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在即將迎來建黨100周年和脫貧奔康的時代節點上,有一套大型交響組歌匯聚著川內的優秀音樂家、創作人才,用音符譜寫著鄉村振興的歷史畫卷。12月20日晚,成都城市音樂廳的音樂大廳內,中國文聯全國中青年文藝領軍人才重點扶持項目、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資助項目——大型交響組歌《熱土》音樂會在這裡如期首演,數萬市民通過線上線下欣賞到一場精彩紛呈、極具鄉土生活氣息的「音樂大餐」。
地道農村力量加入創作
原創組歌譜寫鄉村振興時代畫卷
這部原創交響組歌由序曲《家在農村》、第一樂章《鄉村記憶》、第二樂章《鄉村情懷》、第三樂章《鄉村夢想》和尾聲《鄉村藍》組成,包含《鐵匠》《老磨坊》《鄰裡街坊》《小村新娘》《村支書》《走在田野上》等15首原創歌曲,現場觀眾近距離感受到詞曲作者和演唱者的炙熱情感層層深入和升華,整臺音樂會高潮迭起、掌聲雷動。有意思的是,《村支書》成為本場組歌裡的「關鍵點」,用身居一線的人民公僕之聲,串聯起鄉村的過往的記憶與未來的夢想。
據悉,這是國內首部以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奔小康為主題背景的大型原創交響組歌,在成都首演後,計劃將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巡演。據介紹,大型交響組歌《熱土》由四川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四川音樂學院副院長、教授孫洪斌擔綱項目負責人和曲作者,由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庫評委、知名作詞家許會鋒擔綱詞作者。從去年12月開始,兩位詞曲家分別花了半年時間潛心創作聯袂獻藝,在《熱土》中揮灑才華,在音樂中呈現出如今新農村的新風貌、新氣象和新巨變。
「不少作詞者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他們在這片土地成長、創作,充滿對故土生活的熱愛。」孫洪斌說道,在這部作品裡既能夠聽到中華千年的農耕文化背景,同時又能夠感受到鄉村新時代在科技、生態方面的變化,「兩個背景」中構築著作品的時代性。同時,組歌裡匯聚了東北、江南等各地音樂元素,獨有中華民族特色又兼顧大眾國際審美。
升級打磨加入「劇情」
即將開啟全國巡演之旅獻禮
序曲《家在農村》表達腳下這一片熱土是生我、養我、給我力量和希望的鄉村大地,每天讓我充滿信心為夢想努力去奮鬥拼搏;隨後的三大樂章,有「記憶」——心中對故土家園有一份揮之不去的深深情感、濃濃鄉愁,無論離家有多久,不管漂泊有多遠,一生都不會忘卻,永遠都銘記珍藏;有「情懷」——無論是離鄉打拼的人們對幸福的渴望和追求,還是留守村莊的孩子對未來的期盼和憧憬,每一個人都在努力追逐自己的目標、實現心中的夢想;有「夢想」——中國廣袤的鄉村大地上,一幅幅勤勞創造的火紅場景,新時代農民在追夢路上用汗水和智慧,奮力建設著自己的美好幸福家園。
「鄉村山水、鄉村民俗,鄉村人情、鄉村奮鬥、鄉村憧憬……在這部作品,一幅幅鄉村歷史、現在、未來的畫卷展現眼前,展現了中華五千年農耕文化。在這深情的歌聲裡,我們尋到了中華民族的根,感受到了熱土上的淳樸風情,體會到了鄉村熱火朝天的建設幹勁,刻下了最美好的記憶。」孫洪斌說,在脫貧奔康之後,藝術家們率先用音樂吹響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集結號,邁向新的徵程。
據孫洪斌介紹,《熱土》的演出陣容也集結了四川音樂學院的藝術家和優秀中青年師生班底,青年指揮家陳濤執棒川音交響樂團、民族樂團和學生合唱團,譚學勝、唐竹雅、陳萬、張怡、張豔川、張文博等青年歌唱家也在音樂會上傾情演繹,體現出川音新時代的整體音樂實力與水準。
未來,這部作品還將經過專家研討環節,不斷打磨升級,完善情節、配器、人聲合唱等方面,用更為精湛的藝術品質,獻禮建黨100周年。
(攝影 李豐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