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系列解讀之②
近日,各大媒體推出重磅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個五年工作做出具體部署,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從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到鄉村振興戰略第一個五年規劃的制定實行,從提出戰略到繪就藍圖,僅僅不到一年時間,其行動之迅速,令人驚嘆。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係變化特徵,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觀潮君和大家一樣,對此感到歡欣鼓舞。
未來五年,鄉村振興到底怎麼幹?觀潮君和大家一起來學習。
11篇37章,構成一篇大文章
11篇,37章,每章再分3-4節,這個《規劃》來得很紮實,通讀全文,有幾個具體的感受:一是文字言簡意賅,基本都是乾貨。這麼多篇章節,信息量大,所有關於鄉村振興的盲區都可以在這裡除掉;二是大手筆,大動作。從字裡行間能看到從2018年到2022年,部署了一系列的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三是《規劃》觸及面非常細緻,單舉兩例:在第七章的第三節關於推進城鄉統一規劃的內容中,裡面提到了「注重農房單體個性設計」,也就是說,一個農戶的房子如何設計得有個性,也進入了規劃視野。在「發展壯大鄉村產業」篇章,《規劃》對此設置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農業勞動生產率、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等5個指標。
還有一個最大的感受是,雖然洋洋灑灑這麼多篇章,但讀下來感覺在讀一篇大文章,層次清晰,邏輯嚴密。作為一篇統籌謀劃和科學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如何走的大文章,與通常我們見到的議論文相似,按照為什麼,是什麼,怎麼做的結構來寫。前面的規劃背景從意義、基礎、態勢基本交代了為什麼的問題;後面的篇章一直到第十一篇「規劃實施」前,都在說「是什麼」,這是戰略規劃的大頭,在這個部分,又可以細分為這麼幾個部分:一是從框架結構上,提出了總體要求和新格局,再把總體要求和新格局具體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繁榮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政策體系。
條條細緻具體,可操作性強
仔細打量「是什麼」這些內容,如果對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有所熟悉,便會有看著眼熟的感覺。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總要求是20個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難看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所對應的正是產業興旺,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對應的是生態宜居,繁榮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對應的是鄉風文明,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對應的是治理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政策體系所對應的自然是生活富裕。換句話說,此次五年戰略規劃,圍繞著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總要求、總思路,提出了具體舉措和工作重點。
到底有多具體呢?稍微瀏覽戰略規劃,就不難發現這裡面有16個單列出來的專欄,這些專欄詳細列具了這五年要做的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工程重大,但部署得卻非常細緻,以「鄉村振興金融支撐重大工程」為例,細緻到在社區超市、供銷社經營網點布設電子金融機具;再看專欄一列具的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指標,不僅指標項目具體,連指標數值都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這樣的精準,一方面說明規劃制定得很嚴謹,另一方面也說明規劃非常具有可行性。
當然,一份五年規劃,不只是簡單停留在提出具體舉措和工作重點上,按照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的說法,因地制宜編制鄉村振興規劃,是要做到鄉村振興事事有規可循、層層有人負責,一張藍圖繪到底,久久為功搞建設。
韓長賦的這番話,可謂說清了戰略規劃的綱領價值:
事事有規可循,意味著既要強化規劃引領,相關舉措也要細緻;
層層有人負責,圍繞落實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鄉村振興工作機制,落實第一責任人,倒逼相關責任人盡職盡責;
一張藍圖繪到底,這就要考驗規劃的統籌功夫,從這份戰略規劃看,重點是要系統解決鄉村振興中的「人、地、錢」難題,所以規劃部署了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強鄉村振興用地保障、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加大金融支農力度等方面的具體任務。
久久為功搞建設,顯然是考慮到鄉村振興的長期性和複雜性,尤其是考慮到中國農村發展的不平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因地制宜、因時而異,不能盲目超前發展,不搞齊步走。
「 三農」問題專家說《規劃》
觀潮君首先電話聯繫了知名三農問題專家、湖南社科院研究員陳文勝。在第一時間獲悉戰略規劃詳情的陳文勝,隔著電話都能感受到他的激動心情。
他認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與十九大報告做出的頂層設計是相匹配的,我黨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則要求在2020年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強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要求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十九大提出到2050年,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要求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把鄉村振興戰略同步於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在補鄉村振興這塊短板,這也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那句「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科學論斷。
陳文勝研究員對此次戰略規劃把「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寫進基本原則尤有觸動。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十九大之後提出的發展戰略,如今,更被視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方針,優先發展意味著資源配置、公共服務層面將朝農業農村傾斜,這將大大有利於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更能彰顯三農問題是我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樣是三農問題專家的武漢大學賀雪峰教授,此前便撰文提醒,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必須注意這麼幾個問題:一是必須承認中國農村發展的不平衡,尤其要注意「當前農村和農民的分化」。二是鄉村振興要雪中送炭,而不僅僅是錦上添花。三是鄉村振興不能簡單地複製,必須因地制宜。從此次公布的五年規劃看,提出「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分類推進四類村莊不搞一刀切」「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等內容,顯然都能消除學界的關切與焦慮。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是我國出臺的第一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年規劃,全國鄉村振興的藍圖已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鄉村振興的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方案也將陸續發布。
具體到湖南來說,在2018年湖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措施。省委書記杜家毫今年4月在人民日報發表的《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湖南篇章》的文章中,明確提出要加強規劃引領,研究制定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舉措。在上個月,省委書記杜家毫主持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會議上,審議通過《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相信不久將與湖南人民見面。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通讀鄉村振興規劃,觀潮君心潮起伏,仿佛看到了一幅繁榮富裕、風光無限的鄉村美景。讓我們共同期待,共同努力,在黨中央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英明指引下,用汗水將美好藍圖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