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完備親師溝通,幼兒英語教學好暢通

2020-08-27 凱福士教育諮詢


親師溝通在孩子任一學習階段,都是重要的一環,對於幼兒園階段更是重要。老師們帶過的孩子比家長多很多,有別於一般家長的教育方式,我們理應有更多的教學方法可以分享給家長。提醒老師,這個階段的家長多半是新手家長,經驗上不足,會有很多疑問是正常的,運用我們的專業與經驗,老師絕對有能力展現教學能力與理念,讓家長產生更多的信任並提高配合度。


依筆者在雙語幼兒園任教多年的經驗,親師溝通是每天都得進行,且同時涵蓋許多層面:


案例一


A 老師時常在面對家長詢問關於幼生在校學習或社會互動等問題時,因為帶班而缺少足夠的時間詳細說明,進而與家長在溝通上漸行漸遠而產生誤解,使得 A 老師在推動班務上越來越無力……


越專業的理念,越需要長期與穩定的親師溝通


如前所述,對於幼兒園的家長來說,很多都是第一次當爸媽,所以許多看似基本的問題都可能已經困擾家長許久,以這個認知為前提,老師也許就以比較深入淺出的方式與家長穩定溝通,也就可以大大幫助在班務上的推行。以下建議老師可以這樣做:


1. 以實證溝通展現對教學理念的堅持:


老師對自己教學理念清楚的程度,會和老師在家長面前能展現出來的專業度成正比。將眾多專業教育理論應用在教學實務時,其實是需要不斷地嘗試與調整,才能產生堅信不移的教學理念。老師對於教學理念有多堅定,就有多少的支持與驗證可以說服家長。家長放心的將孩子交給老師,老師就有充分的空間可以進行有效的教學,而不是花時間在三天兩頭處理各種質疑上。因為信服,家長在家的配合學習,也會讓教學或控班上更有幫助。


2. 以全面了解教材提升教學信心:


不論園所是否有使用自編或坊間的教材,教學者對該教材或教學法的信心度,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效;如果教學者缺乏對教材與教法的理解,就會讓家長產生諸多質疑。充分了解教材的內容、進度與目標、找出教材的優點並讓自己順手,同時思考怎麼補強教學工具的不足、並想方設法讓教學變得更有趣等,這些都考驗著教師的專業能力。有了對這些面向的思考與認知,面對家長端的質疑,就能以更清楚的思考脈絡來說服家長。


案例二


B 家長表示把小孩送到雙語幼兒園就是希望把英語學好,結果請孩子說英語,回答卻稀稀落落,因而質疑學校的教學成效……


引導家長看見孩子的學習過程而非只著重學習成果


家長都會期望孩子在學習上有成效,尤其是將孩子送到雙語幼兒園的家長期待更是高。對家長來說,學習成就大多指的是學科(例如:英語、數學…等)的相關成績。但在學齡前,最需建立的是品格、社會化互動、身體發展和生活常規等,當這些基礎的能力和態度慢慢養成,學習的成效才會越來越顯著。所以,在幼兒教育中,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習過程。學習過程中,孩子學習到的是面對問題的解決能力、生活自理的純熟、學習態度的養成、同理別人的柔軟等等,這些看似無形卻是孩子永遠受用的能力。所以,老師引導家長發現孩子的進步與觀察學習過程很重要,家長除了能感覺到成效,也能理解抽象學習的重要性,而幼兒英語的學習也是如此。


幼兒教育,從來都不是單一項目的學習,我們要引導家長看見孩子各方面的光芒。例如: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需依孩子的年齡與生活環境檢視,小班年紀的孩子無法回答大人問「蘋果的英文是什麼?」這類的直譯法,並不代表不知道 apple 就是蘋果,可以請孩子拿 apple 給我們,就可以檢核孩子的學習狀況,孩子如果說:「我想吃 apple。」也是能表達自己的想法的進步。這些都是學習,老師可以協助 「highlight」 孩子的進步,幫助家長看見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軌跡,即使還沒達成目標,但每天每次都在進步,同時也提供家長各種訓練與鼓勵的方式,當家長能和老師一樣欣賞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躍進,學習用適合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就不會只看見結果或為了結果而給孩子和老師無謂的壓力。


同時想提醒英語幼教老師……


聯絡簿的書寫(部分白紙黑字的保留)有其必要性。幼兒在語言表達上尚未成熟,所以傳達上時常會有落差,老師應信實地將校內(或課內)事件記錄在聯絡本中,像是在學校處理孩子間的衝突、運用行為改變技術、孩子有趣的反應、學習態度與狀況、生活自理、生活常規和社會化行為…等,目的是讓家長了解與信賴老師在學校的處理方法,也是教育家長面對狀況如何處理的展示,同時也避免發生較嚴重的情形時,家長會有「我孩子以前都不會這樣,怎麼突然這樣」的錯覺。也因為是文字的紀錄,勢必會一直留存在聯絡本上,要特別留意書寫不良行為和優良表現的比例,避免讓家長認為每頁都是老師的告狀。


結語


不管用任何方式進行親師溝通,還是要留意時間的控管,照顧與陪伴幼兒絕對是首要考量,如在當下有幼兒需要陪伴照顧,建議直接告訴家長需要照顧其他孩子,可另外約時間討論,也灌輸家長孩子是首要,親師溝通不是用來聊天的,照顧孩子才是重點,家長慢慢的也會學著等待老師,並知道在哪些合適的時間跟老師聯繫。家長、學校和老師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合作團隊,我們是合作關係,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讓孩子更好,彼此的信任與合作、良好的溝通達成共識,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此篇文章由臺灣敦煌書局Caves Connect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廖紀晴 Mignon Liao

  • 20 年幼教經驗
  • 11 年全美幼兒園配班教師
  • 託嬰中心與幼兒園主管教務工作

相關焦點

  • 「教學診療室」從了解幼兒開始雙語教學歷程
    此時,與幼兒的對話應避免只有單字式的對話,而以整句句子做溝通,也就是減少封閉式問句,如:「是不是?」、「好不好?」、「要不要?」的問法,以開放式問句增加幼兒句型及會話的訓練。◆ 3 歲語言發展特徵:約有 900 個字彙,能根據大人的話題,回復正確的相關訊息,也越來越明白他人的談話內容,並能從中學習。
  • 「觀點」幼兒雙語學習這樣教最上手
    繼在《教學診療室》中分享幼兒雙語教育教學歷程後,接下來筆者將透過一系列的觀點文章,介紹如何在幼兒學習階段實施雙語教學臺灣幼兒教育漸趨向「開放式教學」,主張幼兒自主學習,因此在教室環境的配置上大多是開放式的角落空間,提供孩子自由探索與學習,教師的角色則為引導者或協助者,孩子才是學習的中心,決定主題的延伸或是終止,教師其中一個重要工作,便是收集與幫孩子預備足夠的素料與題材,並引導孩子自行取用與創作。
  • 「觀點」由幼兒主導活動設計?英語幼教師可以這麼做
    關於教學設計,以兒童為主的英語課程通常較為單純,以語言習得為主要目標,搭配運用會產生兒童學習興趣的遊戲形式來進行。但若以幼兒的心智發展為考慮,教學設計上就會有所不同。前幾篇我們探討了幼兒的語言發展和各式教學法,對於幼教師來說,設計一個活動,除了必須符合孩子的年齡與發展外,設定教學目標時會有三個基本考慮:情意、認知、技能。三者當中,代表學習類型的「認知」與注重實際操作成效的「技能」有其重要性,但幼教師更應該著墨的其實是「情意」,藉由教學活動提升幼兒在品格或生活常規習慣的培養 。
  • 「觀點」「發音教學」先從了解學習歷程開始
    (圖片出自 Freepik)談到英語口說能力,「發音」應該是英語口說能力中,最具直接影響力的發音的正確性,不僅僅影響到日常的溝通,在學習英語口說表達上能讓對方夠清楚易懂,更是搭建起有效率的英語學習能力(單字、句型、拼字、閱讀…等等)的基礎。因此,發音教學一向是英語教學者傾注心力,幫助語言學習者建立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基本。為了學好一個語言,影響口語能力與發展讀寫能力的「發音」系統,絕對是英語教學的關鍵。
  • 幼兒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
    近年來,英語學習愈發呈現低齡化趨勢,英語早教市場逐漸興起,形形色色的早教班、兒童英語培訓機構應運而生。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讓孩子從小學英語、贏在起跑線上,已成為許多中國家長的共同願望。
  • 「觀點」「有口就不難開」口說教學重點概要
    如果你有到過香港,其實目的地就在不遠處,雖然我聽得懂他的問題,我極力用自己的破國語來回答他,但是不知不覺就說起英語來,最後對方就一頭霧水的跟我道別。相信許多人也有同樣的情況,感覺字詞已經要從嘴巴裡說出來,可是腦袋就是想不起那個單字,聽得懂卻說不出來,其實是很痛苦的。教學這麼多年來,大部分學生都是聽寫讀能力非常好,但遇到外國人的時候總會結巴。
  • 「觀點」想成為幼教英語教師,知道這些讓你事半功倍
    如同幼教老師普遍來說英語能力較弱一樣,要學會與幼教師搭配或從幼教師身上習得幼教專業知識與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有助自己在幼兒英語教學上的精進。臺灣幼兒英教常用六大教學取向與教學特色幼兒英語教師在不同教學法中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以下將以臺灣幼兒園常見的幾個教學面相,討論在不同教育環境中應具備的教學心態。
  • 「觀點」「閱讀教學」我們與閱讀教學的距離
    ,百家爭鳴之下,讓原本就需要大量準備功夫的英語閱讀教學,顯得更加不易統整;雖然相關資源越來越多,但「我們與閱讀教學的距離」卻好像越來越遙遠。接下來將從三個面向來討論閱讀教學的準備方向,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老師理出最適合的閱讀教學途徑,有效縮短與閱讀教學的距離。一、教學重點建議剖析閱讀教學方向前,先來說說閱讀教學重點。傳統的閱讀課就是一堂句型翻譯課程。
  • 「觀點」「發音教學」 兒童發音教學的實務層面
    (圖片出自 Freepik)上一篇透過「發音教學的歷程」與「發音教學的技巧」兩個重要層面,探究了「如何教正確的音」。發音練習是否足夠對於新手老師在練習上可能較無法有好點子,如教材或教師手冊中能附有許多像是相近音的辨音練習、規則精熟練習、大量聽音拆音及拼讀的練習活動…等等,都是老師在挑選教材上可以注意並考慮的。
  • 【好書特惠】卓越幼兒園課程教學實戰秘籍
    「傳統到開放教學」的心路歷程!因此在南海實幼,開放的意義除了包含自由與尊重,也重視團體、豐盛的文化資源,更重視思維啟發的過程,而非任由廣告般強迫性的資訊大量「灌輸」給孩子,讓教學流於放任主義與另類的傳統教育。用開放和尊重的態度陪伴孩子走過「成為」一個「全人」的過程。
  • 「觀點」「有口就不難開」關於進階的口說教學設計
    Secret Agent Game情景是「神盾局」(S.H.I.E.L.D.) 需要招募新的特工,專責處理那些還未被指定為機密的案件。學生要在時間之內成為新特工。」所以不需要抽。依照學生程度,引導學生在同一頂帽子下提出 3~5 種的觀點。討論結束後小組上臺報告想法,臺下的同學也可提供更多不同的點子。這個活動可以同時幫助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 (Critical Thinking) 和提升表達能力。這個活動是從 Edward de Bono 的思考法所改編,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個人思考的活動,我們稱之為「換位思考」。
  • 親師溝通,家園共育
    2018年1月3日晚上崛起第六幼兒園開展了以班級為單位的親師會活動,隨著時間的到來家長們陸續入園,到孩子所在班級進行籤到。    為了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進一步加強家園聯繫,充分發揮家園教育合力。更是為了配合家長的時間,讓家長有充分的時間去和老師好好溝通,了解幼兒在園生活的表現,同時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辦園理念,理解並主動配合幼兒園及班級工作。
  • 幼兒英語教學哪家好?效果好的幼兒英語教學一對一推薦
    幼兒學英語該怎麼學,我覺得吧,幼兒英語確實要趁早,但是要在培養幼兒對英語感興趣的基礎上去學習,這樣孩子才由被動變成主動,學習英語才會更順利。幼兒英語教學這塊家長可以多引導,通過什麼繪本、動畫、單詞卡片等等方式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或者報幼兒英語教學機構也行。
  • 「觀點」「有口就不難開」一位口試考官的建議
    但他們真的準備好離開教室的舒適圈,進入真實世界進行溝通嗎?或者,在檢定考試面對陌生的口試官時,能穩定表現呢?以下將依自身在英語口說教學及口試考官上的經驗,分享學生出了教室之後,經常會面臨的問題,試著提供一些解決辦法。1.
  • 【早期療育公開課】第4課融合教育的親師溝通
    臺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郭煌宗醫師在1995年~1996年時,於花蓮首次推動跨專業整合式的早療實驗,得到的初步答案是:不論在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和特殊教育等方面皆有肯定的成績。同時發現:(1)所有的孩子皆有進步;(2)78%小朋友有超越其治療時間的進步;(3)三歲以下的進步很明顯的超越了三至六歲的進步。因此我們的結論是:「早療」有效,而且越早開始越好!
  • 親師溝通——4招教你與老師好好溝通
    只要孩子在就學,親師溝通幾乎是每個家長必須面對的課題,有狀況時該隱忍還是理論?
  • 「教學診療室」教學 vs. 遊戲化
    這期的教學診療室,Caves Connect 以兒童英語教學中最常見的「遊戲」來探討遊戲在教學上的定位、目的以及課堂設計上該注意的事項。閱讀 Irene 老師回應大家對教學遊戲化各式提問前,先來看看這次的動指調查結果!
  • 幼兒英語啟蒙教學哪家好?效果好的幼兒英語啟蒙一對一推薦
    幼兒英語啟蒙教學哪家好,不知道大家怎麼定義這個好字
  • 瑞思英語「秘籍」:成長規律不可逆,英語學習亦如此
    瑞思英語「秘籍」:成長規律不可逆,英語學習亦如此 2020-10-22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書】 《換一種方式說話——親師溝通的技巧與實戰》
    在家校合作研究範疇,家校溝通以及教師層面的親師溝通是一個小之又小的研究問題,但卻是教師日常工作中實實在在的難點。是否可以給教師提供一本傳遞家校溝通知識和技巧的讀本?是否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向教師直觀呈現溝通的技巧和效果?這些疑惑最終化為我們的思考和探索,並撰寫了這樣一本以親師溝通的技巧為主旨內容、以親師溝通的正反對話為表述形式的教師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