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科技指的是什麼?近年來民生科技的發展有哪些亮點?

2020-12-16 中華網科技

很多做過胃鏡檢查的人,事後都聞「鏡」色變:裝有攝像頭的細管要順著喉嚨插到胃裡,感覺翻江倒海。如今,同樣查看腸胃疾病,家住北京市通州區的粟女士只需吞服一粒如藥丸大小的「膠囊」即可。

2018年,我國研發的、全球首臺智能導航膠囊機器人亮相智博會。這個小機器人能夠大顯神通,得益於超低功耗生物晶片設計、多種生物傳感器開發、高密度系統集成封裝等技術難題被逐一攻克。

科技改變生活,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民生科技。民生科技指的是什麼?近年來民生科技的發展有哪些亮點?使之更好增進民生福祉,還需要從哪些方面加力?

科技創新民生導向日益突出,成果造福千家萬戶

民生科技,一般是指與民生具有直接關聯的科學技術,它以服務民生為宗旨,把科技成果轉化到與民眾生活緊密相關的活動之中,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目的。

2011年,科技部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民生科技的意見》,明確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生態環境、防災減災為發展民生科技的四大方向。專家表示,這些領域是民生關注的熱點,卻是以往市場投入的盲點,投入機制、產業鏈規劃等方面存在短板。「十二五」開始,我國科技發展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圍繞民生熱點,開展了科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加快組織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並組織實施國家民生科技行動。

以百姓最為關心的醫藥創新為例,「十二五」期間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醫藥專項方面,針對重大疾病防治需求開展的科研攻關碩果纍纍。截至「十二五」末,累計90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在肺癌、白血病防治等領域打破國外專利藥物壟斷。

新藥專項成績斐然,一是得益於創新體系不斷完善——新藥專項重點支持綜合性大平臺、單元技術平臺、資源平臺等創新藥物研發技術平臺建設,逐步形成了以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主的源頭創新、以企業為主的技術創新、上中下遊緊密結合的網格化創新體系,使新藥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二是創新驅動促進了醫藥產業快速發展——據初步統計,2015年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約450億元,較2010年翻兩番,京津冀、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形成相對集中、各具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加快了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進一步明確:健全支撐民生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體系。在人口健康方面,「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資金投入金額超過250億元,涉及新藥創製、中醫藥現代化、食品安全等多個領域。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3.5%上升到2019年的59.2%。

科技創新增進民生福祉成效顯著,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民生科技的「紅利」——

醫療條件更好了。對帕金森症患者來說,植入腦起搏器,能有效緩解肢體震顫僵直,提高生活質量。過去,腦起搏器只有一家國外公司能生產,動輒二三十萬元,普通家庭難以承受。在政策支持下,清華大學李路明教授和團隊研製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腦起搏器,價格大幅低於進口產品。2009年11月以來,我國累計完成1.7萬例次國產腦起搏器手術,植入患者超過9000人。國產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鹽酸埃克替尼在國家藥品價格談判中,促使國外專利藥物降價超過50%。

水更乾淨了。「一把水壺用了好幾年,一點水垢也沒有。」河北懷來縣沙城鎮居民季全軍說。原來,他家裡的直飲水系統採用的是北京理工水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發的先進水處理技術。

科研人員介紹,現在小區配備的淨水機,大多採用膜淨化技術,產出純淨飲用水要消耗比較多的淡水。北理工團隊創新水處理技術與工藝,修復、淨化、活化和礦化飲用水源,居民家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同時減少當地淡水消耗量。目前,懷來縣實現優質直飲水入戶,日供水量3萬噸,惠及人口約20萬人。

空氣更潔淨了。在「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重點專項支持下,我國建立了重汙染天氣應對技術體系,釐清了重點地區大氣重汙染成因。其中,京津冀建成了國內最大規模的天地空綜合立體觀測網,以及1千米解析度的精細網格化多汙染物動態源清單。2019年,北京市全年PM2.5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53%。

……

科技創新凸顯民生導向,科技研發鏈、產業鏈圍繞民生需求發力,越來越多的民生科技於無聲處改變人們的生活。

推動社會治理更加精細化、精準化

地震救災,每秒都很珍貴。城市哪個區域破壞大,破壞程度如何?第一時間了解這些情況,對於救災救援決策非常關鍵。調查建築的受損狀態,傳統方法依靠人工勘察,而今,藉助超級計算機建成了城市地震災害仿真系統,不僅能快速生成所在區域房屋破壞分布圖,還能為城市規劃提出科學建議。比如,哪裡應該建消防站、醫院,又該配備多少避難場等。

「對一個百萬數量級建築群開展精細化彈塑性仿真分析,用日常的計算平臺,可能永遠也算不出來。可放在超級計算機上,幾分鐘就輸出了結果。」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研究員林旭川說。

科技創新不僅改變人們的衣食住行,還極大地提高了社會治理效率,增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很多地方嚴格出入管理,既要驗證身份,還要測量體溫。但戴上口罩後人臉識別效果欠佳,摘下口罩又影響防疫,怎麼辦?科大訊飛推出「語音識別+體溫監測」出入口管理系統,對於出入口採用雙重認證識別方式,即智能語音識別認證配上熱成像測量體溫,實現了非接觸快速驗證。

在安徽省銅陵市,科大訊飛將全市3000多路視頻監控進行整合,加上人工智慧模型,自動對區域內超過5人的聚集情況進行監測,發現後自動分發給周邊的社區工作人員,讓他們上前進行人員疏散和疏導。同時在銅陵市的各大菜市場布置了一道「天眼」,市民如果不戴口罩進入,系統自動視頻分析,會將相關信息和抓拍圖片通過簡訊推送給市場監管人員。

「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這次疫情防控所彰顯的科技力量,將極大激勵我們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賦能數字經濟社會發展。」科大訊飛副總裁張友國說,科技在應對、處理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現代化的有力助手。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何光喜認為,科技手段的使用,有助於社會治理從事中幹預、事後響應向事前預警、超前預判轉變,從網格化向區塊鏈升級。在環境治理方面,如一些工業汙染型企業為減少生產成本,偷排汙水、廢氣,普通的人力監管模式無法對其實時監管,資訊時代的網上監管模式則有力地解決了監管真空問題。「科技手段正在推動社會治理更加精細化、精準化。」他說。

政企齊發力,把更多科技資源投向民生領域

我國民生科技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對此,我們應當如何作為?

首先,應進一步轉變科技創新理念,把改善民生作為創新的重要標尺。何光喜說,應進一步引導科技資源向民生領域傾斜,推動社會包容、均衡、全面發展。「比如,為實現綠水青山這個民生願景,在促進節能減排科技創新方面要加大鼓勵支持力度,相關產業政策要及時跟進。」

其次,投入是科技創新的源頭之水。「民生科技投入具有公益屬性,回報周期通常比較長,風險較大。在產業發展初期,市場驅動往往不足。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持引導下,民生科技供給不足的局面得到極大改善。在強調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時,也要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引導企業加大民生科技投入。民生科技在生態、養老等領域的市場潛力很大。」 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呂佳齡認為,政府投入與市場雙驅動是我國發展民生科技,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經驗。比如,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與醫療、安防領域結合,不僅便利了人們的生活,還能形成新產業、新業態。

「十三五」以來至2019年底,中央財政對環保領域科技創新累計投入約93億元。「當前,在許多民生科技領域,財政資金支持的重點仍是高校院所等事業單位。」呂佳齡建議,培育民生科技產業,瞄準民生短板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完善政策體系以激發市場活力。「只有讓市場的力量參與進來,才能促進民生科技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最後,推動民生科技成果轉化,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成果產出機制。在我國,生物醫學領域研究成果豐富,可這些研究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支持不夠。專家表示,我國一些科研成果止步於實驗室或樣機階段,產業價值沒有挖掘出來。讓這些成果不再束之高閣,還需在完善機制體制上下功夫。(記者 喻思南)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淺談科技發展與社會民生
    (2008-01-14 18:33:55) 現代科技雖然日趨發達了,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科技,並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而那些發展起來的民用科技,也無非是集中在電子、電器、交通和通訊領域——由於發展起來的領域過於集中,雖然給人們生活帶來優越和便利,但是卻加大了能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汙染。
  • 民生與基本民生有什麼區別
    問:「民生」一詞,是近年來從官方到民間的語言中使用最頻繁的詞彙之一。但很多人在不同意義上使用民生這一詞。最近社會上還不斷提到民生和基本民生兩個概念。細究起來,民生確實有多重內涵。該如何辨認民生的多重內涵?如何區別民生和基本民生?
  • 聚焦「三重」:來看看民生事項都有哪些亮點成效
    「三重」工作,關乎經濟發展,更保障改善民生。下面一起去看看「三重」工作中的民生事項都有哪些進展和亮點成效。上午10點半,還沒到飯點,萊山區福地隆城市民社區食堂已經陸續有顧客前來就餐。在這裡,60周歲以上低保、特困群眾和殘疾人以及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享受就餐優惠,市民社區食堂還推出了早餐5元,午餐8元和晚餐8元的老年人專屬套餐,並對有送餐需求的社區失能老年人提供免費送餐服務。在「敬老愛老、便民利民、共建共享」的前提下,今年以來,我市又將社區食堂的服務重點由服務老人向服務兒童延伸,注重解決好「一老一小」問題。
  • 就業是最大民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民生幸福標杆
    深圳人社事業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過去40年,深圳勞動力市場和社保制度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變化。近年來,深圳不斷深化和諧勞動關係機制改革,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建立起全覆蓋的社會保障制度,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而近年來全球奔湧而來的人才,是深圳持續打造民生幸福標杆、優化營商環境、營造愛才惜才的城市氛圍的鮮明寫照。
  • 民生銀行杭州分行:為國家戰疫傳遞民生溫度
    疫情發生以來,民生銀行杭州分行黨委堅決貫徹總行黨委決策部署,深入落實省市各部門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統籌金融「抗疫」工作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位於杭州市錢塘新區的一家致力於心血管醫療植入器械研發及生產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疫情期間,有幾家銀行和企業主動聯繫授信事宜,對接了幾個月,最後也沒有落地。
  • 民生銀行「為民而生與民共生」 譜寫金融普惠民生華章
    近年來,在深圳市福田區「金融+科技」戰略引領下,深圳分行緊扣總行「民營企業的銀行、科技金融的銀行、綜合服務的銀行」戰略定位,強力推進改革轉型,實現了銀行經營的多個轉變。經營模式從商行為主,轉向「商行+投行+交易銀行」;服務模式從原來的線下為主,轉向線上、線下相結合,走輕人工、輕成本、輕運營的發展道路,全面建設輕型銀行、效益銀行、特色銀行。
  • 解讀天府新區民生成果:今年有哪些「亮點」?
    回首五年,成都拾級而上,從國家中心城市到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從公園城市首提地到公園城市示範區,有壓力有挑戰,更有機遇和成果。天府新區如何擔當國家使命?十三五規劃(2016-2020)期間,成都城市新中心快速崛起,民生改善,成就美好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蓉城以南。
  • 科技改善民生 創新引領發展
    建體系優服務 推動高新企業發展壯大「我們是昆明的一家技術企業,希望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請問省科技廳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有哪些措施?」聽眾鄧先生打進熱線諮詢。昆明全波紅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有平說,因為科創貸現在實行一年一貸,在還款期到來之時,企業的壓力很大。同時,企業也擔心還貸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又能貸下款來,希望能縮短還貸到再貸的時間。「省科技廳通過搭平臺、設專項、建體系等方式,創新引領財政資金投入,引導創業投資、銀行、保險以及擔保機構等各類金融資本來支持科技型企業的發展。」
  • 《2020中國民生發展報告》發布 2020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百強出爐
    在革命戰爭年代,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讓窮苦人耕者有其田,有飯吃、有衣穿,翻身得解放。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消除貧困、實現小康,成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 天津改善民生:一幅民生路線圖 一篇民生大文章
    天津北方網訊: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就保障改善民生進行了系統部署。對於這些百姓普遍關注的重點,天津市「十二五」時期的工作思路是什麼?正在採取什麼措施?我們可以從年初的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上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找出對應答案。
  • 民生銀行石家莊分行大力發展農村金融,助力普惠金融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為落實國家發展農村金融、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號召,民生銀行石家莊分行創新開展農村便民金融服務,助力普惠金融的發展。為此,民生銀行石家莊分行積極與相關單位合作,推進助農取款服務點建設。8月21日,民生銀行石家莊分行首家助農網點——安平縣楊屯村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開業,標誌該行農村金融服務建設邁出新的步伐。
  • 金融發展要號準「民生脈」
    可以說,這個融資工具的推出,號準了民生短板的「脈」、撫到了住房市場的「痛」,對於百姓實現「住有所居」的願望,促使房地產市場朝著「租購併舉」發展,是快馬一鞭。從金融業自身發展的進程看,此舉也有著特殊意義。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能圍繞百姓需求積極創新,擴體量、提質量。
  •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保障改善民生是化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關鍵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分析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深刻認識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實質與面臨的使命,首先需要明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究竟是什麼?
  • 民生工程開啟合肥「幸福模式」
    原標題:民生工程開啟合肥「幸福模式」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教育公平,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在合肥轉型升級道路上,一系列的民生工程不斷完善和創新,譜寫出百姓與政府同行共享改革成果的美麗篇章。
  • 民生有溫度 幸福有質感
    回眸「十三五」,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湛江闊步前進的每一個瞬間。五年來,湛江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推進教育事業發展,著力提升衛生健康服務水平,多管齊下全方位扶持就業創業,打造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傾心傾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數。
  • 奏響民生幸福新樂章
    在人民中尋找發展動力、依靠人民推動發展、使發展造福人民,中國正在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快步前進: ——2016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40萬,成為世界上減貧成效最明顯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 ——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2%,為近年來最低;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3.4%,普及程度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 民生農場聯名借記卡暨「民生農場」權益服務平臺在廈首發
    其中,首次落地廈門的「民生農場」設置食材展示區、美味品鑑區、趣味互動區三大區域,一站式的品鑑、選購與互動體驗成為活動現場的亮點,受到市民遊客的熱捧。  品質食材直供 打造客戶體驗權益新服務  「新鮮」「美味」「有特色」成為昨日「民生農場」活動現場頻頻出現的關鍵詞。
  • 村裡的「留級生」幹部們|中國益公司參選企業案例·民生銀行
    益公司:民生銀行在扶貧領域中踐行社會責任的亮點體現在哪裡?你們近年來是如何做好金融扶貧工作的?取得了哪些成績?民生銀行:金融扶貧是中央金融單位開展定點扶貧工作的主線任務和特色優勢。這幾年,民生銀行不斷創新金融扶貧產品和服務模式。圍繞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縣政府扶貧項目、縣財政扶貧政策相結合的原則,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優化評審流程。
  • 民生改善的安徽溫度:聚力促共享 交出「暖心帳」
    我們開展更多的實用技能培訓,為有相關技術工種需求的企業輸送更多合格工人。 」寅特尼人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樊君茹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今年以來,我省主動應對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就業轉型,城鄉就業局勢持續保持穩定,成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亮點。
  • 民生銀行溫州分行: 為中小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為民而生、與民共生」,作為全國首家主要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生銀行服務民營企業不是現在時,而是「持續進行時」。民生銀行溫州分行在14年發展歷程中,每一步都緊緊圍繞「民」字邁出,與溫州民營企業同呼吸、共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