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學校與家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的關鍵人,是學校主動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執行者。在相當大程度上,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素養和能力,決定了一所學校家校關係的健康與否,亦深深影響著家校合作的有效程度。
兩年前,為滿足中小幼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專業水平提升的需求,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成立課題組,從學校教師工作特點出發,研究編撰了既有理論支撐又有實訓內容、符合學校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特點和要求的一套四冊的教師讀本:《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實務》(學前版)(小學版)(初中版)(高中版)。這套叢書的出版,直接服務於中小幼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專業培訓,在全國範圍內起到了較好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叢書出版兩年來,我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也不斷深入學校一線,聽取教師對該叢書的反饋意見。教師的心聲既傳達了他們對叢書的讚許,也表達了他們更多的期待。教師們普遍反映,在「溝通與交流」「策劃與組織」「指導與引領」「應對與幹預」這四大家庭教育指導能力中,他們更在意且不擅長的是溝通與交流能力。溝通是基本功,亦是家常活,家校溝通是常規家校合作的重點和難點。一些教師表示,明明知道家校溝通很重要,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慣有的溝通思維和語言習慣有時會阻礙現場的溝通效果。她們形象地說道:「我知道要好好說話,可是有時候『臣妾』就是做不到啊!」
在家校合作研究範疇,家校溝通以及教師層面的親師溝通是一個小之又小的研究問題,但卻是教師日常工作中實實在在的難點。是否可以給教師提供一本傳遞家校溝通知識和技巧的讀本?是否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向教師直觀呈現溝通的技巧和效果?這些疑惑最終化為我們的思考和探索,並撰寫了這樣一本以親師溝通的技巧為主旨內容、以親師溝通的正反對話為表述形式的教師讀本。全書以人際溝通的十個技巧為主線,串起了三十多個帶有幼兒園、小學、中學學段特徵的親師溝通案例,所有的溝通對話都採用一反說一正說的表述方式,以對比的方式給予教師直觀的學習體驗。
為了避免問題的雷同和虛假,在前期的問題調研階段,我們的團隊還在「上海市郊區小學優秀班主任研修班」「上海市郊區初中優秀班主任研修班」和「上海市嘉定區班主任工作坊」三個教師群體中開展了廣泛的意見徵詢。這樣大範圍的意見徵詢讓我們及時掌握了鮮活的案例素材。團隊對各種案例素材進行分析、整理、歸類,最終圈定了各自學段關於學習、生活習慣、行為表現等有代表性的溝通話題。為了讓教師進一步理解溝通技巧,我們在每個技巧的溝通案例後面都附上了針對技巧的點評和建議,並給出了供教師學以致用的實戰訓練題。
書中所有的寫作素材、對話案例均來源於教師生活,非常真實,直接反映了親師溝通的困惑,我相信一些對話片段會勾起教師朋友們的工作記憶,會引起大家的共鳴和回應。也特別希望當教師面臨親師溝通困境時,本書呈現的知識和技巧能夠提供一些幫助。
雖然全書的研究問題很小,冊子很薄,卻凝聚了緊密聯繫學校一線的四位作者的心血。全書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鬱琴芳老師總體策劃、設計與統稿,並撰寫了導言部分;來自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的孫永青老師撰寫了技巧一、二和四;來自上海市嘉定區教育學院的陸春曄老師撰寫了技巧三、五、六和七;來自上海市普陀區教育學院的王萍老師撰寫了技巧八至十。感謝上述三位來自區域教育學院的資深教研員,他們一直是區域家庭教育指導的中堅力量,為全書的成型貢獻了重要力量。也特別感謝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宋萑教授欣然應允為本書作序!最後,由於時間倉促及認識上的局限,文稿的不足在所難免,望讀者朋友不吝賜教。
親師溝通,有「道」又有「術」,講究溝通的「術」就一定需要有靈魂的「道」的引領。所有紙面上的技巧,也都需要教師們用心在工作實踐中加以運用與創新。真心希望這本教師讀本能夠成為教師的案頭書,為教師日常的親師溝通解憂、助力!也希望教師們活學活用,在親師溝通的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煉技巧,不斷豐富該讀本的內容!
「道」「術」相濟,溝通美好!
原創文章,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未經授權轉載的,我們將按照《微信公眾平臺關於抄襲行為處罰規則》進行侵權投訴。
需要投稿或對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後臺留言,或發至郵箱yjing@cnsae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