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喜歡課堂歡樂的氣氛以及豐富多樣的畫面內容,所以將在教學中開展遊戲化教學。通過文獻,筆者總結將遊戲化應用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對其進行教學設計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整合之間相平衡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探索、提倡學科間的整合,因為各學科之間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加上新課程中提倡把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整合在教學中。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應用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和行業,所以我們的教育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運用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手段,把一些視覺圖片、音樂、視頻等整合進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這樣可以使學生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強化知識,產生聯想和思考,並引起學生更多的關注,讓我們的課堂多樣多彩,以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但也並不是在課程中越多整合越好,過多的整合會干擾學生知識的攝人率,影響教學,所以不應該出現以利用技術而用技術的現象。因此,不論是學科整合還是新技術整合,都是根據教學的目標和需要來的,一-定要遵循適當有用的原則。
(二)優化教學目標
在進行遊戲化教學時,我們依然要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遊化在其次,其目的是在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的前提,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成績和問題解決能力。但是有的學生會因為過多的關注其遊戲
(三)教學內容生活
數學源於生活,並且廣泛應用於生活。在教育學中,陶行知定義了教育,「生活即教育」。可見,數學教育與我們的生活是分不得。同時,在新課程背景下,強調學生在活動中積累相關的經驗,因為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生學習數學、提高數學素養的重要基礎之一,是學生個人經驗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在學生經歷的數學活動並得到深度體驗的過程中產生和形成。
數學是大部分學生在走進學校之前就已經在校外接觸、遇到過的,他們可能獲得積累了一些原始初步的經驗,所以對於數學這門學科中新知識的習得,有時需要與已有的生活活動經驗建立溝通,把它作為一個背景,讓數學和生活兩者的經驗形成「有效對接",從而使日常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活動經驗「生活化」。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積累-些生活經驗和數學經驗, 所以在基於學生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教師要善於把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身經歷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中的教學活動形成掛鈎,使學生充分積累「數學化"的活動經驗,並開展有效的生活化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真正的體驗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側如,在教學中,可以做-些生活化的遊戲生活的情境等,舉例內容儘量趨近於我們的生活,這樣就會簡單明了、生動形象,讓學生一個直觀的感覺,與生活經驗也有一個聯繫。因此,遊戲化的教學設計也要遵循教學內容生活化,把生活經驗和數學經驗相互轉化,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去學習。
(四)教學對象主體化
教學對象主體化就是不論我們怎樣進行遊戲化的設計,都要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教師和其他工具為輔,教師在進行遊戲化教學時處於主導地位,尤其是前期需要教師時刻關注學生,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究。在進行遊戲化教學時, 本著學生主體的原則,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起點水平和能力、認知特點,遊戲化設計的規則等,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歡迎各位網友來討、交流交流,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