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專業的旅遊規劃設計機構, 綠維文旅以城鄉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從產業規劃、區域綜合發展規劃等多個角度出發形成鄉村振興規劃的邏輯結構 ,構建了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為綱領的省市縣鄉的鄉村振興規劃體系和鄉村振興的五大規劃體系。
在上述規劃體系下,形成了鄉村振興規劃技術路線,每一個規劃都包含相對應的具體結構。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劃架構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是基於國土資源規劃基礎架構,以產業規劃、建設規劃、生態規劃為內容,遵循產業發展邏輯,用改革與創新理念帶動鄉村人口結構調整,打造生態宜居鄉村,實現田園鄉居生活新夢想。具體而言,包含 兩大分析、四大目標、六化手法、一大空間規劃、九大專項規劃、重點工程與重點項目包裝和三年行動計劃 。
(二)村莊規劃
村莊規劃是落地規劃,村莊到底怎麼幹?村莊未來是什麼樣子?中國的鄉村建設到底如何發展? 這是村莊規劃落地的焦點。因此,村莊規劃需要圍繞繁榮的鄉村經濟、便捷的生活設施、良好的生態環境、鮮明的鄉土文化、高效的鄉村治理而展開。由此,林峰博士提出未來村莊發展的五種結構類型。
1 、城市化結構
城市化結構的村莊分布在各大中心城市周邊,發展模式基本上是由郊區融入城市,形成花園城市組團。這類村莊非常容易實現與城市的社保一體化、消費一體化、公共服務設施一體化、交通一體化等,最終實現全面城市化。
2 、小城鎮結構
小城鎮結構村莊一般分布於縣、鎮鄉及其他小城市周邊村莊,人口規模在 1-5 萬人之間可以稱之為小城鎮,超過 5 萬人口的小城鎮可以打造成為鎮級市。在這類村莊的發展中,產業是關鍵,在具備一定工業基礎且服務業相對發展的前提下,推進村鎮融合,形成產居一體結構,從而實現就地城鎮化。
3 、中心村結構
中心村的人口規模在 3 千 -1 萬人之間,是基於現有村莊資源整合,按照搬遷撤併、集聚提升、特色保護的思路,通過空間重構、功能轉型、產業復興、人口回流、用地優化、文化活化等方式形成的一種鄉村現代化模式。
4 、特色村結構
歷史文化特色村、民俗風情特色村、自然風光特色村、產業經濟特色村等是鄉村振興特色化需要保護的四種類型。特色村的形成發展,首先要找準特色村莊的特色優勢,明確開發和保護重點。
5 、多樣化組合結構
村莊的多樣化結構模式是按照就地城鎮化和鄉村現代化的發展思路,結合複雜地域村莊發展現狀情況,以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居住條件、公共服務及文化等五大內容提升為指導,形成該區以自然村莊、特色村莊、集中化大村落(中心村)、建制鎮或特色小鎮等為內容的多樣化多層次結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