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合作有正道
其實在學校的教育中,家長直接關聯的學校管理人員就是孩子的老師,他們對孩子直接負責,與孩子親密接觸,基本上是學校裡最了解孩子的人。
但是很多時候,家長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會有非常多的疑惑,甚至有一些家長,並沒有合適的方法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從而導致對孩子的管理並沒有那樣直接和快速。
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就是告訴家長如何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
在與老師進行溝通的時候,請堅守一條原則:敬重老師是對你孩子的一種保護。
下面我們將從四個方面為您提供一個相對有效的溝通方案。
——
一、心理狀態:
老師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明,請相信,大多數老師在本質上都是對孩子會產生原始愛的一群人,所以見到老師的時候不要太過緊張,直接描述自己的困惑就可以了。大多數時候老師都是願意與家長進行溝通的。
有時候家長是被迫與老師溝通的,比如孩子在學校表現不佳的時候,老師就會請家長去辦公室喝茶,在某些家長的眼裡,這種類型的溝通可以被簡單的理解成兩個字「告狀」。但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不要緊張,本著合作的態度,跟老師研討出一種合適的管理辦法,絕對是對孩子百利而無害的。
其實只要溝通的雙方能夠感受到彼此的誠懇,那麼溝通過程就會順暢很多。
二、溝通方式:
不是每一個家長都可以做一名稱職的演講家,而你可以在諸多溝通方式之中選擇自己擅長的,比如有些不善言談的家長可以選擇發微信的方式與老師勤加溝通。這樣你的聊天狀態就會比較輕鬆,可以仔細梳理自己的邏輯,減少語言上的誤會,使得溝通更有成效
同時,希望你在心裡列出所想要提問的問題主次,理清思路,列出問題清單:比如想一想孩子表現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麼,內因外因,以及具體情況和事例,或孩子的表現發生轉變的節點。多角度的思考孩子遇到的問題。選出重要緊急的問題,優先提問,這樣不僅會方便你自己,同時也會方便孩子的老師。
同時溝通過程中,也要注重不要跑題,圍繞孩子和孩子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跑偏會增加溝通的時間,會造成溝通人的疲憊,而疲憊,就會導致效率降低。
三、溝通內容:
家長在和老師進行溝通時,可以就以下內容進行準備
1. 孩子存在的問題或家長教育中存在的疑惑
2. 孩子的客觀信息,把握孩子身上比較有特點的地方,讓老師心中有數
3. 關於自己孩子及相關表現的想法
4. 詢問老師對於相關問題的想法
5. 可以談談自己的期望
6. 談談與老師的合作方式
四、溝通禁忌:
理性溝通為上,一定不要讓情緒佔主導,如果發生了較為激烈的爭執,不但對溝通的雙方造成傷害,同時也會給孩子一個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孩子將不知道如何對待自己的老師,雖然他們年齡還小,但是也依然敏感。不要當著老師的面,打罵指責孩子,曝光孩子的隱私。同理,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獲得老師的關注,特別是正向的關注,如果家長一時沒有控制好自己,也一樣會讓孩子感覺到緊張,羞憤,以及無所適從的感覺,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會造成負向的影響,降低了孩子的自尊,自信心。 不要完全的推卸責任,家長應當客觀正視問題,用一種了解的態度去對待問題,多方面了解一下事件本身,同時從不同角度教導孩子待人處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