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語口譯實務為例
摘要:高校學生是CATTI相對穩定且較為特殊的考生群體,他們考試意願強烈,備考活動積極。但是,備考時缺乏必要的條理性、系統性和實戰性,容易出現明顯的能力短板,因此,充分了解翻譯考試是他們備考的必要環節。通過座談、論壇等方式,教師可以與這些考生充分交換意見,了解考試動向,總結考試中聽辨能力、數據翻譯、信息遺漏、背景知識等方面的經驗與教訓,並找出相應解決方法。而這種以信息收集、信息處理為主的實證研究,保證了相關科研工作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對此後的日語教學及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大幫助。
關鍵詞: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高校學生;日語口譯實務
[作者簡介]鮑 同,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範大祺,中共中央編譯局副譯審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University Students』 Preparation for the CATTI—taking the Test for Practice of Japanese Interpretation as an example
By Bao Tong(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China) &Fan Daqi (Central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Bureau, China)
Abstract: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stable but special examinees who attend the 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CATTI) all these years. They are eager to pass the test and want to be well-prepared, but their preparation usually needs to be more organized, systemic and practical, which may become the 「short board of the barrel.」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them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ATTI in order to be better prepared. By means of workshops and forums, examinees can exchange opinions with teachers, be aware of the trend of the test, analyze the lessons drawn from th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data interpretation, information integrity and knowledge background in the test, and work out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Empirical studies focusing 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procession ensure the CATTI research to be objective and true and help improve Japanese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Key words: CATTI; University students; Practice of Japanese Interpretation.
一、引言
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CATTI)自本世紀初開始,至今已進行了十年。考試語種不僅包括聯合國工作語言——英語和法語,還包括俄、西、阿等聯合國的官方語言。此外,日語、德語的翻譯考試分別於2004年和2006年開始進行。七語種的口、筆譯考試,共計58個科目,考點遍布三十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至2013年上半年,翻譯資格考試累計報名人數達27萬人次;到2012年下半年,共有近3萬人次獲得了翻譯資格證書。」(考評中心,2013)
CATTI屬於國家級職業資格考試,是聘任翻譯系列技術職務的重要依據。隨著考試的深入開展,在重視資格、突出能力的同時,更注重了社會開放性。近年,由於開設翻譯碩士專業(MTI)的高校不斷增多,翻譯資格的受重視程度日益加深,參加考試的高校學生人數持續上升,考生水平明顯提高。但是,在考試過程中,這一群體出現了許多問題,具有共通性和特殊性。本文擬通過對參加日語口譯實務科目考試的學生進行調研等方式,對相關問題進行實例分析和歸納總結,以提醒考生在今後的考試中儘量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幫助考生提高備考質量,提升自信心,同時對考試組織者提供有價值的反饋信息。
二、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
2013年上半年,翻譯資格考試報名人數近三萬人。其中,口譯報名人數超過7200人,同比增長5.3%(考評中心,2013)。由於翻譯資格在就職活動中的作用明顯,加之翻譯碩士專業研究生在報考時可享受相應的免試政策,因此,高校學生所佔報考比例逐年上升,成為了CATTI相對穩定且較為特殊的考生群體。他們大多受到學業、就業等方面的壓力,考試意願比較強烈,備考活動積極主動,準備時間相對較長。但是,由於其他學業以及事務性活動佔用了相當大的時間和精力,所以,考生專門用於備考的時間並不充足,備考活動缺乏條理性、系統性和實戰性,容易遺留明顯的能力短板,嚴重影響最終成績。而由於小語種考試一年只有一次,所以,若因長期留學、社會實踐等原因無法參加考試,在學期間的應試機會便少之又少。由此可見,充分了解翻譯考試是高校學生備考的必要環節之一。
近年,有關CATTI的研究成果主要著眼於數據統計、應試技巧和翻譯策略等方面,真正以高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具體案例進行分析總結的成果並不多見。而「作為一項全國性的職業資格考試,如果能對考生答題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就能及時了解全國或某個地區翻譯人才的能力、水平狀況」(蔡嘯,2009:61),更有利於翻譯人才的培養、評估和翻譯考試的完善。
截至2010年,小語種考生獲得翻譯資格的人數為2895人。其中,日語是除英語以外獲得資格人數最多的語種(1445人),雖然不到英語專業人數(16121人)的一成,卻幾乎相當於法、俄、德、西、阿這五個語種獲得資格人數的總和(1450人)(楊英姿,2011:83)。因此,以日語為例進行小語種翻譯考試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作為外語工作者,筆者每年都會與多名剛參加過考試的高校學生進行交流,通過座談、論壇等方式與他們交換意見,深入了解考試和考生的情況。座談時,首先會讓三名以上的考生複述記憶中的原題和當時的答案,再由師生共同討論做出譯文。通過複述整理出的原題以及小範圍討論得出的答案也許與真題和參考答案有些許出入,但是,這種以信息收集、信息處理為主的實證研究,避免了經驗總結或個人推斷可能導致的過度主觀性意見的出現,保證了結論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對此後的日語教學及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