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校溝通直接關係到學校教育的成敗,學生的健康成長。如何做好家校溝通工作,對於班主任來說,的確是個難題。一個班級四十多個學生,八十多個家長,所謂眾口難調,無論班主任怎麼努力,家長總會有不滿意的,久而久之,難免產生矛盾、積怨,甚至產生對立,這就會影響班級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家校關係的和諧。因此,要求我們班主任去思考切實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處理問題的層次與境界,以先進的科學思想和方法應對千變萬化的矛盾。
如何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呢?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大膽的嘗試。
一、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聯絡
現代信息技術為家校溝通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如電話、微信、班級交流群等。
1、利用電話促進家校溝通
這是最方便、最普遍的一種聯絡方式。如果能夠善用,這一條線會成為拉近距離,凝聚力量的「感情專線」。在給家長打電話時,我會注意到以下幾方面:(1)多讚美,少批評。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寶貝,沒有一個家長喜歡聽老師只訴說罪狀。所以,我會多多表揚孩子的優點、成就,例如:「這孩子長得很可愛」「孩子挺聰明的」「小傢伙非常機靈、反應很快」「孩子可關心集體啦」,家長在聽了這些好話後,自然就比較聽得進去孩子的其他缺點,自然就會接受老師的一些意見和建議。(2)注意電話中的語辭和聲調。電話看不到對方表情,所有的感覺、印象都來自電話中的聲音,不論家長的語氣、言語如何?我都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至始至終以親切、自然、流暢的語調,心平氣和地、耐心地與家長交談。(3)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在家校交流中,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一般我會避實就虛,不馬上切入正題,而是待家長心情趨於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
2、利用網絡促進家校溝通
作為家長,誰不關心自己小孩在學校的一舉一動?而家長想知道小孩的「詳情」,必須從老師的口中才能具體得知。給老師撥個電話吧,白天怕老師在上課不敢貿然打,晚上怕影響老師休息還是不敢「下手」,一天下來總找不到適合的時間與老師溝通交流。在這樣的情況下,網絡是一種很好的聯繫方式,在班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在QQ群的群空間裡大家發發討論帖,把孩子們在學校的表現寫在討論帖裡,使家長能及時了解孩子們在學校的表現。家長有什麼教育問題上的困擾,也及時地提出,老師和家長共同探討交流。在群空間裡家長也更能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各項表現。
二、適時進行家訪
家訪既是教師的一種教育手段,更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一種感情投資,它可以加固家庭、學校之間的橋梁,縮短教師和家長的距離,拉緊教師、學生、家長間的關係,促進學校與家庭共同擔負起培養學生成才的責任。
根據不同目的和內容,家訪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1、溝通式。即學生在校內發生的事情及時和家長溝通,以共同商量教育措施。如:學生犯了錯誤,需要和家長溝通,先做讓學生本人主動和家長講,然後再和家長見面溝通。考慮到家長在得知孩子在學校裡「闖禍」了,往往會忐忑不安,在剛與家長見面時,先不渲染孩子的「錯誤」,而是談一些其他的話題,家長就會減少心理顧慮。此時再與家長共同分析並找出原因,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2、談心式。班主任和每位學生的家長都應是知心朋友,經常交流,徵求意見。有時我與家長談班級管理,請家長提出意見和建議;有時與家長談學生本人的身體、智力、學習成績、興趣與愛好等解,以便實施有的放矢的教育。有時與家長談教育規律,共同探索科學的教育方法。在交談中逐漸了解家長的性格特徵、文化素質、教育水平與手段、家庭生活狀況等,以便全面分析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因素。3、相助式。即學生本人或家庭出現什麼矛盾對學生構成影響時,我會及時進行家庭走訪,及時幫助解決問題。
三、精心組織好家長會
組織家長會是家校教育過程中的必要環節,是班主任同家長溝通,凝聚教育合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學校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匯報學校教育教學的工作情況及今後工作計劃,並向家長提出教育的具體要求,聽取家長的意見,共同研究改進工作,從而協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係;家長通過家長會,不僅能了解到自己子女的學習成績、思想表現,還能了解子女所在班級其他學生的成績與表現等,從而能更客觀地了解自己子女發展水平在集體中的位置。這是對學生施以教育不可缺少的信息。因此,組織好家長會是不容忽視的。2u _)X;^ J)Ls0
四、設立家長開放日,與家長共同探討學生發展大計。
在指定的日期,組織家長到學校聽課,針對老師的教課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用以指導教學。
在具體的家校溝通過程中,應注意哪些策略呢?
(一)、電話:用電話溝通,多半應該是一些小事情,同時應該以積極地表揚為主,因為在電話裡只能通過語氣語調來判斷對方的態度,所以很容易引起誤會,反倒會起到副作用。
打電話應該注意的問題:
1、要用禮貌用語,語氣要柔和。我們很多老師說話語氣太生硬,這應該是職業病,總是很煩躁的感覺。讓家長有一種法院傳票的感覺。有人說,打電話時對方會通過語調語氣看到你的臉。所以要學會著微笑著打電話 。
2、要詢問家長是否方便接電話。應該是&34; 。
3、不要長篇大論,不給家長說話的餘地。儘量長話短說。如果解決不了,就約請家長見面。
4、要注意告訴家長實情,&34;,這一句話家長神情恍惚,來了一看,手刮破點皮。如果真的出現大問題,也要講事情,對結果要輕描淡寫。有人認為不說嚴重了,家長不重視。
5、遇到不配合的家長,要有耐心,應該說&34;,而不是&34;
6、遇到比你還囉嗦的家長,一定要明確打電話的目的,而且時刻要將談話引回到關鍵問題上,禮貌地制止家長談論其他的無關問題。不能由著家長的思維,天南海北漫無邊際地說。到最後撂下電話,我要說什麼了?忘了沒說。回過頭來家長還納悶,老師為什麼給我打電話啊。這就是無效工作。
(二)、家訪、約見
我們經常會因為學生的問題家訪或約見家長,那麼與家長會談應該怎麼做,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那?
與家長會談的七大策略
(1)要擺事實,不要講觀點
在跟家長談話時,要記住一點,要擺事實,而不要講觀點。要拿出關於學生成績和行為的具體事例,而不要直接使用形容詞,給學生貼標籤。比如,不說&34;,而說&34;。任何時候都不要泛泛而談,空下結論,而要為家長提供具體事例。
(2)表示出對孩子的真正關心
一定要向家長詢問孩子的特長、興趣和成就,比如,孩子在家裡的日常起居,在家負責哪些家務,怎樣處理家庭作業,在家裡是怎麼玩的,有什麼令人欣喜的好事,面臨著哪些挑戰,等等。對進一步了解孩子表示出真正的興趣,獲取有助於加深你對孩子了解的信息。
(3)把負面信息做成&34; 如果你要告訴家長一些負面信息,一定要把負面信息做成&34;。也就是說,一開始說一些正面、積極的信息,然後再說負面信息,最後再以正面信息來結尾。
(4)使用&34;技巧
一定要使用&34;技巧。積極地聆聽家長,對家長表達的感受要抱以同理心,儘可能地感同身受。比如:&34;&34; 這表示出你真的在盡力理解家長的想法,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你就同意他們的觀點。對於那些心中有怨氣和怒火的家長,使用&34;技巧尤其有效。
通過類似這樣的&34;,你便能成功地搭建起跟家長溝通的橋梁,這對於家長會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5)不要對家長發號施令
為家長提供兩三條他們可以在家實施的有助於孩子成長的具體建議。不要讓他們感到這是命令,而要讓他們感到這是在其他孩子身上起過作用的經驗。不要對家長使用&34;、&34;這樣的字眼,而要以邀請的口氣為他們提供具體的建議。&34;家長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來,比&34;他們應該怎麼做,或不應該怎麼做要強得多。比如:通過我們今天的談話,我在想,你和孩子是否能夠每晚多花10分鐘在背單詞上?
(6)給家長充足的說話時間
給家長充足的說話時間,認真聆聽家長的話。鼓勵家長提問,回答家長的問題要真誠,得體,不失機智。如果你心裡緊張,你就會不停地說話,這樣會佔據很多時間,甚至會佔據90%的時間。最好讓你和家長的說話時間各佔一半。
(7)時時尋找共識在討論你跟孩子之間的問題時,要避免情緒化,更要避免跟家長爭辯。記住,你的目的是爭取家長跟你一起解決問題。在跟家長討論孩子的困難時,一定要儘量做到公正、坦誠,而不是指責。
在會談中,教師應時時尋找共識,力爭找到雙方意見一致的解決辦法。比如,你可以對家長說:&34;
然後把你和家長的意見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可行的行動方案。你還可以為家長複印一些他們或許用得上的材料,如社區服務機構的信息、家庭作業幫助熱線或網站、社區私人輔導信息,等等。
2、教師在家長會談時的七大談話禁忌教師在跟家長談話的過程中,一定要當心一些話題陷阱。經驗豐富的教師一般都知道,有些話題是永遠都不宜在會談上出現的,這包括:
(1)把孩子跟別的孩子進行比較。
(2)給孩子貼心理學標籤,用精神分析法對孩子進行診斷和治療。這個障礙那個障礙的。
(3)使用教育界的行話或術語。
(4)談論其他教師。
(5)因孩子的不良行為而怪罪家長。
(6)對孩子無法改變的特質和家長很難控制的因素大做文章。
3、與家長會談應該注意的一些細節
(1)不論在任何情況請家長到校,應主動給家長讓座、倒水,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要求學生家長到校時更應注意這一點。
(2)如果能自己聯繫上的就儘量不叫學生自己回家聯繫,應主動聯繫以表明我們做老師的誠意和態度。
(3)學生家長來校以後不應該當著學生家長的面訓斥他的孩子,不管怎麼樣,聽別人訓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
(4)談話儘量做到一對一,可先把家長叫出辦公室,在一個單獨的環境裡向學生家長說明情況,形成一致意見。
(三)、家校聯繫本
家校聯繫本傳遞的是一份責任,一份愛心,一份成功。每個孩子都希望老師看到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進步,更希望老師把這些進步告訴同學、家長,而作為家長,又有誰不想聽老師對自己孩子真誠讚美那?記得有位語言學家曾經說過&34;所以我們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著我們的賞識。
(四)、家長會
與個別家長或者個別情況下溝通要掌握如下技巧;要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搬把椅子請坐,倒杯茶請喝,消消氣,慢慢來。最重要的是,教師一定要沉得住氣,時時保持超然、客觀的態度,特別是當家長激動起來的時候。要降低你的音量,不要跟家長一起咆哮。多使用客套話,並想辦法讓他們冷靜下來。
比如:我理解你的擔憂。我能理解你是怎樣獲得這個印象的。我知道這給你添麻煩了。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幫助你的孩子。我想更好的辦法或許是……總之,教師要把焦點集中在孩子身上,讓他們知道,你對他們的擔心很重視,並願意跟他們一起努力幫助他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