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的孩子人人愛!如何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

2020-09-11 睿智燈塔家庭教育

文章轉載自睿智燈塔公眾號,一個有溫度的分享者,給家長和朋友們帶來更多育兒方法,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並關注!


這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知識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父母給孩子選擇的輔導班,也不再僅僅局限於音樂、美術、跆拳道這一類的傳統特長,還有禮儀、編程等課程,甚至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家長還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全腦開發。

但是,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卻常常被家長忽略。

那就是,會說話。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強大的語言能力可以充分的表達出我們的思想。

面試時,需要說話表現自己的優勢;

開會時,需要說話表達自己的見解;

人際交往中,需要說話來為自己贏得人脈;

商業談判中,需要說話為自己贏得成功…

不管是哪一方面,都離不開說話。


人生不外言動,除了動就只有言,所謂人情世故,一半是在說話裡。

——朱自清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期是發展口語的最佳期,抓緊這個時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是發展智力,發展口頭,書面表達能力,理解知識能力的前提,將受益終生。

因此,語言表達能力要從小開始培養,但是,在很多家長的思維裡,通常存在一些誤區。


一、認為「說話誰都會。」父母認為孩子生活在這個環境裡,「慢慢長大就說清楚了。」

二、認為沒必要培養孩子「耍嘴皮子」的功夫,會把話說出來,別人聽得懂就行了。

那麼,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呢?

一、多跟孩子說話

學習語言的基礎是模仿。孩子是不可能無師自通的,小到做錯事情說「對不起」,大到描述剛剛發生的事情,都是需要父母手把手的去教的。如果有一天你聽到孩子說了一句家裡人從來沒有說過的話,別意外,這一定是從別人或者是電視上學到的。

但是,如果孩子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詞彙,是表達不出來的。比如,當你問一個4歲的孩子,為什麼打小朋友的時候或者為什麼哭的時候,孩子是表達不出來的,因為他僅有的語言基礎不足以支撐他來描述自己為什麼這樣做。

研究發現,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跟孩子說的話越多,使用的詞彙越多,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越強。

在這裡,父母經常存在的一個誤區是,認為孩子小,聽不懂,就不說。事實上,父母在特定場景下使用一些新的詞彙,會有助於孩子更好的理解這個詞語。比如說,當孩子沒有考好成績而表現的非常沮喪時,父母使用失落這個詞語,孩子就會明白,這樣的感受就是失落。這對於孩子將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有意識的多教給孩子一些新的詞彙

很多父母會有意識的定期帶孩子出去旅遊,讓孩子擴大眼界,增長知識。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帶孩子出去的時候,要引導孩子對接觸到的事物進行觀察,看清楚對象,同時用語言給予指導。比如,告訴他們事物的名稱和特徵、性質、用途以及歷史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有意識的教給他們一些新的詞彙,教他們正確發音,孩子儲備的詞彙量越豐富,在表達的時候,可以使用的詞彙越多,說出來的話就會表達的越清晰。

曾經有一個段子講的是學習的重要性,裡面講一定要多讀書,否則在看到一群大雁從天空飛過時,只能說:「我去,快看,好多大鳥。」而如果多讀書,說的就會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與每個人的知識儲備量不同有非常大的關係。

三、不要破壞孩子說話的積極性

其實,孩子在語言方面都會或多或少的有樂於表現的一面,如果孩子在給你講述今天演過的動畫片時,或者跟你講今天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時,可能他講的內容有不通順的地方,也可能會弄錯裡面的角色,還有可能這是個完全不完整的故事,但是家長一定要表現聽得非常開心,並且希望再次聽到孩子像這樣給自己講故事(雖然內心覺得無聊至極)。

千萬不要抹殺孩子的積極性,更不要批評孩子,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儘可能的說出來自己要表達的內容,而不要在乎他講的到底對不對、好不好。

四、讓孩子多講、多練

語言是在實踐的過程中發展的。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就需要讓他們多講多練,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去講述自己的見聞,包括複述聽過的故事、講述動畫片裡好笑的片段,還有在特定的情境下的說話內容。

一個經常在家裡給自己的父母講故事的孩子,無論對著誰,都可以很輕鬆的把故事複述出來。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優秀和差勁的孩子,那些金光閃閃的別人家的孩子背後,都站著默默鋪路的別人家的父母。

著名劇作家歌德小的時候,母親就經常給他講故事,並且會讓小歌德去設想接下來的故事。歌德的父親還會經常舉辦小型的宴會,讓小歌德逐漸習慣在公眾面前演講。歌德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培養出來的。

在這裡,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讓孩子去練習的內容,一定不要超出孩子的認知範圍,比如永遠不要讓一個6歲的孩子去說自己的夢想,當孩子不知道什麼是醫生、什麼是航天員、什麼是老師的時候,即使孩子說出來,也不是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在問孩子夢想之前,父母有義務讓孩子全面的了解各種職業的詳細內容,不僅包括職業的光榮之處,還包括職業最辛苦的地方。

孩子的語言是跟著思維在轉的,要讓孩子感到有話可說,孩子才會願意去嘗試表達。

如何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希望以上教育方法對各位父母有所幫助。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長久的過程,父母的教育必須貫穿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每個時期孩子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作為父母就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寓教於樂,耐心地引導孩子,開發他們的能力。

相關焦點

  • 會說話的孩子人人愛,如何讓孩子能說會道自信表達
    說起口才表達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家長朋友們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認識,但是,我想說的是:孩子的口才表達能力比你想像的至少還要重要一萬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孩子會不會說話,會不會自信表達,不僅僅關乎他的語言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和人際關係,而且也關乎他內心的幸福和快樂,關乎他未來的事業成就和家庭幸福。因此口才表達對於孩子的重要性,怎麼拔高都不可過分。有人說,口才就是生產力,口才就是印鈔機。
  •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愛說話會表達善溝通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說會道,善於溝通,一個會說話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更受歡迎,為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跟先天的遺傳因素有關,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更大,家有二胎的父母應該很有感觸,往往老二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比老大的更強一些!
  • 會說話的孩子人人愛
    孩子雖然年紀小,卻也身處在小型「社會」中,需要和人交流溝通。當每個可愛的小孩子出現在眼前,留下的第一印象不一定是會唱歌或者會跳舞,而是語言,他是否能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會覺得孩子奶聲奶氣的說話特別可愛,也會下意識為了「配合」小寶寶,也和他們說嬰語。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說話習慣?
    鄰居家有個孩子小明,長得帥氣,可是一張嘴就容易得罪人。他喜歡在大人們說話的時候插嘴,並且說話的時候不太注意別人的感覺,不懂得尊重他人。旁邊的人善意的提醒他,可是他還是我行我素的。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說話習慣呢?
  • 怎樣培養「會」說話的孩子?表達能力好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卡耐基在《語言的突破》中提到,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取決於他本人的智力的技巧,而另外85%取決於溝通的能力、講話的技巧以及說服他人的能力。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直接影響著個人的交往、交際能力。 會說話的孩子,擁有更多機會。
  • 別人的小孩說話得體,你的孩子也可以!如何培養自家孩子語言能力
    這樣,寶寶的交往範圍就會不斷擴大,交流能力也會不斷提高。若在此時父母能夠及時地重視和培養孩子的聽覺、視覺能力,就會提高孩子對於語言能力的理解和運用。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日積月累,潤物細無聲作為第一任教師的父母該如何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呢
  • 讓孩子學說話,會說話
    孩子的語言能力培養非常重要,語言能力表達能力非常強,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非常重要,如果說你的語言培養的相當棒,孩子沒準就靠語言來吃飯,不管是學習中文還是學習英文都非常重要,很多成年人在單位裡面,在公司裡之所以混得不好,主要是因為他不會說,在關鍵時刻他說不出來,表達不出來,這就是因為在小的時候,沒有培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好,影響他以後在社會上的發展,怎麼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 孩子說話只會「嗯……呃」,如何提高表達能力?
    最近讀了吳瓊老師的《孩子一學就會的黃金口才課》一書,我找到了出現小莉孩子這種情況的原因與解決方法。書中提到,語言只是表象,思維方式才是主導。孩子之所以閉口不談或者說話毫無邏輯,主要原因在於沒有刻意去培養孩子的演說能力,孩子腦海中的思考只是零碎的、不成體系的隻言片語。
  • 日常培養孩子說話能力的方法
    1歲以後,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寶寶說話,在做每個動作時都結合語言,更利於寶寶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比如,抱寶寶去睡覺時,對寶寶說:「現在要睡覺了。」這個過程是教會孩子理解動作,最終內化成語言表達出來的重要方式。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刺激寶寶講話。比如,寶寶指著橘子,表達出了要的意思。媽媽把橘子拿過來的時候,最好蹲下來讓寶寶看到橘子,然後對寶寶說:「給你,橘子。」
  • 孩子說話磕磕巴巴?別著急糾正,會破壞孩子的「自我糾正能力」
    我說:"就算孩子說話磕磕巴巴,你也不能急著糾正呀,這樣會破壞孩子的自我糾正能力的!"而且,你不用擔心,孩子會慢慢地糾正他說話磕磕巴巴這個壞習慣的。你要表現地有耐心一些。看到孩子說話磕磕巴巴,很多父母都會採取立即糾正孩子錯誤的做法。殊不知,這樣反而會破壞孩子的"自我糾正能力"。
  • 抓住孩子學說話關鍵期,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開啟孩子社交之門
    另一方面,孩子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又能夠同時促進大腦發育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讓孩子的智力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當孩子既能很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又能和父母以及他人良好溝通的時候,孩子通常會自然呈現出非常自信的狀態。而這種孩子從小就被培養出來的自信,將伴隨孩子的每一步成長,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和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 抓住孩子學說話關鍵期,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開啟孩子社交之門
    語言表達能力是培養孩子與父母和外界交流能力的重要基礎。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智力發展水平高,理解能力強,社交能力發展好。通過觀察和研究表明:語言發育良好,吐字清晰,語言表達流暢、敏捷、準確,是兒童敏銳思維能力的表現。另一方面,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可以同時促進大腦發育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使兒童的智力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所以,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至關重要。好的親子關係,能讓孩子學會感知愛,表達愛,更會影響他們性格和人格的養成,以及與他人相處的模式。其背後根源是父母和孩子不健康的溝通交流方式,也就是你不懂得如何控制著情緒和孩子說話。
  • 聰明孩子養成記:培養孩子好好說話的能力!
    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些孩子說起話來大呼小叫,一句話出來,熗得你半天喘不過氣,你說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會說話呢?給人感覺他智商有問題?其實不是,而是他長時間養成的不會好好說話的習慣,他習慣了這樣和別人說話,你讓他好好和別人說話,他已經不習慣了。
  • 孩子不愛說話可能是缺乏自信,培養孩子自信,家長要掌握這幾點
    前言:每個家長最希望的就是孩子們會開心,但難免有些孩子會變得缺乏自信,而且在生活當中不喜歡打招呼。很多人都認為這樣的寶寶沒有禮貌,真的是這樣嗎?大部分的人都覺得這樣的孩子就是缺乏家教,家長沒有教育好,我們在生活中已經看到有些孩子家長帶著他出門玩的時候,我們先讓他出來打招呼,他卻躲在母親的後面,不敢出來,甚至不敢說話。
  • 不說話怎樣培養交際能力?蒙臺梭利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性?
    有人說蒙臺梭利教育,就是不說話的教育,孩子各玩各的,缺乏交流互動,太過安靜了。這樣教育下的孩子,社會交往能力會不會落後呢?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我們,獨自去面對社會。因此,在幼兒階段就要逐漸培養孩子的社會性行為,讓他們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怎樣看待自己,怎樣對待別人。教育的終極使命,就是培養出真正能適應社會的孩子。
  • 孩子多大學說話好呢?孩子說話能力,毀於家長的自作聰明
    在孩子剛開始說話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孩子的語言啟蒙了,各種詞彙,各種生活用語都會教給孩子,孩子的詞彙量越來越多。 直到孩子三歲左右的適合,是父母教孩子說話最勤快的時期,當然,很多家長可能是被孩子的「為什麼」逼得,因為孩子進入了一個「好問期」, 這個時間段是最「奇異」的,各種有趣的知識都會被孩子吸收,比如:我是撿來的、晚上不睡覺會被大灰狼叼走。
  • 孩子說話晚,不愛學說話是自閉症嗎?
    最近,我常收到讀者的留言,問一些關於自閉症的問題,如:自閉症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孩子說話晚,不愛學說話就是自閉症嗎?不是自閉症的孩子,也要進行語言開發嗎?不與人對視、在排除不存在聽力問題的情況下,叫名字不回應,與同齡孩子存在社會交往障礙,日常生活中,不聽從指令。二、語言表達障礙孩子說話晚,2歲還不能說出短語,3歲以上仍然無法與人交流,對問話只會重複,自己不會組織語言。不能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會拉著大人的手去完成。
  • 奶奶教孩子說話識字,孩子滿口方言,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嗎?
    這樣的場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種情況非常普遍,總結來說,老人教孩子說話識字會存在這些問題,看看你家是哪一種?為此,查閱了一些資料,看看結果如何。美國兒科學會認為,不用擔心孩子會被兩種語言擾亂,特別是經常聽到的兩種語言,孩子可以同時學會它們。劍橋大學研究發現,說兩種以上語言的人,記憶能力、注意力以及認知靈活性比起說單語言的人,記憶能力、注意力以及認知靈活性都有優勢。
  • 孩子說話早晚竟然能決定孩子智商?你家孩子幾歲會說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見關於孩子說話的這兩句俗語,一句是「貴人語遲」,一句是「孩子會說話越早越聰明」,不管自家孩子是哪種情況,其他人都能找到吉祥話,讓做父母的聽著很是受用。可是,私下無人的時候,我們也會疑惑,孩子說話早晚,真是和智商有著很大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