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鋼筋綁紮
1、工藝流程
綁紮承臺鋼筋→綁紮地梁鋼筋→綁紮底板底層鋼筋→擺放底板馬凳→綁紮底板面層鋼筋→牆、柱鋼筋插筋→驗收
2、承臺鋼筋綁紮
綁紮承臺鋼筋時先深後淺,先大承臺,後小承臺,高深承臺,側面要綁紮分布鋼筋。
3、基礎梁鋼筋綁紮
3.1綁紮時,先在墊層上按圖紙設計要求劃好箍筋的間距(綁紮箍筋時按要求間距加密),再在胎模內按圖放置梁鋼筋。
3.2基礎梁多方向鋼筋交叉的,預先排列基礎梁綁紮先後順序,以免面鋼筋超高。
3.3地下室基礎梁板受力情況不同於樓層框架,基礎梁梁底為受壓區,梁面為受拉區,地下室底板面層鋼筋在梁第一層麵筋下通過。
3.4主梁主筋穿好套好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固定主筋,穿次梁主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 基礎梁主筋構造和箍筋加密區位置見示意圖。
3.5箍筋彎鉤的疊合處,在梁中交錯綁紮,箍筋彎鉤為135度。
3.6基礎梁伸入承臺處,梁鋼筋錨固長度以伸入柱邊或牆邊開始算梁的錨固長度。
3.7基礎梁鋼筋,在綁紮完成後,主筋下墊好墊塊,保證主筋保護層的厚度。
3.8基礎梁接頭位置相互錯開,在受力鋼筋直徑35倍區段範圍內(且不小於500mm),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不超過50%。
3.1.3.9梁主筋雙排時,用Φ25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兩排排距不少於一倍主筋直徑。
4、綁基礎底板鋼筋
4.1底板鋼筋綁紮前先按圖紙鋼筋間距要求,在防水保護層上彈出軸線、基坑線、鋼筋位置線,按線擺放鋼筋。
4.2 按彈出的鋼筋位置線,先鋪底層鋼筋。根據受力情況,決定下層鋼筋哪個方向鋼筋在下面,一般先鋪短向鋼筋,再鋪長向鋼筋。
4.3 鋼筋綁紮時,靠近外圍兩行的相交點每點都綁紮,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隔交錯綁紮,雙向受力的鋼筋必須將鋼筋交叉點全部綁紮。採用一面順扣要交錯變換方向,也可採用八字扣,但須保證鋼筋不位移。
4.4底板鋼筋綁紮採用20-22#鉛絲,綁紮的鉛絲扣尾一律向底板內,不得朝外。
4.5 擺放底板混凝土保護層用水泥墊塊墊塊,墊塊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按每1m左右距離梅花型擺放。
4.6 基礎底板雙層鋼筋,綁完下層鋼筋後,焊接Φ18通長鋼筋作為馬凳(間距1.5m一道),在上擺放縱橫兩個方向定位鋼筋,鋼筋上下次序及綁扣方法同底板下層鋼筋。
4.7 底板鋼筋綁紮接頭時,鋼筋焊接、搭接位置基礎底板底層鋼筋在跨中位置,底板上層鋼筋在支座附近位置,鋼筋搭接處用鐵絲在中心及兩端扎牢。
4.8 基礎底板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層鋼筋接頭位置在同一截面內,綁紮接頭的鋼筋截面面積佔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比,在受壓區中不得超過50%,在受拉區中不得超過25%;不在同一截面中的綁紮接頭,中距不得小於1.3倍搭接長度。接觸對焊時,在同一截面內的受力鋼筋,其焊接接頭的截面面積不超過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50%,不在最大彎矩處。
點擊「了解更多」成為豆丁建築網會員,擁有特權,免費下載海量這樣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