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對自閉症的重視和深入認知,很多媽媽朋友們都會在自己寶寶成長過程中,教給他們一些簡單的技能,就比如說話,走路,伸手等一些簡單的行為。但是有些寶寶對這些外界的變化卻沒有絲毫的反應,甚至學不會。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是自閉症的表現嗎?很多人會說自閉症怎麼診斷,孩子說話遲緩,不愛說話就是自閉症嗎?而自閉症患者數據的日益增長,更是讓很多家長對孩子說話晚這一問題感到草木皆兵。
什麼是自閉症?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兒童行為發育障礙疾病的一種,其主要核心症狀在於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社交障礙、語言障礙、智力障礙、行為刻板重複、興趣狹窄等等,語言發育障礙只是自閉症的一個表現,還有迴避他人目光,對父母不依戀,興趣狹窄和刻板行為等更多的障礙,可以與語言發育遲緩相區別。
根據調研大部分人認為自閉症屬於心理問題,是孩子內向不愛說話的一種表現,實際上自閉症的核心症狀在於社交障礙,無法與人正常溝通導致與社會脫節,最終導致無法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孩子說話晚=自閉症?
當然不是,語言發育遲緩是發育遲緩的一種,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
影響寶寶語言發育的因素很多,除去孩子聽覺和發聲器官異常的原因,遺傳,語言環境及父母語言行為都會對寶寶的語言發育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出現下面幾種教育問題:
1、不讓寶寶說話:對孩子有求必應,不需要寶寶說就能得到自己所需;
2、家裡方言過多:一家人好幾種方言,導致孩子不知道如何開口是好,建議說普通話並放慢語速;
3、強行糾正或笑話寶寶的語言:容易讓寶寶對自己的表達感到壓力,害怕張嘴說話;
4、過早過多接觸電子設備:過多的遊戲或電視時間,很容易影響寶寶語言交流能力的健康發展;
5、家長語速過快:家長對著寶寶說話語速過快,孩子容易理解困難,也影響寶寶的語言發育
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是保證孩子語言發育的重要環節之一,當家長發現孩子語言能力明顯落後於正常孩子時,比如兩歲仍不會說話,或者只會說簡單的疊詞就要提高警惕了,及時去醫院檢查,明確病因,及時幹預治療,不論是語言發育遲緩還是自閉症,早發現早幹預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