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方言多,影響寶寶說話?多語言環境教育孩子,這3點很重要

2020-08-20 小C育兒家

現在是一個國際化的世界,很多父母都非常的貪心,他們不僅希望孩子能夠學好普通話,學好中文,更多的父母研究其想培養孩子多門語言,從小就學會英語,甚至是更難的語種,覺得如果從小培養孩子以後再接觸到這些語言就不會那麼吃力了,而且這些語言還能夠真正的應用,而不是像之後學校教的英語那樣,只是啞巴英語只會寫不會說。

這樣的想法確實是好的,但是隨著這樣想法而來的,還有家長們滿滿的擔憂,有的家長們會覺得,過早的讓孩子接觸多門語言,孩子會不會就突然大腦混亂,一門語言都掌握不了了。還有的家長會有疑問,到底該什麼時候讓孩子接觸第2門語言好,是要一起學習,還是在中文掌握了之後再教他們外文。還有的家長還有這樣的苦惱,就是家裡的老人幫忙看孩子,但是老人們不會說普通話,一直說方言,這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語言學習,讓他們以後普通話也說不好呢?

上面那些家長的疑問其實都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原因的,值得我們好好討論。除卻那些本身就是混血兒的家庭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爸爸媽媽都是中國人,一個說北京方言,一個說粵語,因為兩種方言差別很大,所以孩子其實在教育上也會產生上面的疑問。所以說其實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生活在多語言的家庭當中,即便這些語言都是方言,在孩子的教育和學習上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當然這些困難再多,我還是要強調,孩子在從小就有多語言的環境,其實對他的發展是有各方面的好處的,不管是在小的時候還是在長大之後,就拿工作記憶來說,雙語言的孩子要比單語言的孩子要好的多。

01、工作記憶是什麼?

工作記憶其實就像一個記事本一樣,是我們對已知的或者是新的知識存儲處理的一個大腦系統,它可以暫時放著很多的信息,大腦會對這些信息做了短時間的保存,它有利於我們去解決問題和處理執行問題。

02、關於孩子的多語言學習

1、多語言學習並不會對孩子造成混亂

其實不管是雙語教育還是只是一種語言教育,孩子的發展階段是幾乎相同的很多家長對此有不同的意見,他們覺得接觸雙語言教育的孩子通常來說會說話很慢,根本就是會落後單語言教育的孩子,其實對這種現象我也是認可的,因為這些接觸多語言的孩子,他本來就比其他的孩子接觸更多的語種。

所以他們本來就需要有雙倍或者是多倍的時間去適應和學習使用這兩門語言,這是因為他們在構建多種不同的語言系統,這些語言系統並不是說可以同時構成,而是多一門語言就要多一份時間,所以說多語言的孩子就會說話比較慢,但是如果我們把多元的孩子當中的一門語言與單語言的孩子進行對比,其實他們從開始接觸到能夠熟練的使用經歷的時間是差不多一樣的。

而且多語言的家庭的孩子之所以會說話晚,原因其實不單單是他們要多接觸一門語言,有的時候家人對於孩子學習不同語言的態度,也會深刻的影響到孩子。就拿說方言的家庭來說,有的時候爺爺奶奶使用了一句方言,孩子不自覺的就學會,爸爸媽媽聽到之後就不高興,要糾正孩子的口音,非讓孩子使用普通話不可,但是爺爺奶奶就會覺得爸爸媽媽大驚小怪,繼續對孩子使用方言,這樣大人之間的矛盾確實會對孩子的越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孩子會糾結,不知道該怎麼說話,而且他們那個時候還不能夠達到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程度。

2、越早接觸能夠實現更好的應用

對於語言接觸的時間長短和早晚,其實是能夠影響孩子能否熟練的使用這門語言的,雖然不能說對於語言的應用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這樣的影響其實也是不可忽視的。對於這件事情,其實我們能夠從那些從小就接觸雙語教育的混血兒家庭當中看到,這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多門語言,他們在經過沒幾年之後就能夠應用的非常的熟練,相反那些在很晚才接觸第2門語言的人,即使經過幾年甚至是數10年的努力,講話依舊是磕磕巴巴的,根本比不上那些從小就接觸的小嬰兒。

就拿我們學英語來說就是這樣,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學了10年的英語,還不能跟外國人流暢的對話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但其實這才是常態,家長們如果試一試就知道,相反那些從小就在國外生活,甚至只生活過兩三年的孩子他們都能夠流暢的使用英文,這就是越早接觸的優勢。

3、一個句子當中夾雜多門語言並不是問題

那些同時學習了多門語言的孩子會在說話的時候在一個句子當中使用多門語言,其實很多家長就是擔心這樣的問題,所以不讓孩子過早的接觸多門語言,但這並不是一個大問題,相反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每一個人在學習語言的時候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比如我們長大之後才開始學習英語或者是韓語,我們在與中國人進行日常對話的時候,有的時候也難免會蹦出一兩個英語或者是韓語的詞彙,這是正常的狀態,這就是學習語言會出現的問題,當然這也就還代表著語言學習還沒有達到一個爐火純青的地步,還需要繼續學習,繼續掌握,只要到達了某一個程度之後,孩子基本上就能夠完美無缺的應用。還有的時候孩子就是因為某個句子當中某一個單詞,他不知道用第2門語言怎麼表達,所以就只好用母語去表達了,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雖然多語言學習有各種各樣的優勢,但是學習起來卻並不那麼簡單,家長要有充分的耐心。

相關焦點

  • 家裡方言多,影響寶寶說話?多語言環境怎麼養孩子,你知道嗎?
    後來詢問了一個兒科醫生,才了解到其實多語言教育可能會讓孩子更聰明。如果一家人全都說普通話,孩子在這個環境之中也會普通話,說得越來越好。加之社會上通用的都是普通話,孩子也不必要去學習方言。在這樣的觀念之下,也就使得多語言狀態被扼殺,單語言行為越來越多。可實際上,多語言或許並不需要過度的糾正。 孩子在出生之後,他們所接觸的人以及環境都是較為陌生的孩子。就如一張白紙一樣,他們見到什麼可能就會刻畫出什麼樣的狀態。
  • 多語言環境影響寶寶說話早晚?是否要學習多語言,問題其實不複雜
    而在中國雖然用通用漢語,但是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比如南方地區,可謂是隔一村就有一種語言,就拿閩南話來講,和普通話相差極大,只會普通話的人來閩南語區根本聽不懂,說是兩種語言都不為過了。因此,對於方言和普通話相差很大的孩子來說,他們生來就處於多語言的環境下。
  • 孩子什麼時候進入語言發育期?一家人3種語言會不會影響孩子學說話
    很多家長留言詢問: 「老人帶娃用方言,會影響寶寶說話表達嗎?」 「我們一家三種語言,會不會影響寶寶的語言發育」 「孩子語言發育階段,該用普通話還是方言?」 ... ...
  • 家裡孩子說話晚,難道和家裡說幾種語言有關係?
    每一個階段,父母都特別關心孩子的成長。有的孩子在一歲半的時候就會說很多話,有的孩子在兩歲,也只能說一些簡單的話語。那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說話晚?家裡的語言種類,方言多複雜,會不會影響到孩子說話呢?很多家庭的組織並不是本地方的,大部分的家庭至少有兩種以上的方言。媽媽說的一種,爺爺奶奶說的又是另外一樣,所以說寶寶們,至少會接觸到兩種以上的語言。寶媽們就會認為,孩子接觸的語言環境的複雜,直接影響到了孩子說話的早晚。國外有研究表明,無論是在單語還是在多語的環境下,孩子說話早或晚的機率都是一樣的,雙語多語環境不會導致語言學習的滯後。
  • 奶奶教孩子說話識字,孩子滿口方言,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嗎?
    文|凝媽現在70%左右的家庭都是爺爺奶奶帶孩子,老人們也有一定的學識,或者接受了新的育兒理念。了解教育孩子很重要,不僅承擔起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的重任,還想多教孩子一些文化知識。但是,問題來了,老人在教育孩子說話識字方面,還有些讓人啼笑皆非。
  • 家裡方言多小孩2歲半不會說話
    昨天,記者從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所獲悉,最近,該院接診了好幾例大小孩還不會開口說話的病例。據悉,市民劉先生的兒子今年也2歲半了,但他們家裡的四位老人說話時用4種方言,而孩子到學說話的階段了,到現在還金口難開,家人很是著急。
  • 2歲多的孩子還不會說話?快看看這5種影響因素
    的兒童卻越來越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不同民族的語言具有普遍性,但相互之間也有差異。幼兒不僅要學習語言系統,還要學習語言運用,這對孩子來講比較困難。比如居住環境改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方言不一致,教育的差異及兒童所處語言環境的變化,都會影響的語言發育。
  • 寶寶學說話該不該跟他說方言
    語言混雜對寶寶說話究竟有哪些影響?有媽媽擔心,寶寶已經到了學說話的年齡,平時在家跟他主要是說方言的,有時候也說幾句普通話,不知道這會不會對寶寶說話有影響。研究發現,如果多種語言混雜,可能會導致寶寶說話晚。專家建議,為了避免讓孩子「開不了口」,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最好從小就用標準的普通話。1、媽媽疑惑:複雜語言環境對寶寶說話有影響?
  • 學英語寶寶各種有好處,多方言就影響成長了?這是另一種崇洋媚外?
    但是看到這裡我不禁有個疑問,為啥現在雙語教育這麼流行,家長們幾乎都是從小ABC,恨不得自家寶寶七國語言樣樣精通,但一談到多方言教育方言,反而就讓大家有所爭議了。各種覺得多方言覺得會對寶寶說話有影響的,會做壞孩子成長的言論層出不窮,這是什麼道理?外語和方言,到底為何存在這麼大的差異?
  • 爺爺奶奶說方言父母說普通話,你的寶寶說哪國語言?
    我家就是這種情況,當時我婆婆來的時候就是一口的方言腔,我根本都聽不懂她在講什麼,所以我當時很發愁,一是愁寶寶學說話的時候是普通話還是方言,如果是方言的話,別的小朋友會不肯跟寶寶玩吧,二是愁家裡既有方言又有普通話,寶寶學習的時候會不會搞混,從而影響到寶寶學習說話呢?@初學當媽90後:她爺爺每次做了筒子骨,就教女兒說:「這是鬼頭(骨頭)」真是哭笑不得!
  • 語言教育 | 科學研究證明孩子從小使用方言大有益處
    語言教育 | 科學研究證明孩子從小使用方言大有益處本文原載《中國教育報》(2019-12-19 第9版)作者系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碩士研究生日常生活中,很多年輕家長擔心方言會影響孩子學習普通話,對方言有牴觸情緒。其實,保護方言越來越得到大眾的認可,釐清方言與孩子成長的關係,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
  • 港大語言治療系主管李月裳專欄①|家庭多語環境,會不會影響孩子學說話?
    很多家長都表示困惑,家裡語言環境複雜,有方言有普通話,有的還涉及英語,會不會影響孩子學說話?家庭多語環境,會不會影響孩子學說話?文|李月裳1—2歲的幼兒一屋多語孩子有能力應付舉例一:爸爸是在美國長大的華人,只說英語,媽媽說廣東話,婆婆講臺山話,家裡保姆來自印度尼西亞,英粵語都不正宗,會否影響孩子學說話
  • 全家幾種方言,如何讓孩子順利說話
    當天南海北的兩個人走到一起,兩個家庭之間溝通交流勢必會交織著普通話和幾種方言。而這也給小Baby學說話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為什麼你們每個人說的話都不一樣?」這種新組建的小家庭,不僅僅是「多語種」,其實也是「多文化」的匯聚地。
  • 3歲寶寶不會說話,「語言發育遲緩」,家長可以用這4招來訓練說話
    5、不願與別人溝通交流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不僅接受別人的信息困難,而且自己表達也是個問題,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就更不願意主動與別人進行溝通交流,久而久之就會困在語言障礙的惡性循環中,越來越嚴重。二、家庭語言環境對孩子的重要影響?
  • 寶寶說話晚就是自閉症?孩子說話晚可能是你這幾點沒做好
    很多人會說自閉症怎麼診斷,孩子說話遲緩,不愛說話就是自閉症嗎?而自閉症患者數據的日益增長,更是讓很多家長對孩子說話晚這一問題感到草木皆兵。當然不是,語言發育遲緩是發育遲緩的一種,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
  • 老人說方言,孩子說話晚?原來真相是這樣!
    調查表明,我國小於兩歲半的兒童,由祖輩照顧的比例達到60-70%,3歲以後也有約40%。因此,孩子學說話,最主要的模仿對象,就是操著各種方言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許多家長擔心:方言對孩子學說話有不良影響。果真如此?心理學家告訴您真相。
  • 3歲寶寶說話結巴,被診斷語言障礙,我用1招讓孩子口齒清晰,打臉眾人!
    可事實是寶寶3歲多了,說話還是結結巴巴,看著別人的孩子能背古詩甚至講故事,我真的快崩不住了。 你可以猜測寶寶想要表達的內容,適當給予他一些提醒,幫助寶寶將句子完整地串聯起來表述。 Q:寶寶3歲後,常常喜歡自言自語,這正常嗎? A:3歲是孩子的語言發展從外部語言過渡到內部語言的關鍵階段。
  • 語言環境影響表達,影響孩子人際溝通,這樣做創造優質語言環境
    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我們都會想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就是想讓孩子可以更快、更好的學會說話,畢竟各位家長應該都清晰地記得孩子模模糊糊地說出「媽媽、爸爸」的時候,自己是有多開心吧?突然想起隔壁那對父母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什麼髒話、敏感詞統統不能說,寶爸可是委屈壞了,有時候沒憋住下意識就會發出一句感嘆的詞,就會立馬引來寶媽的責怪,每天就連說話都是小心翼翼的。
  • 方言+普通話「雙語環境」就在身邊,你卻忽略
    現在很多家庭跟寶寶說話都用普通話,一種原因是兩口子地域不同,各說各的方言交流起來困難,所以一直使用普通話。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孩子只會說普通話;另一種原因,覺得方言土,怕孩子以後跟別人交流起來困難,也怕孩子的語言環境混雜,以後寶寶說話口音彆扭。
  • 為什麼說話晚的孩子越來越多?家長一定要清楚這幾點
    一般來說,寶寶1歲開始就會「咿咿呀呀」的學說話,到了2歲就能跟家人進行基本的溝通交流。可是也有一些寶寶,到了該會說話的時候不說或不會說,2歲沒有任何詞彙出現;3歲沒有任何句子出現;4歲之後說話言語不連貫,模糊不清難以理解;5歲之後說句子仍常有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