝通對象達成共識,達成共識的前提在於,你是否提前識別了對方的邏輯訴求,並透過音頻或文字,將對對方期待得到的信息準確傳遞給他。

邏輯訴求的第一組關鍵詞是背景目的

在電話或者視頻會議當中,請記得第一時間跟大家分享關於這個溝通主題的具體背景,以及來龍去脈,確保大家對於話題的認知處在一個層面,接著把你希望通過這次線上溝通達成的目的,同樣加以準確說明,然後確保大家沒有問題。

邏輯訴求的第二組關鍵詞是價值好處

「你說的跟我有啥關係,對我有啥好處?」這個簡單的問題,是你在講話之前必須要考慮的。這個問題背後,就隱藏著聽眾的邏輯需求。

如果聽眾是你的老闆,他的關注點可能就是:業務結果、落地方案、競爭對手……如果聽眾是你的團隊夥伴,他的關注點會是:業務目標、工作重點、實施關鍵……

邏輯訴求的第三組關鍵詞是語言選擇

一個符合職業化要求的職場人,必須學會用聽眾能接受的方式來表達,簡單來說就是要學會「說人話」,而不是「說行話」。

區分優秀的表達者和合格的表達者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優秀的表達者能夠基於對方的年齡層次、知識水平、職務級別進行判斷,找到理解上的共同點,並用對方能夠聽懂的方式來表達,從而讓對方容易接受自己的觀點和主張。

方法二:構建符合邏輯的表達框架

在「無接觸溝通」的狀態下,一定要確保你呈現給對方的不是散亂的珍珠,而是一根有主線串接的項鍊,這根能夠起到串接效果的主線就是你的表達邏輯。

所謂見木之前,先見森林。人類的認知規律告訴我們,對方如果對我們想表達的框架結構有一個整體理解,那麼他們就能輕而易舉地明白我們接下來呈現給他們的每一個局部信息。

我們如何能夠構建符合邏輯的表達框架呢?大家可以看看下方這個簡單的金字塔結構:

金字塔結構要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四條:

首先必須把主題結論做清晰的歸納提煉,並找到支撐主題的核心觀點。每一層次的思想觀點必須是對低一層次思想觀點的概括。每一組思想觀點必須屬於同一範疇。每一組思想觀點必須符合邏輯順序。

金字塔結構看似簡單,但對於表達者而言,卻非常實用,它可以幫助我們梳理、提煉邏輯結構,從而帶來更高的「無接觸溝通」效率。

方法三:為你的表達內容製造畫面感

一個擅於表達的高手,他會有意識地把抽象概念做具象化表達,把枯燥數據做生動化呈現,從而在溝通對象的腦海當中製造了一幅鮮活、直觀的畫面。

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你的「無接觸溝通」的效果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如何能夠做到呢?

首先在溝通者大腦中必須構建兩座知識倉庫,一座專業知識倉庫,一座人生閱歷體驗倉庫;然後在兩座倉庫之間通過類比和轉換技巧,建立橋梁加以打通,最終實現表達上的形象生動、深入淺出。

以下三個充滿魔力的短語能夠幫助我們在「無接觸溝通」狀態下,實現有效的類比和轉換:

「就像……」「例如……」「設想一下……」

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如何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例子。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在《把蕭條看作再發展的飛躍臺》的演講中,把企業的發展和竹子的成長做了一個形象類比:

企業的發展如果用竹子的成長做比喻的話,克服蕭條,就好比造出一個像竹子那樣的「節」來。經濟繁榮時,企業只是一味地成長,沒有「節」,成了單調脆弱的竹子。但是由於克服了各種各樣的蕭條,就形成了許多的「節」,這種「節」才是使企業再次成長的支撐,並使企業的結構變得強固而堅韌。

再跟大家分享一個如何將枯燥數據生動化的例子。前IBM公司董事長郭士納在1998年IBM股東大會上,面向聽眾介紹了一款容量高達20,000,000,000位元組的存儲產品:

「我們計算機存儲裝置業務的復興1997年呈持續增長的態勢,這是因為我們在磁碟驅動的技術上下了大功夫。我們的團隊為密集性存儲創立了世界新記錄,並發明了世界最高能力的PC驅動器,其體積只有錄音機磁帶大小,但是容量相當大,有20,000,000,000位元組……——如果列印成紙摞起來,比約翰漢考克大廈還高。這已經相當棒了,但是我告訴我們負責存儲裝置的團隊,今年,我想讓摞起來的紙比西爾斯塔還高。

對於身處家中、遠程辦公的職場人士,如果能夠靈活掌握並且運用以上三種方法,相信一定會大幅提升你的「無接觸溝通」效率,助力你的職業成功!

相關焦點

  • 判斷一個人是否靠譜,就看他如何「線上溝通」
    而對於廣大職場人士來說,穿著睡衣睡褲、蓬頭垢面的在書房裡枯坐一天,工作協同全通過線上「無接觸溝通」,是當下辦公一族最為真實的寫照。可令人頭疼的是,「無接觸溝通」無疑大大增加了溝通成本和工作難度,不論是主持會議、布置任務,還是項目協助、問題反饋,大家的反應和行動似乎都不止慢了半拍。
  • 面試時,如何在3分鐘內判斷一個人是否靠譜?
    昨天一位朋友找老王聊天,和老王探討一個問題,如何在3分鐘內判斷一個人是否靠譜?老王告訴他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很難在短時間對一個人進行整體的判斷。但完全可以通過老王的經驗,來快速篩選對方是否靠譜。老王認為,判斷一個人是否靠譜,還是有一定的方法可以借鑑的!可以通過以下3種方法來對一個人進行初步的判斷。
  • 判斷一個人是否靠譜,到他的家看一次就知道,尤其是這3個地方
    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可靠,光從外表是無法看得出來的,畢竟人靠衣裝馬靠鞍,為了給別人留下好印象,有心思的人都會精心打扮一番,你真的看不出他真實的內心世界。相反,如果你要考量一個人的真實人品,就不妨從他最隱秘的地方去考量,準沒錯的。
  • 判斷一個人是否靠譜,跟他去一次飯局就知道了,尤其是這三個舉動
    一個人是否靠譜,很難從穿著打扮進行判斷,畢竟人都是帶著面具出行的,這很容易導致他們的說和做都不一致,產生這種原因就是他們會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隱藏掉,目的就是讓你們足夠去信任他們。一般情況下,人們很難從對方的語言上,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是如何的,面對這種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帶他去飯局,以此觀察他的在飯局的一舉一動。畢竟在正式場合上,人的行為會端著,有所偽裝。有必要帶他們去相對比較輕鬆環境,不知不覺就會讓對方放鬆警惕,尤其在酒精的麻醉下,真相就會顯露出來,看他是否靠譜,畢竟有一句話說得好,飯局看人品。
  • 一個人是否靠譜,閉環很重要
    看了一篇文章,說《一個人靠不靠譜,就看這三件小事》,文中提到:我所理解的靠譜就是你把這事交給他之後完全不用操心後續,因為你知道他肯定能落實,就算沒辦好,也能及時給你一個回饋,這就叫靠譜。而文章認為,一個人靠不靠譜,其實就看這三點:「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閉環思維強調的是如果別人發起了一件事,你不管做得如何,都要最後閉環到這個發起者。
  • 一個人是否靠譜,無非是看他有沒有這6種表現
    一個人是否靠譜,無非是看他有沒有這6種表現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時常會需要去認識陌生人。俗話說得好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只有相處過後,時間長了,自然雙方有了一定的了解。靠譜往往是對一個人十分不錯的評價,相信大家心裡應該清楚。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去判斷一個人到底是否靠譜呢?其實,在我看來無非就是看他有沒有這6種表現。第一種表現:信守承諾,說話算數信守承諾,說話算數的人不管在什麼地方,往往會比較吃香。舉個例子,對方答應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變卦,你會不會很不爽?
  • 一個人是否靠譜,閉環思維很重要
    一個人靠不靠譜,就看這三點:「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決定一個人是否靠譜的關鍵,則是閉環思維。來源:網易公開課  ID:open163在這個案例中,領導也許沒有意識到閉環這樣的一個理念,但他肯定心理覺得好像這個下屬在工作中缺了點什麼。甚至他都無法直接批評,因為下屬確實把方案發給他了。但是可能領導在無意識中對於下屬的信任和靠譜度上會打點折扣了。
  • 避免職場悲劇:如何判斷你的面試官是否靠譜?
    關於面試,討論最多的話題無非下面兩個:我是一名求職者,我要如何表現才能獲得面試官的青睞,順利拿到offer呢?我是一名面試官,我要從哪些方面考察,才能辨別出這名候選人是否靠譜呢?而今天我們不討論這種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們今天主要來討論一個少有人公開討論的話題,這就是「如何判斷你的面試官是否靠譜」。
  • 面試官如何判斷一個人的溝通能力?
    作為面試官之一,HR經常要負責素質層面的一些面試判斷,協助用人部門做好人員把關。素質面的內容有很多,我們也經常會看到一項要求,就是溝通能力強。那什麼是溝通能力?溝通能力強的標準是什麼?如何判斷溝通能力?這三個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
  • 高瓴張磊:判斷一個人是否靠譜,關鍵看4個維度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新書《價值》中講到:工作帶來的最大幸福感應該是和靠譜的人做有意思的事,把同事當成你的事業合伙人。關於如何尋找靠譜的人,張磊在書中提到,需要從4個維度來看,按這個標準卡下來,基本不會差。先說說張磊,一個普通到再不能普通的名字,曾經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 判斷男人的是否靠譜,不用朝夕相處,看三個細節就夠了
    怎麼樣才能夠看出一個男人是否靠譜?這是後臺一位分手給我的留言,在現實生活中,想必每個人都想要知道這個答案,但我想說的是男人靠不靠譜,其實不用朝夕相處,看這三個細節就夠了。楊絳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你要相信,總會有個人願意用最樸素的方式愛。」
  • 市面上這麼多產後修復機構,如何判斷是否靠譜?
    而且市面上,真正可以把產後修復做好的機構並不多,為了避免入坑,我們要如何去選擇一家靠譜的機構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做產後修復,不僅是做腹直肌、骨盆和盆底肌的修復。如果這麼多項目要想全面調理好,那自然價格不菲,因此一個專業靠譜的機構就更加有必要了。選擇一個靠譜的機構,首先要看他在修復前有沒有進行評估。別小看這一步,評估可是很重要的。
  • 找工作時,如何判斷一家公司是否靠譜?
    對企業中高管來說,到底該如何判斷一家公司,是比較難的事情。就像昨天,有兩位諮詢者,向老王諮詢,到底什麼樣的公司才算是靠譜的公司?Photo by Markus Spiskeon Unsplash鑑於老王多年的獵頭經驗和對企業的觀察和思考,老王進行了總結,希望對所有的求職者,都有所幫助。
  •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喜歡你?嚶嚶嚶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喜歡你。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很虛,因為很多時候它並沒有具體操作指南,而是要看感覺。坐在教室裡正上著課,目光卻總忍不住看向對方,兩個人眼神撞到一起,瞬時心慌。一堂課下來,一整天下來,眼神不自覺地碰撞個那麼幾次,眼珠子都快瞅飄了,那基本上就是有意思的。現在雖然大為不同了,喜歡也未必天天都能見面。那該怎麼判斷呢,聊天頻率是很重要的一點。喜歡一個人,就是總會想要和她說話的。
  • 如何判斷一個人做事靠不靠譜?看這3點就知道了,很多人卻不信
    但是如果對其他人的評判有標準,那麼想要成為一個「靠譜」的人,給人靠譜就是一個標準!任正非說過「做事找靠譜的人,聰明人只能聊聊天」,現在社會從來不缺少機靈投機取巧,反而是靠譜的人很難得 ,不過我們一方面要讓自己成為靠譜的人,也要自己發現別人靠不靠譜。
  •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管理能力?
    大家知道,乾脆利落地做決策,需要有擔當精神,敢於犯錯,敢於承擔責任,這種特性反應在行為上就是果斷、利落,不瞻前顧後。管理者每天都要做大大小小的決策,有管理能力的人,其決斷性決定了管理的效率。所以,只要一個人面對需要拿主意的事情時,前思後想,問張問李,患得患失,他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管理能力。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管理能力,可以從他對待員工的態度上判斷出來。
  •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管理能力
    看一個人是否有管理能力,至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出判斷。 第一,決斷性。 有管理能力的人,一定不會出自優柔寡斷、唯唯諾諾、人云亦云的性向。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管理能力的第一要素,就是這個人是不是有決斷性。
  • 一個人靠不靠譜,看這幾個細節表現就知道了
    文/墨然都說,靠譜是一個人重要的品質,有時候一個人再聰明但是如果做事不靠譜也沒什麼用。畢竟兩個人相處,或者生活在一起,靠譜才會踏實,讓人感覺到溫暖和安定。可想而知,靠譜真的是一個人重要的品質體現。與什麼樣的人相處,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與不靠譜的人,其實就是對時間和生命的極大浪費。
  • 如何判斷一個定製網站建設公司是否靠譜?
    但是市面上定製網站建設公司雖多,想要找個靠譜的建站公司卻並不容易。那麼定製網站建設哪家好?主要得從這幾個方面來判斷:1.團隊技術水平一個合格的建站團隊技術上首先得是沒問題的,這樣他們才能夠給你開發出一個穩定性
  • 怎樣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有責任心?責任是否感強大
    我們又怎麼可以判斷一個人的責任感是不是強大?這個人值不值得深交?這些問題很多人就有點摸不著頭腦了,小編給你支幾招,我們一起來看下吧。有責任感的人會對別人負責,對自己負責,敢於承擔責任,樂於奉獻。面對困難和挫折不逃避會想辦法「迎難而上」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