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下好鄉村振興全盤棋

2020-12-24 青海省人民政府

  盛夏的青海大地綠色蔥絨,田野山嶺、河谷山川到處生機盎然,一座座村落如畫般掩映在綠色的大地上。新建的休閒廣場,寬闊的鄉間水泥路,夾道而立的太陽能路燈……潔淨、綠色、舒適、富裕正成為當今美麗鄉村的「代名詞」。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並寫入黨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又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

  我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總要求,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區域布局,強化鄉村振興產業支撐,拓寬實現生活富裕渠道,建設幸福宜居新家園,推進鄉風文明大行動,全省湧現出了以基層黨組織為引領的班彥村,以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的哈西娃村,以生態畜牧業建設示範的拉格日村、崗龍村,以發展鄉村旅遊經濟的邊麻溝村、新莊村……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正在高原大地悄然鋪開。

  高位推進吹響鄉村振興號角

  如何推動農牧業全面升級、農牧區全面進步、農牧民全面發展,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黨的十九大繪就了「三農」事業新徵程的宏偉藍圖,我省鄉村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機遇。

  強化頂層設計。年初,省委省政府從省情和鄉村實際出發繪就藍圖,制定出臺了《關於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並制定印發了《2018年全省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工作責任分工方案》。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各級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明確職責任務,形成任務明確、分級負責的工作機制。實施鄉村振興的號角在高原大地吹響。

  省委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推動鄉村產業融合,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打造「三生」共贏新格局;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建設生態宜居新家園;推進文化繁榮興盛,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強化基層基礎工作,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麗鄉村新風貌;深化農牧區改革,增強鄉村振興內生動力;開拓投融資渠道,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加強黨的組織領導,築牢鄉村振興保障機制。

  開展政策宣傳。今年,中央1號文件出臺後,省委省政府抽調省、市(州)、縣(區)、鄉(鎮)四級幹部近14000名,深入基層開展「兩講三促」百日活動,重點宣傳解讀鄉村振興戰略、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各級黨委政府把學習、宣傳、貫徹好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作為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來抓,與推進當前農牧業生產相結合、與解難題辦實事相結合、與維護社會穩定相結合,推動全省農牧業生產和農牧區改革發展。

  科學編制規劃。由省發改委牽頭,省委農辦、省農牧廳等24個部門配合開展了《青海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編制工作。全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初稿已經形成,各市州《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也在抓緊制定中,擬在9月底完成市州層面《規劃》制定工作;縣、鄉、村《規劃》編制工作也在同步推進中。

  措施跟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必須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牧業三大體系,推動農牧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進農牧業農牧區綠色發展,夯實農牧區持續發展基礎,堅決打好脫貧攻堅,這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本保證。

  加快「一優兩高」發展。貫徹落實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精神,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唱響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興農主旋律。實施質量興農工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農牧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持續優化種養殖結構,補齊標準化、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等短板。實施特色興農工程,組建青海優質農產品聯盟、青海三文魚產業聯盟、青海犛牛產業聯盟。大力發展草原生態畜牧業,實施「3311」工程,加快犛牛產業振興。推進都蘭國家級枸杞產業園建設,創建15個省級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力爭到2020年扶持發展40個重點產業園,帶動各地發展60個特色精品園。實施品牌強農工程,頂層設計,高端策劃,立足綠色、冷涼、富硒、有機等自然優勢,突出犛牛、藏羊、枸杞、青稞、冷水魚等優質特色有機農畜產品生產,打造一批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特色農畜產品品牌,突出發展精深加工,實現優質優價,提升競爭力。

  改善生態生產生活環境。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科學組織實施退牧還草、三江源、青海湖等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建設美麗自然生態環境。實施湟水河兩岸南北山造林綠化工程,投入2億元啟動湟水規模化林場建設。完成西寧南北山三期綠化工程,完成國土綠化400萬畝。加快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畜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畜產品優勢區劃定,抓好糧食生產和「菜籃子」基地建設。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農牧業技術裝備更新提升。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狠抓農牧業面源汙染防控和治理。推進休閒農牧業與旅遊、文化、體育等深度融合,扶持發展觀光農牧業、循環農牧業、特色小鎮、農牧家樂,集中打造30個具有鮮明特色的休閒農牧業示範基地、現代莊園牧場、田園綜合體。落實「一控兩減三基本」,實現化肥農藥負增長,抓好農田殘膜回收。抓好「網際網路+」智慧農牧業大數據平臺建設,開展電商進農牧區示範,推進農牧業信息進村入戶。全面完成12個貧困縣摘帽、500個貧困村退出、15萬貧困人口脫貧目標任務。創新金融服務方式,簡化貸款手續,降低貸款門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強化鄉村人才支撐。省委省政府組織廣大黨員領導幹部開展了不同層次和形式的學習培訓,統一認識,凝聚思想共識,全面推動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其中成功舉辦了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題研討班,全省140名農口縣處級和廳級領導幹部參加了研討培訓。全省4158個村支部書記進行了全面輪訓,全省920人農口乾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題培訓。今後進一步加大對農口乾部、農技人員、合作社理事長的培訓力度,力爭每年培訓6000人以上。強化新型職業農牧民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培育體系建設,每年培訓1.5萬人。實施農民工等人員返鄉下鄉創業培訓三年行動計劃,每年培訓1200人,建立大通、互助等雙創基地,鼓勵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

  提升鄉風文明水平。引導教育農牧民自覺抵制攀比操辦、厚葬薄養、天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完善村規民約,同步推進城鄉法治建設,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鄉村矛盾糾紛,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草原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展示科技強農新成果、產業發展新成就、鄉村振興新面貌,展示改革開放40年「三農」發展可喜巨變,提升農牧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

  典型引路示範引領鄉村振興

  通過全面推進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基本完善綠色生產模式,培育形成鄉村主導產業。繼而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逐漸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使農牧民收入大幅提高,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有效,讓鄉村展現出產業強、村民富、村貌美的新風貌。

  示範探索推進。今年,省級財政安排1億元,在西寧、海東兩市各選擇4個村,海西、海南、海北、玉樹、果洛、黃南六州各選擇2個村,省農牧廳選擇2個國有農牧場,全省範圍內選擇5個老典型示範村,共27個村(場)開展省級鄉村振興試點示範。下一步,在抓好今年示範試點的基礎上,提前謀劃擴點增面工作,今年未安排的縣,明年實現全覆蓋。

  制定印發了《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十大行動計劃》,我省確定,從鄉村振興試點示範、美麗鄉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業振興和綠色發展、人居環境整治和「廁所革命」、鄉村治理和集體經濟發展、鄉村文化振興和農牧民思想道德培育、鄉村幹部和農牧民培訓、創新創業和大中專畢業生服務合作社、促增收和民生改善等十個方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大行動計劃,爭取省級示範試點村(場)建設兩年見成效,三年出成果,四年立標杆,明確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為進一步實施全省鄉村振興戰略樹標立杆,建立示範榜樣,探索可複製的經驗措施。到2022年,全省鄉村振興戰略示範試點村(場)達到120個以上。

  班彥村黨建引領脫貧致富

  近年來,互助土族自治縣班彥村黨支部和群眾牢記總書記囑託,在省市縣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2017年底,全村全部實現脫貧,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581元。

  今天的班彥村全體村民搬入了新居,通過打造八眉豬養殖基地、發展肉驢養殖項目、坡耕地退耕還林、土族盤繡、酩餾酒生產、溫棚特色種植等產業發展,找到了致富門路,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對鄉村未來的發展光景信心滿滿,新村處處呈現出一派和諧幸福、歡樂祥和、積極向上的新氣象。

  邊麻溝村創新鄉村旅遊品牌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邊麻溝村,依託朔北鄉獨特的田園景觀、森林資源和地域藏鄉風情,將土地流轉與產業結構調整、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鄉村旅遊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融合起來,成功打造「邊麻溝花海農莊」,成為城鄉居民崇尚自然、體驗田園生活的靚麗名片。

  2016年,邊麻溝村成立青海萬花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綠色食品開發、觀賞性花卉、農業觀光、民俗文化、農事體驗、農產品種植、銷售等。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農戶發展鄉村自助遊、農家樂、特色小吃攤和花海務工。如今全村已發展農家樂51家、民宿10家。農戶的收入逐年提高,全村戶均增收5萬元左右。

  哈西娃村高原產業第一村

  都蘭縣哈西娃村堅定不移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形成了牛羊養殖、黑紅枸杞種植加工銷售、旅遊業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格局,打造了青海高原產業第一村。目前,合作社人均分紅20餘萬元,全村牧民住進了水、電、路、亮化、美化、綠化等設施齊全的48棟別墅。

  2009年底,全村成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流轉了野生黑枸杞草原、枸杞產業園內的土地,收取流轉管理費和土地承包費;流轉新建的枸杞烘乾線和庫房,收取租金;將周邊牧業村的大學畢業生和致富帶頭人聘用到哈西娃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上班,走出了一條產業轉型的發展之路。

  崗龍村以生態畜牧業建美麗新家園

  甘德縣崗龍村立足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實際,在保護保留鄉村風貌和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前提下,促進勞動力轉移就業和牧民增收,建設幸福美麗新家園。

  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做到合作社與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相結合,退牧還草工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與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相結合;做到了草場整合、牲畜入股、社員入社和盈利分紅百分之百;實行了生態統一保護建設、資源統一整合開發、畜產品統一加工銷售、畜疫防治統一進行、合作社盈餘統一分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

  拉格日村建設生態畜牧業樣板

  近年來,澤庫縣拉格日村通過發展生態畜牧業,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資金變股金、牧民變股東、牧業變產業、社員變職員的「六變」,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成為青南地區實現脫貧的一個樣板。

  截至2017年,合作社整合草場面積9.01萬畝,牲畜入股5019頭(只),牧戶、牲畜、草場等資源整合率平均達到95%,入股資金2416.2萬元。通過生態畜牧業發展,拓展二、三產業增收空間,全村牧民收入實現了快速增長。2017年合作社創收1236萬元,比上年增加287.5萬元,人均收入達15110元。

  新莊村打造田園綜合體

  近年來,樂都區卯寨溝新莊村不斷加快促進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打造全國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示範點和國家4A級景區,成為帶動周邊鄉村、輻射全區經濟發展的田園綜合體。

  目前,景區完成投資8000餘萬元,建成河湟民宿大院1座,集餐飲、住宿一體的民宿建築40間,養殖基地1處,小園林廊橋景觀1處,健身房1處,魚塘1處,傳統民居3處,櫻桃園1處,雜果園1處,文化廣場1處,文化長廊1條,停車場1處,觀景臺3處,遊覽滑道500米,遊覽棧道2公裡,瓜果蔬菜採摘20餘畝,綠化荒山2000餘畝。隨著景區知名度的提高,每天吸引著大批省內外遊客慕名而至,絡繹不絕。

相關焦點

  • 「神筆馬亮」們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該片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的風格,由五個「小人物」的故事組合而成,其中瞞著懷孕妻子放棄個人留學夢的第一書記馬亮,劇情既搞笑又溫暖,讓我們看到,有「神筆馬亮」們的鄉村才是最美的家鄉,基層幹部當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用手中的「神筆」,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提「筆」,心中有藍圖。
  • 把鄉村振興的藍圖變成現實|新論
    把鄉村振興的藍圖變成現實——以更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④黨中央決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後,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
  • 永州回龍圩:柑橘產業興旺 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產業興旺」列在首位,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近年來,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緊緊抓住柑橘產業這個「牛鼻子」,繪就出了鄉村振興的新藍圖。
  • 濰坊高密市姜莊鎮:以重點工作為筆 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
    鄉村振興是奮鬥出來的。今年以來,高密市姜莊鎮在加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緊緊抓住「三農」問題、文化建設、民生事業等一項項重點工作,加油發力,真抓實幹,奮發拼搏,在美麗高密市姜莊大地上擘畫出了一幅鄉村振興宏偉新藍圖。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高密市姜莊鎮以撲灰年畫、泥塑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成為撬動鄉村振興新「引擎」。
  • 鄉村振興,未來五年這樣幹——寫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從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到鄉村振興戰略第一個五年規劃的制定實行,從提出戰略到繪就藍圖,僅僅不到一年時間,其行動之迅速,令人驚嘆。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係變化特徵,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觀潮君和大家一樣,對此感到歡欣鼓舞。
  • 張麗君:念好鄉村振興「一字訣」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描繪了新時代新農村建設的美好藍圖。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要念好「一字訣」,在人才上做文章、在產業下功夫、在民生上求實效,奮力實現將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圖景。選好鄉村振興「一隊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人才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選準黨支部書記帶頭人。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要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大中專畢業生、返鄉創業人員、退伍軍人等群體中發現培養人才選拔到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選優配強黨組織帶頭人,充分釋放「頭雁效應」。
  • 逐夢沃野繪新景,鄉村振興譜新篇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中,環翠區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威海篇」為新起點,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目標,統籌推進「五個振興」,一幅產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環翠大地徐徐展開。
  • 建安 鄉村振興景美業旺
    原標題:建安 鄉村振興景美業旺   冬日的建安大地依然美麗,錯落有致的民居、一望無際的良田、層林盡染的綠地公園……「產村人」融合、「居業遊」共進,繪出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 鄉村振興的丹稜樣本
    站在四川省丹稜縣雙橋鎮梅灣村村委會紅旗下,一大波氣勢磅礴的「綠浪」撲面而來,給記者帶來強烈的震撼。數不清的果樹上,枝頭掛滿了青綠的大雅柑果子,惹人忍不住按下相機快門。「梅灣2018年全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66元。
  • 小劉村:「紅色+綠色」 描繪鄉村振興新藍圖
    賈家口鎮小劉村堅持「旗幟鮮明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工作思路,築牢紅色陣地,發展綠色產業,描繪出「紅色引領、綠色崛起」新藍圖,邁出鄉村振興堅實步伐
  • 石門秀坪:鄉村振興繪就橘鄉新藍圖
    11月19日到20日,常德市委宣傳部、市農業農村局邀請、組織省市多家媒體,開展「鄉村振興之美麗鄉村看常德」主題宣傳,通過實地採訪,集中展示常德市鄉村振興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 「鄉村振興」韓廟鎮:聚力五大振興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全文共2400字 閱讀時長約8分鐘近年來,韓廟鎮緊緊圍繞 「打造鄉村振興的商河樣板」目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實際,搶抓機遇,順勢而為,開啟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 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可在文章尾部查看)「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10月29日,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縣舉行,會上發布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2018年8月,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共同籤署了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合作協議,浙江省成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為了當好「示範生」,浙江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推進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創新實踐,各地湧現一批有思路、有打法、帶動效應強的浙江經驗,形成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 從化:用好特色小鎮「特」字訣,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新型城鎮化助推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也是新型城鎮化的必然結果。作為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的平臺,特色小鎮已成了實現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方式,同時是農村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作為廣州鄉村振興的主戰場之一,從2015年提出建設特色小鎮發展戰略至今,從化已在全區謀劃布局20個特色小鎮,10個已對外運營,歷經發展建設,從化闖出了一條以建設特色小鎮為重要抓手的鄉村振興之路。
  • 武平中堡鎮:讓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2019年12月06日 15:26:31 來源:福建武平網   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鄉村振興戰略在實施中必須貫徹「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中堡鎮一直在路上。
  • 「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浙江日報10月29日,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縣舉行,會上發布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2018年8月,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共同籤署了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合作協議,浙江省成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
  • 江蘇沛縣:推進鄉村振興 繪就「三園建設」好風景
    沛縣新農村建設一角。李輝攝沛縣新農村建設一角。李輝攝近年來,江蘇沛縣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大花園」、農村「大公園」、農民「大樂園」三園建設為總牽引,不斷滿足群眾產業融合生產美、秀麗宜居生態美、幸福和諧生活美的期盼,奮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 成都市郫都區:開放視野下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尋找引擎:「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博覽園從2017年11月開始,成都開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大幕,讓天府田園的詩情畫意變成一個強磁場,要素碰撞、創意流淌,繪出新篇章郫都區鄉村振興博覽園管委會負責人介紹。早在2017年,郫都區就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鄉村博覽園的打造,將再次為這一榮譽增加「含金量」——據了解,郫都區正參照市區級綠道標準,建設42公裡鄉村振興博覽園示範環線,加快推動戰旗村農耕文化博物館、鄉村振興展覽館、城灌高速安德出口服務區改造、棋廣路東延線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打造川西農耕文明遊覽路徑、美麗鄉村經濟交通走廊。
  • 利津農商銀行「金融+文旅」 攜手描繪鄉村振興新藍圖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許洪勝 通訊員 王磊 東營報導12月18日,利津農商銀行與利津東津渡投資有限公司聯合開展青年主題活動,通過項目觀摩、體驗交流、團建共建等形式,進一步深化「金融+文旅」溝通交流,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砥礪奮進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在肥東縣八鬥鎮陸還村一扶貧蔬菜瓜果產業園,當地群眾正在將採摘好的西葫蘆進行裝箱。記者 郭如琦 攝合肥正著力打造「近城、環湖、嶺上」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空間新格局;全力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努力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產業興旺都市現代農業挺起「主心骨」春和景明,駐足遠眺,長豐縣左店鄉胡成松家庭農場的幾十個草莓大棚連棟成片,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