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況,學生居家學習時間比較長,復學返校後不少學生出現了各種不適應的情況,給班級常規管理帶來了不少新的挑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因此復學後第二周開始班主任可以對本班學生進行大範圍的電話家訪。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了解由線上學習轉為線下學習之後孩子們的適應情況,從而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銜接,更快地適應在校寄宿的學習與生活。
家訪目的:
1、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了解由線上學習轉為線下學習學生的適應情況,
2、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寄宿期間的學習與生活情況,
3、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銜接,
4、給家長建議,在目前這個特別的過渡期如何與孩子溝通,冷靜處理問題。
5、了解學生有無特殊情況需要關注。
家訪方式:打電話。
不要為了方便操作而使用網絡表格或是讓家長填寫問卷,或信息溝通。因為直接的語言溝通更有誠意,很多時候通過對話語氣會發現潛在的問題;直接語言溝通同時也會得到固定問題以外的其他信息;語言溝通,可以直接回答家長的疑問,快速解決問題,避免很多誤解;避免家長敏感和誤解;保護雙方隱私。
家訪流程:
一、通過家長群發通知或者以簡訊的方式告知家長們將在近期內進行家訪,讓家長們有心理準備。
二、將學生近一周的校園生活,學習情況向家長做介紹;
1、學校針對疫情所採取的系列安全措施,讓家長們對孩子的在校安全放心;
2、孩子一周以來包括上課狀態,作業提交等方面的學習情況;
3、學生在校寄宿期間的飲食、休息與體育鍛鍊情況。
三、 向家長了解上周末孩子回家後的情況:
1、孩子周末回家有和您做相關交流嗎?孩子平時會不會向您傾訴他的感受?
目的:了解親子間的溝通是否順暢
2、開學和在家的作息時間差異較大,您感覺孩子作息習慣調整得怎麼樣呢?
目的:了解孩子對環境的適應情況
3、孩子的睡眠質量怎麼樣?
目的:了解孩子對環境的適應情況
4、孩子的心情有沒有發生什麼特殊變化?
目的:了解孩子最近有沒有特殊事情或者心理
四、向家長了解疫情居家期間孩子以下幾方面有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呢?
1、學習態度、
2、學習習慣;
3、作息安排;
4、情緒波動;
5、體育鍛鍊;
6、家庭活動。
五、疫情居家期間,孩子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
居家在線學習期間,不少家庭親子關係有點緊張,有的家長一說起自家孩子的缺點來就滔滔不絕,在這個環節引導家長用賞識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談談孩子的優點或比較突出的特質一方面幫助緩和家庭氣氛另一方面為下階段在班級挖掘孩子的閃光點,提升孩子的自信做準備。
六、 親子相處建議:
因為這次假期比較長,孩子們可能已經習慣了線上學習,所以這次返校孩子們需要調適的方面還蠻多的,比如學習節奏、生活作息、同學相處等等都是需要一個調適期的,所以家長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為孩子的適應提供一些支持:
1、、以身作則,接納情緒
超長「假期」裡,孩子可能因為缺少運動、人際交往不暢、親子關係緊張、學業壓力重、缺少同齡人相互交流等原因,積壓較多的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短期內不會隨著復學而自然消散,還可能會因為復學後互相影響而升溫。復學初期,請您給予孩子適應的空間和時間,接納孩子的情緒,尋找合適的機會給予疏導。另外,家長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與情緒非常重要,平穩的心態是孩子有力的支持,建議您可以和孩子經常聊聊天,做做運動等。
2、加強家校溝通,給予空間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孩子的基礎。隨著孩子進入了青春期,自主意識、獨立意識逐漸增強,有時不願輕易對家長袒露自己的想法,作為家長應該尊重他們的心理需求,給予孩子適當空間。遇事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和想法,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並給予機會讓孩子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家長如遇到家庭教育中的困難,可主動與老師溝通交流,家校緊密合作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3、以鼓勵為主,賦予力量
返校復學後,學習方式從網絡授課過渡到課堂教學,學習的節奏更快了,如果孩子由於復學產生一些適應不良行為,比如厭學、電子產品依賴、學習不集中等,相信這只是暫時的,切忌過度地嘮叨、批評與指責,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和進步的地方,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進入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狀態。請家長相信孩子,給孩子力量,引導孩子重新調整學習期望,讓目標變得更加明確、清晰,小步前進,才能厚積薄發。無論什麼情況,請給予孩子支持和鼓勵。
七、注意事項
1、傾聽家長對學校的抱怨,並做適當的解釋。因防疫需求,孩子們住校的學習和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幹擾並帶來相應的不便。孩子們對家長吐槽在所難免,因此面對家長們的抱怨和建議要有平常心,不可針鋒相對;
2、學習並不是此次家訪的主要目的;
3、切忌告狀式介紹學生情況,要努力緩和親子及師生之間的關係;
4、家訪過程中及時記錄並做好事後的整理與分析;
5、家長如果有需要請及時和班主任及任課老師溝通,期待家長們和學校保持密切聯繫!
通過電話家訪,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學生在居家學習期間和復學返校後的一手資料,從而篩查出那些情緒不穩、壓力較大、與人溝通不良、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學生,及時介入與引導,以避免極端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