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馬步、蹲廁板、墊紙巾
文/本報記者 區健妍 通訊員 袁效安 實習生 程瑋堅 圖/方唐
你敢不敢在公眾場所的坐廁「坐」著方便?你怕不怕在接觸坐廁時患上皮膚病?相信絕大部分的廣州人對公共場所的坐廁的衛生情況都不敢恭維。記者連日在廣州多處公共場所廁所調查發現,被引進廣州多年的坐廁至今仍然得不到廣州人的信任,如廁者寧願「扎馬步、蹲廁板、墊紙巾」,也不願意與坐廁發生「親密接觸」。
坐廁上「蹲」出幾多難堪
近年來,廣州公廁與國際公廁標準日益接軌,不少公共場所的廁所都增設了坐廁,但這個讓人們如廁更加舒服的初衷,卻在實際中發生了偏差。
記者在一些酒樓商廈的廁所看到,不少坐廁的邊緣都滿布了髒兮兮的黑腳印,光滑的坐板上沾著尿液,連水箱的按鈕都被人用腳踩踏壞了。幾乎所有的如廁者都擔心,公共場所的坐廁不衛生,萬一「親密接觸」,極有可能染病。
一位在高級寫字樓上班的劉小姐訴說了自己的尷尬遭遇:「公司規定女士每天必須穿高跟鞋上班,本來走路就很睏乏了,上廁所時經常發現馬桶坐板上居然有些黑黑黃黃的東西,惟有蹩著腳欠著身,頭暈眼花不算,還險些栽了跟頭。」
類似這樣的經歷,不少女士都表示曾遇到過,因此,她們都儘可能地把「大問題」留在家裡解決。
張先生也有一次沉痛的如廁經歷。今年初,他在廣州某賓館開會期間,蹲在賓館的一個坐廁上「方便」,結果重心不穩,80多公斤重的人突然摔倒在地上,身體立即疼痛得站立不起,被同伴送到醫院診斷,腳踝部骨折。
市民各出奇招如坐廁
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數十位市民當中,不論男女,九成以上的人都表示很怕坐在公共場所的坐廁方便。不少人認為,不光是坐墊,包括坐廁裡的水,還有其他的潔具,都極有可能帶有病菌,而且不是用布擦擦就能清除的。
記者在調查的過程中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幾乎所有公共場所的坐廁坐板都纏了一圈厚厚的紙巾。原來,市民為了避免與坐廁「親密接觸」,都採取了「隔離」措施。一位廁所清潔工表示,她每天清潔廁所時,都會看到遺留在坐板上的各種報紙、衛生紙,甚至塑膠袋等。
一位在中信廣場上班的陳小姐說,自己在坐廁「方便」的時候會擺出一套架式———先是「扎」馬步,接著「貓」下腰,然後一鼓作氣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最後,「橫」出一腳,按下坐廁的衝水按鈕。另一位張女士也發明了自己的絕招:在辦公室裡常備一卷保鮮膜,上坐廁方便前,先用保鮮膜將馬桶坐墊包一圈,然後才舒舒服服地坐著「方便」。
星級賓館坐廁一人一洗不可能
記者在廣州的幾家五星級酒店採訪發現,這裡的坐廁清潔情況都不錯。據廁所的清潔管理員工介紹,五星級酒店對坐廁的管理都有嚴格的規定,坐廁清潔由專人負責,原則上是一人一洗。此外,酒店還會在定時對坐廁進行徹底消毒,如中國大酒店,一天會大清掃三次,其中一次是用防疫站提供的清潔消毒劑進行消毒;花園酒店一天同樣要進行三次大清潔,清潔時使用的是能強勁殺毒的「綠水」;白天鵝賓館每天清潔次數與前者相仿,他們使用的是一種叫「強力消毒淨」的消毒粉劑。
那麼賓館客房坐廁的衛生又如何呢?據了解,目前大部分的酒店客房坐廁是在每天中午和晚上各進行一次徹底消毒,消毒水是按衛生部的標準自己配備的。但據一位行內人士透露,許多賓館坐廁上貼著的「已消毒,放心使用」紙條,其實一般只是用潔廁清潔劑抹過,對一些較頑固的病毒根本起不到殺滅作用。
按照規定,清洗馬桶的消毒水必須要在馬桶裡浸泡半小時才有效。同時,坐墊還要用消毒水浸泡過的抹布擦洗,且溼布擦完後還要用幹布擦,抹布也要一用一洗。單是這一點,許多星級賓館的坐廁就無法做到。
公共場所坐廁清潔消毒不過關
在人群川流不息的公共場所,坐廁保潔工作就更困難了。記者在市內的一家快餐店看到,如廁者不多的時候,清潔員基本手不離布,做到一人一清潔。當廁所外面一旦排起長隊,坐廁的清潔衛生就無法保證了。
據調查,大多數商場的坐廁都由物業公司的清潔工打掃,但也只是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在北京路的一家大商場裡,物業部門的主管介紹說,他們要求清潔員必須用經過該消毒液消毒的抹布進行擦洗,而且每天使用的劑量都會進行檢查。但他們也承認,只能做到大批人走了之後清理一次。
按照慣例,酒樓商廈的坐廁一般都要求配套相應的一次性坐墊,但廣州眾多酒樓商廈的坐廁卻沒有發現這些坐墊的蹤跡。目前,國外那像廁紙一樣可以唾手可得的一次性坐廁紙墊,在廣州除衛生防疫站可覓蹤跡外,在市內非環衛部門的公廁包括高檔賓館皆十分罕見。正如某賓館老總說的那樣,每張坐墊紙約0.2元,一天幾百人使用,算下來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那麼公共場所廁所管理費用就會相應劇增。
能把坐廁納入統一消毒嗎
事實上,像公共坐廁這種客流量大、與市民健康息息相關的公共場所設施的衛生狀況,已成為社會公眾特別關心的話題。
市民何女士認為,公共場所廁所與其向市民收取每次兩三毛錢的手紙費,倒不如向市民提供價錢便宜的一次性坐墊。不少市民也表示,自己寧願在上廁所的時候多花點錢買個坐墊,圖個放心。
而一位林先生說,現在國外已經有不少清潔型馬桶問世,有的馬桶可以在客人每次使用完畢後自動進行紅外線消毒;有的馬桶附帶巧妙設計,每次使用完畢,機械裝置會自動將纏在廁圈上的可降解塑膠袋下沉,露出一截未使用的塑膠袋。林先生說,雖然這些馬桶的價錢和運行維護費用較高,但也可以嘗試在人流多的旅遊景點、酒樓商廈推廣使用,一來可以解除市民對坐廁衛生狀況的憂心,二來也可以加快廣州公廁與國際的接軌。
市民曹先生則認為,環境和人之間是互動的,絕大部分的市民對廣州公共場所坐廁的衛生條件不滿意,但其自我保護意識又很強,所以寧願選擇相對安全的蹲廁,也不願意瀟灑「坐」一回。曹先生建議,有關部門應該認真制定一套完善的衛生管理制度,並將其納入公共場所的消毒範圍。
公廁坐廁目前很難統一消毒
根據1998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標準城市公共廁所規定和設計標準》,公共廁所可以分為一類、二類、三類三等級標準,其中規定「所有的公廁都必須按照一定比例設置坐便器」。對此,廣州市環衛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實際情況沒有做到這一點,主要原因不是從經濟上考慮,而更多是為了適應我們的國情和群眾的習慣。
據介紹,目前廣州的公廁,包括五星級公廁除了部分設置老人、殘疾人的坐廁外,大部分都以蹲坑面對市民。但負責人也表示,隨著廣州公廁與國際標準接軌,坐廁在公共廁所中的設置比例肯定會逐步增加。
據了解,目前廣州公廁的清潔監督是屬於環衛部門的職責範圍,但涉及到消毒衛生的問題,就由衛生部門管轄了。據廣州市衛生防疫站消毒科有關人士介紹,近年來,廣州市衛生部門已先後開展了對桑拿、遊泳池、美容、美發等公共場所的消毒,但公眾場所坐廁卻至今未納入消毒範圍。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在沒有相關的規定出臺,在坐廁的衛生管理上責任尚未明確;另一方面,由於公眾場所坐廁地點分布廣、消毒程序相對複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目前的實際情況是難以實現的。
有關部門也承認,廣州公共場所的坐廁還沒有納入統一消毒,確實給市民帶來許多不便之處,即使對酒樓商廈的坐廁管理,也缺乏強有力的監管,給一些接觸性傳染病的傳播流行留下很大隱患。不久的將來,有關部門將就公眾場所坐廁的衛生消毒問題進行深入溝通,早日制定相應的消毒管理政策,為廣大市民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如廁環境。
相關連結:與馬桶親密接觸會得病嗎
市民對商場、賓館等公共場所的馬桶感到「害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擔心它未經消毒,前一個用過的人如果有性病等傳染性疾病的話,那自己不就倒黴了?對此,醫學專家告訴記者,馬桶和人體肌膚親密接觸,的確很容易成為病菌傳播的媒介,特別是大腸桿菌。
但是,人們意識中的性病並非那麼容易就會傳染上的。因為人們在如廁時直接接觸廁板的並不是生殖器,況且還有一個個人免疫力的問題。一般來說,身體素質差的人感染上疾病的機率總比身體素質好的人大。因此,對於如廁傳染性病,大家不要過多擔心。但是,為了個人的身體健康,還是要提倡經常給馬桶進行消毒。
據了解,一種名為「宋內」的痢疾桿菌在廁所坐板存活時間竟達17天之久。若上廁所時,手被「宋內」痢疾桿菌汙染了,3小時後細菌竟然還活著。此外,現在很多家庭使用的馬桶墊很不安全,茸茸的布面很易藏汙納垢,病菌傳染的危險性也更大,所以作客在外也要當心。
專家認為,這種非一次性使用的墊圈易遭排洩物液滴汙染,這種汙染肉眼很難察覺,但傳播疾病的可能性比原來的馬桶坐板還要大。其實,給馬桶消毒很簡單,只需用市場上出售的消毒清潔劑進行清洗就可以了,但一定要讓消毒劑保留半小時以上;馬桶墊清洗、消毒過後最好在太陽下晾乾。家庭清洗間隔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星期;賓館等地方應該經常消毒,一人一消毒;商場等公共場所最好用一次性坐墊。