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閱讀教學」我們與閱讀教學的距離

2020-08-27 凱福士教育諮詢


(圖片出自 Freepik)

近年對於閱讀教學的討論越趨熱烈,從 CLIL、STEM、STEAM 到素養教學,百家爭鳴之下,讓原本就需要大量準備功夫的英語閱讀教學,顯得更加不易統整;雖然相關資源越來越多,但「我們與閱讀教學的距離」卻好像越來越遙遠。


接下來將從三個面向來討論閱讀教學的準備方向,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老師理出最適合的閱讀教學途徑,有效縮短與閱讀教學的距離。


一、教學重點建議


剖析閱讀教學方向前,先來說說閱讀教學重點。傳統的閱讀課就是一堂句型翻譯課程。多數的教師因為課程進度壓力或是強調語言應用,因此多使用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進行閱讀課程,有時候上了 60 分鐘的閱讀課,卻不知道讀了什麼「內容」。


閱讀的「內容」將越來越被重視,「讀了什麼」比起「怎麼讀懂」在教學中會被放在更前面的位置。在這樣的思考邏輯下,提供三個可以加強閱讀教學的重點:


1. 與生活情境連結:當閱讀內容與生活連結時,更可以激起學習動力。我通常會在每堂閱讀後加入與主題相關的趣味常識,加深主題學習的印象之外,更富有閱讀的趣味性。


2. 強調互動與思考:21 世紀關鍵能力中的「批判思考 (critical thinking)」,應該是大部分學生最缺乏的部分。還記得問完 「Any questions?」 後的最高品質靜悄悄嗎?因此在閱讀課程中,我很強調互動、問答與反思,建議可以多使用 what、how、why 來增加閱讀討論。


3. 把時間留給學生:閱讀課後除了測驗閱讀理解以外,建議還可以增加課後的手作活動或團體簡報活動,來作為整個閱讀主題的複習。將更多時間留給學生自發性地複習,學生會獲得的比想像中更多。


二、教材選擇


閱讀教材五花八門,有針對跨科學習的 CLIL Reading,發音加強的 Phonics Reading,也有培養應試能力的密集閱讀(intensive reading)教材。面對眾多的閱讀教材,該如何選擇呢?老師們可以參考以下兩個方向:


1. 學生的程度 :

選擇閱讀的第一步,必須了解學生當前的語言程度,當然最簡易的方法,是以一般教材都會標示的 CEFR(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來做參考依據,假設課室裡是使用 Let’s Go Book 3 為主教材,那麼學生的程度會落在 A2 這個等級,因此建議老師們可以挑選這個等級或 Plus 1 (指比當前語言程度稍微難一些)的輔助教材。當然,CEFR 只是語言程度分級的眾多種類之一,老師們也可以根據字彙量,或兒童檢定考試如:YLE、TOEFL Primary 來作為閱讀教材程度選擇的參考。


2. 閱讀的種類:

閱讀是增加字彙最有效率的方法,也是孩子與世界及接觸新知最快速的方式。因此,當我們談到如何選擇閱讀教材時,以下兩個原則可作為參考:


趨勢教育的接軌:如果老師正構思著如何切入目前的趨勢教育,CLIL Reading 與 STEAM 讀本,會是最佳的敲門磚。透過文章內容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與洞察力,強調思考力的活動,則可以建構孩子表達意見的機會。


輔佐主教材的教材:如果希望的是針對特定語言能力的提升(如:加強文法或是閱讀理解),可以轉向輔助教材的方向去選擇。通常這樣的輔材編排上會較為輕薄,非常適合教學時間有限的課堂,做更多彈性的課程調整。針對不同的時數的課程安排,下段提供兩種教學時程給老師們參考。


三、教學時間安排


每個學校皆有不同的課程規劃,因此除了主教材內含的文章外,額外的閱讀時間也不盡相同,以下分別針對長短時數給予閱讀教學時間的建議。


1. 較長的閱讀課程:

有完整的課堂時數來教授閱讀,除了文章內容的介紹,可以融合更多討論及課室活動,建議以 80-120 分鐘來執行一個閱讀主題,如下:



2. 簡短的補充閱讀課程:

如沒有獨立閱讀課程時段,則可利用英文課中額外壓縮的時間,建議每周 20-30 分鐘來增加孩子閱讀的份量,如下:



當然時數的安排不會只是如上面所述的二分法,學校課程的安排繁瑣,課室的時間安排也應該有彈性。


結論


要讓孩子對閱讀內容感興趣,除了文章選材,適度的暖身活動、討論,甚至於閱讀後的理解確認和討論,我想都是不可或缺的。若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一般的語意作答或單字測驗則建議可當成課後練習。此上分享希望能提供給老師更多閱讀教學上的建議,並受用於課堂上。


此篇文章由臺灣敦煌書局Caves Connect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Chris Yang

  • 敦煌書局出版部經理─熱血的語言教材出版人
  • 多年教學、教育訓練以及課程規劃經驗
  • 中央俄克拉荷馬大學教育碩士


相關焦點

  • 「觀點」「發音教學」先從了解學習歷程開始
    發音的正確性,不僅僅影響到日常的溝通,在學習英語口說表達上能讓對方夠清楚易懂,更是搭建起有效率的英語學習能力(單字、句型、拼字、閱讀…等等)的基礎。因此,發音教學一向是英語教學者傾注心力,幫助語言學習者建立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基本。為了學好一個語言,影響口語能力與發展讀寫能力的「發音」系統,絕對是英語教學的關鍵。
  • 「閱讀教學」以內容為導向的課程設
    閱讀是開啟知識的鑰匙,透過文字魔法帶領著我們穿越不同的領域。身為英文老師的你心裡或許在吶喊著:「這我都知道!」,但現實是「學生就是不愛閱讀啊!!! 他們只喜歡逛 IG、看網紅和刷微博」。是的,現代人手裡都握著一個小宇宙,每天都活在這迷人的小框框裡,藍光屏幕裡似乎藏著太多的色彩和新鮮事。
  • 「觀點」「發音教學」 兒童發音教學的實務層面
    (圖片出自 Freepik)上一篇透過「發音教學的歷程」與「發音教學的技巧」兩個重要層面,探究了「如何教正確的音」。發音教學範例發音教學在課堂裡需要花多少時間呢?一堂課程若 2 小時,建議初學者從 A~Z 開始學,可以設計 30 分鐘至 1 小時並搭配主教材。在熟練 26 字母發音後,可以將 Phonics 教學的時間控制在 30 分鐘以內,接著上主教材,融入單字及簡短對話演練應用。
  • 「教學診療室」教學 vs. 遊戲化
    這期的教學診療室,Caves Connect 以兒童英語教學中最常見的「遊戲」來探討遊戲在教學上的定位、目的以及課堂設計上該注意的事項。閱讀 Irene 老師回應大家對教學遊戲化各式提問前,先來看看這次的動指調查結果!
  • 快速入門微課教學的「3個思路」
    但我們需要不斷摸索練習,才能拉近現實與理想的距離。在積累經驗的初期,要怎樣快速入門呢?視頻:「Clips 可立拍」圈點典型問題講解 ➡️學習使用「Clips 可立拍」製作視頻…………………… 思路三 鼓勵學生用視頻來呈現學習成果 師生一起適應新方式,為未來做更好的準備。
  • 淺談「教學App」
    「教學 App 」作為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正逐漸成為數位化學習的寵兒。隨著智能終端的快速普及,它與行動網路技術的結合 ,已經成為 「網際網路 +」時代下教師的新型教學工具。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教學App」?         「教學App」是什麼?
  • 「觀點」「有口就不難開」口說教學重點概要
    關於該如何安排一系列口說教學課程,以下分享幾個依自身教學經驗整理出來的重點:口說教學的重點流暢度 vs. 正確性口說教學跟聽讀寫的教學方法最大的不同在於:口說的流暢度勝過正確性。教學技巧以前的口說練習著重在反覆復誦或死記對話,我們稱之為「聽說教學法」( Audio-lingual method)。大量機械式的練習,對於初學者可能會有基本幫助。然而,當學生離開教室面對現實社會時,會因為缺少在真實情況下使用語言的機會而不懂得如何應對,甚至可能因為文化背景不同連自己說錯話也不知道。
  • 設計「3個畫面」快速提高微課的教學效果
    作為教師的我們,除了為新冠疫情揪心,更要時刻準備著開展線上教學。
  • 看了各種「混音」免費教學的你,最後學會了嗎?
    經過第一和第二期的授課,已經有200餘位學員通過關皓聰老師的細心教學,逐漸掌握了混音的原理和技巧。為了給大家更好的學習體驗,同時根據前兩期課程的學員反饋,我們對本套混音課程進行了優化和升級,以全新的面貌和大家見面。
  • 「教學診療室」從了解幼兒開始雙語教學歷程
    透過教學診療室的動指小調查(請見下圖),可以看出老師們對幼兒雙語教學的確有許多疑問與考慮。本期特別邀請到深耕幼兒教育多年的廖紀晴 Mignon Liao 老師來與大家分享幼兒雙語教學相關議題。此時,與幼兒的對話應避免只有單字式的對話,而以整句句子做溝通,也就是減少封閉式問句,如:「是不是?」、「好不好?」、「要不要?」的問法,以開放式問句增加幼兒句型及會話的訓練。◆ 3 歲語言發展特徵:約有 900 個字彙,能根據大人的話題,回復正確的相關訊息,也越來越明白他人的談話內容,並能從中學習。
  • 孫燕姿「遇見」尤克裡裡指彈&教學&曲譜
    自從開了「尤克裡裡指彈訓練營」之後,我們的小愛老師就一直忙課程,所以公眾號的指彈教學就比較少更新,現在課程完成得差不多了
  • 「觀點」「有口就不難開」關於進階的口說教學設計
    Secret Agent Game情景是「神盾局」(S.H.I.E.L.D.) 需要招募新的特工,專責處理那些還未被指定為機密的案件。學生要在時間之內成為新特工。」所以不需要抽。依照學生程度,引導學生在同一頂帽子下提出 3~5 種的觀點。討論結束後小組上臺報告想法,臺下的同學也可提供更多不同的點子。這個活動可以同時幫助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 (Critical Thinking) 和提升表達能力。這個活動是從 Edward de Bono 的思考法所改編,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個人思考的活動,我們稱之為「換位思考」。
  • 「網易蝸牛閱讀」和「微信讀書」的寫書評功能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網易蝸牛閱讀」和「微信讀書」的寫書評功能,來看看網易蝸牛讀書的寫書評功能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特性:「每天送你一小時」國內首款按時間付費的閱讀app,助你養成每日讀書習慣。「海量優質出版書」提供理想國、上海譯文、果麥、磨鐵等優質出版專區好書。「各種分類精品書」歷史名著、網際網路經營、心裡社科、影視小說、漫畫繪本,總有一本適合你。「領讀流問答評論」專業領讀人閱讀書單推薦、適時進行問答互動。
  • 趙平教授的日語趣味教學小知識點(10):「豆知識」——「八百長」的故事
    親們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們前進的動力!)2.趙平教授的日語趣味教學小知識點(2)「伊呂波歌」的譯文亂彈3.趙平教授的日語趣味教學小知識點(3)文化承載詞漫想(1)——從跨文化溝通視角看「刺身」和「餅」的翻譯(上)4.趙平教授的日語趣味教學小知識點(4)文化承載詞漫想(2)——從跨文化溝通視角看「刺身」和「餅」的翻譯(下)
  • 「教學診療室」如何啟動學生的英語寫作力?
    因此,我們孩子們在作文部分呈現放棄狀態的零分,到底是因為語言能力不足、還是真的想不出東西可以寫?不管是甚麼,都說明了我們的寫作教育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開始討論前,我們先來看看本期小調查的結果,了解一下老師們的看法吧!
  • 「觀點」減少發音錯誤,可以這樣教
    一、長短母音之間微小的差距例如:gate / get, beat / bit, late / let, lip / leap, dip / deep…長短元音的對比,在用「眼睛閱讀」時,學習者能輕易辨認與掌握長短元音的發音規則。然而單字若是置入日常句子或對話中,長短元音一旦發音不正確就會造成聽者誤解意思的窘況。
  • AJNR 教學病例:MRI「蜂鳥徵」是什麼病
    近日,來自印度阿薩姆邦醫學院的 Boruah 等人發表了一篇 MRI 表現為「蜂鳥徵」的教學病例,刊登在最新一期的 AJNR 雜誌上。
  • 益生菌到底是「萬能」,還是「有害」? | 二公英語閱讀
    二公英語每一篇都是心血之作,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傳說中,益生菌是「萬能」的,可以保護腸道、增強免疫力
  • 「觀點」完備親師溝通,幼兒英語教學好暢通
    老師們帶過的孩子比家長多很多,有別於一般家長的教育方式,我們理應有更多的教學方法可以分享給家長。提醒老師,這個階段的家長多半是新手家長,經驗上不足,會有很多疑問是正常的,運用我們的專業與經驗,老師絕對有能力展現教學能力與理念,讓家長產生更多的信任並提高配合度。
  • NEAT冬測「閱讀理解」滿分攻略
    關於這一點,大家在做閱讀題的時候感受應該更強烈一些,我們的neat冬測集訓課程,目前已經結束了語法單項4次課程,作為本次集訓單項課裡排面最大的項目,我們有必要來回顧總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