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環境影響表達,影響孩子人際溝通,這樣做創造優質語言環境

2020-09-03 黃衣心理

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我們都會想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就是想讓孩子可以更快、更好的學會說話,畢竟各位家長應該都清晰地記得孩子模模糊糊地說出「媽媽、爸爸」的時候,自己是有多開心吧?

突然想起隔壁那對父母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什麼髒話、敏感詞統統不能說,寶爸可是委屈壞了,有時候沒憋住下意識就會發出一句感嘆的詞,就會立馬引來寶媽的責怪,每天就連說話都是小心翼翼的。

01、牙牙學語的孩子,他學習語言的有什麼特點

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並非是我們期望中的那種一教就會的效果,而是需要一個較長時間地慢慢模仿才能逐漸找到說話的方式和規律。

在牙牙學語中的孩子,他們會在周圍人給他所提供的語言範型中進行選擇,只有那些他們所能理解的、可以簡單嘗試模仿的語言範型才會被他們所注意,並且有意識地去練習。

就比如說我們平常在說話過程中,如果某些字需要的音節比較多,發音方式比較複雜,孩子總是會下意識地跳過,只是模仿那些相對來說簡單一點的詞語。這就跟我們在聽英語聽力的時候,一些複雜的專有名詞我們大腦會自動略過,特別是在一個句子中或者一篇文章裡,我們就連嘗試著模仿發音都模仿不出來。

孩子在直接模仿成人語言的的時候,總是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去創造、或者變通去做一些模仿,也就是把聽到的句子稍微改動一番,變成一種自創的、可以獨自理解的語言進行表達。

很顯然孩子的語言邏輯能力並不完善,這也就導致了他們自創的語言,我們並不能聽得懂。此外,孩子往往還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周圍人的言行,也就是說我們所提供的語言某些時候也是受到了孩子自身特點的影響。

而在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如果感受到了交流的需要,才會主動地搜索自己記憶中的詞彙和句子,並且嘗試著自己表達出來。而有時候他們會因為詞彙匱乏或者在語法上存在著某些錯誤,引起了對方的理解障礙的時候,孩子才會十分迫切地感受到學習新詞彙的重要性。

而這個時候他們就會開始有意識地利用這種交流環境向別人學習,開始主動模仿新詞新句,並逐漸開始掌握語言這種交流工具。

02、在學習語言期,有沒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孩子會有哪些大不同

如果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和沒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孩子都會有哪些不同呢?

其實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可以培養出來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很多人都只是以為語言環境給孩子所帶來的只是在語言方面的表達能力,而在後天的學校學習生活中也會開始慢慢被矯正過來。

語言環境給孩子帶來的並不只是語言上的差異,就跟方言和普通話一樣,沒什麼太大的差別,表達的意思也都一樣罷了。語言環境其實給孩子帶來的是心理上的差異,很多家長可能都沒有注意到,但是我們所給予孩子的語言環境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他。

有一位奶奶因為對寶媽頗有意見,就是屬於那種每天抱怨的話說得特別多的,有一句話似乎都成為了她的口頭禪:「為了我的家庭我願意付出我所有的一切。」因為覺得孩子反正也不懂事,說了也就說了。

而孩子越和老人相處的時間越長,就會對這些語言的印象越來越深,會變得更加想念父母,會變得越來越依賴父母。所以這個孩子一旦遇到能聽見他說話的人基本上都會重複一個內容:

她的家庭對於她來說有多麼重要,她多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她讀懂需要他們,每次說話都會哭泣著,卻始終也沒有淚水。那麼這種語言環境每天都充斥著負能量,漸漸把孩子也同化,這真的是我們認為的語言環境只會對語言造成差異麼?

特別是在這種語言環境所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的時候,孩子的心理狀態也會跟著變差,有人直言如果天天對著一朵花說髒話,輸出負面能量,那麼花沒過多久就會開始枯萎,更何況有血有肉的孩子呢?

03、在學習語言的關鍵期,父母該如何給孩子創造優質的語言環境

那麼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我們又應該如何給孩子創造一個優質的語言環境呢?

儘早和孩子說話

從孩子出生以後,家長們就應該多跟孩子說說話,雖然他並不能聽懂,但是這並不妨礙聲音給他帶來的刺激。特別是家長們的手勢、表情以及聲調孩子都會主動去接收,並且用他自己的語言邏輯加以分析。

所以儘早和孩子說話其實可以促進寶寶們大腦的生長發育,同時打好基礎讓孩子在以後真正學習語言、交流的時候可以做好準備。

正確引導孩子說話

家長們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口齒清晰,並且發音也一定要準確,同時也必須要注意不能說一些不好的詞語,比如髒話謾罵,這些都是必須要避免的。而且家長們在吵架的時候,也一定要記得避開孩子。

畢竟那種爭吵的氛圍和負面的情緒很容易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發展,如果孩子長時間處於負面情緒的語言環境下,也會越來越孤僻,性格也會越來越內向,自卑、抑鬱等等很大程度上都是這種原因所造成的。

口語拓展訓練

在寶寶剛開始學習說話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個或者兩個詞那麼教,比如家長比較喜歡聽的「爸爸、媽媽」,就是最好的詞。在等寶寶可以說的比較準確的時候,就可以教給孩子把幾個詞連在一起發音,比如「媽媽抱、爸爸抱」等等,都可以刺激孩子語言功能方面的發育。

相關焦點

  • 如何為孩子創造優質語言環境?
    孩子的語言學習最重要的途徑就是模仿,你給予孩子學習模仿語言的適宜環境了嗎?今天,老嶽就來給大家講一講:為什麼要給孩子創造語言環境,語言環境不好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傷害如何為孩子創造有益的語言環境......
  • 語言環境尤為重要,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有助於孩子更聰明
    或許很多人不理解,這樣的做法給孩子能夠帶來怎樣的好處呢?其實無外乎也是很簡單的。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對於孩子的好處是不少的,一般會分為這三個好處。>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也可以使得孩子擁有著一定的自制力和控制力。
  • 語言溝通與人際交往
    我們的幹部是為人民服務的,幹部是公僕、群眾是主人——這個道理不言而喻,可是現在連這樣起碼的道理也面臨著挑戰,主人對僕人有意見,其中最主要的意見是:僕人的觀點、僕人的作為等,和主人沒有交流好、表達好。明明是一個事關老百姓福祉的好事,可是老百姓不領情,弄得僕人很為難。
  • 家庭語言環境複雜或影響孩子發音
    原標題:家庭語言環境複雜或影響孩子發音信息時報訊 (記者 熊佳焰 通訊員 白恬) 孩子說話不標準,怎麼辦?近日,一名媽媽帶著5歲的孩子到醫院兒科就診,非常焦慮。原來,在幼兒園時,其他同學聽不懂她的孩子說話,不願意跟他玩,導致孩子性格變得孤僻了。對此,醫生表示,孩子吐字不清、發音不標準,有可能是自身發音結構器官有問題,也很有可能與家庭語言環境複雜有關。
  • 孩子什麼時候進入語言發育期?一家人3種語言會不會影響孩子學說話
    很多家長可能會問,孩子在什麼時候開始語言發育呢?其實,寶寶進入1歲以後,除了吃飯、運動和心理快速發育外,這時候語言發育也進入了正式階段,從「咿咿呀呀」再到第一聲「爸爸」或「媽媽」,再到和你進行多方式的溝通和表達都是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
  •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愛說話會表達善溝通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說會道,善於溝通,一個會說話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更受歡迎,為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跟先天的遺傳因素有關,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更大,家有二胎的父母應該很有感觸,往往老二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比老大的更強一些!
  • 英文沒有優勢的「普通媽媽」,也可以這樣給孩子創造語言環境
    我認同語言環境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家長培養孩子語言發展的過程中,適當的技巧和積極的態度更加重要。4歲以前的孩子可以這樣啟蒙:現在的兒歌動畫製作非常的精美吸引,大家要儘量確保孩子們平時接觸足夠多的英文兒歌(一定要是那種節奏特別好的,朗朗上口的),比如大家熟悉的小星星,又或者是最簡單的ABC字母歌:
  • 體態語言在人際溝通中的重要性
    嗯,在人際溝通中,體態這一無聲語言對溝通起著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有時甚至超過有聲語言體態溝通的方式主要有,目光接觸,面部表情,身姿,人際空間距離等。對人際溝通來說,體態語言引起獨特的有形性可視性和直接性具有不可低估的特殊價值。體態語言,通過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姿勢等將有神語言形象化,聲動化,以達到先,聲,奪人,耐人尋味的效果。
  • 孩子學英語用「原聲帶」創造語言環境是關鍵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經驗交流>正文孩子學英語用「原聲帶」創造語言環境是關鍵 2012-05-10 14:35 來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作者:嶽霞
  • 0-6歲語言敏感期:父母的語言,三個因素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對孩子語言敏感期的影響孩子會因為年齡的增長,不斷的加強自己的語言溝通能力,從開始的一個發音,到一個詞語,再到一個句子,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孩子們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而孩子在出生之後一直到六歲的這個階段,是他們語言系統發育的關鍵階段。
  • 經常和孩子溝通,別影響語言發育遲緩
    作為父母,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重視,現在都捨得在孩子身上花錢。今天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主要諮詢孩子不和小朋友玩,有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樣的孩子屬於孤獨症嗎?孤獨症又稱自閉症或孤獨性障礙等,現在自閉症的孩子 很多,我知道孩子不是,但是特別擔心。可能作為父母過多的擔憂。因為孩子的原因去年到鄭州第三附屬醫院看病,孩子不怎麼配合,查的語言方面。
  • 量化語言親密度|性別和社交距離如何影響人際交流
    他們同其他稀鬆平常的諸如「吃了沒」這樣的寒暄有什麼區別?又究竟有哪些因素最終影響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表達呢,本文將通過作者在EMNLP 2020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試圖從語言親密度和社會約束的角度來回答這些問題。就像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一樣,我們在人際交流中所使用的語言也具有親密度 (intimacy) 的屬性。
  • 3歲孩子口頭表達能力差,影響孩子人際交往,家長如何做很重要
    文|小海豚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當孩子在1歲半左右,講話的能力會慢慢提高。但是,有一些父母發現孩子的溝通能力並不強。經常會使用一些肢體語言來和別人溝通。這時候家長或老師就要給孩子正面示範,鼓勵孩子用正確的表達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以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 孩子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都有哪些? 人與人之間溝通情感通常都要用到語言,口語表達是孩子與他人建立溝通的基本方式。可是,為什麼有的孩子缺乏口語表達能力呢?原因無外乎六點。
  • 在2-3歲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媽媽這樣做,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大
    比如同齡的孩子,有的明顯高一些、壯一些;有的卻看起來瘦小一些;那麼瘦小一些孩子的家長就自然而然的會向高高壯壯孩子的家長討教一二飲食營養等方面的養育心得;而家長間相互的交流大多都是熱心的、無功利的,知無不言的。昨天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個4歲的孩子用他出類拔萃的語言能力,成功徵服了一票媽媽粉。
  • GoGoKid打造優質語言環境 緩解孩子學英語的畏難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初次接觸英語的孩子常出現不願開口表達、難以適應英語學習環境的情況,這一現象成為了眾多家長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為解決孩子們學英語的畏難情緒,在線少兒英語教育品牌GoGoKid從三個方面入手,從培養興趣到樹立自信,再到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循序漸進地緩解孩子英語口語表達、學英語時的畏難情緒,讓孩子開口說,夠自信。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家長需要營造這樣的語言環境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動場所,家長在對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進行訓練時,不僅要將語言訓練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加以應用,更要為孩子營造和諧、溫暖、健康的語言環境。具體有以下三點需要家長注意。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一) 語言環境在兒童語言發育過程中的重要性
  • 多語言環境影響寶寶說話早晚?是否要學習多語言,問題其實不複雜
    當然,不僅僅是方言和普通話的問題,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幼兒園甚至小小班的時候就讓孩子學習英語,更有甚者同時學習英語和法語。對於現代家長而言,孩子掌握多門語言顯然是一件很值得宣揚和驕傲的事情,越來越多的補習班也打著多語言學習對孩子有益的宣傳標語。但卻有不少人認為,學習多語言、生活在多語言的環境會影響到寶寶說話的早晚問題。
  • 父母有語言障礙,會影響到孩子嗎?
    有一個疑問經常領父母不安,那就是父母有語言障礙,會遺傳給孩子嗎?目前業界認為,語言障礙的遺傳性不明,但卻有明顯的家族性發病傾向,家庭語言環境的影響成為主要原因。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語言老師,父母親如果有某種語言障礙,那麼錯誤的語言極容易被孩子模仿,並形成不良語言習慣。
  • 人生第一項人際交往的質量會影響到後面孩子對環境和他人互動質量
    在培養的過程中交往難度要循序漸進,最初的人際交往就是孩子和母親建立的依戀。這人生第一項人際交往的質量會影響到後面孩子對環境和他人的互動質量。發展心理學理論中把高質量的母子關係定義為是在兩個維度上的平衡:一方面依戀母親,另一方面又能獨立探索環境。心理學家認為這樣的依戀關係可以產生健康的安全感。而這樣的安全感是以後社會交往的基礎。
  • 孩子說話晚,家長一定要重視,影響孩子語言發育的原因都在這裡
    語言環境單一父母不愛說話,孩子就不喜歡說話,代養人忙碌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經常置孩子於嬰兒車單獨玩耍,老人帶孩子,與孩子交流少為了圖省事,讓孩子不停的看電視,很少帶孩子外出,缺乏豐富的語言環境。面對這樣的孩子,如果父母過於嚴厲的話孩子也會更加焦慮,孩子過於焦慮,害怕說錯,也會影響孩子的自由表達能力。口腔肌肉發展不足很多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從小吃流食,或者添加輔食較晚,都會導致孩子的口腔肌肉張力不足,缺乏口腔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