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華東最大媽祖廟 感受兩岸情根深葉茂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走進華東最大媽祖廟 感受兩岸情根深葉茂

圖為資料圖片 慧聚寺盛大的媽祖巡遊。 崑山臺辦 攝

  中新網崑山9月3日電 題:走進華東地區最大媽祖廟 感受兩岸情根深葉茂

  作者 黃瑩

  金黃琉璃瓦、泉州鹿港式彩繪加之箔金裝飾、閩南磚雕壁畫、泉州白花崗石的金柱……由臺商發起興建的崑山慧聚寺天后宮,是目前大陸最大的閩臺傳統木結構建築形式的天后宮,也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媽祖廟,其建築及神像布置均採用閩颱風格,行走其間,可以觀賞到兩岸宗教、藝術、人文、歷史、建築之菁華,更能深切感受到兩岸同宗同源的一份親情。

  據悉,古慧聚寺是著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畫龍點睛」的故事便出自於此,「八一三」事變爆發後遭日機轟炸損毀。2005年臺商寶成集團董事長蔡其建以及崑山臺商協會決定募捐重建慧聚寺,並引進媽祖文化的概念。2008年5月,慧聚寺項目動土。2010年9月,慧聚天后宮舉行了媽祖安座典禮。重建的慧聚寺主寺區佔地22畝,由天王殿、圓通寶殿、天后宮、文殊普賢殿等組成,並建有兩岸文化交流中心。

  「項目的申報、選址、施工、管理等都由兩岸工作團隊共同完成,這也將是一段兩岸攜手共建的美好回憶。」臺商陳建中聊及慧聚寺如數家珍,「媽祖,是臺灣第一大民間信仰,更是離島臺商的精神支柱,興建慧聚寺天后宮,對臺商而言是一件幸福的事。走一圈,不難發現,包括磚雕上的故事等細節都展示著兩岸同根同源的璀璨文化,這裡供奉的媽祖請自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鹿港天后宮,而鹿港天后宮媽祖是300多年前施琅將軍從大陸湄州媽祖祖廟恭請到臺灣的。再比如主殿兩側的壁畫背景,一側是湄州,一側是臺灣,顯示著海峽兩岸隔海不隔心,同文同宗的情誼」。

  崑山臺協會副會長吳泳震告訴筆者,崑山慧聚寺天后宮挖掘了「兩岸一家親」的文化根源,以媽祖文化為橋梁,加強了兩岸的文化交流,增進兩岸民眾文化認同。長三角地區匯聚了百萬臺商,天后宮不僅撫慰了許多遊子的心靈,更讓大家有了家的感覺。

  天后宮對外開放兩年間,香火興旺。吳副會長笑言,因為長期奉祀在廟中接受香菸,媽祖的臉都被薰染成黑色了,每年僅「燒頭香」人數就達三萬人。只見,前來朝拜的虔誠信眾絡繹不絕,有臺商,也有當地百姓,還有遊人慕名而來。

  隨著媽祖廟的建成,還帶動了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應數千崑山臺商虔誠祈求,今年5月崑山周莊臺灣老街請來了臺灣媽祖總廟北港朝天宮的媽祖崑山出巡,據老街項目常務副總方秉宏回憶,當天細雨綿綿,但周邊地區的信眾一早便冒雨趕來候駕,場面出乎意料,電音三太子、號角隊、千裡眼、順風耳神開道……喜慶熱鬧的出巡場面吸引了上千遊人夾道觀看。

  此外,崑山每年舉辦的媽祖祭祀、媽祖巡遊、臺灣民俗文化嘉年華也都吸引了無數市民和臺商參與。去年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年會在此舉辦,來自大陸、美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巴西、印尼、馬來西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臺灣地區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會員前來參會。

  江蘇崑山是大陸臺資最密集、臺商人數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在這裡,平均每平方公裡就有4家臺資企業,有10萬臺胞在這裡工作生活。崑山市臺辦官員表示,隨著兩岸經貿往來的頻繁,臺商在陸需求日趨多元,服務臺商已從軟硬體配套逐漸深化為心靈關懷,滿足臺商精神需求成為當前優化臺商投資環境的新舉措。(完)

相關焦點

  • 結緣媽祖兩岸情 家庭互訪勝鄰親——兩岸「家庭互訪」新形態
    他說,媽祖架心橋,兩岸一家親。兩岸媽祖信眾在媽祖文化和媽祖精神的感召下,弘揚崇德向善的民族傳統精神,將共同為構建家庭和順、社會和諧、兩岸和平、人間和美的大環境。現在越來越多的兩岸同胞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受益者,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也越走越寬廣。兩岸家庭互訪應該常來常往,增進相互了解,增厚同胞親情,兩岸和平發展就一定能不斷獲得新的動力。結緣媽祖兩岸情,家庭互訪勝鄰親。
  • 福建霞浦「媽祖第一行宮」赴臺交流:媽祖文化密切兩岸民間往來
    中新社福建寧德12月28日電 (記者 葉茂)「媽祖文化是兩岸交流重要的橋梁,密切了兩岸民間往來與聯絡。」率團赴臺交流剛剛歸來的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松山天后行宮董事會秘書長陳杰28日向中新社記者說。資料圖:福建莆田湄洲島的媽祖金身。
  • 兩岸三地宮廟福州開展媽祖巡香展演
    兩岸三地宮廟福州開展媽祖巡香展演 2014-06-14 22:00: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文化遺產日,兩岸三地宮廟福州三坊七巷開展媽祖巡香展演。
  • 在臺灣的媽祖廟
    臺灣與莆田淵源很深,雖隔一灣海峽,仍阻斷不了兩岸人民的密切往來,在海對面寶島臺灣,不僅繁衍著眾多的興化裔,而且在臺灣的高山族中今還有幾個社通用興化話作為口語。    餘文以《續修臺灣府志》卷十五(番社風俗)中指明,福建興化府漢人渡海到臺灣後,娶高山族婦女為妻,隨後「令其子孫婚配,皆由父母主婚,不與別番同」。
  • 《媽祖回家》周五上映 有笑有淚訴說兩岸融情時刻
    近日,一部講述兩岸同胞鄉情的輕喜劇電影《媽祖回家》在京首映。官方也在首映後收集不少影迷的心聲,並發布影迷口碑特輯。在異鄉生活36年之後,通過媽祖文化再次回鄉。「我覺得媽祖精神展現在吳天桂這個人身上就是不屈不撓、誠實守信」,在說到故事中對文化精神的表達,影迷們也都頗有感觸「在異鄉失去親人的情況下,還是信守了在媽祖面前許下的承諾」。主人公的文化信仰與精神信念始終承載著他的坎坷經歷與回歸家鄉的夢想,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沒有放棄。「媽祖就像一座橋,把兩岸同胞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臺灣媽祖廟為福建莆田市捐贈口罩,兩岸連線為抗疫祈福
    昨天上午,由湄洲媽祖祖廟、臺灣大甲鎮瀾宮以及臺灣媽祖聯誼會共同發起舉辦的「天佑中華、祈福武漢」——海峽兩岸媽祖宮廟攜手抗疫線上祈福」活動,分別在媽祖故鄉福建湄洲島和臺灣臺中同時舉行。共有上千名愛心信眾匯聚臺中大甲鎮瀾宮,他們在現場誦讀經文、焚香祈求,為兩岸同胞祈福,希望疫情早日解除。臺灣媽祖聯誼會會長鄭銘坤介紹道,本次活動是湄洲祖廟的「湄洲媽」與臺中的「大甲媽「於2月16日上午9點40分,同時在兩地舉辦祈福大典,向媽祖祈求保佑。而受到疫情影響,此前湄洲媽祖祖廟就已經取消了春節、元宵期間的聚集性活動。
  • 惠安大岞村故事 臺胞講述建宮廟寄託思鄉情
    老人說:「人離家再遠,都不能丟根忘本,更不能讓子孫後代忘了自己的根。」­  建宮廟 寄託思鄉情­  基隆中船路112巷,跨過長長的階梯和彎曲的道路,一棟兩層紅色建築映入眼帘,這便是基隆大岞東宮。打開廟門,裡面供奉著媽祖,牆壁上掛著許多老照片,記錄著此處和對岸大岞村的緣分。­  「這裡是大岞移民的精神信仰。
  • 媽祖誕辰日 港澳臺這樣為「女神」過節
    這一臺灣最大規模宗教盛事歷時9天8夜,途徑多個縣市近百座廟宇,完成10大典禮,總能吸引許多各地信眾前往共襄盛舉。繞境進香的路程長達300多公裡,不少信眾徒步隨行,沿途互相扶持,透著虔誠的心意和濃濃的人情味。  如今,臺灣的媽祖文化已不局限於傳統習俗。以媽祖繞境為主題而產生的旅遊產品、文藝表演、文創商品等,成為了吸引年輕人的「酷」元素。
  • 媽祖聖德,兩岸傳馨——泉州天后宮:下
    這是海內外現存年代最久、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祭祀著名海神天后的宮廟,1988年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天后宮已成為聯結海峽兩岸人民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因為臺灣同胞跟閩南人的習俗特別相近,就感覺交流長了就是好朋友、老朋友了,感覺就是非常相近,我們過去臺灣,不管我們過去還是朋友過去,只要一個電話,交代的事情基本上都能辦好。我覺得從感情方面交流特別是民間交流從感情方面出發是非常好的。」多年來參與接待臺灣來訪團體的黃澤民主任動情地向我們傾露了與臺灣同胞交流交往的直接感受。
  • 海內外4643尊媽祖會聚北港 創金氏世界紀錄
    「媽祖心,香火情」,長達半個月的「2013世界媽祖會北港」活動日前在臺灣隆重舉行。海內外4643尊媽祖神像會聚雲林縣北港祈福,300多家媽祖宮廟加盟會香,展現最美好媽祖文化,一舉創造金氏世界紀錄。「2013世界媽祖會北港」活動由臺灣著名媽祖廟——北港朝天宮發起,與大陸湄洲祖廟、天津天后宮聯合主辦,獲得海內外各地媽祖宮廟熱烈響應,紛紛加盟,共襄盛舉。早在9月6日,北港朝天宮就組織數百人護駕隊伍,跨海到湄洲祖廟朝聖迎駕。9月8日,大陸各地媽祖搭乘「臺閩之星」客輪直航臺中港,隨後即展開盛大繞境巡安之旅。
  • 中國最大的媽祖廟,有800多年歷史,香火旺盛沒門票
    在東南沿海地帶,媽祖文化盛極一時,以至於縣縣有廟,村村有堂,這其中最大的媽祖廟,便是泉州的天后宮。 中國到底有多少座媽祖廟呢?這根本統計不出來,有句俗語說得好:有海水處就有華人,有華人處就有媽祖廟。
  • 全球4000尊媽祖會北港 「第一行宮」金身將赴臺
    原標題:全球4000尊媽祖會北港 「第一行宮」金身將赴臺  中新社寧德8月5日電(葉茂)福建霞浦縣松山天后聖母行宮董事會秘書長陳杰5日向中新社記者透露,應臺灣有關方面邀請,松山天后行宮媽祖金身今年9月中旬將赴臺灣雲林縣參加為期12天的「2013世界媽祖會北港」活動。屆時,世界各地4000餘尊媽祖將匯聚一堂,共襄盛會。
  • 媽祖文化兩地觀——兩岸記者走進天津天后宮
    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深入,天后宮必將進一步發揮媽祖文化優勢,為密切兩岸同胞感情、促進津臺交流合作,搭建更好的平臺。&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津天后宮內景。
  • 一碗媽祖面 三十五載海峽情
    中新社福建莆田6月9日電 題:一碗媽祖面 三十五載海峽情  作者 林春茵  隔了35年,蔡輔雄依然記得當年那碗媽祖面,麵筋白亮,最香的佐料是花生和豬油。  在福建湄洲島近期舉行的媽祖文化活動周上,75歲的蔡輔雄作為臺灣北港朝天宮副董事長,前來參加活動。35年前,他成為兩岸關係解禁後的首位寶島朝聖客。
  • 臺灣年度最大規模宗教活動開場 福建澳門媽祖廟共襄盛舉
    歷時9天8夜、橫跨4縣市、往返約340公裡,臺灣臺中市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活動24日晚拉開帷幕,預計將吸引超過一百萬名信眾參加,是臺灣年度最大規模宗教活動。福建圍頭灣天后宮、澳門天后宮等多地媽祖宮廟派人觀摩、交流,共襄盛舉。 24日傍晚,鎮瀾宮廣場已是人聲鼎沸。
  • 福建臺灣的媽祖廟,中國有多少人信仰媽祖呢?
    那麼媽祖到底屬於哪一派的呢?至今無人能答。有人說是道教的,因為道教有《天妃救苦靈驗經》,媽祖生前據說是不信仰任何教的,也就是說,媽祖自身自成一派,是沿海民眾的精神信仰,是平民百姓也是海神,媽祖代表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沿海漁民所敬仰的。
  • 遊「南國蓬萊」湄洲島,感受媽祖廟深深的朝聖氛圍
    湄洲島位於福建東海岸,是幾億人信仰的媽祖成神地,素有「南國蓬萊」的美稱,島上既有扣人心弦的湄嶼潮音、九寶瀾黃金沙灘、鵝尾神石公園等風景名勝,更有2億人心目中的聖地---媽祖祖廟,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期間,朝聖現場盛況空前,被譽為「東方麥加」。我嚮往已久。
  • 湄洲與臺灣源遠流長的媽祖情緣
    澎湖紫微宮「主委」吳進喜也表示:「金尊媽祖像真是太漂亮了,很莊嚴。」  據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介紹,該座媽祖金身像是由海峽兩岸歷時9個月共同打造的,其高3.23米,重323公斤,寓意媽祖誕辰農曆三月初三,是目前全球最大、最重的一尊黃金媽祖像,價值高達一億零六百八十六萬元人民幣。
  • 臺灣宜蘭媽祖弘道協會協同13宮廟開展朝聖之旅
    3月28日,進香團在協會會長陳正男攜全體信眾攜清香、果品、貢帛蒞臨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向祖祠媽祖行「三獻禮、三鞠躬禮」,禮成後,司儀高聲誦讀《謁祖文疏》,共同祈求媽祖恩澤庇佑蒼生。此次進香是繼1989年後第二次由媽祖弘道協會牽頭、各宮廟匯集的大型進香團活動。
  • 南沙天后宮,廣東最大媽祖廟,感受媽祖文化,山與海的完美結合!
    首先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南沙天后宮位於大角山下,瀕臨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依山傍水、鍾靈毓秀,依山而建,集北京故宮的建築風格與南京中山陵的建築氣勢於一體,是一個以媽祖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南沙天后宮是為了紀念媽祖林默而建的,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起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的媽祖廟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