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3歲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媽媽這樣做,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大

2020-12-25 沫沫的靜好歲月
圖片源自網絡

一旦作別冬天裡特有的隱晦天氣,看暖陽重新回到身邊,那種不焦灼也不逼人的溫暖明亮瞬間襲來,我們怎能忍心拒絕和這樣的冬日來一場快樂的約會?

於是,公園裡三五成群的都是帶著寶寶散步、遊玩的家庭,寶寶在陽光下嬉戲耍鬧,家長們坐在一旁靜靜地守護陪伴,間或相互交流一下育兒心得,也是很愜意的打發時間的方式。

孩子們一旦在一起,相互間自然會有不需言語的比較。比如同齡的孩子,有的明顯高一些、壯一些;有的卻看起來瘦小一些;那麼瘦小一些孩子的家長就自然而然的會向高高壯壯孩子的家長討教一二飲食營養等方面的養育心得;而家長間相互的交流大多都是熱心的、無功利的,知無不言的。

昨天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個4歲的孩子用他出類拔萃的語言能力,成功徵服了一票媽媽粉。

圖片源自網絡

且不說他口齒伶俐、落落大方的背誦了十幾首詩詞以及《三字經》和《弟子規》的全文,也不說他將成語運用的淋漓盡致;就是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遊刃有餘的統籌安排、「排兵布陣」的能力,也是讓人瞠目結舌的。

大約有五六個年齡差不多的孩子在他的帶領下玩「賽車」的遊戲,就是這幾個孩子都有那種「扭扭車」,然後大家在同一號令下,集體往一個方向出發,誰先到誰就贏了。

這個4歲的孩子,一邊指揮著幾個孩子都到他面前來,一邊給他們排成一列,並且很有指揮能力的安排誰站到哪裡,然後有條不紊的講講規則,最後又請其中一位媽媽幫忙喊開始的口令,另一位媽媽到對面看比賽成績……

我們都知道,4歲多的孩子在一起玩,倘若沒有人統一規劃,大多是一盤散沙。而這個時候,誰能夠站出來,誰就有絕對的話語權。而且很容易讓其他孩子「臣服」於他,仿佛他就是指揮官一樣。

幾個家長看著孩子們被他指揮的頭頭是道,不由都向他的媽媽「取經」,這樣能言善辯、能說會道的孩子,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圖片源自網絡

【言傳身教的偉大力量】

當他媽媽一開口,我就先明白一個道理:「有其母必有其子」。因為他媽媽也是如此條理清晰、語言表達能力超強的人呢!

所以,想要自己的孩子能說會道,作為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才好。倘若你平日裡都是沉浸在手機中,對孩子愛理不理;或者無視和孩子的溝通交流,只是一味的用自己的意願命令孩子,那麼怎麼會有這般口齒伶俐的孩子?

然後,根據這個孩子媽媽的「經驗」,我略微總結了一下寫出來,一是方便自己記憶,另一是看能不能帶給同齡孩子的家長一些啟迪。

圖片源自網絡

【和孩子有效的溝通交流】

和孩子有效的溝通交流,不管是在什麼場合都要如此。

尊重是和寶寶開展有效對話、營造和諧對話氛圍的前提。不管寶寶多大年齡,但凡和寶寶說話聊天,一定不是將自己的思想強加於寶寶,而是根據寶寶的反應,家長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聊天內容以及方式的一種辦法。

我們很多時候覺得,想要寶寶說話好,就多和寶寶說話就好。

可是更多時候我們不自覺和寶寶說了好多廢話,或者把自己不好的口頭禪以及語言習慣帶給寶寶。與其這樣和寶寶講話,還真不如少說兩句為妙。

所以,和寶寶溝通交流,可以是把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通過清晰準確、生動形象的表達告訴給孩子,但絕不是讓家長做絮絮叨叨的唐僧。

圖片源自網絡

【藉助於讀書、講故事教孩子語言】

讀書,從多早開始都不算早。

寶寶從小能養成閱讀習慣,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他今後的學習習慣。所以,只要有可能,從孩子很小就開始帶著他一起讀書吧,親子閱讀是孩子人生道路上最為溫馨的回憶之一。

而經典、有序的兒童故事,不單能讓孩子受益匪淺,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語言學習課堂。而且,講故事也是教給孩子良好表達方式的捷徑之一。

孩子在語言上的可塑性非常強,他們學習語言最直接的一個途徑就是模仿,模仿成人的交談,模仿故事中的藝術語言。

因此在日常生活我們要注意規範自己的語言,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同時把孩子當作一個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大人」來交流,平時儘量避免相同的話重複出現。講故事時,只要不是很費解,也不必要特意翻譯成兒語。

這樣,漸漸的孩子在平時的對話中會時不時迸出幾個故事中的精彩詞彙,將語言的精華融會貫通。

圖片源自網絡

【不要「笑」孩子的發音】

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是一個從牙牙學語,一字一詞一頓到流利發音、自由表達的過程。

因此,在前期的語言學習中,難免會有吐字不清晰,甚至沾染了其他口音和錯誤發音的地方。而往往這個時候的寶寶是最萌的。因此,很多父母會把寶寶的這種行為看做是好玩、好笑的事情而大肆張揚,在朋友圈、在走親訪友中,自己分享的是樂不可支,卻沒有發現這個小不點兒充滿了「疑惑和不解」。

沒有人願意做別人的笑話,即便是小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所以,在寶寶發音不清晰的時候,不要總是去模仿他,更不要來嘲笑他;父母只要用正確的發音重複一遍他的話就可以了。

敏感有聰慧的寶寶一下子就會切中要點,領悟到爸爸媽媽想要傳達給他的意思,「語言」的風波本就應該在無聲無息中平息,在家長若無其事的影響下,學習到正確的吐字發音。

圖片源自網絡

總之,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父母要留給孩子較大的發揮空間,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耐心傾聽他們不太連貫的解釋,不要輕易打斷他們的語言,和他們做很好的交流,引導孩子最終使用正確的語言,準確無誤的表達正確的意思。

同時,在寶寶2-3歲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寶寶通常會變成小問號,經常很好奇的提出各種問題: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要那樣?……

此時父母應不厭其煩地給予解答。如果有自己不知道的地方,不能不懂裝懂,或者不求甚解,應付了事。而是要通過自己不斷地學習,給予孩子最正確的答案,這也是最好的刺激孩子語言發展的機會哦!

相關焦點

  • 在2-3歲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媽媽做好這3件事,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強
    2歲,一般是孩子言語的發生期,也是孩子口語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家長要重視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要培養孩子說話的能力。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任何語言的學習,都要遵循一個規律:聽-說-讀-寫,想要鍛鍊2歲寶寶的語言能力,也不能跨過這個規律,一定要讓孩子多聽,多說。1、多聽讓孩子多聽,需要家長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可能是輸在了這幾個關鍵期
    語言能力是人類的天賦潛能,語言是人類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類智慧的一種表現。瑪莉亞·蒙特梭利認為,語言是兒童獲得的最早能力之一,且將成為兒童在他未來的進步與發展中影響最大的助力。如果孩子在語言發育最關鍵的時期錯失發展機會,則影響一生的言語表達功能。
  • 孩子都是語言天才,激發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要埋沒了孩子
    寶寶從出生起,大人就要多跟他講話,形成一種語言環境,1歲以內是寶寶的語言發育準備期。1歲以後,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寶寶說話,在做每動作時都結合語言,更利於寶寶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比如,抱寶寶去睡覺時,對寶寶說:「現在要睡覺了。」這個過程是教會孩子理解動作,最終內化成語言表達出來的重要方式。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刺激寶寶講話。比如,寶寶指著橘子,表達出了要的意思。
  • 如何提高2-3歲寶寶的語言能力?寶寶語言能力差這樣做
    所有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這樣的心情我非常的理解,但是有時候對於孩子的教育還是需要一些方法,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下面我就從孩子2~3歲語言發展特徵以及孩子語言能力訓練來跟大家講解一下。2~3歲寶寶語言特徵,家長可以根據下面特徵自行判斷孩子語言能力。
  • 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及相關因素
    孩子從出生到掌握語言,一般需要3-4年的時間,而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是2-4歲。
  • 4歲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影響以後嗎?育兒專家:抓住語言敏感期
    動畫片不斷的輸出內容,不需要孩子思考。 所以,逐漸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就變得很差,表達能力也比較差。到了3歲多上幼兒園後,媽媽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繼而針對性的解決孩子的問題。
  • 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語言表達能力必須掌握的三個原則
    今天跟大家分享《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一書中關於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三個原則:簡單、忽略、有趣。 『簡單』 語言能力的培養是最講究氛圍、環境的。
  • 想要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抓住這5個關鍵期,寶寶「能說會道」
    寶寶語言發展能力的5個關鍵期0-6個月寶寶在不會說話的時候其實也是能夠接收到外界的刺激的,將吸收到的詞語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種認知記憶,而且語言的表達通常是帶著情感的。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多和寶寶進行交流這樣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幫助寶寶對語言有一個基礎的認知。1歲左右已經開始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 4歲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影響以後嗎?育兒專家:抓住語言敏感期
    動畫片不斷的輸出內容,不需要孩子思考。所以,逐漸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就變得很差,表達能力也比較差。到了3歲多上幼兒園後,媽媽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繼而針對性的解決孩子的問題。如果一個孩子不懂得思考,那麼他的邏輯能力,理解能力就會變得很差,自然就會影響其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 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語言是指人類社會中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人們通過應用這些符號達到交流的目的。因此語言發展的快慢顯現了孩子智能以及社交能力的強弱。語言並非與生俱來,孩子的每一個語言發展階段與其發聲器官、神經系統、生活經驗以及表達動機都有密切關係,雖然每個寶寶語言發展的過程不盡相同,但一般都會隨著發展階段逐步成長。
  • 2歲寶寶語言表達能力應該到什麼程度?
    孩子到了一定時候就應該會在語言能力上有一個飛躍,但是很多家長都不知道這個飛躍應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尤其是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已經兩歲了,可是仍然沒有能夠說很多話,這些家長都非常想知道2歲寶寶語言表達能力應該到什麼程度?
  • 晨茜語言矯正:為什麼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它有什麼特點?
    兒子小雨已經兩歲多了,卻還不太會說話,每次要喝水的時候,只會指著杯子說「水」,想要出去玩,也是指著門外說「玩」……除了「爸爸」「媽媽」叫得清楚,其他的也都是單個字地說。為此,小雨的媽媽帶小雨去了相關機構進行檢測和諮詢,在這一過程中,她聽到最多的詞就是「2歲」「3歲」「語言發展」「關鍵期」,她心存疑問,為什麼醫生和專家都強調「2歲」「3歲」,它和說話有什麼關係?
  • 寶寶三歲還不說話?任其發展可能會錯過,孩子語言發展關鍵期
    說話晚的孩子也聽說有,但是3歲還不會說話,這讓我有些詫異。記得我娃一歲以前開始咿咿呀呀,一歲後就開始慢慢的說話了,大多數孩子都是這樣吧?出生後的第一年,孩子一直在為以後的語言發展做準備,這一階段被稱之為前語言階段;1歲至2、3歲,兒童的語言開始產生,此階段被稱為語言發生階段。1歲至2歲,孩子是很難說出完整的句子的,結構是不完整的,包括單詞句和雙詞句。a.
  • 孩子語言發展期不容錯過,父母巧用「3T原則」,提高孩子語言能力
    2.積極說話階段(1歲半~3歲)在1歲~1歲半,是孩子理解語言的快速發展階段,他們正式開始說話,能理解的語言也在大量地增加,但這時孩子無論是在說話方面還是在理解詞彙方面,都比較有限。可以確定的是,豐富的語言環境是孩子早期語言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孩子2歲前的語言環境不夠豐富,又缺乏用語言表達自己需求的機會,那麼這個孩子的語言能力往往會落後於同齡孩子。其中,父母與孩子的語言互動質量是影響孩子語言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 想讓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好,在0-6歲關鍵期抓住這三點,事半功倍
    、醫學作者安妮·巴克,在《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一書中明確指出:在新生兒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開始對他們說話,而且一直到學齡前都要與孩子一起歡笑、進行簡單的對話、一起閱讀以及遊戲,這樣才能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
  • 幼兒語言訓練有多重要?抓住3-7歲語言發育關鍵期,習得完美母語
    人的一生中有一個固定的時期比其他任何時期都更容易習得語言,過了這段時期以後,一般很難習得完美的母語。孩子從出生到掌握語言,一般需要3-4年的時間,而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是2-4歲。專家認為,9個月到24個月(2歲)是理解語言的關鍵期,2歲到4歲是表達語言的發育關鍵期。此時學習語言效果最佳,而且獲得的語言習慣最容易長期保持下去。
  • 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
    家中正好有個3歲寶寶,正處於語言發展期,所以對《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這本書非常的期待,書到了之後,就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這是一本關於嬰幼兒語言發展的綜合指南,作者瑪格麗特·麥克萊根教授在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溝通障礙系任教多年,在兒童語言發育方面有著30年的專業經驗。兩位作者將孩子語言發展這樣機械的成長規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並且告訴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培養孩子自然地發展語言能力。
  • 孩子2歲說話還不利索,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媽媽要做好這3件事
    語言表達能力是指在口頭語言(說話、演講、作報告)及書面語言(回答問題、寫文章)的過程中運用字、詞、句、段的能力,具體來說,就是用詞準確,文理貫通,合乎規範,能表述得清晰、準確、連貫、得體,沒有語病。2歲,一般是孩子言語的發生期,也是孩子口語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家長要重視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要培養孩子說話的能力。
  • 孩子到了語言敏感期,家長這麼做,提升寶寶語言表達能力
    1920年,人們在印度的一個小山村的狼窩裡發現了兩個小女孩,其中大的年約7、8歲,小的2歲左右。因為長期和狼生活在一起,他們養成了和狼一樣的生活習性,每天半夜會像狼一樣引頸長嚎,卻不會說人類的語言。大女孩經過7年的學習,才學會45個單詞並勉強能說幾句簡單的句子。她在17歲左右不幸去世,但她的智力僅僅達到4歲孩子的智力。為什麼狼孩拼盡全力,最終還是沒能很好的學會人類的語言呢?
  • 孩子語言發展具有關鍵期,你知道嗎?這些專業知識需要掌握
    導語:桃子今年2歲半,但是媽媽發現桃子跟其他相同年齡段的寶寶相比,有好多詞語不會運用表達,並且說話流利程度也有所欠缺,有一次桃子跟鄰居家的小妹妹進行玩耍,妹妹把自己的玩具拿走了,從桃子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來很焦急,但是嘴巴卻一直說不清楚,只能斷斷續續的聽到幾個字,&34;。這讓桃子媽媽心裡不免有些著急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