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校溝通更有效

2020-08-28 豪媽育兒碎碎念

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成長的兩個主要場所,父母和老師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者。因此,父母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父母能夠適時地與老師建立長期、有效的溝通,並與老師達成培養孩子的共識,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無疑是非常有幫助的。那父母怎樣和老師有效地溝通呢?

小武八歲,是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成績優異,樂觀開朗。可是進入三年級後,隨著學習任務的增多,難度的增加,小武在學習上花費的時間也增多了,周末的家庭活動也不願參加了。小武的爸爸一直不太贊同在教育中採用「疲勞戰術」和「題海戰術」,崇尚國外的「快樂學習」理念,支持孩子的個性發展,不想讓孩子在作業和學習上花太多的時間。而老師覺得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孩子需要慢慢靜下心來,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學習上。老師還覺得小武是一個可造之オ,鼓勵小武努力學習,追求卓越。

小武很矛盾,不知道該聽誰的,學習漸漸沒了動力,成績也開始下降。老師批評他學習不認真的時候,他就小聲嘀咕:「我爸說了,學這些沒什麼用的。」由於父母和老師的教育觀念不同,小武夾在中間,每天悶悶不樂,無所適從。

爸爸意識到問題後,決定多和老師溝通交流。於是,每隔一段時間,小武的爸爸媽媽就會和老師通電話,接孩子時也會特意去辦公室找老師聊一聊孩子的情況,交流一下小武在家和在校的表現,希望更好地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起來。通過溝通交流,小武的爸爸和老師取得了相互的理解,在小武的教育問題上也達成了一致。小武也一天天地快樂起來。

父母和老師加強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措施。而事實上,很多父母和老師的溝通還存在一些問題。

1、父母的家校溝通意識不強。

有一些父母認為教育孩子主要是學校的事,自己平時更多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是很上心;有一些父母則更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考試分數,在行為習慣的培養和個性發展方面比較隨意;有一些父母覺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沒有能力參與學校教育活動;還有一些父母因為種種原因不願把家庭和孩子的真實情況告訴老師。這樣一來,父母和老師之間存在了許多無形的溝通屏障。

2、父母參與學校教育的機會和形式不多。

有些父母沒有關注孩子的班級微信群、沒有進班級QQ群、與老師沒有微信互動,和老師的交流僅限於開家長會和電話聯繫,和老師的電話聯繫也基本是家裡有事或孩子發生問題的時候。父母沒有真正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活動中,不能直觀感受孩子的成長。家校之間的溝通不到位,難免使父母與老師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產生分歧。

3、父母和老師溝通的內容比較單一和片面。

很多父母和老師交流的主要內容就是孩子的學習,其他方面則很少涉及。有的父母在和老師溝通時,主要話題是孩子存在的種種問題,優點卻忽略不計。談話經常這樣開始:「我的孩子是不是上課搗亂啊?不注意聽講啊?有沒有不好的表現啊?」以至於有的孩子一聽見父母給老師打電話,就覺得是在向老師告狀。

我們可以這樣做,讓家校溝通更有效:

1、轉變觀念,增強平等意識。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與學校具有完全平等的關係,家校合作也只有以這種平等的夥伴關係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父母通過與老師的溝通交流統一教育思想,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健康和諧發展。

2、聯繫要主動,交流要真誠。

父母與老師在孩子的教育上是合作者而不是監督者和被監督者。父母定位好了角色,心態自然會趨向冷靜、理智,就不會因孩子在校遇到問題而憤然偏激,一味地把責任推到老師身上。如果雙方的教育意見不一致,可以通過坦率而真誠的溝通統一認識,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選擇一種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這樣可以避免老師講一套、父母做一套、孩子無所適從的情況。

3、增加溝通頻率,豐富交流內容。

開家長會時,幾位老師、幾十位家長,想要充分交流是不可能的。父母和老師的交流還要靠平時的努力,接送孩子時可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必要時打一個電話或發一條簡訊。父母關注的內容應該是孩子在校的綜合表現,如學習態度、待人處世等,不要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反饋給老師。父母對老師的信任和配合會讓孩子更好地認同老師的教育,更容易形成家校合力,教育的效果也就更好。

4、父母與老師聯繫時要注意一些細節。

比如:不要打擾老師的休息,體諒老師因為上課或會議不能及時接電話、回復簡訊,在節假日裡像祝福朋友一樣祝福老師。

5、理智面對孩子與老師或同學的衝突。

如果父母對老師處理某件事的方式不太滿意,可以提建議或與老師協商,有禮有節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孩子與同學發生衝突,父母要冷靜思考、理智面對,全面了解情況後協助老師處理問題,避免激化矛盾。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我是豪媽,每日與你碎碎念,每日與你分享育兒的快樂。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家校溝通更有效?聽聽一線老師的心得|微言夜讀
    良好的家校溝通,可以為孩子的成長助力。但每個孩子都來自不同家庭,家長的人生經歷和性格各不相同,如何根據不同情況,運用不同的語言技巧和藝術與家長進行溝通呢?在家校溝通中,針對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面對家長的焦慮或無奈,老師要給出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導,讓家長能獲得及時有效的幫助。三巧借力。家長群體中有著豐富可用的教育資源,家長的一技之長、人生經歷、生活閱歷有可能是老師不具備的,這需要老師主動出擊,用好這些足以讓孩子們引以為豪的資源,這樣的交流方式能更有效地激發孩子的進取心。
  • 實現家校有效溝通,要注意哪些事項?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教師服務的對象,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洞悉其心理,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更有利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做到家校之間的有效溝通,更好地為學生、家長服務呢?
  • ​如何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與合作丨公開課筆記42
    為什麼需要家校合作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有效開展家校合作,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學業進步,而且可能讓他們更熱愛學習,畢業率更高。除此之外,有效的家校合作還可以促進學生在社交技能上有更好的發展。從家庭的角度會發現,家校合作的有效開展可以讓父母們更支持孩子和老師,他們對於教育孩子會更有信心,也會更捲入學校的工作,當學校有需要的時候,也會更配合,我們更有可能形成一種合力。對於學校和老師而言,有效的家校合作可以提升教師的工作士氣和滿意度,讓我們的工作更安心,對於我們教學評估的效果就會更好。
  • 關於家校溝通的方式,你更喜歡哪一種呢?
    因為學校的主體是學生,所有的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的,所以有效的家校溝通是很有必要的,現在我們家校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家訪、面談,電話、家校聯繫欄、家園聯繫手冊、微信群等等。家訪的家校溝通方式是在開學初或者是針對特殊家庭的一種溝通方式。家訪可以讓教師更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從而了解學生一些行為表現的具體原因,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 家校溝通的策略及技巧
    如何做好家校溝通工作,對於班主任來說,的確是個難題。一個班級四十多個學生,八十多個家長,所謂眾口難調,無論班主任怎麼努力,家長總會有不滿意的,久而久之,難免產生矛盾、積怨,甚至產生對立,這就會影響班級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家校關係的和諧。因此,要求我們班主任去思考切實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處理問題的層次與境界,以先進的科學思想和方法應對千變萬化的矛盾。如何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呢?
  • 家校合作緣何處在低端?組織固定、溝通有效、職責明晰就好解決
    時代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至今,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社會中三口之家越來越多,獨生子女成為家庭中唯一的孩子並承擔著全家的眾望,家長的焦慮和學校的要求整合在一起,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但是經過30多年的發展,家校合作還是存在諸多的問題,其作用發揮還沒有達到與我國目前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的要求高度和標準,因此矛盾的凸顯要求有很好的合作,以促進我們教育的更好更快發展。
  • 網際網路+教育形勢下,口袋家校助老師走出家校溝通困境
    手機、pad等智能設備在老師日常教學中越來越常見,藉助於網絡,知識變得更有趣,學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接觸新事物,自主學習的興趣得到極大提高,為配合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家長和學校間的溝通聯繫越發緊密。不過,依託微信群、QQ群維繫的家校溝通工具卻存在不小的問題。全天候信息輪番「轟炸」讓老師苦不堪言。家長們愛子心切,有關孩子的任何小問題都要第一時間在群內詢問老師,你一言我一語,原本簡單的家校互通變成信息冗雜的平臺,老師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去鑑別有效信息。
  • 家校溝通的六個原則
    溝通是一門學問,也是班主任應具備的專業能力。與家長溝通,班主任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要遵循哪些原則?本期刊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白芸關於班主任做好家校合作工作的第二篇——————————————————————————溝通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項專業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恰當的交流方式是家校合作的前提和保障。
  • 家校互動,最便捷及時的雲溝通平臺
    如何將先進的教育思想與方法與信息技術有機整合,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有效運用先進技術,創建一條學生、家長、教師迅捷溝通的渠道,增強家校互動的情境性、實效性,家校合力,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成為教育技術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 指尖上的家校溝通,你怎麼看 
    這樣藉助「網際網路+」的交流模式,其實已不限於學生群體,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方式也不斷呈現新景象。隨著微信群、QQ群、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的建立,家校交流方式更趨網際網路化。信息化工具帶來的方便和快捷,讓傳統教育望塵莫及。  這種交流新模式,是否有效拉近了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距離?本報記者對此作了實地調查。
  • 家校合力 溝通有力
    為更好為學校營造良好的外部教育環境,形成家校合作,凝聚力量的教育局面,新學期,我校組織開展新一屆家長委員會建立活動。「能充分發揮好家長委員會的作用,會對學校發展形成好的助力。」校學生發展中心主任湯文智說。
  • 家校加強溝通備戰新學期
    張建英老師是太原市優秀班主任,有著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和家校溝通心得。8月25日上午的班主任培訓交流會上,張老師從開學準備工作、班級管理、學生培養、家校溝通等方面,結合自己以往的經驗為班主任們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為一年級班主任老師之後的工作提供了許多可以參考和借鑑的好方法。
  • 家有高中生有效的溝通比空洞的說教更有效
    找不到有效的溝通方法。情緒是影響孩子溝通的最大的因素,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在壞情緒下容易口不擇言,說出不理智的話,影響自己的判斷做出不理智的決定。我在前面發表的高中學生經驗分享的文章(五)裡提過壞情緒的根源。
  • 有效的家校合作如何在班級產生?
    因而,深入研究和分析日常教育教學中的家校溝通和合作,家校合作如何融入日常的家長和家庭與學校和教師的互動,就成為推進家校合作、提高其有效性的當務之急。而在政府、學校、年級和班級多級層面結構之中,班級是最基本的教育教學組織單位,研究班主任如何在班級教學管理中開展家校合作共育,具有基礎性作用。
  • 用友超客社交空間讓家校溝通走出渾沌
    為獨生的子女找一個兄弟姐妹,為三口之家再增添一個快樂種子。不過在現代家庭中,子女的教育儼然成為一件大事,與學校的溝通成為家長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說起以前林林總總的家校溝通方式與工具,家長們一肚子怨言,學校也是叫苦連連。其實家長很盡力,老師和學校也蠻拼的,但是溝通的效果還是不理想。各種各樣的家校溝通平臺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學校很無奈。
  • 如何做好家校溝通 網際網路提供新形式
    移動網際網路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拯救了我們的溝通效率,用手機隨時隨地在線發布和獲取信息已成為web2.0時代的溝通特性。在教育領域,優課優信也正在悄然為家校溝通帶來全新的方式和技術上的革新,專注家校共育,肩負"助力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的使命。
  • 洛陽澗西區東升一小:把家校聯繫簿打造成家校溝通的橋梁
    然而眼下家校聯繫簿在運用層面存在著一定問題。因此,可以用改變傳統家校聯繫簿的內容組成;適當加入學生自主決策和學生反饋部分;注意溝通教師、學生、家長三方關係的平衡;改變家校聯繫簿的傳統結構,改變定性的舊評價體系等方法,來解決家校聯繫簿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家校聯繫在當代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將長期對學生起到良性影響,而保持一致性的關鍵就在於溝通。
  • 託管班老師分享學習家校溝通心得
    託管班家校溝通是傳遞家長與託管班信任的橋梁,家校溝通做得好,家長看得到託管班努力的成果,託管班也能隨時了解家長的想法,為家長和孩子和孩子提供更好的服務。每周二的晉級JZY學習,聽聽老師們的家校溝通心得吧!
  • 家長學會與老師溝通,讓家校關係更和諧
    學會和老師溝通,是父母的「必修課」,因為溝通不當可能會對孩子越幫越忙。、日常交流時和老師說話,相信會讓你的溝通事半功倍,效果更好。應該這樣說:「老師,孩子跟我說,他很喜歡上您的課,尤其是給電影配音的課程,讓他對英語更有興趣了,謝謝您的用心設計。」
  • 解讀溝通密碼,促進有效溝通
    聽完姚老師的講座,在座的老師們都感慨不已,溝通也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學會科學運用方法和策略,學會用密碼去解讀。聯想到自己平時和學生的交流,和家長的聯繫,家校關係的處理等,大家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