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說話、說話晚、說不清?家長一定要學會這6招!

2020-12-20 科學家庭育兒

寶寶不張口說話,很多家長都用「貴人語遲」來安慰寶寶和家人。

但家長聽說過「狼孩」的故事嗎?

被父母拋棄或丟失的孩子,機緣巧合下被野生動物「收養」。

語言發育的黃金期,「狼孩」整日與動物為伴,沒有接觸過任何人類語言。

就算長大後被人類發現並解救,也不能融入社會,無法與人類正常交流。

由此證明,語言發育的黃金期不可逆!

語言發育遲緩還是自閉症?

面對兩三歲還不開口說話的寶寶,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寶寶是不是患了自閉症?

簡單地說,語言發育遲緩與自閉症的本質區別是:一個不會說,一個不想說。

自閉症的判斷

一般自閉症的寶寶伴有明顯的語言障礙,但不是有語言障礙的寶寶都是患了自閉症。

除了語言發育障礙,判斷寶寶是否患了自閉症,家長需要觀察寶寶是否存在以下表現。

除自閉症之外,發音器官的問題(比如唇裂顎裂)、聽力障礙和智力發育落後(比如唐氏症候群、腦癱)也會引起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的判斷

家長先了解寶寶的語言發育一般狀況,才能初步判斷寶寶是否存在語言發育遲緩。

不同寶寶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寶寶語言發育早或晚3個月以內是正常現象,寶寶的語言發育落後超過6個月,家長則需要重視。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寶寶出現以下情況,提醒家長「寶寶語言發育遲緩」了。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

在2歲左右,有1/5的寶寶都有語言發育遲緩的跡象,但大多數寶寶能在未來幾年趕上來。

單純的語言發育遲緩不會影響寶寶未來的心理和行為發展,少數有負面影響的情況,也是家長忽視或錯誤幹預的結果。

早發現、早幹預、早見效!

家長不要聽到「發育遲緩」就恐慌,這不是「寶寶病了」,只是寶寶這方面能力發育較晚。

另外,這是一個非常及時的信號,提醒家長正確幹預寶寶的語言發育,而不是盲目等待。

每個正常兒童都是語言天才,無需經過特殊培訓,都會在生命最初三年掌握一門母語。

這是每個人語言發育的敏感期。

如果錯過語言發育的敏感期,語言能力的發展就會遇到「天花板」,無法再有快速的提升。

因此,一旦發現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家長就要儘早幹預!

家長如何幫助寶寶開口說話?

面對不願開口說話的寶寶,家長總是說:寶寶就是內向,長大點兒就說話了!

殊不知,原因沒有出在寶寶身上,很可能是家長的錯誤行為導致寶寶不願開口說話!

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語言學習的關鍵在於互動。

寶寶每天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而佔用了與家人、小夥伴交流的時間,那電子產品將影響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家長和寶寶一起看動畫片,時間控制在1小時內,看完後和寶寶討論內容,那電子產品也能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每天堅持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是鍛鍊寶寶語言能力的好方法,但家長要掌握正確的共讀方式。

把簡單的「小狗要去洗澡」換成「小狗要去幹什麼?」「小老虎為什麼生氣了?」引導寶寶主動思考,說出更多詞語。

每天堅持親子共讀,寶寶的詞彙量提升,遇到問題時也知道用哪些詞彙表達想法。

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寶寶能開口說話,需要面部肌肉的支持,寶寶說話晚,是不是咀嚼訓練沒有到位呢?

對於磨牙還沒萌出的嬰兒,家長應該有意地先訓練寶寶的咀嚼動作。

寶寶泥糊狀食品時,家長同時咀嚼口香糖之類的食物,進行誇張的咀嚼動作。

通過表演式的行為誘導,寶寶逐漸意識到吃非液體食物時應先咀嚼後吞咽。

即使寶寶學會了咀嚼,在磨牙萌出之前,還是不能吃含有小塊狀的食物。

磨牙萌出,加上有效的咀嚼動作就可開始真正咀嚼塊狀食物了。

可以嘗試「傻一點兒」

家長和寶寶總有「一個眼神就懂」的默契,寶寶不說話,小手一指或眼睛一瞟,家長馬上就能知道寶寶要做什麼。

掌握了這麼簡單的方法,寶寶說話的機會更少了,也更不願意開口說話了。

家長不妨「傻一點兒」,裝作不懂寶寶的肢體動作想要表達的意思,鼓勵寶寶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如果寶寶實在不願意說,家長也不必強人所難,可以先恍然大悟猜出來,然後反寶寶強化「自己說」的意識。

說話是一件開心的事兒

人都想做開心的事情,寶寶更是如此。

回憶一下,你有沒有嘲笑過寶寶的發音?是否強迫過內向寶寶當眾打招呼?

當說話變成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後,寶寶越來越不願意開口,越來越反感說話。

與寶寶交流時,家長要站在寶寶的角度,蹲下來與寶寶平視,專心、耐心地傾聽。

寶寶抱怨「今天在幼兒園,小A打我」,家長一句「離他遠點兒!」就把天聊「死」了!

家長可以問寶寶「小A為什麼打你呀?」「後來怎麼樣了?」「你們是怎麼和好的?」

寶寶只是想講講幼兒園的趣事,家長應該將話題展開,鼓勵寶寶繼續說下去,這樣寶寶才能體會到說話的快樂。

避免一句話出現多語言

很多家長關心:多語言環境(中英文、普通話和方言)會影響寶寶的語言能力嗎?

並沒有研究表明,生活在多語言環境的寶寶比在單一語言環境的寶寶語言發育緩慢。

家長需要避免一句話夾雜多種語言,比如普通話中夾雜方言、中文與英文混著說。

寶寶說話是自然而然的過程,但靜等花開的同時也需要家長的引導和鼓勵。

希望所有語言發育遲緩的寶寶,在家長的正確幹預下,語言能力都槓槓的!

科學家庭育兒團隊原創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相關焦點

  • 寶寶說話晚?說不清?怎麼辦
    說話晚?說不清?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很多,通常影響孩子說話的有聽力障礙、發音器官異常、認知缺陷、語言環境、心理問題等因素。爸爸媽媽如果發現孩子的語言發展年齡與實際年齡不相符,應及早幹預,除了到專業機構進行針對性治療,孩子在家的日常訓練也非常重要。如何培養寶寶說話?1.和孩子說話時語言要簡潔,語速要慢,重點突出,不要複雜,每一個字都要說清楚。
  • 孩子很聰明,就是說話晚、說不清?其實,「元兇」可能是家長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尷尬」:感覺自己家孩子挺聰明的,學什麼都挺快,可就是說話晚,有時候連爸爸媽媽都說不清。別人家孩子已經能熟練「清點」家裡的親戚了,自家寶寶剛開始叫爺爺奶奶;別人家孩子已經可以讀故事了,自家寶寶說一句完整話都很難。
  • 寶寶說話晚怎麼辦?寶媽學會這3招,拒絕做寶寶的「翻譯家」
    但是小鄧卻發現,同齡小朋友大部分能說的話,但是自己兒子卻說不了,只能簡單說些詞彙。原以為兒子身體出現了什麼情況,帶去醫院檢查卻被告知一切正常。為什麼寶寶說話這麼晚?通常來說,寶寶語言發育具有階段性:寶寶2歲的時候,平均能夠說出50個左右單詞,並說出少量語句;當寶寶到了3歲,一般都可以說出自己的名字,並進行簡單的語句表達。想要改善寶寶說話晚的狀況,寶媽不妨學會這3招,超級有效!
  • 寶寶說話晚、說不清,背後的原因你知道嗎?
    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去表達,讓他自己說清楚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孩子學習語言學習,是從咿咿呀呀學語到說連貫、說清楚,一定會有吐字不清晰、說不清,甚至有錯誤發音的地方。,孩子不能理解很多家長說話語速很快,跟孩子說話也是如此。
  • 寶寶說話晚怎麼辦?家長試試這幾招,讓娃快開「金口」
    但寶寶說話晚,不一定就是他的智力或者大腦出現問題,也有可能是家長沒有做到以下4個準備,一起來看看吧!而且在寶寶試著開口說話時,家長們一定要仔細聽,然後給予他回應,這對他是一種鼓勵。尤其是家長不要覺得自家寶寶說話晚就不停地斥責他,雖然寶寶還不能流利的表達自己需求,但是他差不多能夠明白家家長語言表達的意思了。家長這樣做,只會使寶寶對發音和開口說話產生恐懼感。
  • 寶寶說話晚怎麼辦?家長試試這幾招,讓娃快開「金口」
    但寶寶說話晚,不一定就是他的智力或者大腦出現問題,也有可能是家長沒有做到以下4個準備,一起來看看吧!家長要多教寶寶說話家長只有去多教寶寶說話,他才能受到語言的刺激,慢慢學會說話。如果家長比較忙,沒有時間跟寶寶說話,那麼他的語言中樞就很少有機會受到刺激,就發育得比同齡寶寶慢些。
  • 寶寶說話晚,家長要積極引導,試試這4種方法
    寶寶牙牙學語的樣子特別可愛,可是有些寶媽等著一天等太久了,同齡的寶寶已經會說話了,可是自己家的寶寶卻還不會說話。 有些寶寶說話比較早,有些寶寶說話比較晚,如果寶寶說話晚,家長要積極引導,讓寶寶儘早學會說話,這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說會起到正面的影響。
  • 寶寶說話晚、說不清,多半是父母種下的因,幾種錯誤行為儘早糾正
    但其實有時候他們不開口說話或說話晚,並不是孩子笨,而是家長沒給孩子機會說。的問題,認為是「貴人遲語」,是好現象,智商高的表現,但其中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反而有時造成娃說話晚,說不清的原因可能就在家長的身上。
  • 寶寶很聰明,就是說話晚、說不清?講真,「元兇」可能是家長
    寶寶說話晚,大部分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但這樣寶寶的咀嚼功能就得不到很好的鍛鍊,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口腔肌肉的發育,進而影響到語言發育,出現說話晚、發音不準的問題。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做互動型家長,在玩樂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
  • 寶寶說話晚、說不清?不要埋怨寶寶笨,家長可能是真正的"元兇"
    不知道各位爸爸媽媽都是幾歲開始教寶寶說話的,反正諾媽現在正投身於教諾諾學說話中。還是因為以前沒注意諾諾說話的練習,導致說話晚,詞彙量不夠,只能抓緊時間惡補。除了要對應孩子的月齡教他說合適的話外,還要結合孩子自身的發育情況,如果孩子比較遲鈍,就要放慢腳步;如果孩子學得快,可以試著教一些難度更大的。不過寶寶的基礎還是要打好,不然學得再多也是徒勞。美國兒科學會發布過相關內容,家長可以給自己家的寶寶做一下評估。
  • 寶寶很聰明,就是說話晚、不開口、說不清?講真,「元兇」可能是家長!
    但這樣寶寶的咀嚼功能就得不到很好的鍛鍊,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口腔肌肉的發育,進而影響到語言發育,出現說話晚、發音不準的問題。此外,若孩子一直處於環境變遷,家人語言輸入不一致的情況中,也多多少少會影響到語言發育。想要改善孩子說話晚、說話不清的狀況,最重要的是咱大人先改變觀念。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做互動型家長,在玩樂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
  • 孩子說話晚,家長應該怎麼辦?原因有這5點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再大點就自然會說了,但是很多孩子到了3、4歲還是不能夠表達自己一些簡單的需求,吐字不清晰,可能是因為寶媽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錯誤的行為造成的。跟著育兒助手敬邦手推車一起來了解一下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法吧。
  • 寶寶說話晚?可能全「賴」父母,學會「3勤1懶」,寶寶說話快
    影響孩子說話有很多因素,像男孩普遍比女孩說話更晚,雙語家庭的寶寶也會更晚開口,但有的時候,寶寶說話晚,完全是父母的「鍋」。但有時候寶寶說話晚,都要「賴」父母們。1)缺乏和孩子溝通大家都知道學習語言是需要環境的,但現在的很多家長都非常忙,沒有時間經常陪孩子交流,這就導致寶寶沒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
  •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抓住語言發育黃金期,做對6件事
    我家寶寶都1歲了,也不會說話……我家寶寶10個月了,什麼都明白,就是不說話,正常嗎?小孩子說話晚,那是貴人語遲!「發育遲緩」就恐慌,這不是「寶寶病了」,只是寶寶這方面能力發育較晚。,寶寶能夠經常聽到周圍人說話,並且有人經常與寶寶互動,交流,逗寶寶玩耍,那麼就更容易學會說話。
  • 寶寶說話晚跟智力有關?不一定,說話晚的重要因素是缺乏陪伴
    孩子說話的早晚,跟智力有關係嗎?這常常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很多父母都會陷入類似「貴人語遲」的認知誤區,實際上,這是人們的誤解,影響孩子說話的因素有很多,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說話,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家長對孩子說話存在的哪些誤區,孩子說話晚的原因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學會說話。
  • 寶寶說話晚、說不清,怎麼辦?心理學專家告訴你答案!
    只是在孩子的語言發展初期,多語言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可能會說話相對晚一些,因為同樣一個詞、一句話,不同的語言體系表達方式是不同的,這一點,對於孩子的理解上可能有一點難度。 對於多語言環境下的家庭,如果希望孩子能夠接受不同的語言,首先建議家長一定要堅持。
  • 寶寶不說話、說話晚怎麼辦?
    、說話晚是什麼原因?其實說到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可能很多家長對語言發育的問題忽略掉了,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到了三歲以後語言發育遲滯再來就診,這樣就可能留下終生遺憾,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聊的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微:有這一類的家長朋友一定引起重視了。楊醫師,我們怎樣分辨孩子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有沒有一個參考呢?
  • 寶寶說話晚,責任在父母?學會「3勤1懶」,寶寶早說話並不難
    在9個月左右的時候,二寶學會了第一個字,兩個老人才放下了心。但有時候孩子開口說話晚,很有可能是父母的問題。我同事家的孩子,2歲還只會說爸爸、媽媽。去醫院做了檢查之後,醫生給出的建議是:要多和孩子交流。因此,寶寶說話的時間晚責任不全在於父母,但想要寶寶早點說話卻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學會「3勤1懶」,寶寶早說話並不難。
  • 寶寶說話晚,責任在父母?學會「3勤1懶」,寶寶早說話並不難
    在9個月左右的時候,二寶學會了第一個字,兩個老人才放下了心。但有時候孩子開口說話晚,很有可能是父母的問題。我同事家的孩子,2歲還只會說爸爸、媽媽。去醫院做了檢查之後,醫生給出的建議是:要多和孩子交流。一般的寶寶在7-12個月左右大的時候就可以開口說話了。
  • 寶寶說話晚不是貴人語遲,而是因為這4種疾病,家長一定需謹慎
    咱們寶媽自從寶寶出生之後,就總是拿著寶寶跟其他孩子的發育進行比較,比寶寶會翻身的時間,比寶寶會走路的時間,寶寶的大動作稍微晚別人一下都要把寶媽給急的不行,但是當寶寶說話的時間晚於別人時,寶媽卻不會這麼急躁,因為咱們老一輩的人常說「貴人語遲」,說是說話越晚的孩子其實越聰明,那麼這句話有沒有科學依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