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診療室」教學 vs. 遊戲化

2020-08-27 凱福士教育諮詢


這期的教學診療室,Caves Connect 以兒童英語教學中最常見的「遊戲」來探討遊戲在教學上的定位、目的以及課堂設計上該注意的事項。閱讀 Irene 老師回應大家對教學遊戲化各式提問前,先來看看這次的動指調查結果!



1. 教學中,遊戲的定位與目的是什麼?


如果要用一個字彙,形容兒童英語教學,我的答案永遠都是「馬拉松」。完成一場馬拉松,需要耐力與體力,而這完全符合兒童英語教學的歷程啊!為什麼要特別強調「兒童」的英語教學呢?教兒童時,我們不只需要把知識傳達出去,還需思考「用何種方式傳達」才能讓心智年齡與穩定性都尚在發展階段的孩童吸收。因此,「遊戲設計」在兒童英語教學一直扮演著重要的地位。


也就是因為「遊戲設計」這個理論太吸引人,才會讓我一腳踏進補教業十年,熱情依舊,享受設計遊戲,也享受在遊戲過程中,看見參與者享受過程的成就感。


對於「遊戲設計」的定義,個人和一般認知不大相同,更精準的說,我推崇的是可稱之為「有遊戲精髓的教學活動」,亦即以課程內容為主要出發點,將遊戲活動穿插在練習中,基本原則如下:


  • 將遊戲放進課程設計時,要保留實行的彈性。在教學時,如果發現學生較需要練習,老師則需彈性縮短遊戲時間,反之亦然。
  • 穿插「靜態」與「動態」的遊戲於學習裡,才能提供機會給個性與程度不同的學生,在適合自己的遊戲中有所發揮。
  • 不給學生「每堂課都要玩遊戲才算上課」的習慣。
  • 儘量減少「刺激性」與「輸贏的榮耀感」,降低遊戲中的競爭意味。
  • 更重要的是,以「英文學習才是主體,遊戲只是調味料」來貫徹教學。


2. 在教學遊戲化上,該如何考慮學生的差異性?設計課程時該注意哪些?


以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在課堂上實行遊戲常會遇到以下狀況,將逐一列舉並提出建議:


★ 老師覺得好玩的,學生不一定買帳。有時候精心設計了很棒的遊戲,但到最後學生反應卻很冷淡,因而直接影響到上課的效率。後來發現要設計能達到學習成效的遊戲,可把握以下要點:


  • 規則淺顯易懂。
  • 每人皆有機會在遊戲中練習。
  • 在十分鐘內可以玩好幾輪。
  • 不管學生程度好壞都可以參與。
  • 不會讓孩子得失心過重。


★ 學生覺得好玩的,很容易玩起來就收不了心,導致時間控管不易。


最常發生於「分組競賽」的遊戲。學生為了贏(還不一定是為了榮耀感,而是為了贏而贏),會爭到最後。而且也會因為這樣,失去了同理心。這時候老師的角色很重要,在設計遊戲活動時,可以儘量避免這種「競爭性」和「得失心」太重的遊戲。


★ 到最後,會覺得學生喜歡的,只是遊戲本體,英文變成輔助。


學生的短期記憶是很可怕的,遊戲當中,為了得分,單字都記得,但遊戲一結束,單字也跟著在腦中消失,這算是學校訓練的 「能力」 之一(苦笑)。就算短期記憶不好的孩童,也只是用模仿或是大家幫忙的方式講出答案。再者,如果遊戲又是快節奏,會很難一個一個認真聽到孩子說的是否正確。所以,回到上面所提到在設計遊戲時需要注意的五項要點,讓每個遊戲都能達到真正有足夠且有效練習的目標。


★ 遊戲有輸贏,就會有紛爭。老師莫名也會捲入紛爭中。


在遊戲中老師應該扮演中立者的角色,隨機應變,如果學生在遊戲中的學習心態不對時,要能及時喊卡,是身為老師這樣的「調節者」與「領頭羊」最重要的職務。


3. 遊戲教學化時,該如何判定學生的學習成效?


遊戲前


在備課做遊戲設計時,我會以 workbook 或是課本上的內容作為基底練習,讓學員可以有 hands-on practice。每次的遊戲設計,會同時設計兩份輔助的學習單。在進入遊戲前,先以與教材內容設計的學習單進行「暖身操」,用意在於確定學生的人和靈魂都在現場,同時進一步確認每位學生的學習及練習狀況。


遊戲中


不帶入「輸贏」的概念;隨時提醒自己遊戲與課堂時間上的拿捏與限制;課程節奏會由慢而漸漸加快;確保每位不同學習能力的孩童在遊戲中都能保有自我發展的機會。


遊戲後


遊戲完成後,可發一張學習單確認孩子經由剛剛的遊戲,是否真的了解該堂上課的文法概念及單字「如何運用」。(內容會依課程內容加上變化。基於剛剛的練習,在隨機加入幾題班上常出現的問題點)。


結論


遊戲設計可以不用有輸有贏,大家的心態就不會從『學習』變成『競爭』。也不會讓老師一不小心,控班沒有控制好,變成了惡意的競爭,也導致了部分學習者會有無形的壓力,學習自信心慢慢消磨殆盡。回到遊戲的初衷,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孩子,不管年紀再大,都喜歡玩遊戲。遊戲本該激發學習的『動力』,是一種溫和的特效藥,是一帖隨著時間演進,會慢慢散發出藥效的『補藥』。


此篇文章由臺灣敦煌書局Caves Connect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邱晏虹 Irene Chiu

  • 語橋外語 創辦人
  • 項目講師 證照專門講師
  • 10年成人兒美教學經驗
  • 兒童繪本英語劇團 團長兼創辦人

相關焦點

  • 「教學診療室」從了解幼兒開始雙語教學歷程
    透過教學診療室的動指小調查(請見下圖),可以看出老師們對幼兒雙語教學的確有許多疑問與考慮。本期特別邀請到深耕幼兒教育多年的廖紀晴 Mignon Liao 老師來與大家分享幼兒雙語教學相關議題。此時,與幼兒的對話應避免只有單字式的對話,而以整句句子做溝通,也就是減少封閉式問句,如:「是不是?」、「好不好?」、「要不要?」的問法,以開放式問句增加幼兒句型及會話的訓練。◆ 3 歲語言發展特徵:約有 900 個字彙,能根據大人的話題,回復正確的相關訊息,也越來越明白他人的談話內容,並能從中學習。
  • 「教學診療室」如何啟動學生的英語寫作力?
    從那時候開始才發現,我的「寫作訓練」一直都與「句型訓練」畫上等號,寫作內容的發想與討論,一直都不在課程規劃中。再看看今年這則新聞報導,似乎有點可以理解:考試導向的關係,我們的作文課變成加強字彙與句構學習的成果,當遇到新的作文題目,學生即使有完美的句型與文法概念,若沒有想法,面對寫作仍是措手不及。
  • 「教學診療室」快速掌握補教班務經營核心稿
    前言除了教學之外,班務經營對老師其實也是不可或缺的知能。本期特別邀請到深耕班務經營多年的 Daisy Tung 來與大家分享如何快速掌握班務經營核心。在此之前,先來看看這次教學診療室的動指小調查,了解一下其他老師們的想法喔!
  • 什麼是遊戲化教學?
    遊戲化學習(Learn through play),又稱為學習遊戲化,就是採用遊戲化的方式進行學習。它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教學理論和教育實踐。
  • 「觀點」「閱讀教學」我們與閱讀教學的距離
    ,百家爭鳴之下,讓原本就需要大量準備功夫的英語閱讀教學,顯得更加不易統整;雖然相關資源越來越多,但「我們與閱讀教學的距離」卻好像越來越遙遠。接下來將從三個面向來討論閱讀教學的準備方向,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老師理出最適合的閱讀教學途徑,有效縮短與閱讀教學的距離。一、教學重點建議剖析閱讀教學方向前,先來說說閱讀教學重點。傳統的閱讀課就是一堂句型翻譯課程。
  • 常規教學英語話,英語教學遊戲化
    常規教學英語化打破了以往英語學習和其它學科學習的界限,把英語教學融入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
  • 珠心算教學遊戲化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珠心算教學遊戲化   導讀:幼兒珠心算教學遊戲化,孩子們通過珠心算訓練,不僅能學會一種特殊的計算方法,而且可以啟發大腦智力,加強形象思維力
  • 「觀點」「發音教學」先從了解學習歷程開始
    因此,發音教學一向是英語教學者傾注心力,幫助語言學習者建立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基本。為了學好一個語言,影響口語能力與發展讀寫能力的「發音」系統,絕對是英語教學的關鍵。老師教正確的發音;學生學正確的發音其實「發音好」感覺很厲害,「發音漂亮」讓人很有自信,這些都是肯定的。
  • 重新開始「遊戲化設計」
    正確的遊戲觀: 如何看待遊戲決定遊戲化設計的視角遊戲化不明思議是將遊戲設計中的理論和原理應用到「非遊戲」場景中,遊戲化是基於「遊戲」理解進行設計,因此對遊戲的正確認識是遊戲化設計的根基。「上癮機制」的流行證明了部分人對遊戲理解的不充分,直接導致了功利性遊戲、公式化遊戲等糟糕的遊戲化設計。遊戲不是電子海洛因,那它為什麼會讓人感覺「上癮」呢?1.
  • 淺談「教學App」
    「教學 App 」作為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正逐漸成為數位化學習的寵兒。隨著智能終端的快速普及,它與行動網路技術的結合 ,已經成為 「網際網路 +」時代下教師的新型教學工具。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教學App」?         「教學App」是什麼?
  • 「觀點」「有口就不難開」口說教學重點概要
    關於該如何安排一系列口說教學課程,以下分享幾個依自身教學經驗整理出來的重點:口說教學的重點流暢度 vs. 正確性口說教學跟聽讀寫的教學方法最大的不同在於:口說的流暢度勝過正確性。教學技巧以前的口說練習著重在反覆復誦或死記對話,我們稱之為「聽說教學法」( Audio-lingual method)。大量機械式的練習,對於初學者可能會有基本幫助。然而,當學生離開教室面對現實社會時,會因為缺少在真實情況下使用語言的機會而不懂得如何應對,甚至可能因為文化背景不同連自己說錯話也不知道。
  • 填鴨式灌輸教學VS探索式遊戲教學,「奇邁思」用圖形教學法切入小學...
    36氪最近接觸了一款叫奇邁思(Kimath)的數學思維訓練系統,該產品將圖片教學與遊戲相結合,參照歐美地區的教育思想與經驗,旨在培養國內0-6年級學生的探索性數學思維。 國內目前針對K12的在線教育產品層出不窮,以英語為主,覆蓋全科目教學。而三大主科之一的數學卻少有專門的針對性教學產品,多表現為」狸米數學「」一起作業吧「等專注課後作業或練習的工具型產品。
  • 遊戲化定義及表現形式:「遊戲化」的 6 種常見元素
    這篇文章,將介紹「遊戲化」的定義和具體表現形式,以及為什麼它能提升用戶體驗。什麼是「遊戲化」?從設計角度談「遊戲化」,不少人會將它誤認為「遊戲設計」。然而,「遊戲化」和「遊戲設計」幾乎無任何聯繫,甚至在有些方面還有相反的特徵。
  • 「觀點」「發音教學」 兒童發音教學的實務層面
    (圖片出自 Freepik)上一篇透過「發音教學的歷程」與「發音教學的技巧」兩個重要層面,探究了「如何教正確的音」。發音教學範例發音教學在課堂裡需要花多少時間呢?一堂課程若 2 小時,建議初學者從 A~Z 開始學,可以設計 30 分鐘至 1 小時並搭配主教材。在熟練 26 字母發音後,可以將 Phonics 教學的時間控制在 30 分鐘以內,接著上主教材,融入單字及簡短對話演練應用。
  • 遊戲化教學 課堂「玩」起來
    &nbsp&nbsp&nbsp&nbsp日前,福田區教科院舉行「益智遊戲與遊戲化教學南北對話」活動。&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遊戲化教學 課堂「玩」起來&nbsp&nbsp&nbsp&nbsp深圳新聞網訊 日前,福田區教科院舉行「益智遊戲與遊戲化教學南北對話」活動。
  • 教師應具備遊戲化教學素養
    縱觀遊戲化學習活動課例,教師在活動中通常扮演的是遊戲化學習的指導者、行為規範的示範者、心理保健者、領導者等角色,始終站在以教為中心的視域下開展教學活動,這導致學生對教師設計的遊戲化學習活動並不「感冒」。
  • 如何用手機輕鬆寫出,專業的「客廳小班」教學記錄?| 摩爾媽媽
    本場培訓的內容適合的學習對象:在居家場景「客廳小班」中開展教學活動的老師。培訓內容有助於幫助老師們了解,藉助移動網際網路技術,高效率加強家校溝通,輕鬆提升教學觀察、教學記錄專業能力。 以下是培訓精華乾貨分享: 什麼是居家場景「客廳小班」的教學觀察記錄?
  • 漢語拼音教學的遊戲化
    學前階段的漢語拼音教學,必須依據兒童的學習心理,體現幼兒化而非小學化,區別於小學階段的漢語拼音教學。學前階段的漢語拼音教學,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是為小學教育做準備,使兒童的語言學習能打通學前段和小學段,形成一個相互銜接而又過渡自然的整體。學前段的漢語拼音教學,務必調動與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務必不能加重幼兒的學習負擔。
  • 中小學數學遊戲化教學的設計原則
    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喜歡課堂歡樂的氣氛以及豐富多樣的畫面內容,所以將在教學中開展遊戲化教學。通過文獻,筆者總結將遊戲化應用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對其進行教學設計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四點。(二)優化教學目標在進行遊戲化教學時,我們依然要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遊化在其次,其目的是在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的前提,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成績和問題解決能力。
  • 孫燕姿「遇見」尤克裡裡指彈&教學&曲譜
    自從開了「尤克裡裡指彈訓練營」之後,我們的小愛老師就一直忙課程,所以公眾號的指彈教學就比較少更新,現在課程完成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