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現在70%左右的家庭都是爺爺奶奶帶孩子,老人們也有一定的學識,或者接受了新的育兒理念。了解教育孩子很重要,不僅承擔起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的重任,還想多教孩子一些文化知識。但是,問題來了,老人在教育孩子說話識字方面,還有些讓人啼笑皆非。
看到一個視頻,爸爸在一張紙上畫上蟒蛇、麻雀、螳螂、瓢蟲、毛毛蟲,教孩子看圖識字,結果寶寶說奶奶不是這麼教的,而應該分別是大長蟲、家巧、刀浪、花大姐、楊喇子。爸爸哭笑不得,趴在桌子上。
網友表示奶奶教的沒錯,自己小時候就是這麼學的。
這樣的場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種情況非常普遍,總結來說,老人教孩子說話識字會存在這些問題,看看你家是哪一種?
*老人有地方口音,不會普通話
在我們國家,地域口音差距很大,即使在一個地區,不同的縣市、鄉鎮也有不同的口音。老人們長期在一個地區生活,一般不會說普通話,在帶孩子時也不能一下子學會普通話,帶有地方口音是必然。孩子跟著老人時間長了,自然也和老人是一個口音,一張嘴就知道是哪個地方來的。
*老人用地方方言,不會標準書面語
老人多年的認知、也形成了固定的習慣,對一些事物的叫法已經約定俗成,習慣性地用地方方言教孩子認識事物,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位奶奶一樣。
這張圖上的奶奶是東北人,教孫子認識捲心菜時,就說是「疙瘩白」。
四川奶奶教孫子認識拖鞋,說:「拖板孩兒」
孩子們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以後,到外地說出這些名字,沒人明白是什麼意思。
*老人識字量有限,複雜字讀錯
有很大一部分老人,小時候沒有上過學,識字量有限,但是又很想教孩子識字。遇到不認識的字,也很大膽地教孩子,生怕影響孩子的好奇心。
二寶2歲10個月,現在正處於識字敏感期,在路上走著看到牌子上有字,也會追問上面寫的什麼。一次看到牌子上寫著「小橋陡窄,注意安全」,奶奶就說「小橋走乍,注意安全!」二寶每次看到這塊牌子就這麼念,媽媽告訴他正確讀音,他還不高興。
其實,家長們很欣喜爺爺奶奶能教孩子一些知識,但同時又擔心老人有口音、說方言、說錯字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真的有這麼嚴重嗎?為此,查閱了一些資料,看看結果如何。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不用擔心孩子會被兩種語言擾亂,特別是經常聽到的兩種語言,孩子可以同時學會它們。
劍橋大學研究發現,說兩種以上語言的人,記憶能力、注意力以及認知靈活性比起說單語言的人,記憶能力、注意力以及認知靈活性都有優勢。
挪威有研究發現,說雙語言的兒童在閱讀、數學以及英語的能力測試中成績更好。
從這些資料來看,學方言沒有什麼不好,反倒是讓孩子賺到了。
現在的主持人,字正腔圓、普通話標準,但是說方言也有模有樣,也是小時候薰陶的結果。康輝說河北話、撒貝寧說武漢話、朱廣權說東北話、尼格買提說維語、董卿說上海話,倒是平添了一份趣味,誰能說小時候說方言影響語言能力發展呢!
普通話可以通過後天訓練變得標準,孩子會逐漸形成兩套語法和發音系統,對孩子來說是有利的。有些家長發現多語言家庭中,孩子說話晚,那是因為孩子要建構兩種系統,需要一段時間。
當孩子學會兩種語言後,會對什麼人說什麼話,自如切換。我上大學的時候才開始學普通話,有兩周時間忽然不會說方言,適應了就能自如切換了。
多語言家庭中,會對孩子語言能力造成影響的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頻繁更換照看人,孩子還沒等熟悉一種語言,又換人了,孩子適應困難。
另一個是爸爸媽媽發現孩子說的不對,立即糾正,把孩子搞懵,不知道該怎麼說話。我也曾經立即糾正過孩子,孩子直接拒絕說話,遇到那個字就會跳過去。
所以要儘量讓孩子有穩定的看護人,不要著急糾正,再找合適的機會跟孩子解釋,將影響降到最低。
《整體養育》中說,祖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並沒有一些父母想像中那麼可怕。父母的作用,就是為孩子提供條件和幫助。
只要父母多付出一些時間,和孩子親密相處,讓孩子更信賴父母,就會對孩子產生更多的影響。
&多和孩子說話
《從出生到3歲》中提到,從寶寶剛出生就開始和他「說話」,絕對是個好主意。寶寶6個月左右就開始懂得詞語的意思,早養成說話的習慣,對於語言教育來說是最好的。
父母要多和孩子說話,談論孩子關注的事情,在陪孩子玩的時候、在吃飯的時候、在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在給孩子換衣服的時候、在哄孩子睡覺的時候,利用一切機會,用自己的語言影響孩子。讓孩子潛移默化中更多向父母的說話方式學習,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老人對孩子的影響。
&多給孩子聽正確的聲音
很多父母都是上班族,白天一般不能陪孩子,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音箱,讓孩子聽唐詩、聽兒歌、聽故事、聽國學經典、聽英語,用標準的發音影響孩子。孩子聽力能力強,學習速度快,也很容易受到正確語音的影響,還能學會更豐富的知識。
有家長擔心聽音頻,孩子吸收少,事實不是這樣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神經科學家做過一項研究,證明通過有聲讀物、音頻文件來吸收信息,無論是聽還是讀同樣的材料,他們處理語義信息的方式都是相似的。
&多給孩子讀書
兒童教育心理學中提到:孩子要學會閱讀,理解印在紙上的字詞句子或者篇章的意思,越早開始閱讀培養,越能訓練兒童的書面語言能力。
如果父母感覺和孩子聊的話題不夠多,最好的方式是閱讀。準備一些繪本,每天給孩子讀繪本、討論繪本,養成習慣之後,孩子愛上閱讀,會從書中學到大量的書面語言,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老人帶孩子不可避免,對孩子的語言影響也不會少,但是這並不是壞事,讓孩子多掌握一種語言,還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各種能力。如果想儘量減少老人對孩子的影響,那就要多陪伴孩子,多用自己的方式影響孩子。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