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一個國際化的世界,很多父母都非常的貪心,他們不僅希望孩子能夠學好普通話,學好中文,更多的父母研究其想培養孩子多門語言,從小就學會英語,甚至是更難的語種,覺得如果從小培養孩子以後再接觸到這些語言就不會那麼吃力了,而且這些語言還能夠真正的應用,而不是像之後學校教的英語那樣,只是啞巴英語只會寫不會說。
這樣的想法確實是好的,但是隨著這樣想法而來的,還有家長們滿滿的擔憂,有的家長們會覺得,過早的讓孩子接觸多門語言,孩子會不會就突然大腦混亂,一門語言都掌握不了了。還有的家長會有疑問,到底該什麼時候讓孩子接觸第2門語言好,是要一起學習,還是在中文掌握了之後再教他們外文。還有的家長還有這樣的苦惱,就是家裡的老人幫忙看孩子,但是老人們不會說普通話,一直說方言,這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語言學習,讓他們以後普通話也說不好呢?
上面那些家長的疑問其實都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原因的,值得我們好好討論。除卻那些本身就是混血兒的家庭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爸爸媽媽都是中國人,一個說北京方言,一個說粵語,因為兩種方言差別很大,所以孩子其實在教育上也會產生上面的疑問。所以說其實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生活在多語言的家庭當中,即便這些語言都是方言,在孩子的教育和學習上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當然這些困難再多,我還是要強調,孩子在從小就有多語言的環境,其實對他的發展是有各方面的好處的,不管是在小的時候還是在長大之後,就拿工作記憶來說,雙語言的孩子要比單語言的孩子要好的多。
工作記憶其實就像一個記事本一樣,是我們對已知的或者是新的知識存儲處理的一個大腦系統,它可以暫時放著很多的信息,大腦會對這些信息做了短時間的保存,它有利於我們去解決問題和處理執行問題。
1、多語言學習並不會對孩子造成混亂
其實不管是雙語教育還是只是一種語言教育,孩子的發展階段是幾乎相同的很多家長對此有不同的意見,他們覺得接觸雙語言教育的孩子通常來說會說話很慢,根本就是會落後單語言教育的孩子,其實對這種現象我也是認可的,因為這些接觸多語言的孩子,他本來就比其他的孩子接觸更多的語種。
所以他們本來就需要有雙倍或者是多倍的時間去適應和學習使用這兩門語言,這是因為他們在構建多種不同的語言系統,這些語言系統並不是說可以同時構成,而是多一門語言就要多一份時間,所以說多語言的孩子就會說話比較慢,但是如果我們把多元的孩子當中的一門語言與單語言的孩子進行對比,其實他們從開始接觸到能夠熟練的使用經歷的時間是差不多一樣的。
而且多語言的家庭的孩子之所以會說話晚,原因其實不單單是他們要多接觸一門語言,有的時候家人對於孩子學習不同語言的態度,也會深刻的影響到孩子。就拿說方言的家庭來說,有的時候爺爺奶奶使用了一句方言,孩子不自覺的就學會,爸爸媽媽聽到之後就不高興,要糾正孩子的口音,非讓孩子使用普通話不可,但是爺爺奶奶就會覺得爸爸媽媽大驚小怪,繼續對孩子使用方言,這樣大人之間的矛盾確實會對孩子的越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孩子會糾結,不知道該怎麼說話,而且他們那個時候還不能夠達到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程度。
2、越早接觸能夠實現更好的應用
對於語言接觸的時間長短和早晚,其實是能夠影響孩子能否熟練的使用這門語言的,雖然不能說對於語言的應用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這樣的影響其實也是不可忽視的。對於這件事情,其實我們能夠從那些從小就接觸雙語教育的混血兒家庭當中看到,這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多門語言,他們在經過沒幾年之後就能夠應用的非常的熟練,相反那些在很晚才接觸第2門語言的人,即使經過幾年甚至是數10年的努力,講話依舊是磕磕巴巴的,根本比不上那些從小就接觸的小嬰兒。
就拿我們學英語來說就是這樣,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學了10年的英語,還不能跟外國人流暢的對話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但其實這才是常態,家長們如果試一試就知道,相反那些從小就在國外生活,甚至只生活過兩三年的孩子他們都能夠流暢的使用英文,這就是越早接觸的優勢。
3、一個句子當中夾雜多門語言並不是問題
那些同時學習了多門語言的孩子會在說話的時候在一個句子當中使用多門語言,其實很多家長就是擔心這樣的問題,所以不讓孩子過早的接觸多門語言,但這並不是一個大問題,相反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每一個人在學習語言的時候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比如我們長大之後才開始學習英語或者是韓語,我們在與中國人進行日常對話的時候,有的時候也難免會蹦出一兩個英語或者是韓語的詞彙,這是正常的狀態,這就是學習語言會出現的問題,當然這也就還代表著語言學習還沒有達到一個爐火純青的地步,還需要繼續學習,繼續掌握,只要到達了某一個程度之後,孩子基本上就能夠完美無缺的應用。還有的時候孩子就是因為某個句子當中某一個單詞,他不知道用第2門語言怎麼表達,所以就只好用母語去表達了,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雖然多語言學習有各種各樣的優勢,但是學習起來卻並不那麼簡單,家長要有充分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