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
1、託起未來《南京英語小主播》報導之 -- 黃河舜
數學、看電影、編程、英語。我叫黃河舜,來自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是一名性格開朗、幽默風趣、腦袋裡時刻充滿奇思妙想的小男生。從小我就喜歡數學,愛動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且成績一直都很好,並多次獲得獎項:曾在三年級時榮獲華杯賽中年級組一等獎、在四年級時榮獲華杯賽高年級組一等獎、在五年級時取得美國數學大聯盟滿分,也曾代表南京參加全國的迎春杯比賽並獲得獎項。另一件能把我的獨具匠心、天馬行空的有趣的想法呈現出來的就是遊戲設計了。玩過我編出來的遊戲的同學,無不覺得其樂無窮、欲罷不能。英語也是我擅長的一門學科,這得益於我喜歡看電影,尤其是英文大片這一喜好,近2年看了一百多部電影,讓我在享受電影樂趣的同時,潛移默化提升了我的英語水平。這次通過了南京英語小主播選拔面試,成為《南京英語小主播》欄目的一員,就是最好的證明!能夠有機會讓世界認識中國,認識南京,展示自我,這一定是個令我難忘的體驗,為此,我感到驕傲!我的夢想是長大後成為一名編程高手。以過去、現在、未來為節點。
2、遊記:南京博物館文化遺產帶娃看世界尋寶
有人說,春節去博物館是個不錯的選擇,天氣冷,室外景點不能呆很長時間。博物館人少,可以靜靜欣賞那些歷史留下的痕跡。這個跨界成功的理工大叔去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還寫了一本《具體生活》,作為逛博物館的指南,招致了不少人的羨慕嫉妒恨。不過大概吳軍教授沒有想到的是,國內情況發生了變化,民眾逛博物館的熱情空前高漲,以至於春節裡的博物館成了網紅打卡地,人滿為患。大概有人鄙視這些去博物館湊熱鬧的人,像趕廟會一樣走馬觀花。能走進來,哪怕是看一眼,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嚮往。1D,青島——武漢飛機,入住武漢機場附近酒店2D,武漢黎黃陂路街頭博物館——黃鶴樓——戶部巷——江灘公園3D,武漢古德寺——武漢大學——湖北省博物館——曇華林4D,武漢——合肥南——西遞,西遞夜景5D,西遞古村落,西遞——南京6D,南京明孝陵——美齡宮——音樂臺——夫子廟秦淮河7D,南京博物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舉博物館8D,南京——煙臺飛機。說人在畫中遊仍然不足以表達我對西遞的喜歡,小橋流水,船兒輕輕漂。
3、南京在建設的一條地鐵延長線,全長6.54公裡,共設車站5座
交通方式的布局是江蘇很多城市都在做的方向之一,為一個城市的發展打下很好的交通基礎是非常關鍵的,只是還很比較無奈的地方在於,多數城市在對這方面的作用還是很顯得很無奈的了,因為很多人卻對它不熟悉,還是來認識一條南京在建設的地鐵延長線,在其已經建成地鐵線上的一種延長線路。這條地鐵線是在原來的南京1號線的基礎上延伸的,雖然如今的南京1號線是線路很密集,每天也都有大量的乘坐數量,但隨著南京城市的發展,在對原來線路基礎上的延伸也不可避免,這條地鐵線是自邁皋橋站和八卦洲大橋南站的,它的線路全長是有6.54公裡,而且也一共設車站5座的地鐵線。同時,這條地鐵延長線的耗資是74.25億,看似很短,但畢竟是地鐵工程,而且這些站點也都是屬於地下站,自然是在建設的成本上看是非常高的了,尤其是在發展和實際產生的作用上說,這條地鐵線所產生的社會意義也非常的大,也能因此而實現更好的進步作用,也是南京在大力建設的一條地鐵延長線。
4、我國改名次數最多的城市,前後超50多次,有「十朝都會」的美譽
我們都知道,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擁有5000多年的歷史,所以我國現在很多的城市都改過名字,比如石家莊,西安,棗莊等,都是之後改的名字,我們都知道城市改名字是會影響這個城市的發展的,所以改名字一定要很慎重,並且是要經過同意的,所以一般的城市也就改過一兩次名字,但在我國有一個城市卻改了超過50次,成為我國改名字最多次的城市,你知道是哪兒嗎?這個城市就是南京,對於這個地方相信大家應該並不陌生,是我國8大古都之一,新一線城市,有著「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稱號。所以南京的旅遊資源是十分豐富的,這幾年旅遊行業盛行,這也是南京如此快跨入一線城市的原因之一。讓人疑惑的是,南京雖然改名如此多次,但卻並沒有影響到這座城市的發展,這可能是地理位置優越,再加上是8大古都之一的原因吧,即便是再落後,旅遊行業在這裡也是吃香的,據悉在古代,南京可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帝王將相皆想在此建功立業。所以南京的故事是非常多的。
5、南京的基層醫生,1分鐘測20人次體溫,半年前動過肺部手術
南京江寧區秣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白玉婷,和千千萬萬個普通醫生一樣,都在基層工作。在記者採訪過程中,下午2點瀋陽至南京航班抵達,發現一名旅客體溫異常,白玉婷需要對旅客進行信息核實與體溫檢測。白玉婷說:要下飛機之前,機場急救這邊也會進行一波篩選,篩選複測了之後,如果體溫還是高,就把他引導到我們隔離室這邊來,然後我們再進行複測體溫,如果還是高,那我們後面要聯繫120給他轉送到發熱門診去。發熱旅客要經過三次體溫測量,在這過程中白玉婷要對旅客的接觸史細緻地盤問。打車,對,是計程車。白玉婷介紹,體溫複測與複測的次數和時間的把握,還有對發熱病人流行病學調查的仔細程度,我們還是要一絲不苟。經過三次體溫測量,這名旅客被證實「發熱」,旅客由社區醫生護送上120急救車轉送附近發熱門診進行核酸檢測。半年前才動過肺部手術的白玉婷,從大年初三開始就主動參加一線,抗疫在重要交通卡口。她和同事們曾創下紀錄:8小時給1萬人次測體溫,平均1分鐘測20人次體溫。白玉婷希望,疫情趕緊過去,感覺回歸到正常生活是一種幸福,我們大家都在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