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會「說話」,培養出的孩子越優秀,溝通方式和技巧很重要

2020-12-01 優秀父母育兒經

古人云: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父母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不是每一種都是正確的方式,也不是每一種都可以被孩子接受,想要孩子有出息,就要學會正確的溝通方式。

在同事的口中聽到這樣的一個例子,同事的鄰居有一個5歲的女孩,每天就喜歡對著家裡的玩具說話。大家都覺得這個孩子有自閉症或者是有其他的毛病,鄰居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結果得到的結論讓人大吃一驚。

這個女孩並沒有任何的心理問題,總是對著玩具說話是因為女孩覺得玩具不會罵人。這個答案讓父母大吃一驚,孩子的母親更是十分愧疚。因為母親經常在無意間責罵孩子,你哭什麼哭,你怎麼這麼笨,似乎就變成了了母親的口頭禪。證實這些口頭禪,深深的傷害到了女孩,在女孩子的心理留下來嚴重的陰影。

父母明明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這麼不經意間的口頭禪,或者說溝通方式上的錯誤深深的傷害到了孩子。好的父母嘴上應該有一個拉鏈,不對孩子隨心所欲的說話。以下的說話方式或者說溝通方式是不是很熟悉。

  • 控制孩子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很霸道的,不允許自己的孩子有和自己不相同的做法或者是看法。在這樣長期的溝通方式下,就會收穫一個同樣霸道或者專制的孩子,或者是有一個性格軟弱,內向社交能力很差的孩子。

「我說不行就不行」,「現在就去睡覺,趕緊去不可以做別的」,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的父母,就是控制型的父母。以前在新聞當中聽說過一個北大的才子把父母拉黑6年的事情,就是因為父母的控制欲太強,總是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嘴裡時時刻刻的說不許這樣的話,才會讓孩子奔潰。

  • 否定孩子

「哭什麼哭,不許哭」,「這有什麼可怕的」,「你不許給我添亂」,喜歡否定孩子,是一種特別可怕的心理控制。孩子的信心就是依靠周圍人的評價來建立的,不被允許失敗的孩子,就會痛苦的壓抑孩子,或者是通過一些不正常的方式釋放自己。

一些孩子從小就比較暴躁,喜歡啃自己的指甲,喜歡穿一些普通人不太能接受的衣服,都是因為經常被否定導致的一種心理壓力,通過這些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心理壓力。孩子從小被人否定,他這一輩子都會追求別人的肯定。

  • 數落孩子

「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什麼都不會」,喜歡數落孩子的父母,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不願意接受任何的挑戰和嘗試,還會有很嚴重的逆反心理。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11歲的孩子還是經常尿床,原因就是孩子的母親經常的數落孩子,導致孩子有心理陰影,就會經常尿床。

  • 抱怨孩子

「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了」,「要不是因為你,我也不會這麼累」。婚姻生活確實是充滿了荊棘,養孩子也確實勞心勞力。我們不能保證每一天都對孩子和顏悅色,但是也請不要總是帶著負面的情緒教育和抱怨孩子。

把自己身上的負面情緒全部帶給孩子,會讓孩子有負罪感、會自責。這樣的情緒會圍繞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心理也會慢慢的產生變化。會不停的壓抑自己的情緒、討好父母,戰戰兢兢的看父母的臉色,慢慢的就變成了討好型人格。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說過這樣的話:也許我們並不覺得我們的說話方式非常的暴力,但是語言還是經常的傷害他人或者是給他人帶來痛苦。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振翅高分,但是這些錯誤的溝通方式,往往會折斷孩子的翅膀。什麼樣的溝通方式和技巧才是正確的。

  • 理解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到了委屈,或者是和其他小朋友有了爭吵的行為,孩子同樣會難過很久。很多家長卻是不以為意,覺得小孩子很快就會把這件事忘記的,或者敷衍孩子:沒關係,我們堅強點。這樣敷衍式的安慰並沒有任何的幫助,孩子還會覺得父母沒有體會自己的感受。

這樣下去,孩子就會把外面發生的事情憋在心裡,不會告訴自己父母在外面是不是受委屈了,或者是在外面是不是受欺負了。正確的溝通方式應該是和孩子一起感同身受,父母可以安慰孩子:「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我也很痛苦,我們一起想辦法好不好。」

  • 多注意孩子的反應和態度

父母的工作很忙碌壓力也很大,但是不能因為這樣就常常和孩子抱怨自己的生活,或者是把自己的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也不要總是著急表達自己的指示,期望孩子總是按照自己的話乖乖的照做。

父母在和孩子說話時候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孩子的講述,還有能夠理解孩子想要表達的意思。在聽孩子傾訴的時候,父母也要向孩子傾訴,溝通都是雙向的。家長只知道聽孩子的想法,而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就會慢慢的習慣抱怨,而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應該在傾聽孩子的傾訴的時候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是表達自己的想法。注意自己的語氣和用詞,當孩子已經有明顯的的沮喪心情和表述的時候,就應該換一種表達方式,或者是讓孩子繼續表達自己的想法,慢慢的在溝通中建立情感,培養孩子的信心和人格。

語言的暴力往往比肢體上的暴力傷害更深,父母那些不經意間的口頭禪,或是抱怨的話語和情緒都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傷害。作為父母在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就應該帶給孩子一個溫暖和快樂的人生觀,不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暴力傷害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可愛的天使,我們應該用我們滿腔的熱血和愛意去保護這個美麗的天使,而不是傷害他。父母越會說話孩子就會越優秀,溝通很重要。

相關焦點

  • 說話是一門藝術,父母越會「說」,培養出的孩子越優秀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都說語言是一門藝術,如何說話確實是終身需要學習的一門功課。同樣,在家庭教育中,語言也是十分有用的工具,父母如何用得體優雅的語言與孩子溝通也是很重要的。因此父母要謹記語言的力量,在與孩子交流前儘量先想一下,避免帶給孩子不良的影響,此外父母也要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談舉止,說話時要禮貌。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如果父母的言行舉止不合規矩,那麼孩子也會如此,慢慢的,孩子長大了進入社會,因為沒有良好的語言能力和人際交往會遇到障礙。
  • 父母的話語裡,預示孩子的未來,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非常重要
    所謂&34;,父母的話語裡,也預示著孩子的未來,孩子未來是怎樣的,在於父母平時是如何和孩子溝通的。父母和表達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平時總是對孩子惡言相向,孩子長大後也很難變得優秀。 父母哪些溝通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未來?育兒專家崔玉濤曾說過: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父母對孩子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最深的,而父母和孩子平時的溝通方式,也將預示著孩子的未來,孩子將來優不優秀,也在於父母有沒有跟孩子好說話。
  • 父母越捨得給孩子花錢,孩子就越優秀嗎?
    現在的家長們,都很捨得在教育孩子上下血本。買昂貴的學區房、報各類興趣班、送孩子上精英輔導課等等,只要是對孩子教育有幫助的事情,父母們砸鍋賣鐵也要做。但這些,大多是外在形式的捨得。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不僅要重視物質的投入,更要注重精神層面的培育。
  • 好的家庭教育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好的家庭教育能培育出更優秀的孩子,什麼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欣媽根據自己多年的育兒經驗,認為有以下幾點:融洽的親子關係我們養孩子,不是養個仇人。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應該是開心、快樂的,孩子和父母相處中也應當是放鬆、自然的,而且不管他遇到事情,總願意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和父母溝通交流。但現實中好多家庭自從孩子有了學習任務,親子關係就逐漸惡化,日益緊張。隨著孩子越長越大,有些孩子就把心門關上,不願意和家長說話,更別說交流了。孩子一旦把心門關上,也就意味著父母和孩子之間將漸行漸遠。父母們辛苦大半生都是為了孩子,誰也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
  • 母親越焦慮、孩子就越抑鬱,什麼樣的父母,就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十六歲是花季,十七歲是雨季,青春期的孩子只是看看書、說說話、聽聽歌,眼淚都會隨著憂愁淌下來。作為孩子的母親,即便是經濟地位低、生活壓力大,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調整好情緒和心態,以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3000萬詞彙計劃的重要發現:父母越嘮叨,孩子越聰明
    現在有太多文章都說,父母嘮叨是孩子的毒藥。其實未必,這取決於孩子的年齡。孩子年齡越小,父母要越嘮叨。我有一個同事,孩子1歲時,不得已只能讓姥姥帶回老家帶。我同事跟她媽媽說:「穿衣多少、用尿布還是尿不溼等,媽你做主就行。我就希望,您每天都要不停的跟樂樂說話。越嘮叨越好。「姥姥想,沒問題啊,不就說話嘛又不花錢。於是,天天說,天天嘮叨小樂樂。
  • 認真陪孩子玩的父母,會讓孩子「越玩越優秀」
    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又基本都是雙職工,可能很少有機會認認真真地陪我們玩遊戲。我們的童年,要麼是在院子裡、馬路邊跟小夥伴們瘋跑瘋鬧,要麼是在家中抱著洋娃娃認真地「過家家」,雖然也很快樂,但終究會覺得少了點什麼。因此,當我們長大、為人父母之後,或許是潛意識裡那份童年的缺失,讓大多數父母都會有這樣的共識:陪著孩子一起玩很重要。
  • 孩子為什麼越長越笨?心理學家直言:是父母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文|好孕姐 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家孩子是越長越笨。小時候聰明伶俐,一說什麼都明白,長大之後要反應很長時間,就像一臺電腦,剛買回來的時候速度很快,但是時間越長,反應就會越來越慢。當然,這個比喻用來說老年人的狀態才恰當,小孩子應該是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比之前優秀。
  • 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
    很多家長眉毛輕皺,抿嘴微微一笑,想了想,會給出這樣的答案:累,但是累並快樂吧!畢竟愛自己孩子這件事不累!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我認識一位媽媽,當我問她同樣問題時,她給我細數了自己育兒的經歷:作為擁有高學歷教育背景的父母,她和愛人都認為教育孩子從小抓起,她也一直致力於從小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的習慣,培養祖國的花朵,從小娃娃做起,身體力行的陪伴孩子。
  • 孩子越大越不和父母說話:不懂溝通的父母,永遠打不開孩子的內心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不願和父母說話?」鄰居的感嘆中滿含無奈和困惑。真的是孩子長大了的原因嗎?其實未必,面對這樣的困惑,家長應該先從自身找問題。在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時,是否得到父母的理解,父母是否給了孩子說話溝通的機會,才是問題的關鍵。
  • 孩子越長大越不愛說話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很多父母不知道
    總是有家長反映,孩子好像越長大和家裡人、家長几乎就不怎麼說話了,怎麼問也不太愛吱聲,想問問有什麼解決方法。事實上,類似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很多父母就發現孩子好像越長大就越不想和家裡人說話,也不願意和人溝通,讓家長很擔心。特別是青春期的男孩子,這樣的情況尤其常見。那麼,當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情況呢?家長該怎麼處理呢?
  • 什麼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寶寶?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追究其根,便藏在家庭教育當中。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教育方式和處世方式,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
  • 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都是被「會溝通的父母」培養出來的
    導讀: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都是被「會溝通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都是被「會溝通的父母」培養出來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多和孩子說話,孩子會更聰明
    調查結果顯示,富人家庭 教育和窮人家庭教育在孩子小時候最大的差別就是關於孩子接受語言的輸入和輸出的差別,尤其是輸入的差別。富人孩子大腦接受的語言輸入是窮人孩子的3倍以上,對於1-6歲的孩子來說,語言輸入和溝通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大腦皮層成長最快的時候。
  • 孩子說話「沒完沒了」?麻省理工發現:孩子越會聊天,長大越聰明
    不僅如此,會在孩子每次開始說話時阻止孩子,讓孩子只回答問題,而不是講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是外面的公共場合,為了怕自己丟面子,往往是非常嚴厲的方式喊哭孩子,甚至是動手打孩子。證明這些父母錯誤的道理有很多,最近有一則麻省理工的研究發現給這些父母提了個醒:美國早教界一項「3000萬字差距」的調查發現,從小愛說話、會聊天的孩子,長大後不僅詞彙量豐富,成績也比同齡人高!這個結果來自於對42個家庭2年半的觀察。
  • 孩子說話「沒完沒了」?麻省理工發現:孩子越會聊天,長大越聰明
    但是很多新手爸媽並不是這麼想的,他們往往是「我們快被他煩死了」的想法和回復。不僅如此,會在孩子每次開始說話時阻止孩子,讓孩子只回答問題,而不是講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是外面的公共場合,為了怕自己丟面子,往往是非常嚴厲的方式喊哭孩子,甚至是動手打孩子。
  • 「會說話"和」亂說話"的父母,孩子差別一天比一天大
    "生活中,隨時可以看到一些爸爸媽媽這樣和孩子對話。我們可以想一下,這樣的語氣和比較陌生的人交流,相信分分鐘就會吵起來,因為實在太難聽了,短短的一句話裡,充滿了抱怨和指責的情緒。可我們身邊的孩子,可能還不懂反抗,只能默默承受。又或者等到孩子能夠反抗的那一天,父母發現早已沒法和孩子好好溝通了。
  • 父母越能「忍」,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們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態,切忌用力過猛,因為很多時候,「收」要比「放」更重要。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我想,那該是放風箏的人和風箏的關係吧。為什麼這麼說呢?想要把風箏放起來,放風箏的人就必須能做到把握「有風」的時機,更好的助力起飛,起飛後還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如此風箏才能飛得高飛得遠。
  • 思維導圖丨越焦慮的父母,越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比如孩子早晨睡了個懶覺上學遲到了,父母就以為孩子故意不上學,有厭學情緒,從而大發雷霆;比如孩子哪天回到家不愛說話,父母就以為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感到心虛,在旁邊絮絮叨叨問個不停;比如孩子某一次考試成績稍微下降一點點,父母就以為孩子不認真學習,急著給孩子報輔導班、請家教……
  • 教寶寶說話的四個錯誤方法,孩子越學越不會,中了的父母趕快改正
    1歲內的寶寶雖然還不太會說話,但語言理解和模仿能力已經發展得很快,他們非常留意周圍人的話,尤其反覆出現的那些話。家長怎樣做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語言的健康發展呢?教寶寶說話的4個錯誤方法,孩子越學越不會,中了的父母趕快改正給孩子一個美好的語言環境很重要,因此在教孩子說話時,應避開以下四個錯誤方法:①重複寶寶的錯誤發音爸爸媽媽都知道,剛學會說話的寶寶一般存在發音不準的現象,例如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