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中國鄉村振興高峰會議第二屆縣(市、區)委書記共話鄉村振興研討會在成都市郫都區召開。會上,《成都市郫都區鄉村振興技術導則》正式發布,清華大學亦將「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授予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一項技術標準,一個智力支持,郫都鄉村振興再獲澎湃新動能。
郫都區出臺鄉村振興指導性原則和方法
「制定導則是為了建立有序的鄉村振興資源配置和開發過程,讓農村形態在管控基礎上,讓生態價值轉化得到最大化的提升。」郫都區鄉村振興博覽園建設中心主任周路是導則起草人之一,據他介紹,導則在制定中堅持實現片區價值最大化原則,通過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提升片區生態價值,打通並拓寬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的通道。
《導則》從生態資源、大地景觀、基礎設施等方面制定了包括1個總則6個具體技術導則在內的共計100條176款標準性指導原則和方法。為進一步推動生態、人才、科技等城鄉資源要素自由流動、資源價值創新性轉化,推動農村融合發展等提供新「路標」。
周路表示,在走訪時發現,農戶在種植花卉苗木時,對大地景觀缺乏統籌規劃,造成大地形態不統一,不美觀的情況發生。「實際耕種中有的也不太規範,比如田塊中有插花地這樣的情況存在。」在大地景觀價值提升技術導則中,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規避,明確了農田的生產功能、觀光功能和生態功能提升路徑。
據了解,該《技術導則》適用於成都市郫都區「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博覽園等綜合開發片區,相關產業功能區、村(社區)。這意味著,在郫都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中,有了一個系統性、綱領性的導則作為實踐指導。
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落地郫都
會上,清華大學將「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授予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未來,清華大學將向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免費輸送遠程教學資源。
「我們目前是把專家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轉化為課程,通過在網上以點播或者直播等方式進行遠程培訓」,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院長何玉建介紹。此前,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大師工作室與郫都區進行合作,雙方在重大課題調研、人才支持、諮詢服務、成果宣傳推介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為郫都鄉村振興創新實踐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在此基礎上,他非常看好本次合作。
同時,何玉健還提到,未來基於學院在一線與基層幹部群眾接觸的優勢,將把基層的需求進行集中搜集和反饋,再請清華大學根據需求量身定製個性化的課程。
「去年,我們學院開了很好的一個局,今年在疫情影響下,我們前6個月沒有開展任何培訓,後面5個多月,我們已經超越了去年的業績。今年,我們預計在年底將在去年的業績基礎上增加50%」,何玉建介紹,目前學院已經累計開展400多期教學,累計4萬8千多人接受教學培訓。
「有了這個遠程教學站,我們學院的培訓內容將進一步完善和豐富。」何玉建介紹說,「今後我們還會探索邀請清華專家根據我們學院學員的需求,量身定製具體課程。」
面向2035,郫都區將錨定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新目標,勇擔「走在前列、起好示範」使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探索實踐融合共享的內生型鄉村振興路子,奮力書寫農業農村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郫都答卷。
記者 李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