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說方言?錯過的好處可有點多,寶媽們趕緊教起來

2021-01-08 楚媽媽聊育兒

「我是楚媽,喜歡和大家分享和交流育兒想法,歡迎您關注我,一起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語言並不只是聲音的系統或是表意的工具,語言有其文化屬性,是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

前兩天遇到隔壁鄰居,和她說起家裡二寶之前參加幼兒園的元旦文藝匯演拿了個獎,孩子自己特高興。問她,怎麼沒見她女兒參加文藝匯演呢,結果說起這事她就激動了,說幼兒園老師有歧視,因為她女兒班的節目是用地方方言演的,結果她女兒因為本地話不太會講,沒被選上。最後她還來了一句:「難道老師就不能把節目改成用普通話說嗎?」

現在我發現很多孩子都不太會講本地的方言,包括我家大寶和二寶,二寶倒是年紀還小,大寶都初中了,結果本地方言都講不清楚,很多本地俚語都聽不懂意思,一些市井的本地話也不會說。有時候他奶奶用土話和他說事,他往往會愣住,我一看到就知道他沒聽懂。有時我問他:「你怎麼不多說說方言呢,不說更不會說了。」結果兒子說:「你看我有機會說嗎,身邊都沒有這樣的環境,學校裡誰說方言。」

想想也是,現在的孩子哪裡有機會和環境說方言啊,從出生到幼兒園一直到初中,我估計接觸方言最多的時間段就是學齡前他奶奶帶的那段時間了,但是害怕孩子學不會普通話,連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被逼著說半吊子的普通話和孩子交流。現在倒好了,孩子普通話說得可溜了,家鄉話都不會說了。

據國內有學者調查,我國自古以來方言其實有一百多種,目前還在使用的也就六十多種,這六十多種也基本是從「八大方言」體系中分化出來的而已。我們國家在1958年開始推廣普通話,當時周恩來總理在報告中曾經說過:我們推廣普通話,是為了消除方言之間的隔閡,而不是禁止和消滅方言。但事實上現在除了本土戲曲中和一些博物館中還有比較全的保留方言,在生活中方言越來越成為雞肋。

去年,《純滬語早教!「保衛方言」從孩子抓起》一文上了新聞熱搜,讓孩子學好上海話成了眾多上海家庭的選擇。而在蘇州,各個街道都一直堅持舉辦鼓勵孩子聽方言、學方言、說方言的活動。

雖然現在的孩子很少說方言了,但其實我是不牴觸的,我們自己這邊屬於吳語區,吳語一向都被稱為最好聽的方言,我還真不希望自己小孩長大後都不會說了。那作為父母,我們要不要讓孩子說方言呢,說方言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嗎?當然有。

能讓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變強。

我們知道多會一種語言就等於多了一種技能,比如孩子學英語,就是為了能打開世界的窗戶,了解更全面的世界。能說方言等於也就會更了解本地的人文歷史,生活中和一些不會說普通話的老年人也能做交流,多了一種組織語言的能力。

記得以前我們本地有一檔方言節目《有噶種事體》非常受中老年人的歡迎,他們也很喜歡去這個節目分享各種事情,試想如果這種本土類的節目,孩子作為當地土人都聽不懂,確實也是遺憾了。

讓孩子的口才能得到加強。

我們都知道,方言都具有地方特色。很多詞彙的用法,語氣的腔調,語句的順序和普通話都有一些區別。比如我們這裡的方言就有很多倒裝句的句式,是和普通話有很大區別的。孩子學會了也能融會貫通,那麼對學習其他語言也是一種促進。

孩子對於方言中的一些語言特色和精髓也可以用在普通話交流裡,口才也能得到加強。

孩子更接地氣,獲得好感。

會說方言的孩子比較接地氣,能認識更多其他會說方言的小朋友,交流時也不會有困難。都說同在一片土地,同飲一片水,共說一話。有時候確實在本地行走,會說方言讓人有親切感。

很多老人家不會普通話,能和他們做交流的孩子一般都會更受歡迎,也會讓孩子更自信。

讓孩子更了解本土歷史。

很多的本地歷史啊傳說啊,都是從方言裡可以找到蹤影的。雖然現在的社會發展趨勢是大同,但是不可否認了解本土歷史和文化對一個孩子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學會方言在了解本地文化時有明顯的親近感,也讓孩子能更愛自己的家長。

其實很多本地的戲曲是很有意思的,你會這個方言,你也就能聽懂其中的韻味,也讓孩子有歸屬感。

可能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學習方言影響普通話,英語的學習,其實這完全不用擔心。國外也有專家在研究這個事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蒂埃裡·納齊博士就研究指出,雙語環境甚至多語言並不會造成孩子語言習得或說話的發展遲緩。因此,隨著孩子普通話和方言詞彙量的擴大,孩子完全有能力說好兩套語言。

所以,作為父母有時也多多鼓勵孩子說說本地方言吧。

文/楚媽(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晚、說方言,愁壞爸媽!能不能說方言,看看專家們怎麼講
    最近,我認識的一個寶媽很苦惱,眼看產假要結束,讓婆婆來帶娃,可婆婆說一口方言。她的婆婆並不是說大地區方言,而是特別偏遠地區的方言,語調很奇怪,平翹舌音不分,前後鼻音不分,還有很多偷懶而省略掉的音等等,聽起來土裡土氣。
  • 孩子跟著老人說方言?媽媽別急這是好事,有這3點好處!
    相信很多寶媽都有這些困惑,會擔心老人的方言影響到孩子將來的語言表達能力,其實,媽媽們大可不必擔心,孩子年齡越小,語言學習能力越強,學方言並不意味著孩子就學不會普通話,反而往往先學會普通的孩子,很難再學會方言。
  • 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好處原來這麼多,寶媽們都該看看
    寶媽們焦慮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很多寶媽不知道,孩子晚一年上幼兒園,雖說入園時間稍晚了一些,不過背後的好處也是不少的,寶媽們看了之後,也許就不會焦慮了。所以說太早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未必就是好事,寶媽們可別一味想當然,做了讓自己後悔也對孩子身心不利的事情,再後悔可就晚了。●最重要的是孩子一開始上學,可以說今後的十幾年就都是要在學習中度過的,若孩子在幼兒園就產生了厭學心理,對其今後的學習都是很不利的。
  • 我,30歲寶媽,因孩子學說方言與婆婆大吵一架,寶媽們應該這麼做
    婆婆認為家鄉話沒有什麼不好,會說家鄉話也沒什麼丟人的,而且家鄉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語言,所以婆婆不同意只教女兒普通話只不過所有已經成功溝通解決的方式不外乎兩種,要麼婆婆同意說普通話,與媳婦達成一致,要麼媳婦同意婆婆說方言,孩子也學著說方言。所以,想要解決這種情況,就必須有一個人做出讓步。我能給予郭女士的建議便是,去與婆婆溝通,闡述你的觀點和普通話的優勢。其實,你可以選擇通過這幾點來協商。
  • 「我的jio」,孩子方言版普通話,讓人摸不著頭腦,更讓寶媽頭疼
    「不是,就是那個什麼什麼山……哦——想起來了,碟中諜3(shan)」很多父母覺得,讓孩子說方言,到時候普通話說的不標準,對以後跟人交流上會讓人看不起。其實呢,受影響的不光是在和人交流上,在孩子的學習上影響也不小。
  • 寶媽多吃此物,成本不到3塊,做法極其簡單,適合寶媽們吃
    寶媽多吃此物,成本不到3塊,做法極其簡單,適合寶媽們吃!然後開火煮,燉煮的時間在三十分鐘左右,燉煮之後,湯汁很濃,西紅柿的汁水都被燉出來了,吃起來很酸爽。這道燉菜熱量很少,基本以素食為主,裡面的豆腐含有很豐富的蛋白質,其實多吃豆類食物對女性健康有好處
  • 「吃夜奶」的好處竟然這麼多,準備睡覺的寶媽爬起來:餵奶!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最近聽身邊很多孕媽抱怨,說自己每天晚上要起來給寶寶餵奶,連一個完整的覺都沒睡過,真的是苦不堪言。對於第一次帶娃的父母來說,這確實是一個難題。但是,給寶寶吃夜奶的好處很多,很多父母不知道。
  • 「吃夜奶」的好處竟然這麼多,準備睡覺的寶媽爬起來:餵奶
    ,說自己每天晚上要起來給寶寶餵奶,連一個完整的覺都沒睡過,真的是苦不堪言。,而是覺得這件事沒什麼好處,難道給孩子吃夜奶會比白天餵奶好處多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就算每天晚上起來十幾次又有什麼關係?其實啊,餵夜奶確實好處多多。
  • 手把手教寶媽們做育兒手帳
    怎麼做育兒手帳很多寶媽們一直沒能開始去做育兒手帳,並不是寶媽們不想做,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和寫些什麼,和怎麼排版。下面柒月,手把手的教寶媽們做漂亮的育兒手帳。我們從這3個方面開始,讓寶媽們零壓力做育兒手帳。
  • 孩子多做家務有好處,家長們還不趕緊行動起來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孩子們不應該當個啥也不幹的小公舉小少爺。以後鈞媽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一個小暖男在旁邊倒水、拿水果,這日子像想想就很開心。廢話不多說,我們行動起來。 一、做家務的好處首先得師出有名,雖然有教育部的規定,但面對爺爺奶奶們我們也要給他們一個可以信服的理由。
  • 因奶奶教孩子土味方言,媳婦跟老公吵起來了,汪涵卻這樣說
    過年回老家,家長們除了擔心孩子吃不慣住不慣之外,還有最最放心不下的一件事情就是,老人們又要帶著孩子說方言了。原本帶回去一個說一口標準普通話,乾淨利索穿著時尚的孩子,年後還你一個穿著大花棉襖,說話帶著濃濃口音的小花貓。
  • 親子閱讀有多重要?4個好處寶媽要知道,是時候回家陪孩子看書了
    這4個好處要知道,寶媽看完後趕緊安排起來琳琳是一個6歲小女孩,如今正在上幼兒園,平時最喜歡粘著媽媽,可媽媽總是工作,根本沒有時間陪她。分析相信很多寶媽都希望和自己的孩子更加親密,變成無話不談的「朋友」,可總是有各種理由沒時間陪孩子「我們每天都要工作」,「家務活不做怎麼辦」,「我也不想,沒時間啊」。
  • 這3個時間點,寶媽們別錯過
    前言告別了2019年,迎來了2020年,2020年是鼠年,很多父母都在策劃著生一個鼠寶寶,很多父母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要一個鼠寶寶才是最有福氣的,在這3個時間點,寶媽們千萬別錯過了。2、最佳的季節想要一個鼠寶寶的寶媽們應該知道在剛到春秋的時候生鼠寶寶是最好的,因為在春秋的時候,氣候比較適宜,寶媽們也能夠保持愉悅的心情,天氣也是處於秋高氣爽的時候,寶媽們生下寶寶之後,這兩個季節有利於寶媽們恢復身體。
  • 寶寶到了這個年齡就可以使用吸管杯了,這三大好處,寶媽們別忽視
    之前聽到有些寶媽說,自己打算六個月之後給孩子斷奶,說自己聽說六個月之後的母乳就沒有營養了。其實,大家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斷奶的時間,六個月到兩歲以內都是合理的時間。
  • 淄川區醫院孕婦學校教寶媽們給寶寶縫被褥
    「我想親手給即將出生的寶寶做一身小衣服,可我不會,真是太遺憾了。」準媽媽小劉說。「是啊,我也都是網購的。現在哪還有自己做衣服、被子的呀!我們小時候都是奶奶、姥姥、媽媽們自己親手縫的,還是自己做的有感情,要是有個培訓班能教我們自己做就好了。」一旁等待產檢的準媽媽小王、小孫也隨聲附和著。看似不經意的對話,孕婦學校的司翠榮校長記在了心裡,並匯報給了產科王梅主任。王梅主任與司翠榮校長一拍即合,便成就了這次手工課。王梅主任說:「親手給自己的孩子縫針線、做衣服,可以培養年輕父母的責任感,加深與孩子的親情。
  • 輔食主食首選麵條,寶寶吃麵條的好處,寶媽們知道幾個呢?
    寶寶開始吃輔食之後,寶媽需要操心的問題就越來越多,比如輔食該吃什麼,該怎麼吃。隨著時間推移,輔食中會加入麵條,通常在8個月過後就可以慢慢加一些煮得爛一點的麵條,讓寶寶慢慢習慣。寶寶吃輔食麵條的好處很多,不論是鍛鍊寶寶吃飯的能力,還是營養方面都有幫助。那麼寶媽們清楚,給寶寶輔食做麵條吃有哪些好處嗎?
  • 爺爺奶奶說方言父母說普通話,你的寶寶說哪國語言?
    很多家庭,由於父母工作繁忙,寶寶出生以後,白天幾乎都是由家中老人帶著的,但是寶寶一天天長大,開始要學習說話了,而家中老人大多都只會說方言不會講普通話。我家就是這種情況,當時我婆婆來的時候就是一口的方言腔,我根本都聽不懂她在講什麼,所以我當時很發愁,一是愁寶寶學說話的時候是普通話還是方言,如果是方言的話,別的小朋友會不肯跟寶寶玩吧,二是愁家裡既有方言又有普通話,寶寶學習的時候會不會搞混,從而影響到寶寶學習說話呢?@初學當媽90後:她爺爺每次做了筒子骨,就教女兒說:「這是鬼頭(骨頭)」真是哭笑不得!
  • 開學了,寶媽們要多給孩子吃這菜,鮮美又營養,常吃身體棒學習好
    在這還處於特殊時期的日子裡,不僅要吃得營養,也要吃得健康,再加上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時候需要用到腦力,所以給孩子做上一頓營養又美味的下飯菜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作為一個寶媽,我也是和眾多媽媽們一樣,這一開學就在為孩子的營養餐而操碎了心,好在我家孩子不愛挑食,只要你告訴她有營養,她還是會乖乖吃掉的。
  • 安撫奶嘴好處這麼多,為啥都不給寶寶用?原來寶媽都被謠言給騙了
    文|福林媽咪朵媽抱著朵朵在樓下曬太陽,這時候軒媽也帶著軒軒出來了,然後這倆寶媽就聊起來了。朵媽說:「我家寶寶最近老愛吃手,你說我要不要給寶寶買個安撫奶嘴啊?」軒媽聽完趕緊搖搖頭,說:「千萬別買,網上說安撫奶嘴不利於寶寶牙齒發育,用了還很難戒呢。」朵媽聽完,深信不疑的點點頭說:「幸虧問了你,要不然就買了。」看到朵媽和軒媽的對話,我想說都是在哪裡看到的這些言論,真的是危言聳聽。安撫奶嘴只要合理使用,是不會存在上面兩種危害的。
  • 老人說方言,孩子說話晚?原來真相是這樣!
    接著,這位朋友還饒有興趣地分享了她父母幫忙帶孩子時,普通話說得不好帶來的種種笑話。老人說方言,會影響幼兒學說話?應該讓老人說普通話嗎?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曾經糾結過。從我的心理學專業出發,經過認真思考研究,我得出以下三點結論:1.大人說方言不影響孩子學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