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底蘊巧傳承 創新創造添活力——聚焦黃石高質量發展之創新篇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航拍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華網發 何戈 攝

  新華網武漢11月22日電(記者劉加文 田建軍 胡誠 張潘)秉承「敢為人先、自強不息、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黃石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努力打造創新活力之城。一個擁有深厚底蘊的老工業城市,正煥發出無限活力。

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華網發 何戈 攝

  產業創新,電子信息產業「無中生有」

  有兩組數據值得一提。

  10月28日,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山區舉行2019年四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和投產。當日,共有26個項目集中開工或投產,總投資158.6億。其中,與電子信息相關的項目佔了絕對比重,投資總額達123億元。

  2018年,黃石市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三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353.96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17.2%,對全市工業產值的貢獻率達到34.7%,拉動全市工業產值增速4.3個百分點。2019年上半年,三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174.97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6.8%。

  兩組數據關聯性頗強,從不同角度顯示了黃石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正旺,對經濟的貢獻度不斷增強。

  「原本,黃石沒有電子信息產業。」黃石市網信辦副主任丁元拾介紹。但由於黃石創新發展思路,打通了產業鏈條上關鍵的「任督二脈」,帶來了電子信息產業「無中生有」,做大做強。

  「我們就是那個鏈條上的關鍵一環。」中鋁華中銅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克告訴新華網記者。該公司生產的高精度銅箔,廣泛應用於電子電器、通信、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等領域,在搶佔市場的同時也補齊了黃石銅精加工產業鏈。

  在此之前,大冶有色雖然擁有國際領先的銅冶煉能力,但銅的精加工領域卻是空白,下遊滬士電子等20餘家PCB(印製線路板)企業每年需要大量的銅精加工材料,只能去沿海採購。於是便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黃石擁有巨大產銅量,但生產的粗銅只能運到沿海地區進行精加工,轉一圈後又被賣回到黃石。

  「打造千億銅產業,產業鏈必須補齊。」黃石決策層痛下決心。

  高克介紹,中鋁集團旗下銅精加工項目原本計劃落戶福建,黃石市領導得知後,很快組織相關部門出臺扶持政策,並六進京城,硬是憑著誠懇和執著把項目搬回了黃石,才有了今天的中鋁華中銅業有限公司。

  黃石市拿出真金白銀,注資3億元幫助華中銅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如今,華中銅業成為國內高氧銅箔帶坯唯一生產廠家,壓延式銅板、帶、箔生產規模居國內首位,並與本市的PCB(印製線路板)企業形成穩定的上下遊關係。

  產業鏈配套問題的就地解決,帶動了眾多電子信息企業扎堆黃石。滬士電子加大了在黃石的投資力度,今年10月,滬士電子二期項目建成投產。在滬士電子的帶領下,定穎電子、欣興電子、上達電子、星河電路等一批國際、國內電子信息企業相繼落戶黃石。目前,黃石PCB產業產能總規模年超過2000萬平方米,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後國內第三大PCB產業集聚區。

  在黃石,逐步完善的不光是產業鏈,還有產業生態圈。

  電腦顯示屏、智能終端顯示屏、液晶電視、3D印表機及耗材、VR硬體……在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引進深圳天潤達公司建設的天璣智谷產業園,主要研製生產具有智能特色的「黑科技」產品。而隨著光電子產品、電子基礎材料等配套項目紛紛上馬,黃石電子信息產業產品涵蓋了HDI高密度板、單軟硬結合板等多個領域。

  從「煉銅」,到「造板」,再到「觸屏」,短短4年多,「無中生有」的電子信息企業在黃石形成集群效應。

  黃石市委書記董衛民認為,黃石始終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突出抓好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三鏈融合」,把創新鏈植入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真正把創新植入每一個支柱產業。

  黃石電子信息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正是黃石大力推進「三鏈融合」,靠創新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取得的高質量發展成功實踐。

勁牌保健酒生產車間。新華網發 費上來 攝

  科技創新,眾多黃石企業全國叫響

  縱覽黃石發展史,你會發現在她的血脈中從不缺少創新的基因。

  作為近代中國工業搖籃,黃石礦冶爐火生生不息,成就了漢冶萍、華新水泥、大冶鐵礦,創造了華中地區最早的鐵路、最早的水泥廠、最早的電廠、最早的煤礦、最早的股票等「多個第一」。更在新中國成立後,擔當起至關重要的「工業糧倉」。

  時間來到今天,黃石集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創建城市、國家商標戰略實施試點城市、湖北科技創新示範城市等於一身;新冶鋼、華新水泥、有色、東貝、勁酒等一大批黃石企業在全國叫響……

  然而,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徵程中,黃石作為全國老工業基地的代表城市,是安享曾有的榮光?還是傳承「敢為人先、自強不息、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體現新的擔當?

  圍繞「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打造創新活力之城」的課題,市委書記董衛民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跳出黃石看黃石,赴外地展開多輪密集調研。

  2018年5月,黃石多個部門負責人組成調研專班,赴湖南株洲,廣東東莞、佛山,山東青島學習取經。

  一路觀摩,一路學習,一路交流,一路思考。

  株洲市打造「中國動力谷」,軌道交通、航空、汽車三大動力產業蓬勃發展,九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佛山市推進「百企智能製造工程」和「機器引領」計劃,生產性服務迅猛發展;東莞搭建科技、金融、產業「三融合」平臺,創新科技金額信貸產品,惠及1265家企業;青島是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核心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039家。

  對照學習,黃石看到了差距,找到了榜樣,更感受到肩頭責任的重量。

  黃石加快了創新步伐,先後出臺了工業強市趕超發展3年攻堅行動計劃、百企技改工程3年行動計劃、「東楚英才」計劃、「金八條」、機器人及智能輸送成套裝備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等一系列創新驅動發展工程,加強創新載體建設,加速科技創新要素集聚。

  2018年7月12日,黃石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進一步明確創新目標:到2020年,成功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到2025年,建成長江中遊同類城市最具創新活力之城。

  2018年9月19日,黃石召開「創新活力之城」建設動員大會,正式吹響打造創新活力之城、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的衝鋒號角。會上發布了支持創新發展的「黃金十條」,包括設立1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每年拿出8000萬元創新專項資金,支持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等。

  2018年以來,黃石依靠科技創新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產品邁向中高端。新冶鋼30億元煉鐵產能置換項目、武漢重冶24億元大型汽車零部件鑄造生產線項目、華中銅業10.48億元高精度鋼板帶箔項目、寶鋼50億元120萬噸彩塗鍍鋅薄板項目……一大批傳統產業通過科技創新脫胎換骨,煥發勃勃生機。

  十大產業研究院、十大工程技術中心、十大重點實驗室……黃石推進眾多創新平臺建設,組建模具鋼等產業研究院5家。全市27家企業成為「科技小巨人」「隱形冠軍」;東貝、新冶鋼、三豐智能等29家企業登上湖北名牌榜,數量僅次於武漢和襄陽。

  一批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優勢企業迅速成長。芳通藥業自主研發的皂素清潔生產項目成為國內示範,東貝壓縮機單個品牌產銷量世界第一,勁牌保健酒產量穩居全國首位,20多個產品競爭力躍居全國第一。

黃石市民之家。新華網發 石勇 攝

  制度創新,「先建後驗」優化營商環境

  「原以為要一年半載才能動工,有了『先建後驗』,我們從申報到拿到施工通知單,僅用了3天。」定穎電子董事長助理李紹瑜拿到二期項目施工通知書時興奮不已。

  黃石市委書記董衛民介紹,2017年,黃石率先在全省進行「先建後驗」改革試點。核心是把過去的「串聯審批」改成「並聯審批」,把「前置審批」改為「後置驗收」。比如說企業的項目建設,原來要把所有的手續都審批好了,才能開工。現在企業項目在完成工商營業執照、項目備案或核准後,只需要出具規劃部門的項目選址和規劃條件、國土部門的土地預審意見,籤訂一份承諾書,就可以拿到「施工通知單」開工建設了。在後續建設過程中,再逐步將國土、規劃、環保、消防等相關審批手續補充完善,竣工後接受驗收。實際上,審批的標準並沒有降。

  黃石的「先建後驗」改革受到了企業的廣泛好評和肯定。定穎電子董事長助理李紹瑜表示,對於企業來說,企業投資項目平均審批時限由改革前的半年左右,縮減到改革後的20天左右,準備充分的時間更短。這樣的模式可以促進審批效能提速,增強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可以讓項目迅速落地、建成投產,還可以降低企業資金使用的周轉效率、減低企業建設成本、時間成本。

  「先建後驗」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僅在2017年政策出臺當年,黃石市新註冊重點項目就達150個,增長32.7%;實施億元以上項目430個,160個建成投產,為黃石工業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除了「先建後驗」的制度創新,讓黃石企業家滿意的還有幹部們提供的「保姆式服務」。

  2015年以來,黃石每年開展「千名幹部進千企」活動,對項目和企業實行全過程、保姆式、精準化服務,幫助企業實施技改、促進企業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加速企業科研成果轉化,取得了顯著成果。

  在黃石市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服務分中心,「1號窗口」永遠為企業預留,6名專職代辦員,實施「一窗受理、一門辦公、一對一全程」代辦各類審批事項。

  黃石市行政服務中心專門還在黃石經開區開設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服務分中心,推出上門辦、商量辦、缺著辦、聯著辦、省著辦、帶著辦的「六辦」服務模式,為每個企業確立一名專門的代辦員主動送審批幫辦上門,開啟綠色通道容缺審批,縮短企業審批時限。

  「遇到困難,都可以向政府部門提,馬上就會有人跟進,一般一天之內就能解決。」天璣智谷產業園負責人趙瑞雲對黃石這種「保姆式服務」非常讚賞。

  「營造一個好的營商環境非常不容易,培養能夠長出參天大樹的產業生態,需要從政策、要素、制度等各方面努力,特別是制度環境非常重要,現在的企業落戶,不只是看中政策、要素等供給,更看中制度環境。」黃石市委書記董衛民說。

  相關報導:

  千年爐火照古今 先進位造譜新篇——聚焦黃石高質量發展之產業篇

  鐵水公空一體化 現代港口通九州——聚焦黃石高質量發展之功能篇

  半城山色半城湖 山水宜居魅無窮——聚焦黃石高質量發展之生態篇

  工業文明遺產豐 文化名城綻異彩——聚焦黃石高質量發展之文旅篇

相關焦點

  •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同仁堂邁向高質量發展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這是對中醫藥行業提出的新要求。作為中醫藥行業的老字號企業,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集團」)將帶頭落實好重要指示精神視為重要責任與使命。目前,同仁堂集團正努力推動百年老字號邁向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新論:中醫藥重在傳承創新發展
    中醫的底蘊是文化,中醫的思維是哲學,中醫的臨床是技術      前不久,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
  • 黃石:五大轉型促五城建設 聚力高質量發展
    為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中共黃石市委第十三屆六次全會作出決定:保持定力久久為功,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功能轉型、空間轉型、生態轉型、動能轉型,把黃石打造成創新活力之城、先進位造之城、現代港口城市、山水宜居之城、歷史文化名城。&nbsp&nbsp&nbsp&nbsp「高質量發展是黃石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 打造職工創新工作室 激發職工創造活力
    打造職工創新工作室 激發職工創造活力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1-30
  • 任學鋒: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原標題:任學鋒在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市科技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調研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本報訊(記者 陳國棟) 7月9日,市委副書記任學鋒到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下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下稱市科技研究院
  • 營造創業創新創造良好環境 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本次交流會主題為力戒形式主義、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紮實開展「三服務」活動,切實減輕基層負擔,營造有利於創業創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努力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以「三個轉」促改革 以「全方位」強服務  安吉縣委書記 沈銘權  安吉把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作為力戒形式主義的根本,創新實施「安吉360,服務全方位」工作舉措,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創業創新環境。  圍著項目企業轉,政企同心促發展。
  • 茂名:加快促進傳承創新發展,走獨具茂名特色的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之路
    茂名:加快促進傳承創新發展,走獨具茂名特色的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0-11-07 1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薦讀|鄒廣文: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文化創造力已經成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驅動力,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 山西省中醫藥傳承創新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我市舉辦
    為進一步推動新時代山西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好山西中醫藥強省的特色優勢,11月28日,山西省中醫藥傳承創新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我市舉辦。論壇圍繞2020年全國安全用藥月「安全用藥,戰疫同行」的主題,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安全有效,持續發展」為主旨開展。安雅文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運城立足中醫藥資源優勢,推進中醫藥與養老、旅遊、文化深度融合發展,催生出適應市場與健康需求的新業態。此次我省的中醫藥傳承創新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運城舉辦,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運城市市場監管工作及衛健委工作的充分肯定。
  • 全會圓桌|聚焦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支撐,全力推動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貴州省委關於制定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並對如何抓好落實進行了安排部署。圍繞「聚焦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支撐,全力推動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方面重點工作,與會代表說認識、講體會、談打算。
  • 文化引領、科技創新 旅遊為中國經濟添活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旅遊為中國經濟添活力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冬日景色。  王 罡攝(人民視覺)遊客在河南雲臺山紅石峽遊覽。要大力發展大眾旅遊,優化旅遊產品結構、創新旅遊產品供給,推出更多定製化旅遊產品、旅遊線路。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大力推動旅遊與農業、工業、教育、體育等領域的融合發展,催生新業態、延伸產業鏈、創造新價值,形成更多新增長點。
  • 2020浦江創新論壇聚焦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張泉)2020浦江創新論壇將重點探討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如何通過加強開放合作,構建促進共同發展的全球創新治理體系,聚焦如何發揮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記者從16日舉行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浦江創新論壇將於10月22日至30日在上海舉行。
  • 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專場座談發言
          二、太原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五千年以前人類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文明,從古交舊石器遺址和石千峰舊石器遺址,到後來的狄村、東太堡遺址,許坦遺址,光社遺址等等,我們的祖先在這裡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曲阜師範大學:守正創新以文化人,推動人文
    ■編者按: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最強音。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 創新作文教育 釋放創造活力
    作文教育是情感教育、審美教育,也是語言創生能力的教育,關乎民族的心靈境界和創造活力;文章裡面藏著民族和個人的精神密碼,讀到好文章,讓人頓覺天地清明,寫出好文章,也給人豁然開朗之感,所謂「文章可華國」;文章的大道是對民族記憶和個體靈魂的認知,新一代成長起來,是否有大視野、大志向,是否追求做一個堂正而有擔當的人
  • 【評論】撕下「永久牌」標籤 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撕下「永久牌」標籤 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扭轉高校「唯帽子」傾向,提出不給人才貼「永久牌」標籤、完善人才稱號退出機制、培養支持各類人才等意見,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
  • 看西安的創新之道 探西安的創新之源
    她「十三朝古都」的另一面,是「全球硬科技之都」,是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是國內外投資創新創業的熱點城市……走過千年,西安在歷史的厚重中增添了活力與生機,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展現出強勁的創新動力。西安的創新動力從何而來?
  • 如何以高質量科技供給支撐高質量發展?國家局領導談菸草科技創新重點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20年是建設現代化菸草經濟體系、推動菸草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需要以高質量科技創新供給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增添新活力、形成新優勢。當前,行業科技創新面臨怎樣的形勢?如何融入高質量發展大局?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麼?本報記者日前對國家菸草專賣局副局長段鐵力進行了專訪。
  • 打造最具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範銳平在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發表主旨...
    今天,我們線上線下互動、「政產學研用投」協同,召開科技創新大會,推出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規劃,發布成都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18條」和人才新政「2.0版」,與社會各界共話成都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的突圍之路,共謀西部科學城協同協作、共建共享的發展之道,以實際行動堅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打造面向未來的創新載體、營造最具活力的創新生態,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
  • 山東激發中醫藥創新活力
    山東激發中醫藥創新活力發布時間: 2021-01-07 14:41:27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近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中醫藥大會,安排部署全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工作。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出席會議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