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娜 陳會君 通訊員 李磊
「錢多事少離家近!世界500強企業在黃石招人!」歲末,黃石人的朋友圈被一條條招聘信息刷屏。
聯新顯示、祿億半導體、永興隆電子,競相開出6000元月薪招技工。
這些企業的「頭部」,都在武漢。
這家是京東方的客戶,那家是華為的金牌供應商,還有長江存儲的配套商……
104家電子信息企業扎堆黃石,形成「百億產值、萬人用工」的規模效應。今年1月至8月,黃石電子信息產業同比增長45.6%,超全國平均水平32.1%。
老工業基地黃石,主動承接配套產業,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實現向現代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產業鏈配套之痛——
百萬年薪留不住一位博士
鋼鐵水泥、有色金屬,從近代以來到新中國成立初期,黃石一直被譽為「工業糧倉」。
當礦坑一天比一天深,當空氣一天比一天糟,轉型,成為黃石發展的關鍵詞。
轉型有多難?
從孵化器裡的小微企業起步,到黃石開發區數一數二的上市公司,三豐智能裝備集團見證了黃石的轉型之路。12月16日,集團研發大樓裡,副總經理徐輝川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講述了一段並不久遠的往事——
2016年,三豐智能拓展機器人業務,通過獵頭公司請來一位有海外工作經驗的博士。
公司開出近100萬元的年薪,黃石市也給足各項引才優惠政策。博士將夫人、孩子帶到黃石,成立子公司,決心大幹一番。
兩年後,子公司產值超過1.4億元,但仍虧損,博士掛印請辭:「幾乎所有配件要到外地去找,成本居高不下,做得多虧得多,看不到希望……」
百萬年薪留不住一位博士,背後是產業配套之痛,也折射出產業轉型之難。
補齊產業鏈,完善供應鏈,提高價值鏈,何處發力?
放眼周邊,武漢是離黃石最近的大城市,武黃、武鄂高速,鐵東線快速路將武漢、黃石鎖定在「一小時交通圈」之內。
「培育產業鏈選賽道,這個賽道應是自己有基礎、周邊地區有依託的。」黃石市市長吳錦多次來漢推介黃石,「光谷科創大走廊是一條黃金走廊,黃石既要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更要主動對接、融入大武漢。」
6個縣市區輪流主辦,黃石(武漢)產業投資推介會,一年比一年紅火。今年10月,2020年推介會當天,黃石(武漢)離岸科創中心揭牌,開啟「研發在武漢,生產在黃石」新時代。
選準產業協同賽道——
赫得納米落戶一年產值3億元
黃石,傳統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拉長銅產業鏈,黃石決定發展以銅為主材的印刷電路板(PCB)產業。
一次臺商的尋根之旅,在江蘇崑山從事PCB行業20多年的滬士電子結緣黃石。2013年底,滬士電子在黃石公司建成投產。
一花引來萬花開。定穎、欣興、上達等PCB行業巨頭紛紛落戶,黃石成為國內第三大PCB產業集聚地。
做大PCB產業同心圓,黃石緊盯光谷,敏銳捕捉市場信號,尋找更強大的合作夥伴。
近10年,從LED到OLED,華星光電、京東方、天馬,國內新型顯示「三強」聚集武漢,爆發增長。
3年時間,「三強」配套企業赫得納米、惠晶顯示、全洋電子等被招引到黃石,業績一路上揚。
以每年10個以上的速度落戶,黃石新型顯示企業達到28家,創造營收100億元,連續兩年增速超過50%。
頭部在武漢,鏈條在黃石。
赫得納米科技(黃石)有限公司,一毫米厚的液晶屏進入生產車間,經過封膠、蝕刻、拋光、鍍膜等工序,變成僅有0.3毫米、大約三張A4紙的厚度。「我們專門做液晶屏薄化鍍膜,為武漢大企業配套。」公司行政經理謝軍介紹,公司去年年底投產,截至今年11月底,產值已接近3億元。
研發在武漢,製造在黃石。
三豐智能,在武漢光谷徵地60畝地建研發基地,預計兩年投入運營。「現在先租了1000平米的辦公室,研發基地先運作起來。」徐輝川介紹,依託這一基地,公司已拿到比亞迪1.4億元的總包項目。
融資在武漢,投資在黃石。
湖北長江基金首支縣域基金落戶黃石,去年下半年,10億元規模的長江黃石基金成立。正在建設的黃石廣合精密電路有限公司項目,從該基金獲得1億元融資。
天璣智谷(湖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今年已出貨顯示屏120萬臺,產值同比增長200%以上。加快資金周轉,公司正跟武漢某商業銀行洽談全新的供應鏈融資模式。
跨區域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創新協同期待更優服務
「航拍像一座航母,明年6月投產!」看著620米長的智能廠房一天天長高,廣合電路現場負責人劉宏雲言語中透露出自豪,「我們將建成亞洲最大的單體廠房。」
投資50億元的黃石廣合精密電路有限公司,將為華為、中興、浪潮、烽火等公司配套生產5G基站的線路板。從廣東到內地投資,考察湖北周邊多個省份,最終,落子黃石。「電子信息企業扎堆,期待更優質的服務。」劉宏雲說。
「後疫情」時代,以「線上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飛速增長,為黃石新型顯示產業帶來巨大市場空間。「訂單做不完,今年已經不敢接訂單了。」天璣智谷董事長吳學俊說。赫得納米的謝軍感嘆,「訂單排到明年3月份,明年上二期項目後,預計產能將翻一番。」
「武漢城市圈歷經十幾年發展,目前正由交通一體化向產業、科技、生產要素一體化邁進。武漢和黃石的這種協同,既是產業的協同,更是創新的協同。」湖北科技學院經管學院副院長許泱說,中心城市主導全產業鏈的研發和創新要素配置,中小城市通過比較優勢,協同關聯,形成跨區域的特色產業集群,黃石的探索十分有意義。
「融入大武漢,實現產業協同發展,黃石剛剛破題起步,任重道遠,千萬不可沾沾自喜。」剛剛閉幕的黃石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上,市委書記董衛民說,要在差異化定位、有序化協作上下功夫,以產業為引領,打造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示範區。
示範區建設如何發力?一線企業家感受更直接——
交通物流還需更加暢通。湖北竑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景生來黃創業8年,「貨櫃業務不足,產品需要拖到上海、寧波出口,物流成本高企。」
融資方式期待更加靈活。「一線城市金融機構,產品豐富,融資方法靈活,黃石融資思路還可以更開闊。」黃石金能光伏有限公司融資經理李怡璋說。
創新要素還需加快沉澱。「研發團隊基本上從崑山帶過來的,黃石本地很難招到高端技術人才。」謝軍說。
武黃同城化,黃石策馬揚鞭自奮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