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和」亂說話"的父母,孩子差別一天比一天大

2020-11-15 西卡弟弟

· "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不要爬那麼高!"

· "你怎麼那麼不聽話,安安靜靜坐一會不好嗎?"

· "總是髒手擦衣服,你太不講衛生了!"

生活中,隨時可以看到一些爸爸媽媽這樣和孩子對話。

我們可以想一下,這樣的語氣和比較陌生的人交流,相信分分鐘就會吵起來,因為實在太難聽了,短短的一句話裡,充滿了抱怨和指責的情緒。

可我們身邊的孩子,可能還不懂反抗,只能默默承受。

又或者等到孩子能夠反抗的那一天,父母發現早已沒法和孩子好好溝通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其實,父母完全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說同樣的事情:

· "小心點,不可以爬到那個位置哦!"

· "謝謝你能夠安安靜靜的,真是個好孩子"

· "毛巾掛在架子上了,洗完手可以過去擦手"

"會說話"和"亂說話"的父母,孩子差別會一天比一天大。

01 模糊指責不如具體指令

亂說話的父母習慣開口既是指責,對孩子來說就像"當頭棒喝"一般,被罵得找不到北了,根本聽不進爸爸媽媽後面說什麼。這樣的指責除了發洩父母情緒,毫無作用。

還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宏觀,比如"你要乖一點""注意安全""講衛生",孩子聽了之後還是不知道應該做什麼。

模糊的指責不如給孩子一個具體的指令有效,有些情況可以直接告訴孩子該怎麼做,有時候需要預判一下可能會發生的情況,提前和孩子做好約定。

比如馬上要出門玩,擔心孩子一溜煙跑不見,就提前跟孩子說好"在樓下門口等媽媽"。

02 有技巧地給孩子選擇權

直接告訴孩子"不要挑食""早點睡覺""不要玩手機",孩子很有可能直接說"不",或者完全不理會父母的命令。

因為這樣的指令都太過於絕對,對孩子來說沒有迴旋餘地,孩子會覺得都得聽爸爸媽媽的,很不公平。

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來,父母不妨留一些選擇空間給孩子,有技巧地給孩子一些選擇權。

比如,"今天晚上你想吃什麼蔬菜?""等下睡覺前,你要媽媽念書還是爸爸陪你念書?""我們約定玩10分鐘手機,你能答應嗎?"

03 肯定孩子的努力

孩子生性多動,對成年人的規則也不太熟悉,所以很有可能會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

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下,要怪的顯然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不會教。

有的父母感受到別人異樣的目光,會對孩子惱羞成怒,大聲斥責孩子"不老實""鬧騰",或者不停要孩子安靜一會兒,孩子反而越鬧越激烈,頭疼得沒辦法。

日本一個育兒專家在《不管教的勇氣》裡,分享了一個小方法,我覺得特別適用,就說對孩子說"謝謝你這麼努力"。

孩子慢慢長大會懂得一些社會規則,但可能還是控制得不太好,偶爾會忘形,但已經是在盡力控制自己了。父母應該肯定孩子做出的努力。

這句話可以用在育兒的很多問題上,因為孩子永遠在成長,前一秒可能還在犯錯,後一秒就不會再像"小時候"了。對孩子每一次成長,每一次努力,都表示感謝,孩子會發自內心想成為更好的人。

會說話的父母,其實是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不將責任推在孩子身上。在這樣父母的愛的滋潤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相關焦點

  • 父母多和孩子說話,孩子會更聰明
    一個富人家庭的孩子每天接受到的詞彙在1000個以上,而窮人家的孩子可能不到300個,這個就直接導致孩子大腦發育的差別。為什麼會這樣,很重要的原因是富人家的孩子,在經濟已經相對比較穩定富有的情況下,家長有更多的 時間和精力陪在孩子的身邊,家庭氛圍更加愉悅,更加願意和孩子多多的互動,並且大多數 都是父母親自撫養教育,而不會交給保姆或者其他人。
  • 決定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的是,父母說話的語氣
    2、用尊重孩子的語氣說話孩子兩三歲時,有了自我意識,隨著年齡漸長自我意識更強,他們有了自己的主見,會興致勃勃的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不聽自己的話,跟自己對著幹,挑戰了自己的權威,於是就粗暴的反對孩子。
  • 孩子喜歡亂說話,是情商低的表現,這離不開父母的影響
    生活中父母們也許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自家的孩子說話太過直接,導致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將彼此陷入一種十分窘迫的境地。然而在面對這類事情發生的時候,很多父母可能第一反應是斥責自己的孩子,並且為孩子開脫。但其實,孩子喜歡亂說話是情商低的表現,而最為至關重要的因素是出在父母身上。情商主要是指一個人對於情緒以及意志等方面的控制能力。
  • 父母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他有個朋友,對待外人會好好說話,但對待妻子和孩子,從來都不注意語氣。有次下雨後路滑,妻子不小心摔傷了,他趕到醫院一個勁地數落:「都說下雨天讓你別出去,沒摔死你啊!」「為什麼你總是這樣?真是會添麻煩!」不可否認,父母的責罵目的是刺激孩子做得更好,但孩子要比大人單純的多,不會想到父母會拿反話來激勵,只知道所有的錯都在自己身上,認為父母不是很愛自己,只會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父母慣用的「打擊式教育」,是害不是愛。
  • 話癆和不愛說話的孩子,差別有多大?不僅僅是性格不同
    導讀:話癆和不愛說話的孩子,差別有多大?不僅僅是性格不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話癆和不愛說話的孩子,差別有多大?不僅僅是性格不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6句話,每天說一遍,孩子會一天比一天優秀
    很多父母以為給了孩子好的物質條件,孩子就能成功。但物質只能決定生活水平,父母的高度才能決定孩子的未來。優秀的父母都有個共性,他們會使用最好的教育工具——說話。有些父母找孩子說話,好像每天只會問一個問題:作業寫了沒?第一次問還好,天天像念經似的追問,難免引起孩子的反感。其實可以坐在孩子身邊,像朋友聊天一樣,製造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問問孩子這一天過得怎麼樣,有哪些好玩的事要分享,這樣孩子才會打開話匣子,放下所有顧慮,與你談天說地。
  • 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有哪些?父母引導孩子多說話,有這3種方法!
    我們家隔壁有個孩子,和兒子差不多大,倆孩子經常在一起玩,我有時也會帶著孩子去他家做客。每次去他們家都會發現他家非常安靜,奶奶在安靜做飯和打掃衛生,媽媽在安靜玩手機,只有倆兒子會製造動靜出來,爸爸有時回來了也是拿著手機看。
  • 有人說孩子說話晚是大問題,父母的忽視卻讓孩子錯失了最佳時間
    對於每一個父母來說,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是他們感到最幸福的事。但是教孩子說話卻不太符合他們的心意,因為他們覺得教孩子說話的過程太枯燥了,一次兩次還好,時間長了他們就覺得堅持不下去了。父母的偷懶只會讓孩子的語言能力落後於同齡孩子的平均水平,而且還會造成其他語言問題的出現,比如語言發育遲緩和認知性構音障礙。我們往往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為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一旦父母在教導孩子說話的過程中偷懶,不止對他們自己來說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對孩子來說更是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後果。
  • 孩子說話大舌頭?別急,大舌頭訓練派上用場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明明的媽媽偶爾間發現自家孩子平時說話有點怪怪的,好像是說話不太清楚,但是她和孩子的爸爸又不太敢確定。之後工作比較繁忙,他們也就忘記了這個異常的發現,直到一段時間之後,他們才反應過來孩子的語言發展出現了問題。
  • 會說話情商高的孩子很重要,你一定要言傳身教
    都說孩子未來的人生高度, 20%靠智商,80%靠情商。會讀書很重要,比起會讀書你一定要教會孩子學會說話。幼兒園的老師跟芳姐反映,她的兒子在幼兒園裡說話口無遮攔,導致沒人願意和他一起玩。芳姐便想起了兒子說過他不喜歡上幼兒園,不喜歡同學們。意識到事情沒那麼簡單後,芳姐請了一天假去幼兒園看看孩子的一天。
  • 讓孩子學說話,會說話
    如何讓孩子說話,說好話非常的重要。第一點,不要用粗魯的語言對待孩子,家長用粗魯的語言罵人,孩子也會罵人,有些孩子在學校裡喜歡罵人,由此來判斷孩子在家裡跟著父母學的罵人,將來在社會上也會罵人。第二,讓孩子把一句話說完,還沒說完一句話你就開始打斷,孩子怎麼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完整,不僅中斷了他這句話,也中斷了他的思維。
  • 孩子說話有些大舌頭,父母需要重視嗎?
    在孩子語言成長的過程中,對語言的重視相當有必要,但是父母要注意把握其中的平衡,否則過度的幹預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比如有些父母發現孩子說話口齒不清的時候,他們都擔心會不會是孩子智力有些問題,於是到處尋找方法和藥物想要徹底治療。
  • 孩子學說話,父母要裝傻,想讓孩子說話早,父母一定不要這樣做
    在孩子的成長路途中,走路和說話是父母最為關注的兩點,也是很多父母津津樂道的談資,誰家的孩子走路早,誰家的孩子說話早,誰家的孩子三四歲了說話還不清晰等等。雖然說每個孩子的花期不同,父母無需為孩子說話早晚焦慮憂心,但是說話早的孩子還是有很多規律可循的,有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可以掌控的。
  • 孩子沉默寡言說話不清楚,父母從小這樣和孩子說話令人擔心
    這樣的媽媽你見過嗎一位從事早教的朋友,推薦了一個說話不清楚的孩子,讓我們幫忙想想辦法。按約定日期,媽媽帶著孩子來做言語評估和測音,整個過程令人煩躁。這個孩子說話不清楚,而且沉默寡言。,最怕三種情況1、孩子說話被打斷,語言組織和思維活動瞬間被組織,話到嘴邊被剝奪話語權,這種體驗是相當令人討厭的。
  • 怎樣鼓勵寶寶說話?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寶寶多說話?
    鼓勵寶寶說話有很多好處,因為隨著寶寶的不斷成長和發育,他們會學著說話,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父母多和孩子說話,你就會發現,對於寶寶來說會有很多好處,在這過程中去鼓勵寶寶多說話,這對於寶寶來說非常重要。1、多給寶寶說話的機會每次帶他出門,有爺爺奶奶跟他說話,我都會給他說話的機會,讓他自己組織語言,把他當成小大人一樣平等對待,如果他實在不會說的時候我再去引導他。父母要給寶寶自己說話的機會,不管孩子說的好與不好,或者會說不會說都要給他機會,讓他感覺到跟大人是平等的,父母要放下身段和面子,這樣孩子才有成長的空間。
  • 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父母必讀
    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父母必讀!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對孩子說話時要表現出充分的信任。
  • 父母苦惱:孩子為啥不願和我說話?原因可能是:你聽不懂孩子說話
    還有無數的父母,在和孩子對話溝通的時候,雖然在方式上和浩浩的媽媽不一樣,但實質上卻是一樣的,那就是:根本沒有聽懂孩子在說什麼,或者說一開始就沒有把孩子的話當回事,沒有認真聽孩子說話,更沒有用建設性的反饋來對待孩子遇到的問題。他們習慣了站在父母的權威位置上,漫不經心地聽著孩子說話,然後用說教、命令、判斷、警告、威脅、操縱或者誘導等等方式來回應孩子。
  • 語言是一門藝術,一個會說話的父母勝過孩子讓孩子上清華和北大
    現實生活中,一切的行動幾乎都是建立語言的溝通上,親子關係也不例外,而會說話,不僅是個人格局和素養的體現,同時也會給你語言的受眾群體產生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孩子本身是一張白紙,而父母的語言就像油筆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所有孩子在父母那裡得到的最好的禮物不是物質財富,而是孩子不斷探索和成長的信心,但是信心來自於父母的語言,所以每個父母都應該重視跟孩子的溝通方式,孩子從你的語言裡面收到的反饋是鼓勵還是否定的刺痛
  • 好好說話,是父母最基礎的修行
    大人的世界孩子不懂,但是情緒他懂,而且會有「種子」效果每一位父母,除了做父母,都有更多的角色,上有老下有小的牽絆,職場的左右為難,表面的刀槍不入和內心的不時崩潰,白天的條條框框和夜晚的身心俱疲……尤其是下班回家那一刻,一天的勞累辛苦甚至委屈,好想在「避風的港灣」裡閉眼休息,現實呢?
  • 會說話的孩子人人愛!如何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
    父母給孩子選擇的輔導班,也不再僅僅局限於音樂、美術、跆拳道這一類的傳統特長,還有禮儀、編程等課程,甚至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家長還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全腦開發。但是,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卻常常被家長忽略。那就是,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