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 《換一種方式說話——親師溝通的技巧與實戰》

2021-02-19 家校慧

教師是學校與家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的關鍵人,是學校主動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執行者。在相當大程度上,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素養和能力,決定了一所學校家校關係的健康與否,亦深深影響著家校合作的有效程度。

兩年前,為滿足中小幼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專業水平提升的需求,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成立課題組,從學校教師工作特點出發,研究編撰了既有理論支撐又有實訓內容、符合學校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特點和要求的一套四冊的教師讀本:《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實務》(學前版)(小學版)(初中版)(高中版)。這套叢書的出版,直接服務於中小幼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專業培訓,在全國範圍內起到了較好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叢書出版兩年來,我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也不斷深入學校一線,聽取教師對該叢書的反饋意見。教師的心聲既傳達了他們對叢書的讚許,也表達了他們更多的期待。教師們普遍反映,在「溝通與交流」「策劃與組織」「指導與引領」「應對與幹預」這四大家庭教育指導能力中,他們更在意且不擅長的是溝通與交流能力。溝通是基本功,亦是家常活,家校溝通是常規家校合作的重點和難點。一些教師表示,明明知道家校溝通很重要,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慣有的溝通思維和語言習慣有時會阻礙現場的溝通效果。她們形象地說道:「我知道要好好說話,可是有時候『臣妾』就是做不到啊!」

在家校合作研究範疇,家校溝通以及教師層面的親師溝通是一個小之又小的研究問題,但卻是教師日常工作中實實在在的難點。是否可以給教師提供一本傳遞家校溝通知識和技巧的讀本?是否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向教師直觀呈現溝通的技巧和效果?這些疑惑最終化為我們的思考和探索,並撰寫了這樣一本以親師溝通的技巧為主旨內容、以親師溝通的正反對話為表述形式的教師讀本。全書以人際溝通的十個技巧為主線,串起了三十多個帶有幼兒園、小學、中學學段特徵的親師溝通案例,所有的溝通對話都採用一反說一正說的表述方式,以對比的方式給予教師直觀的學習體驗。

為了避免問題的雷同和虛假,在前期的問題調研階段,我們的團隊還在「上海市郊區小學優秀班主任研修班」「上海市郊區初中優秀班主任研修班」和「上海市嘉定區班主任工作坊」三個教師群體中開展了廣泛的意見徵詢。這樣大範圍的意見徵詢讓我們及時掌握了鮮活的案例素材。團隊對各種案例素材進行分析、整理、歸類,最終圈定了各自學段關於學習、生活習慣、行為表現等有代表性的溝通話題。為了讓教師進一步理解溝通技巧,我們在每個技巧的溝通案例後面都附上了針對技巧的點評和建議,並給出了供教師學以致用的實戰訓練題。

書中所有的寫作素材、對話案例均來源於教師生活,非常真實,直接反映了親師溝通的困惑,我相信一些對話片段會勾起教師朋友們的工作記憶,會引起大家的共鳴和回應。也特別希望當教師面臨親師溝通困境時,本書呈現的知識和技巧能夠提供一些幫助。

雖然全書的研究問題很小,冊子很薄,卻凝聚了緊密聯繫學校一線的四位作者的心血。全書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鬱琴芳老師總體策劃、設計與統稿,並撰寫了導言部分;來自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的孫永青老師撰寫了技巧一、二和四;來自上海市嘉定區教育學院的陸春曄老師撰寫了技巧三、五、六和七;來自上海市普陀區教育學院的王萍老師撰寫了技巧八至十。感謝上述三位來自區域教育學院的資深教研員,他們一直是區域家庭教育指導的中堅力量,為全書的成型貢獻了重要力量。也特別感謝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宋萑教授欣然應允為本書作序!最後,由於時間倉促及認識上的局限,文稿的不足在所難免,望讀者朋友不吝賜教。

親師溝通,有「道」又有「術」,講究溝通的「術」就一定需要有靈魂的「道」的引領。所有紙面上的技巧,也都需要教師們用心在工作實踐中加以運用與創新。真心希望這本教師讀本能夠成為教師的案頭書,為教師日常的親師溝通解憂、助力!也希望教師們活學活用,在親師溝通的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煉技巧,不斷豐富該讀本的內容!

「道」「術」相濟,溝通美好!

原創文章,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未經授權轉載的,我們將按照《微信公眾平臺關於抄襲行為處罰規則》進行侵權投訴。

需要投稿或對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後臺留言,或發至郵箱yjing@cnsaes.org.cn

相關焦點

  • 親師溝通——4招教你與老師好好溝通
    只要孩子在就學,親師溝通幾乎是每個家長必須面對的課題,有狀況時該隱忍還是理論?
  • 父母越會「說話」,培養出的孩子越優秀,溝通方式和技巧很重要
    父母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不是每一種都是正確的方式,也不是每一種都可以被孩子接受,想要孩子有出息,就要學會正確的溝通方式。在同事的口中聽到這樣的一個例子,同事的鄰居有一個5歲的女孩,每天就喜歡對著家裡的玩具說話。大家都覺得這個孩子有自閉症或者是有其他的毛病,鄰居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結果得到的結論讓人大吃一驚。
  • 『選擇性緘默症 不說話的孩子』第四章 選擇性緘默症的親師溝通與合作 1
    「你們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很奇怪,孩子在學校安安靜靜的,到底有什麼問題啊?
  • 溝通技巧丨 高效溝通之高情商說話方式-避免情緒化(上篇)
    你不妨思考一下,高情商人士的主要說話方式是什麼呢?會說話其實就是高情商人士的表現,在我看來高情商的人說話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總是會顧及對方的感受,到底怎麼樣說話才能讓別人喜歡呢?從說話的結果來看,會說話的人不會只是索取,而更多是奉獻,他們會時刻牢記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穩贏,而是為了雙贏,雙方利益最大化,這些特點的共性都是顧及對方感受,並且基於雙方利益最大化來進行,當你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如果純粹就是為了賣弄自己,吹噓自己,或者是推銷自己的話,那麼無論你掌握任何技巧都沒有用
  • 雲上閱讀公開課:如何在家平衡孩子的玩和學+說話是一種生活方式
    說話是一種生活方式當天下午4點到5點,從事15年企業管理諮詢服務的資深溝通教練、心理諮詢師、心理科普圖書作者張心悅,做客「雲上閱讀」公開課直播間,跟讀者朋友們分享了「說話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精彩內容,並帶來了她的兩本新書——《學會說話》和《交互式對話》。
  • 「觀點」完備親師溝通,幼兒英語教學好暢通
    親師溝通在孩子任一學習階段,都是重要的一環,對於幼兒園階段更是重要。依筆者在雙語幼兒園任教多年的經驗,親師溝通是每天都得進行,且同時涵蓋許多層面:案例一A 老師時常在面對家長詢問關於幼生在校學習或社會互動等問題時,因為帶班而缺少足夠的時間詳細說明,進而與家長在溝通上漸行漸遠而產生誤解,使得 A 老師在推動班務上越來越無力……
  • 親師合作有正道,溝通方法最重要
    親師合作有正道其實在學校的教育中,家長直接關聯的學校管理人員就是孩子的老師,他們對孩子直接負責,與孩子親密接觸,基本上是學校裡最了解孩子的人。但是很多時候,家長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會有非常多的疑惑,甚至有一些家長,並沒有合適的方法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從而導致對孩子的管理並沒有那樣直接和快速。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就是告訴家長如何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在與老師進行溝通的時候,請堅守一條原則:敬重老師是對你孩子的一種保護。
  • 職場上拒絕語言暴力,換一種方式溝通,效果大不同,你試試看
    職場溝通是個技術活。溝通好了,會說話,你的生活和工作會特別開心。而如果溝通技巧欠缺,同樣的一件事情你可能會搞得自己心情不好,每天痛苦不堪。有人說,人生的很多不如意或者工作生活中的誤解,很多都是因為不會溝通造成的。有一天,一位新同事因為急事借走了你的筆記本電腦。你的妻子知道後責罵你:「你怎麼那麼蠢,輕易把筆記本電腦借給了新同事,你和他又不熟悉!」
  • 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頂級說話高手教你4個「溝通」技巧
    縱觀古今,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會說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一件很討巧的事情。有的人滔滔不絕卻讓人昏昏欲睡,有的人三言兩語就讓人醍醐灌頂。會說話的人總有一套成熟巧妙的說話技巧和對節奏的掌控感。有效溝通,已經成為職場中的重要能力。
  • 了不起的身體語言:一種比說話更有效的溝通技巧
    身體是藏不住的秘密,你的微笑、站姿、手甚至眼神,都能傳遞信息,讀《了不起的身體語言》,讓你的身體學會說話,為社交影響加分。身體語言:指我們通過面部表情、手勢、動作和姿勢進行的非語言溝通,他們幾乎是在無意識狀態下進行的。可想而知,溝通並非僅僅憑藉詞語才能實現,你非語言的著裝款式和搭配,打招呼、走路方式,甚至吃飯的儀態都能給他人留下印象。所以我們要重視自己的身體語言,因為通過身體語言,即使自己表達不是那麼的流暢,也會被他人理解,能在家庭、社會和工作中順暢溝通。
  • 溝通有技巧,但這3種說話方式,分分鐘讓職場達人斷送前程
    說話的技巧很重要,如果不懂得說話技巧,反而會得罪身邊的家人或者同事,很多人並不是一生下來就具備能說會道的口才,而是因為他們通過不斷的訓練,讓自己的說話更有魅力,溝通有技巧,但是這三種說話方式只會讓職場達人的人緣越來越差,還會斷送前程。
  • 親師溝通,家園共育
    2018年1月3日晚上崛起第六幼兒園開展了以班級為單位的親師會活動,隨著時間的到來家長們陸續入園,到孩子所在班級進行籤到。更是為了配合家長的時間,讓家長有充分的時間去和老師好好溝通,了解幼兒在園生活的表現,同時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辦園理念,理解並主動配合幼兒園及班級工作。讓我們在今後的日子裡都攜手同行,為孩子們更好的明天而努力。編輯:包明春     主編:喻芬
  • 《非暴力溝通》:請換一種溝通方式,否則我們的愛將消失在暴力的言語中
    整個電影看下來,其實是李寶莉的說話方式以及言語,不管是對她老公還是孩子都是萬箭穿心。最終導致老公選擇自殺,而她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子將她趕出家門。現實生活中的家庭亦是如此,說的一些話看似為對方好,其實都是用言語傷人於無形。所謂的刀子嘴豆腐心,就是把自己的情緒都拋向別人,用言語暴力他人。
  • 多少人敗在不會說話上面,27個溝通技巧,受用一生,滿滿的乾貨
    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會說話的人,在你成功的道路上,絆腳石都會少很多,而不會說話的人,你是自己給自己建造了一堵一堵的圍牆,把自己給堵死了。今天來分享溝通技巧,學會傾聽溝通,有27條溝通的意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文章有一點長,大家可以耐心看一下,建議收藏滿滿的乾貨。
  • 老實人,不會說話怎麼辦?送你三個溝通技巧,快速擺脫尷聊!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評傷人六月寒,語言是一門藝術,學會好好說話,可以讓自己在社交場所遊刃有餘,反之則會讓自己步步為艱,處世之首的關鍵是會說話,會溝通,但是也有不少人,因為不太會說話,不太會溝通,導致自己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社交場所都比較容易吃虧,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三個說話技巧,讓你可以快速擺脫各種尷聊
  • 學過那麼多技巧,依然不會高效溝通?你需要側重溝通輸出
    作者樺澤紫苑,是一名日本神經科醫生,一位作家,除本職工作外連續多年每天發表網絡雜誌文章、每天寫作3小時以上、每年出版兩三本新書,通過多種形式強化溝通輸出。他在《為什麼精英這樣溝通最高效》這本書裡,把自己在溝通輸出方面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一、什麼是溝通輸出?
  • 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說話高手的3條溝通技巧,你要掌握
    古往今來,會說話的人,一張嘴就贏了!會說話的人,張嘴要贏: 善於說話的人的3種溝通技巧,你要掌握會說話在工作和學習生活中是一件很討巧的事情。有的人可以滔滔不絕卻讓人昏昏欲睡,有的人三言兩語就讓人醍醐灌頂。會說話能力的人我們總有自己一套比較成熟技術巧妙的說話方式技巧和對節奏的掌控感。
  • 《非暴力溝通》:別讓你說話的方式,毀掉你的優勢
    想要的東西不會表達,僅僅是一個小錢包,卻要用做手術的代價來換。護士誤會了她的意思,她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無法說出自己的需要,會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暴力溝通,對人是一種傷害曾看過一個新聞,泰國一對父子,因為兒子玩遊戲沒有幫父親做事,父親一氣之下直接掏槍放在了兒子面前,並且上好了膛。
  • 溝通與社交關係達人小荻老師新作《破冰》首場籤售會在深圳舉行
    與此同時,她還擁有喜馬拉雅平臺溝通類付費專輯開發者、溝通TOP模型開發者、4D領導力教練、AACTP國際註冊培訓師、PCT教練式培訓師國內首批認證師等多個身份標籤。小荻老師在溝通與社交關係領域的親身歷練與經驗總結造就了《破冰——我們為什麼要和陌生人說話》一書的出版。
  • 共責共情共育共建,消除親師焦慮
    這種「學校教育家庭化」的局面,給學校和家庭都帶來了考驗與挑戰,使家校關係變得複雜起來:家校出現信任危機,校弱家強引發親師焦慮,網絡家校溝通不暢等。鑑於家校關係的現狀,要搞好家校合作,必須加強法律法規和政策建設以及教育治理,進一步完善教育管理體制,建立家校合作長效機制和家校平等互信關係,將焦慮化為動力,推進家庭與學校的共責共情共育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