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說方言父母說普通話,你的寶寶說哪國語言?

2020-12-13 哈囉寶貝

很多家庭,由於父母工作繁忙,寶寶出生以後,白天幾乎都是由家中老人帶著的,但是寶寶一天天長大,開始要學習說話了,而家中老人大多都只會說方言不會講普通話。

我家就是這種情況,當時我婆婆來的時候就是一口的方言腔,我根本都聽不懂她在講什麼,所以我當時很發愁,一是愁寶寶學說話的時候是普通話還是方言,如果是方言的話,別的小朋友會不肯跟寶寶玩吧,二是愁家裡既有方言又有普通話,寶寶學習的時候會不會搞混,從而影響到寶寶學習說話呢?

@初學當媽90後:她爺爺每次做了筒子骨,就教女兒說:「這是鬼頭(骨頭)」真是哭笑不得!

@豬豬0615:我不能接受,豬豬的爺爺奶奶那時候就是教我他講客家話,「鳥鳥」就喊「屌崽」,「我」就「ai」,「餅乾」就是「bianbian」,我無法忍受,就是就是快要爆炸了,所以今年過完年,死活不要他們過來,豬豬正好是學話的時候,我不能接受豬豬一口我聽不懂的話!

@噹啷and哐當:你們還算好,我婆婆平時就喜歡念,這點是得到了我老公家族的公認。只要我回家,她就一天到晚對著寶寶念個不歇氣。扎(啄)木鳥,蟈蟈(哥哥)......最讓人受不了的就是唱歌,「兩隻老鼠跑得快,跑得快,一隻沒有腦袋,一隻沒有嘴巴.......」。字母歌就和英文混淆,而且每首歌都唱不完,還跑調,徹底的暈倒!

@小小媽:自從寶寶出生,公公婆婆就從老家過來照顧了。公婆不會說普通話,在家都說東北話,老公習慣了常說普通話,我呢時不時蹦出來幾句廣東話。小小現在已經1歲半了,除了喊「爸爸媽媽」比較清楚之外,其他話都是依依呀呀的口齒不清還隱約帶著東北腔。看著一些同齡的小朋友語言流利,自己很是擔憂。但醫院檢查並沒發現有什麼異常啊,是不是因為家裡人「各說各話」對寶寶學說話產生了影響?

語言環境對寶寶語言的發展確實很重要

儘管從出生起,寶寶就具備了學習和掌握語言的基本潛能,但最終的語言發展水平取決於周圍環境的影響。如城市裡的寶寶由於所處的環境需要用普通話去與人交流溝通,故普通話發展普遍較好。而農村裡的寶寶,有些地方甚至是學校,教師上課都用方言,更別提在家裡了,所以普通話發展明顯比城市緩慢。

寶寶會不會因為方言和普通話無法及時切換導致語言混亂?

1,寶寶學會講哪種話與接觸的頻率有關

一開始我是教寶寶講話的主力軍,所以寶寶跟我一起講普通話,後來奶奶是撫養寶寶的主力軍,所以寶寶跟奶奶學了方言,這2件小事充分說明了寶寶會講哪種語言,與接觸語言的頻率相關。就像我們學習英語一樣,有的時候我們會說,也知道這個單詞的意思,但是拼寫出來還是會錯。所以學習語言「說」的多肯定就都會了,你現在交流的時候英語和國語無法切換嗎?

2,寶寶在幼年期可以接受多語言的教育,不會弄混

我一直擔心寶寶會將方言和普通話弄混,但是最後的結果告訴我寶寶的大腦神奇多了,他可以同時記住兩種語言,並且這兩種語言是完全獨立的語系,互不影響。

所以,寶爸寶媽們真的不用擔心老人帶孩子時用方言跟孩子互動,或者教孩子說方言,這些都不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的,再說了,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嘛!爸爸媽媽們不妨想想自己,小時候跟家裡人說方言,跟學校的老師講普通話,現在也能在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無障礙切換,真的不用擔心啦。

相關焦點

  • 孩子說普通話 還是方言呢?
    你有沒有發現,周圍和孩子說普通話的家長,越來越多了,尤其在一二三線城市,為什麼呢?二,家長想培養孩子的語言習慣和語言環境,就儘量和孩子說普通話。[這樣會有兩種結果]一,當地方言不會說,但聽得懂。還是需要聽得懂當地語言,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說方言的人,就像學英語一樣,最少得聽得懂別人罵你的話。二,聽得懂方言,也會說,但習慣用普通話溝通交流。
  • 父母在家該說普通話還是方言?小學生:學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
    老師點名呵呵在課堂上給大家朗誦一下《詠鵝》,呵呵認真地用一口濃重的方言讀完,沒想到全班同學哄堂大笑,老師無奈地說:「你坐下吧」。呵呵疑惑不解:難道我讀錯了,我爸爸就是這樣教我的。呵呵回到家,母親訓斥道:「陳老師說你在課堂上用長沙話讀課文,擾亂了課堂紀律,嚴重影響大家學習。」媽媽當即規定:所有人在家一定要說普通話,課爸爸卻站出來說方言不能丟。
  • 說普通話很高級?方言就很low?
    但是問題來了,不知各位發現沒有,似乎在孩子們的世界裡,說方言會惹人恥笑,細細想來似乎每個人都有這種經歷,剛剛走出小城到大城市去,因為不會說普通話面臨的窘境,孩子們在接受小學教育時,被禁止使用本地方言。或是一個在外奮鬥多年小有成就的幼時夥伴,用很認真的口氣告訴你,我已經忘記了方言,只記得普通話怎麼說。似乎不知不覺中普通話開始高人一等?說方言就會顯得很嘍或者是沒禮貌?
  • 孩子說話晚、說方言,愁壞爸媽!能不能說方言,看看專家們怎麼講
    寶媽說並不是不喜歡方言,而是自己要教孩子普通話,還想等孩子再大些教英語單詞。那麼寶寶和奶奶在一起,這樣又是方言,又是普通話的,孩子會不會說話晚?會影響寶寶的說話能力嗎?帕特裡夏庫爾研究發現:當嬰兒聽到不同方言時,就會在大腦組織神經細胞,加以識別並儲存。
  • 因奶奶教孩子土味方言,媳婦跟老公吵起來了,汪涵卻這樣說
    或許是因為這些天跟毛奶奶接觸的時間比較長,加上孩子當時正處在語言模仿和形成的階段,所以小沙沙在無意之中解鎖了山東方言的技能。聽她說著有模有樣的山東話,我和她爸爸真是哭笑不得。出於作為一位播音主持工作者和語言藝術老師的職業敏感,我覺得這樣對孩子學說普通話很不利。
  • 老人說方言,孩子說話晚?原來真相是這樣!
    因此,孩子學說話,最主要的模仿對象,就是操著各種方言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許多家長擔心:方言對孩子學說話有不良影響。果真如此?心理學家告訴您真相。兒子末末說話比較晚,能說的幾個詞兒還帶著濃烈的湖南味。一位朋友善意提醒我:末末的姥姥姥爺帶孩子時間長,讓他們跟末末講普通話,孩子學說話會快一點,將來適應幼兒園也容易些。
  • 先教孩子說普通話還是方言?別糾結!了解這3點,孩子語言力爆棚
    比較經典的例子就是抖音裡有個短視頻,一個東北姑娘對臺北姑娘說:你「拔屁股不?」,臺北姑娘沒懂,東北姑娘解釋:你坐著鐵凳子上涼不涼?我們的家鄉話裡一些方言是滿語,例如「埋汰」(很髒)、「禿嚕」(辦事沒著落),這些詞語日常使用,若真的和一個只講普通話的人交流,交流障礙還不算大,不至於一句都聽不懂。
  • 寶寶學說話該不該跟他說方言
    語言混雜對寶寶說話究竟有哪些影響?有媽媽擔心,寶寶已經到了學說話的年齡,平時在家跟他主要是說方言的,有時候也說幾句普通話,不知道這會不會對寶寶說話有影響。研究發現,如果多種語言混雜,可能會導致寶寶說話晚。專家建議,為了避免讓孩子「開不了口」,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最好從小就用標準的普通話。1、媽媽疑惑:複雜語言環境對寶寶說話有影響?
  • 老人帶娃說方言,孩子語言能力會受影響嗎?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同
    很多老人因為年紀的緣故,普通話說的並不好,甚至在不少地區老人根本不會說普通話,只會說方言,帶娃的時候自然也只能說方言。父母說普通話,爺爺奶奶又說方言,會不會把孩子搞蒙了?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這是很多家長都會擔心的問題。
  • 奶奶教孩子說話識字,孩子滿口方言,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嗎?
    網友表示奶奶教的沒錯,自己小時候就是這麼學的。這樣的場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種情況非常普遍,總結來說,老人教孩子說話識字會存在這些問題,看看你家是哪一種?老人們長期在一個地區生活,一般不會說普通話,在帶孩子時也不能一下子學會普通話,帶有地方口音是必然。孩子跟著老人時間長了,自然也和老人是一個口音,一張嘴就知道是哪個地方來的。*老人用地方方言,不會標準書面語老人多年的認知、也形成了固定的習慣,對一些事物的叫法已經約定俗成,習慣性地用地方方言教孩子認識事物,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位奶奶一樣。
  • 家裡方言多,影響寶寶說話?多語言環境怎麼養孩子,你知道嗎?
    普通話普及之後,很多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普通話說的更好,要求周圍其他人都用普通話和自己的孩子交流。一旦爺爺奶奶出現方言,他們就會異常的生氣,甚至不太願意讓自家孩子和老人交流,害怕孩子之後說一些土方言。確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孩子和老人呆久之後,他們在說普通話之時會存在一定的困擾。可是實際危害真的像我們所想的這樣大嗎?多種語言存在,真的會對孩子的言語造成一定的傷害嗎?
  • 奶奶和寶寶講方言,我和寶寶講普通話,寶寶學習語言要注意什麼
    「寶寶,親(qin三聲)娘抱(無錫話叫奶奶親娘)」奶奶抱著寶寶在樓下逗他玩。看到一起玩的小朋友,奶奶帶他過去,和人聊著聊著不自覺普通話切換到無錫話,她講的起勁,小朋友也很興奮的哇啦哇啦搭話,只有一邊站著的媽媽一臉懵逼。場面好笑又略微尷尬。
  • 寶寶經常說悄悄話?說明語言敏感期到了,父母要多陪孩子聊聊天
    1.自言自語,愛說悄悄話在孩子掌握了一種新的技能之後會不斷的尋找機會來鍛鍊自己新學會的技能,對於孩子來說學會說話也是同樣的一種技能,所以他們會不斷的鍛鍊自己說話的能力。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有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在進入到這個時期之後就會經常自言自語,這就是他們在自己鍛鍊自己的語言能力。
  • 「推普周」你說普通話路上的絆腳石是誰?
    根基不穩的我很快就被帶偏了,說出了普通話和四川話混合的「川普」,就很搞笑~小乙:我本來普通話說得很好,就怪我爸經常說四川話,就把我給帶偏了!小丙:我爺爺奶奶的普通話很不標準,所以我的普通話說的也不是很好!
  • 為說普通話,將把「調羹」叫「勺子」
    當然,人們也知道,這「湯匙」畢竟不是「勺子」,但為了說普通話,只好將就這樣叫著。沒有人號召,更沒有人要求,人們幾乎是自發地說起了普通話,這是我家鄉人們說普通話的現狀。因為,人們覺得,說土話就是土氣,只有說普通話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
  • 你說的是「沙子」?
    ,孫子孫女一臉無知;孫子孫女講英文,爺爺奶奶不知所措,有時孫子孫女講幾遍爺爺奶奶都毫無反應,急了,乾脆不講了。爺爺奶奶圍著小祖宗更加茫然無措。  小到喝水,吃東西,大到學習,讓原本自信滿滿的公公婆婆一下子落入無邊的困惑。他們最常見的狀態就是拉著我或女兒問:他說啥?公公很是責怪我沒有教孩子中文。天地良心,中文學校也送了,中文也教他們讀了,但是,一周一次,一次二個小時的學習怎麼可能有國內一周五天,一天六七個小時的中文教學強悍。要求這裡出生的孩子中文和國內同年紀的孩子中文一樣棒,你覺得可能嗎?
  • 「我的jio」,孩子方言版普通話,讓人摸不著頭腦,更讓寶媽頭疼
    你看,不光是孩子,就連父母有時候都分不清,自己說得到底是方言讀音,還是普通話讀音了。在我們小時候,也常常因為方言,而在語文上吃虧不少,錯的也不少。但是,我們又不能說,為了孩子的作業和跟人交流的問題,就阻止孩子說方言。
  • 你的孩子還會說家鄉話嗎?孩子們不說家鄉話,方言的傳承會斷層嗎
    不會說父母的家鄉話的孩子不在少數。在很多父母來自不同的地區,遠離彼此的家鄉,到第三地工作的家庭裡,幾乎都存在著這種情況。比如說,在我們學校裡,教師們的孩子絕大多數都不會說父母的家鄉話,除非是爺爺奶奶帶孩子時特意教孩子說家鄉話,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 廣東,上海本地人都在說方言,為什麼西安本地人喜歡說普通話?
    有位來西安旅遊的網友好奇提問:其他地區的本地人都講方言,為什麼西安本地人都喜歡說普通話?以下是我針對該網友的回答,分享給大家供有同樣好奇心的朋友參考。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說明提問者觀察細緻。我是80年代生人,從小在家和父母、鄰居、小區大院裡的小夥伴們都說的是本地方言,也就是典型的關中話,這個時期完全都是方言對話環境;隨後進入幼兒園,幼兒園的老師是以普通話教學的,並且引導同學與老師、同學與同學之間都以普通話交流(例如老師提問要求普通話回答問題、幼兒園組織活動表演都是普通話等等),但是放學後回到家,尤其是父母來幼兒園接自己的時候
  • 孩子不會說方言?錯過的好處可有點多,寶媽們趕緊教起來
    最後她還來了一句:「難道老師就不能把節目改成用普通話說嗎?」現在我發現很多孩子都不太會講本地的方言,包括我家大寶和二寶,二寶倒是年紀還小,大寶都初中了,結果本地方言都講不清楚,很多本地俚語都聽不懂意思,一些市井的本地話也不會說。有時候他奶奶用土話和他說事,他往往會愣住,我一看到就知道他沒聽懂。有時我問他:「你怎麼不多說說方言呢,不說更不會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