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穩天下安。
鄉村振興,「全國一盤棋」。遵循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發展規律,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尤為重要。
對四川來說,農業農村不僅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也是貫徹落實「把四川農業大省這塊金字招牌擦亮」的具體抓手——鄉村振興,對於我們這個擁有6000多萬農民的農業大省來說,意義重大。
「走在前列、起好示範」,殷殷囑託,言猶在耳——對成都市郫都區來說,這既是職責,更是使命。
如何積極走在前列?如何在更大範圍內起好示範效應?
從戰旗村的示範引領,到鄉村博覽園推動形成全域振興,從自身積極探索,到主動積極輸出人才和經驗——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郫都區立足於區域優勢又不局限於自身區域,將鄉村振興發展的視野放在全市、全省、全國的範圍內來思考和探索,在迅速湧現出戰旗村、先鋒村、安龍村等一批明星村的同時,加快「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博覽園建設,積極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
道路抉擇: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與其他地方相比,推動鄉村振興,郫都面臨不一樣的特殊情況:居成都上風上水之位的郫都,境內八河並流,承擔著成都市區90%以上飲用水供水任務——生態資源優越,這對郫都區的發展來說,是把「雙刃劍」,作為都江堰自流灌區首善區,郫都發展農業得天獨厚的優勢。
這道選擇題,不僅是郫都自身發展道路的選擇,更是關係到成都這座特大城市與子孫後代長遠發展的大事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郫都堅守生態紅線立足自身優勢,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一方面,近兩年來,共32個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投資項目被拒絕,15個投資超過5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因環境因素被放棄,379家企業被責令整改,制定出臺「綠色發展二十條」,整治河渠200餘公裡,關閉「三無企業」2300戶。
另一方面,郫都積極打響「天府水源地」農產品品牌,重點打造圓根蘿蔔、韭黃、生菜、花卉、豆瓣、蜀繡、竹編等傳統優勢產業——以圓根蘿蔔為例,目前除銷往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外,還賣到了日本、荷蘭、法國等國家和地區。
良好的生態本底,以及基於此的綠色發展道路,成為郫都區推動鄉村振興的巨大優勢。數據顯示:近兩年來,郫都共招引社會投資田園綜合體項目13個,從籤約投資額度來看,總投資達到301.6億元,平均每個田園綜合體項目投資達23.2億元。
同時,郫都積極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向深入,跨界融合業態更加豐富,內生發展動力更加強勁,形成了「領、創、改、治、富、美、育、文」八字訣做法,加強黨建引「領」、實施全域雙「創」、深化農村產「改」、推動良序善「治」、多元增收致「富」、塑造鄉村大「美」、強化人才引「育」、續寫天府「文」脈,成功創建3個全國文明村、63個省市「三美四好」村、4個4A景區,讓「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成為現實。
尋找引擎:「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博覽園
從2017年11月開始,成都開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大幕,讓天府田園的詩情畫意變成一個強磁場,要素碰撞、創意流淌,繪出新篇章——這其中,郫都區重點推進的「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博覽園是一大特色亮點。
作為成都市全市7個現代農業園區之一,「綠色戰旗·幸福安唐」一開始就立足於較高的發展站位——打造成全面集成展示成都全市鄉村振興發展成就的窗口。
118平方公裡的鄉村振興博覽園,包括唐昌、唐元、安德等街道——而郫都全域面積為438平方公裡,該重點區域將囊括郫都區的絕大部分鄉村區域,這被寄予了形成推動郫都區鄉村振興引擎的重任。同時,鄉村振興博覽園5·15鄉村振興博覽體系也得以明確,即按照「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5類博覽體系,綜合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創新發展路徑、科技成果創新應用助推農村產業轉型路徑、校院地企合作培育農村居民文明素養模式、大地景觀再造與全域景區建設路徑、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路徑等15大博覽項目。
根據規劃,鄉村振興博覽園將分四個階段建設。截至目前,共招引中國川菜小鎮、天賦·泉田園綜合體、水岸春田、安龍書院等項目19個,協議投資約290億元;對接成都市小城投、協信多利等10餘家企業投資建設美食民宿、運動休閒、特色種植等項目。
「其中,中國川菜小鎮由中國交建、綠城集團、省供銷集團合作,投資200億元,將打造集總部經濟、研發設計、商務會展、美食體驗、文化旅遊等為一體的川菜主題城市綜合體項目。」郫都區鄉村振興博覽園管委會負責人介紹。
早在2017年,郫都區就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鄉村博覽園的打造,將再次為這一榮譽增加「含金量」——據了解,郫都區正參照市區級綠道標準,建設42公裡鄉村振興博覽園示範環線,加快推動戰旗村農耕文化博物館、鄉村振興展覽館、城灌高速安德出口服務區改造、棋廣路東延線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打造川西農耕文明遊覽路徑、美麗鄉村經濟交通走廊。
虹吸效應:在更開放視野下推動鄉村振興
4月4日,郫都為首批培訓合格的345名村民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證書》,年內將培訓1300人以上,實現所有自然社全覆蓋——而這些新型職業農民不僅將在該區鄉村振興發展中起到示範性帶動性作用,還將在郫都對口幫扶道孚、簡陽、涼山等地的過程中發揮「專家型」農民作用,進行技術和經驗的輸出。
閉門造車,搞不好鄉村振興。開放視野下的鄉村振興實踐,讓郫都鄉村振興蓬勃發展,在積極探索的同時,也形成輸出效應。
對此,郫都自有底氣:2018年,全年實現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綜合收入23.8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081元,成功創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全省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區,戰旗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振興十大示範村」。
2018年底,在成都市舉行的首屆鄉村振興「十大案例」評選中,「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博覽園榮獲第一名——以鄉村振興博覽園5·15鄉村振興博覽體系作為總牽引的該園區,成為郫都推動全域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和吸引社會投資共建美麗鄉村的巨大磁場。
郫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郫都始終牢記「走在前列、起好示範」殷切囑託,高標準規劃建設鄉村振興博覽園和高端農機裝備創新應用示範園,統籌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打造幸福美麗新村升級版,奮力建設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
鄉村振興的一系列輸出效應,在郫都得以彰顯:
——今年初揭牌的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致力建設面向全國培養鄉村振興專業型、實用型人才基地,目前除郫都本土人才培養之外,還與湖北、河南等省內外地區開展合作,培訓鄉村振興人才。
——郫都成功引進「豬八戒網」「天下星農」「京東雲創」等品牌營銷公司和「盒馬鮮生」等新零售渠道,已與四川全省19個貧困村牽手農特產品開發,合作推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天府水源地」等系列農副產品實現「買全川、賣全球」。
——站在農業科技發展前沿,郫都啟動創建的現代農機智能裝備產業園,將形成具備全國一流水平的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產學研用展」集中呈現綜合體。園區將打造現代農業社會化專業服務體系,面向全國提供選種育種、土地整理、土壤改良、機耕機播、施肥植保、收穫烘乾、加工包裝、農資供應、農業金融全方位服務。
——郫都在成都全市率先制定出臺《成都市郫都區社會投資田園綜合體項目導則》《成都市郫都區十畝以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項目投資流程》,鼓勵投資者利用技術、品牌和渠道等優勢,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等採取股份、技術、勞務等合作方式帶動都市現代農業發展。
——郫都牽頭建設的成都全市農村土地交易平臺、農村金融保險平臺、農產品交易服務平臺三大平臺,正實現把資源變資本,建設起帶動全省布局農村的金融保險服務網,同時搭建起省、市、區、生產主體四級聯動的農產品交易服務平臺,向省內地(市)州輻射。
走在前列,起好示範。郫都區積極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的實踐,以及其在推動鄉村振興中所迸發的澎湃活力,正在川西壩子描繪出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藍圖。
川報觀察記者 張明海
原標題:成都市郫都區:開放視野下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